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财政科技支出指标解析

合集下载

财政学之科技支出

财政学之科技支出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银行贷款 其他
90年代以来,财政科技拨款尽管保持着增 长的势头,但速度明显慢于科技经费的增 长。
从结构上看,这种情况是伴随着企业资金 成为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主体而产生的。 说明研发机构和高校中有自我造血能力的 一部分逐渐转变为企业的形式,这与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作为混合物品的性质是 相符合的。
结构分析:科技经费的构成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来源
政府科技支出
非政府科研经费:由企业、研究与开发机 构和高等院校等自筹的用于本身科研活动 的投入。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科技再投入费 用,研发机构和高校则主要依靠科技成果 商品化取得的收入用于科技在投入。
科技贷款:科技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科技 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投入。
政府科研支出的主要内容
944.6
3.8
2004
1095.3
3.8
2005
1334.9
3.9
2006
1688.5
4Hale Waihona Puke 220072113.5
4.3
2008
2581.8
4.1
2009
3224.9
4.2
2010
4114.4
4.58
2011
4902.6
4.49
科技投入缺乏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科技投入规模相对较小,占财政支出 的比例仍然较低。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重从2000年后有所回升,但到 2009年也仅占到4.2%。1988-1997年,这 个比重一直在4.4以上,1980-1987年,则 在5%以上。

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206科学技术)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共性指标2

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206科学技术)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共性指标2

下面是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共性参考指标,仅供参考:
一 级 二级指 指标 标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性指标参考)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分值
项目目 标
目标内容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 、量化
4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和部门年
决策依据 度工作计划;是否根
3
据需要制定中长期实
施规划
决策过
程 项
目 决 策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 分)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 分)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 到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 (1.5分),未及时到位并 影响项目进度(0-1分)。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 标准开支扣2-5分
对照绩效目标评价经济效 益(8分)
对照绩效目标评价社会效 益(8分)
对照绩效目标评价环境效 益(8分)
对照绩效目标评价可持续 影响(8分)
对照绩效目标评价服务对 象满意度(8分)
(共性指标参考)
评价标准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 化(1分),目标量化(2 分)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 期实施规划(1分)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 分),申报、批复程序符 合相关管理办法(2分), 项目实施调整履行相应手 续(1分)
办法健全、规范(1分), 因素选择全面、合理(1 分)
决策程序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 件;申报、批复程序 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
5
法;项目调整是否履
行相应手续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
关资金管理办法,并

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评析

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评析

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评析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评析1. 引言财政科技支出和研发支出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重要的投资领域。

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对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研发支出是指企业为创新和技术研究而投入的资金和资源。

本文将对财政科技支出和研发支出进行评析,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财政科技支出的重要性财政科技支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政科技支出是创新型经济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投资研发和科技创新,政府可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财政科技支出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当政府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时,可以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3. 研发支出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支出在创新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研发支出可以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研发支出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储备,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研发支出还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跨行业合作,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

4. 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的关系财政科技支出和研发支出在实现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紧密相连的。

财政科技支出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研发支出也可以为政府的科技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为政府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和信息,帮助政府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科技政策和规划。

5. 财政科技支出与研发支出的评估评估财政科技支出和研发支出的效果和价值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评估时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比,即投入一单位资金所带来的产出效果。

这可以通过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率、科技创新产业的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支出(科技厅(局))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支出(科技厅(局))

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专项实际达到既定质量标准的
科学技术
产出质量 质量达标率 情况,用于反映项目产出质量
支出
目标的实现程度。
(省科技 厅:促进 产出与效 海峡两岸 益 科技合作
带动福建人才 培养和科研团 队建设
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后 续运行及成效发挥的可持续影 响情况。
联合基
促进海峡两岸
金)
社会效益 科技交流与合 促进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
和可持续 作
效益
提升承担国家 项目能力
提升承担国家项目能力
提高海峡两岸 经济区的原始 创新能力
提高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原始创 新能力
发表论文
实际发表论文数量与项目任务 要求书数量的比比值。
产出数量 技术成果
实际成果数量与项目任务书要 求数量的比比值。
被SCI、EI、ISTP等收录的论
论文质量
文,以及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 Nhomakorabea文的数量。
科学技术 支出
(省科技 厅:福建 省科技重 大专项)
产出与效 益
技术成果质量 产出质量
知识产权质量
研究成果获奖
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认证的技 术成果数量。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获得实用 新型专利,软件登记、著作权 、新品种通过国审、获得新药 证书等知识产权的数量。 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等 奖励的数量。
服务对象 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
服务对象对服务满意度的调查 情况。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参考指标2(共性指标)
指标类别
一级指标
指标体 二级指标
系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项目开展及时 项目实际开展时间与计划开展

