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10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__卷5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__卷5含解析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5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年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 多次, 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 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2、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心的演变。

下列对此现象的述评,准确的是()阶段中心史实结论第一阶段内陆①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农业经济较发达第二阶段运河②大运河的开通,促进洛阳、扬州成为商业都会第三阶段沿海③受工业文明击,上海等沿海新型城市兴起④经济中心的转移主要取决于政治中心的变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统治者“无为面治”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D.商品经济的靠物发展4、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

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的扩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5、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A.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B.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C.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6、文学作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9(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9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 ,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 士发生分化, 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 或发展为新兴地主。

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2、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3、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和谐融洽的“尚同”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

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 A .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 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 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4、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 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 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5、1600 年,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1602 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他们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

与这些所谓“异端”相对立的思想分别是( )A. 天主教思想和儒家正统思想B .加尔文教思想和宋明理学C.哥白尼学说和儒家正统思想D. 启蒙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6、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

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

2020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3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3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3Word版含解析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31、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

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仍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

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A.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 B.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出现C.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D.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3、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4、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5、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

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6、以下是1912—1913年中国女子学校及学生数量统计表(选自陈景磐《中围近代教育史》)。

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图8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

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以及解析一、历史题目1.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请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述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我国古代有不少重要的文化名人,其中有大量的女性文化名人。

请以你所熟知的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为例,谈谈她的文化成就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解析1. "王安石变法"是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其相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政治改革。

其内容主要包括推行新法、变通旧章、兴办学校、推行保甲制度等。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拉开了封建王朝变法的序幕、提高了官员的政治素质、加快了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等。

2.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的途径主要包括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科学技术的传入、西方文化影视作品的引进等。

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思想文化的更新等方面。

3. 我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有很多,比如著名的诗人李清照、花钿词人辛弃疾的妻子朱淑真等。

她们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教育思想等方面。

她们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思想观念的更新等方面。

三、总结通过对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考题偏重于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历史分析能力。

考生在备考历史科目时,应当注重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事件、重要文化名人以及其影响,提高历史文化分析能力,增强历史题目的答题技巧。

也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通信,增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进一步解析历史题目1. 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析其影响。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压轴试卷(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压轴试卷(解析版)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压轴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这主要表明作者()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2.(3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发动政变,扶立胡亥,残害诸王子公主,就连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边统领重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也无力反抗。

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A.国家权力依据血缘关系建构B.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C.郡县制度有效防范地方割据D.军政大事均由三公朝议而定3.(3分)“月旦人物”是品评人物的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二人为当时著名贤士,开办讲坛,每月初一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人,名声大振。

这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来,竞领二许一字之评以为荣。

这实质上反映()A.读书人极重视声名B.察举制社会影响深C.世家大族势力扩大D.社会重学风气浓厚4.(3分)《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记载:“(金)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陆游在《纵笔》一诗中也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有人据此认为行省制度开始于宋代。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行省制度确立时间莫衷一是B.只通过历史文献就可以准确还原历史真相C.以诗证史的方法可证明宋代确立行省制度D.元代的行省制存在对前代地方官制的继承5.(3分)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

”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3分)明太祖时,邢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千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一顿。

历史专题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 5.10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专题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 5.10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Ⅰ·T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选B。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君主立宪制确立,但1702年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职务的做法说明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还没有真正做到“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故B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故A错误;18世纪初期,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故C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女王解除辉格党人要职,不是破坏法案的表现,故D错误。

2.(2016·全国卷Ⅲ·T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选A。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说明政局不稳定;195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衰落之时,戴高乐就任总统后的变革,使总统权力明显增大,有利于政局稳定,A符合题意。

1875年宪法就已经确立了总统为国家元首的地位,B 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并没有被剥夺,C错误;法国是多党制,D不符合史实。

3.(2016·江苏单科·T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10
1、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

你觉得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

这一成就()
A.奠定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体现了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3、《诗经》相传孔子编订。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A.《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
C.先秦诸子大多推崇《诗经》B.符合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
D.《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
4、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

这两部名著都()
A.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
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
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5、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

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

此做法()
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
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
6、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

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

这说明( )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7、1609年,他制作了一台能把远处物体放大近千倍、把距离缩短到30分之一的天文望远镜。

他首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又发现月球的表面像地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他又观察了自古以来一直为人类迷惑不解的银河,发现那不过是由大簇大簇的星团联结而成的。

这里所说的“他”与下面叙述对应的是()
A.挑战了神学创世学说,导致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D.扩展了物理学的领域,提供了辩证看世界的途径
8、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

这一人的理性伟大是指()
A.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伏尔泰高度赞扬牛顿的成就B.启蒙运动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D.科学的发展挑战着教会权威
9、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之乌云》说:“古典物理学本来十分晴朗的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

正是这些乌云带来了世纪之交的场物理学革命。

”对于这一“世纪之交的一场物理学革命”成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B.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C.时空的变化与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
D.在这场革命中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
10、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1222年成立时,只有宗教法、民法、医学三种科目。

1399年帕多瓦大学分化为两所大学:一所主要教授民法、宗教法和神学,另一所主要教授医学、哲学、文法、辩证法、修辞学和天文学。

这反映了该时期()
A.神学不再占据统治地位
C.近代自然科学已经产生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D.人文精神开始勃兴
11、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

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2、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述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车②内燃机③发电机④珍妮纺纱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
时期饮食文化特色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先秦时期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秦汉时期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隋唐时期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

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两宋时期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

元明清时期
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

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的欧洲,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摘编自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材料二爱因斯坦最为敬佩的科学家是牛顿。

他曾谦虚地表示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是牛顿,我只不过是将牛顿在计算上的错误加以修正而已。

”牛顿的天才是多方面的,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神学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他最有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的基石。

——摘编自谢南斗《中外名人传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修正牛顿“计算上的错误”的具体表现。

答案
1.A
2.C
3.A
4.C
5.A
6.B
7.C
8.D
9.B10.D11.B12.A13.示例: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

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

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
色。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

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4.(1)因素:前人的经验和成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的环境;牛顿个人的努力。

(2)表现: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建立起相对的时空观;提出相对论,把物理学研究的领域扩大到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