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行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信息和知识结构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归纳学习内容。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句型和语法规则。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知识按照不同的分类和关联方式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单词按照词性、主题或者词义进行分类,学生可以通过不断修改和补充思维导图来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英语语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语法规则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法结构和用法。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发现不同语法规则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语法掌握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单词之间的关联,提高词汇记忆的效果。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组合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习动力。
小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画思维导图、添加插图等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增加学习的互动和乐趣。
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思路构架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思路构架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呈现知识,促进思维的跳跃和联想。
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单词,提升学习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英语单词识记的应用思路构架。
一、确定教学内容在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英语单词识记的教学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英语水平,选取合适的单词进行教学。
可以按照不同主题或者单词类型进行分类,比如动物、水果、颜色、数字等,确定教学范围和重点单词。
二、构建思维导图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开始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是要学习的单词,围绕中心单词可以连接相关的图片、释义、例句等信息。
可以通过画图、贴图、写字等方式呈现,使得思维导图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记忆深度。
三、引导学生思考在构建思维导图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信息,填写思维导图。
“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它是属于哪个分类的?你能想到哪些相关的单词?”等等。
通过思考和搜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进行多种练习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可以进行多种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单词识记能力。
可以设计填空练习、连线练习、造句练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和运用单词,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五、开展游戏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单词识记的游戏。
比如“猜谜游戏”、“拼图比赛”、“口语接龙”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记忆单词。
六、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评价。
可以通过布置小测验、口语表达、书面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情况。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单词。
七、拓展应用除了单词识记,思维导图还可以在词汇搭配、句型转换、阅读理解等方面进行应用拓展。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进行可视化排列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理解知识。
在小
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和语法规则。
本文将介
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弱,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单词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
对于“水果”这个主题,可以在中心写上“水果”,然后分支出苹果、香蕉、橙子等各种水果的名字和图片。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
程中,可以通过绘制、标记等方式来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型和语法规则。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
基本的句型和语法规则,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句型的结构和语法
规则的应用。
对于“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句型,可以将这个句型作为中心,然后分支
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各个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加深对句型结构和语法
规则的理解。
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组织和梳理写作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需要进
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将写作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帮助他
们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和内容。
对于“我的家庭”这个写作题目,可以在中心写上“我的家庭”,然后分支出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
进行写作素材的整理和组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教育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应用到教学中,其中“思维导图”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一、概念和特点思维导图是指一种图形化的记录和整理知识的工具。
通过将主题、概念、关键词等用图像、图形或符号等形式进行关联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清晰明了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及记忆力。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1、分类图式;2、主题居中;3、分支结构;4、以词为主;5、群组化思考。
二、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步骤1. 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进行单词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单词教学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和要求制定教学任务,为使用思维导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2. 布置单词任务及分组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掌握的词汇量整理出要讲授的单词,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单词。
教师也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单词固定在中心节点位置,其他相关单词则从周边不断分支出去。
3. 群组讨论整理每个小组对分配到的单词进行讨论整理,准备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整理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同时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
4. 搜索资料补充知识在小组讨论整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积极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单词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知识,补充思维导图中的相关内容。
5. 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整理出的单词写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节点上,并且在每个节点都加上简短的注释或解释,以便加深记忆和理解。
每个小组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进行分享,将自己的结果呈现给其他小组或全班同学。
在进行呈现时,可以要求学生口述思维导图中的单词和概念,表述思路和理解,创造出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英语词汇。
下面是一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