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206科学技术)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财政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206科学技术)科技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单位财政科技投入带动的社会资金越多,财 政投入的成本就越低
反映项目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反映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反映项目的市场化程度
应用科技类项目具 有“短、平、快” 的特征,因此,该
反映项目的财政贡献情况
类项目支出绩效评
反映通过能耗降低等细化指标反映项目的可 持续发展水平
价应主要着重于实 施结果内容的考评
实施结 产出效率 销售收入目标实
果内容 性指标 现率
指标
产值利税率
项目持续发展能

创新成果数
技术创新程度 影响的有 成果扩散度和推 效性指标 广 单度位财政投入资
源节约系数 环境质量改善指

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分值
评价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个性指标
分值
下面是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共性参考指标,仅供参考:

产出效率 单位财政投入产
实施结 果环节
指标
性指标
出比例 单位财政投入科
技贡献度 成果应用或引用

单位财政投入理
影响的有 效性指标
论或技术研究带 理论与技术创新 程度
成果扩散度
社会认知度 项目资金实际使
用率
配套资金到位率
投入经济 性指标
社会资助率
单位财政科技投
入社会资金带动
系数
项目目标实现率
完成时效情况
反映财政部门的资金投入情况 考核完成项目的资金保障程度,防止项目实 施过程中配套投入不足而导致财政投入失效 或成本增加 社会资助程度越高,财政投入成本越低
非专利技术、专利数,论文(研究报告)数
备注
主要反映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是否存在 挪用或流失等问题

财政科技支出 研发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 研发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研发支出1. 概述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资金投入,其中研发支出是财政科技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发支出是指用于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旨在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财政科技支出的重要性财政科技支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财政科技支出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财政科技支出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此外,财政科技支出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创新潜力。

3. 财政科技支出的分类根据资金用途和投入主体不同,财政科技支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指用于建设科技研究机构、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科研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这些基础设施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平台,是财政科技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学研究项目支出科学研究项目支出是指用于支持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

这些项目可以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也可以是应用性的技术开发,旨在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

(3) 科技成果转化支出科技成果转化支出是指用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资金投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4) 人才培养与引进支出人才培养与引进支出是指用于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的资金投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设置奖励计划、培养科技人才、引进海外人才等,提高国家的创新潜力和竞争力。

4. 财政科技支出的管理与评估为了保证财政科技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

管理上,可以采取项目招标、资金审批、绩效考核等措施,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评估上,可以通过中期评估、终期评估等方式,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5. 财政科技支出的案例分析(1) 美国财政科技支出美国一直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财政上大力支持相关领域。

财政科技支出 研发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 研发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研发支出摘要:一、引言二、财政科技支出的定义和重要性1.科技支出的含义2.财政科技支出对科技创新的作用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现状1.政府投入力度加大2.科技项目资助政策完善3.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支出结构不合理2.资金使用效率低3.科技成果转化难五、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的建议1.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监管机制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4.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在各国政府预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财政科技支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财政科技支出的定义和重要性1.科技支出的含义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资金,用于支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等。

2.财政科技支出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财政科技支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政府投入资金支持科技项目,有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资金引导,可以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财政科技支出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科技支出的增加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三、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现状1.政府投入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逐年加大财政科技支出力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表明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2.科技项目资助政策完善我国政府针对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科技项目资助政策。