1. 创建主题思维导图:选择一个主题,例如“动物”,让学生将与该主题相关的英语单词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
然后,从中心连接出几个主要的分支,例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等。
在每个分支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添加具体的单词,如“狗,猫,猴子”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的单词进行分类,更方便记忆。
2. 创造故事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一段英语故事或单词短语创造一个故事,并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学生可以将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写在主题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通过分支将故事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单词和句子组织成一个有逻辑和连贯性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单词关联思维导图:让学生将相似的或有关联的英语单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起始单词,并将与它相关的其他单词连接起来。
对于单词“家庭”,学生可以将“父母”,“兄弟姐妹”,“家具”等单词和它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单词,并将它们放入一个更大的概念中理解。
4. 词汇分类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将英语单词分类,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学生可以将每个词类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并将与之相关联的单词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单词的不同用法和语法规则。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在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造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英语词汇,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整合能力。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通过将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联想和创造,将词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词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散乱的词汇有机地整合和呈现,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需要进行分类、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学生可以将词汇与图像、颜色等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
为了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进行了一次实际课堂实践。
下面是我在小学一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享。
1. 选择合适的词汇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汇。
由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词汇的选择需要简单易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相符合,例如家庭、动物、水果等。
2. 制作思维导图在选择好词汇之后,我让学生们用纸笔或电子设备制作思维导图。
我提供了一些模板和示范,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创造。
3. 展示和分享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和颜色进行创作。
在制作完成后,我让学生们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4.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和复习在英语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的记忆和复习。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呈现思维信息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分类、归纳单词,提高单词记忆效果。
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单词。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中心主题、添加分支主题、添加关键词和连线等。
具体操作如下:1. 创建中心主题:选择一个重要的单词作为中心主题,用大圆圈围住它,并写上单词。
2. 添加分支主题:在中心主题下画出几个小圆圈,用来表示分支主题,然后写上分支主题的单词。
3. 添加关键词:在分支主题下,可以添加一些关键词或例句,以便更好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含义。
4. 连线:根据信息的联系和关系,用直线或曲线把不同的主题连接起来。
1. 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思维导图的结构。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对单词进行分类和归纳教师可以根据单词的词性、用途、含义等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然后在思维导图中添加分支主题和关键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3. 提高单词记忆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利用视觉和语义记忆,轻松地掌握和记忆单词。
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有条理地学习单词,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学习到的单词进行分类和组合,然后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 创建中心主题:“Food”。
2. 添加分支主题:“Fruits”、“Vegetables”、“Drinks”、“Meat”。
6. 在“Meat”主题下,添加关键词:beef、chicken、pork、fish。
小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个思维导图,更好地了解和记忆食物类单词的用法和含义。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英语词汇教学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小学生的记忆力尚未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因此英语词汇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往往是枯燥的,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思维导图的出现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建立词汇体系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英语词汇之间的关联和构成体系,教师可以将词汇按照词根、词缀、词义等方面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清晰的词汇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单词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2. 帮助记忆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英语词汇转化为形象的图形符号,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记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用图片、颜色、符号等形式加强记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词汇。
3. 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形象生动、清晰有序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吸收英语词汇知识。
1. 如何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导图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行动研究杨琴第二章概念界定一、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Mind Maping),又被译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1。
他认为传统的笔记方法有如下四大缺点:(1)埋没关键词;(2)不易记忆;(3)浪费时间;(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而思维导图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性思维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
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2:(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
三、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区分(待补充)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2[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四、单词(待补充)五、单词记忆(待补充)尽管思维导图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但是它的作用还是在日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地显现出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
然而,东尼·博赞所著十本有关思维导图的书,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与人的思维、社交、身体等方面的关系,可是缺少关于怎样教授学生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教师怎样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怎样使学生把思维导图当作学习工具等相关论述3,这也是其后的研究者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一、关于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发散和导向的工具,在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中进行得如火如荼。
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4,目前新加坡已经成功地把思维导图引入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幼儿思维导图》是年轻父母们必读的图书5。
相对于国外,思维导图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最初主要应用于企业策划、方案研究等。
从21世纪初开始,国内开始了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探索6。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7业已引起中外学3王道磊.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2009.4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绩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2):35-37.5王道磊.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2009.6王劝玲.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4):66.7Young, L. E., Maxwell, B., Paterson, B. L., & Woff, A. Decision ma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a model to support student-centered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不仅探索思维导图的内涵,同时也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之中。
(一)关于思维导图的理论研究1.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思维导图的本体研究8主要是指对其性质,定义,分类,理论研究基础等方面的研究。
导图的性质有图形和工具两种界定,即将思维导图看作是一种可视图和一种表达工具的说法。
齐伟、裴光刚认为,思维导图首先是一种“图形”,一种带有回放功能的直观形象“图”9,是一种相对于抽象逻辑语言的直观形象思维“图”10,而其他人则都将思维导图视作一种“工具”,一种“笔记工具”、“思维工具”。
在思维导图的定义上,一般都认可创始人东尼·博赞的描述,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要求将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各个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11”。
而赵国庆和陆志坚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思维导图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导图不展现作者创作导图的逻辑顺序,而广义的导图则通过顺序编号,展示作者思维过程,具有对话性12,从而对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界定。
对于思维导图的分类,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介绍,只是将导图的用途在笔记、温习、小组学习、创作、选择、展示、计划等七个方面13做了总结。
因为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4,能静态呈现认知内容和层次15,所以受到learning[C].L. E. Young and B.L. Paterson .Teaching nursing: developing a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7.26-55.8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109-111.9齐伟. 系列1: 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 J]. 软件导刊,2005,(5):9-11.10裴光钢. 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 J]. 山东外语教学,2007,(2):38-40.11Buzan B. The Mind Map Book [M]. BBCBooks, 1995: 320.12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13齐伟. 系列1: 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 J]. 软件导刊,2005,(5):9-11.14齐伟. 系列1: 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 J]. 软件导刊,2005,(5):9-11.15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7,知识可视化理论18,以及信息技术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2.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关系研究“思维导图”还有另外一个与之相似的术语“概念图”19,两者都作为有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20,其核心共同点可以用“可视化”、“非线性”和“认知工具”来概括21,在很多文献中经常互换使用22。
事实上,“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界定的等同性或差异性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存在着“不同论”、“等同论”和“无需区分论”23。
(1)等同论。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相同的概念思维导图是概念图的别称。
如:黎加厚教授认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
‘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方法的意义挑明了”24。
安东尼和齐普(D' Antoni, A. V. & Zipp, G. P.)等认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二者不存在差别,唯一不同的仅仅是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25。
劳埃德和博伊德(Lloyd, D. & Boyd, B.)等也认为,尽管二者存在某种差异,但“思维导图”只不过是“概念图”的一种形式而已26。
(2)无需区分论。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不同的概念,有类似之处,16徐亮.语言习得神经机制性别差异对优化二语习得策略之启发——兼评托尼·巴赞的放射性思维导图原则[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6-8.17刘丽丽,等.透析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所体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J]. 软件导刊,2007,(24):6-8.18刘晓平, 石慧, 毛峥强. 基于信息可视化的协同感知模型[J]. 通信学报,2006,(11):24-3019Gowin D. B., Novak J. D. Learning How to Lear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20赵国庆.知识可视化 2004 定义的分析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9,(3):76-82.21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8-84.22张海森.2001—2010 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23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24齐伟.与黎加厚教授谈概念图[J].信息技术教育,2003,(9): 34-36.25D' Antoni, A. V., Zipp, G. P., & Olson, V. G.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mind map assessment rubric in a cohort of medical students [J]. BMC Medical Education, 2009, 9(19): 1-8.26Lloyd, D., Boyd, B., & Exter, K. Mind mapping as an interactive tool for engaging complex geographical issues [J]. New Zealand Geographer, 2010, 66(3): 181–188.也有区别所在。
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使用它们的时候采用何种名称是不重要的,因此不需要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
虽然“概念图”来源于英文的―Concept Map‖,“思维导图”来源于英文的―Mind Map‖,但引入中国后不妨都称之为概念图27。
斯托扬诺夫和科默斯(Stoyanov, S. & Kommers, P.A.)等也对这两个词语不加区分,认为二者为同义词28。
(3)不同论。
2004年以前,国内较多文章认为两者完全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29。
2004 年,赵国庆和陆志坚对二者在历史渊源、定义、对知识的表达能力、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着潜在的不同”30。
他们的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惠尔登(Wheeldon, J.)31的认同,他认为,虽然二者都是与经验、知识、知觉和记忆视觉表征的意义相关联,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