这些政策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谈我国财政科技支出

浅谈我国财政科技支出
参考文献-李燕.公共支出分析教程
政策建议
4.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
度,将财政的有限资金投入到科技前沿领域以及有助 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域。 5.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补贴,不仅包括资金补贴还有实 物补贴,例如住房等;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为科研人 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设立奖金等激励机制, 鼓励创新;提供各种社会成员参与科技研究的机会和 条件。
参考文献-李燕.公共支出分析教程
政策建议
6.在税收方面予以照顾,对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
高科技企业,降低所得税税率;企业开发新技术、新 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记扣除等。完善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体现对个人取得技术创新相关 收入的照顾。同时,要加强促进科技创新政府采购制
度,将政府采购纳入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政府 采购政策框架的建立。
科技支出原因分析
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有所上升,总体水平仍比较低 从全国范围来看,科技研发经费占GDP得比例不到 1%的国家,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在1%——2%之间的才 会有所作为;大于2%则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强。 我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在1%——2%之间,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 2.财政科技支出各地不均衡 200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东部地区 40522180万元,中部地区10249424万元,西部地区 7248845万元。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 区。
参考文献 吴知音. 倪乃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研究》
科技支出现状
1.全社会研究经费总量不断增长,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 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经费由1042.5亿元 增长到457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0.83%增长到1.52%. 2.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长。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不断上涨, 从2001年到2008年,财政科技投入由703.26亿元增长到 254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D经费构成(2010年)
经费来源 总资金5802亿元
政府资金 1358亿元 企业资金 4163亿元
850 184 262 63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执行部门 总支出5802亿元
研究与开发机构 996亿元
30 3945 172 16
4 69 5 0.5 112 51 30 10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企业 4249亿元
国外资金78亿元
高等学校 468亿元
其他资金 203亿元
其他事业单位 89亿元
22
财政科技支出
资金筹集 总资金100%
经费来源 总经费100%
R&D经费支出
执行部门 总支出100%
企业 73.2 %
?
企业资金 71.8 %
中央财政 53.2 %
4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 案的通知》, 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 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 出经济分类”三部分。
(一)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收入的性质和来源。新的 收入分类没有再按资金管理的要求分一般预 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等设 置科目,而是将上述收入纳入统一的收入分 类体系,并具体采用了两种分类方法,一种 是按收入形式分类,如税收收入、非税收入 ,以及税收收入下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 税,非税收人下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人等 ,说明收入以何种方式取得;
科技条件与服务
地方财政R&D 304亿元、22.7%
科技交流与合作
一、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持续增 长,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按资金来源分,我国全社会R&D经费包 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国外资金和其 他资金。其中,政府R&D资金包括中央 财政科技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中用 于R&D活动的资金。 “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科技支出规模 从2010年的2052.5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 2899.2亿元,增长了41.3%。同期地方 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从2144.2亿元增加至 3555.4亿元,增长了65.8%。

三是经济服务,主要反映政府经济管理、提 高运行效率的支出,如交通、电力、农业和 工业等;四是其他支出,如利息,政府间的 转移支付。 收支分类改革后设置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 一方面参考了国外支出的职能分类办法,同 时也考虑了我国政府职能构成和财政管理的 实际需要。主要功能支出科目(类、款两级 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方案中,其财 政科技拨款按照功能分类包括了科学技术支 出科目和其他功能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的经 费。科学技术支出科目分设9款:科学技术 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 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 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他科学技术 支出。



1. 一般公共服务;2. 外交;3.国防;4.公共 安全;5. 教育;6. 科学技术; 7. 文化体育 与传媒;8. 社会保障和就业;9. 社会保险基 金支出;10. 医疗卫生;11. 环境保护;12. 城乡社区事务;13. 农林水事务;14. 交通运 输;15.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6. 其他支 出 ;17. 转移性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科目改革
旧科目 三项费 新科目
科技管理事务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技术研究与开发 科技条件与服务 社会科学 科技普及 科技交流与合作 其他
事业费
基建费
其他
国家财政支出 89857亿元
中央、地方财政支出构成
其他功能科技支出 385亿元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 4114亿元
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拨款 2046亿元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科技拨款新旧科目 的关系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通知》,制定了《 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并从2007年1 月1日起正式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 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建立了全新的政府支出功 能分类体系,以便更加客观清晰地反映政府 工作的重点领域和目标取向。
“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科学技术科目支出 情况
中央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中央本级支出 中央本级支出中 科学技术科目支出 全社会研发经 费中政府资金 所占比例(%)
收入( 亿元)
增长 速度(%)
支出( 亿元)
增长 速度(%)
支出 (亿元)
完成预算 的比例 (%)
增长 速度(%)
2010 2011 2012 2013
(三) 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 和具体用途。从形式上看,各项财政支出, 虽然都表现为资金从政府流出,但最终的经 济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有些表现为政府的商 品和服务购买,直接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 生影响,并最终影响资源配置;有些表现为 资金的无偿转移,关系到收入分配,最终对 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间接影响。


据统计测算,201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 中约67%的经费用于R&D活动,地方财 政科技支出中约28%的经费用于R&D活 动。在中央与地方合力推动下,政府 R&D资金从2010年的1696.3亿元增加至 2014年的2636.1亿元,增长了55.4%, 引导带动全社会R&D经费从2010年的 7062.6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13015.6亿 元,增长了84.3%。
地方财政 1522亿元 46.8 %
地方财政R&D 304亿元、20% 地方财政非R&D 1218亿元、80 %
政府资金 1358亿元 23.4 %
财政科技支出
相关R&D科目
基础研究
财政R&D支出
中央财政 1728亿元 53.2 %
应用研究
中央财政R&D 1037亿元、77.3%
技术研究与开发
地方财政 1522亿元 46.8 %
中央财政支出 中央财政支出 48323 亿元 48323 亿元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 15973亿元
本级科学技术支出 1661亿元 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 1728亿元
地方财政本级支出 73844亿元
对地方税收返回和 转移支付 32350亿元
科技专项转移支付 67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 41534亿元
地方财政科学技术 支出1522亿元


二是按来源分类,有的按所有制结构划分, 如增值税下的国有企业增值税、集体企业增 值税;有的按部门结构划分,如行政性收费 下的文化行政性收费、公安行政性收费;罚 没收入下的文化罚没收入、公安罚没收入。 说明收入从哪里取得。
(二)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分类, 说明政府做什么。按联合国《政府职能分类 》,一国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大体包括四个 部分,一是一般政府服务,主要反映政府需 要、且与个人和企业劳务无关的活动,包括 一般公共管理、国防、公共秩序与安全等, 二是社会服务,主要反映政府直接向社会、 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服务,如教育、卫生、社 会保障等,
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包括用于从 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研机构的运行经费 、重点基础研究规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实验室及相关设施、重大科学工程、社会公 益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技术研究与开发经 费包括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研究 与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研究等经费 。
比如新旧科目中都有“基础研究”、“技术 开发“两个项级科目,但旧科目只反映有关 专项事业费支出,新科目则要反映用基本建 设资金、事业费等各项经费安排的所有支出 。由于新科目内涵较大 , 一般要对应多个旧 科目。 见表3.2 2007年科学技术功能财政预算科目 见表3.3 财政科技拨款新科目与旧科目对照 表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 指标解析

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是指政府按照国家目 标对科技发展所给予的直接的资金支持。 财政科技拨款包含了各级政府对科学技术 活动的资金支持,它不仅用于支持R&D活 动,也用于地震、环保、科普等方面的公 益性科技活动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政 府财政科技拨款是当前我国科技经费(包 括R&D经费)的重要来源。

它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自2007年起,我国政府开始 实施收支分类改革并建立了全新的 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 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功 能分类不再按照基建费、行政费、 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 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 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 级科目。
2014
2015
4248 9 5132 7 5617 5 6019 9 6468 0 6926 7
18.3 20.8 9.4 7.2
7.4
7.1
1599 0 1651 4 1876 5 2047 2 2265 5 2554 2
4.81 3.28 13.6 9.1
1661 1942 2210 2369


比如新旧科目中都有“基础研究”、“技术 开发“两个项级科目,但旧科目只反映有关 专项事业费支出,新科目则要反映用基本建 设资金、事业费等各项经费安排的所有支出 。由于新科目内涵较大 , 一般要对应多个旧 科目。
2006年我国科技拨款预算科目包括: 科学事业费:主要用于维持研究机构的正常 工作和运转。 科技三项费: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 费、重大科学研究补助费。 科技基建费:主要用于新建和扩建研究机构 的科研、试验基地或列入基建计划的仪器、 设备的购置费等。 其它:不属上述各项的财政科技拨款。 见表3.1 2006年科学事业费财政预算科目
二、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放缓需引起高度关注

在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带动全社会R&D经 费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以下三个变化 需引起高度关注:一是中央财政科技支 出增速放缓;二是全社会R&D经费中企 业资金增速同步放缓;三是R&D经费中 政府资金占比下降,企业资金占比较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