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天府地区文星场长兴组生物礁剖面碳氧 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川东北HL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地质特征

川东北HL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地质特征
孔玲;赵伟;何琦;舒云涛;顾红卫
【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2009(032)004
【摘要】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储层纵横向分布不均匀且变化大的典型特征给气藏的储层预测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影响了气藏地质储量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对HL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各时期取得的动静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深化了对生物礁气藏地质特征的认识.图12表3参3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孔玲;赵伟;何琦;舒云涛;顾红卫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
【相关文献】
1.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大型生物礁滩体岩性气藏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及勘探实效分析 [J], 蔡希源
2.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3.四川盆地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类型研究 [J], 车琴;刘划一;文龙;毛小平
4.川东北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 [J], 杨文督;罗宁
5.超深、高含硫底水气藏动态分析技术——以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为例 [J], 詹国卫;王本成;赵勇;张明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特征研究

川东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特征研究
董银磊;王川;赵宏杰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1(032)006
【摘要】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通过对川东地区黄龙场构造多口钻井岩心样品镜下观察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兴组储层岩性以具颗粒残余结构的晶粒云岩或颗粒(礁)云岩为主,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为主要储渗空间,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董银磊;王川;赵宏杰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超深层礁滩岩性气藏中高产井成因分析--以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 [J], 范小军
2.川东黄龙场构造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特征与潜伏礁预测 [J], 李登华;唐跃;殷积峰;李军;谢芬
3.川东长兴组台缘礁滩相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剖面为例 [J], 秦鹏;胡忠贵;吴嗣跃;左洺滔;韩露
4.川东北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 [J], 杨文督;罗宁
5.川东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研究 [J], 吕浩源;袁赐鸣;罗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录井识别

·39 ·
N A T U R A L GA S I N D US T R Y , vol . 27 , no . 11 , 2007 November 25 , 2007
somewhat difficult . This paper summarizes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ging and recognition of gas layers in t he Sichuan Basin. Fo r conventio nal drilling operation , recognition of gas layers mainly depends on mud logging , wit h drilling time log , sieve residue log and sublayer co rrelation as supplement s. For underbalanced drilling , t here are 4 met hods of recognizing gas layers : ①Mud logging is still t he main basis of recognizing oil/ gas shows ; ②Detailed analysis of drilling time can reveal fine changes , accord2 ing to which reservoirs can be identified ; ③Correct sampling and discrimination of cuttings are t he key to timely recognize res2 ervoirs ; ④ Observatio ns of changes of o utlet parameters and flame can verif y t he recognized gas layers. Well cont rol measures in t he p rocess of logging include st rengt hening geologic p redictio n , timely find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oil/ gas/ water leakage , and st rengt hening records , so as to ensure safe drilling. SUBJECT HEADINGS : Sichuan Basin , nat ural gas , logging , met hod , well cont rol , reservoir p rotection TANG Jia2qiong ( senior engineer) , born in 1966 , graduated f ro m So ut hwest U niversity of Pet roleum in 1989 and is currently engaged in research of drilling geology and management of drilling operation. Ad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 ment Research Instit ute of CN PC Sichuan Pet roleum , No . 83 , Sec. 1 , Nort h Jianshe Rd. , Chengdu , Sichuan Province 610051 ,P. R. China Tel : + 8622828601 5005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邓剑;段金宝;王正和;王明筏【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6)004【摘要】普光气田的发现启示着石油工作者把勘探目光转向了同样位于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的元坝地区.经过新一轮勘探,发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基于地震、钻井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于长二段,且不同沉积环境及不同部位控制了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广海边缘生物礁比东部广海边缘及潮道边缘生物礁更发育,规模更大,且建隆特征十分明显;广海边缘因水动力强,营养物更加丰富,因此多发育以抗浪结构为主的骨架礁;而潮道边缘因水动力相对较弱,营养物相对贫乏,多发育障积礁;长兴晚期,元坝西部地势的隆升导致其沉积环境更加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从而表现为生物礁优势生长区自东向西迁移的特征.【总页数】10页(P63-72)【作者】邓剑;段金宝;王正和;王明筏【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1;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大型生物礁滩体岩性气藏储层精细刻画技术及勘探实效分析 [J], 蔡希源2.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滩体系分频特征研究 [J], 许永哲;王玉华;陈雷;陆永潮3.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预测研究 [J], 陈勇4.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成因机理 [J], 徐守成;李国蓉;张小青;吴亚军;景小燕;刘远洋5.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模式与储层预测 [J], 武恒志;吴亚军;柯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三叠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地质解释

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三叠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地质解释
黄建国;刘世万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海相三叠系地层广泛分布,与其有关的油气、盐卤、天青石及硬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层位。
笔者于1981—1985年间在20万km~2范围的盐类矿产普查工作中,采集了近150件零
星样品进行碳、氧、硫稳定同位素分析(图1),积累的数据展示了在极其复杂的地史背景下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物质交换效应及同位素分馏,形成不同元素在不同层位(地质体)的丰度特征,拟结合
【总页数】10页(P16-25)
【作者】黄建国;刘世万
【作者单位】[1]地质矿产部第二地质大队;[2]地质矿产部第二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二叠系油苗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岩;钟宁宁;邵瑞奇;田
永晶;朱雷;马永强
2.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林耀庭;宋鹤彬
3.四川盆地东部三叠系嘉陵江组海相钾盐成矿分析及靶区预测 [J], 朱正杰;杨郑州;张雄;刘成林;赵艳军;崔志伟
4.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海相钾盐成钾有利区圈定: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应用 [J], 张雄;李长超;毛玲玲;何昌成;朱正杰;栾进华;李永博;赵海彤;胡峰;田和明
5.构造作用对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三叠系嘉陵江组海相钾盐成矿——保存条件的影响 [J], 张雄;朱正杰;魏玉燕;赵艳军;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盆地西缘长兴期海绵生物礁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西缘长兴期海绵生物礁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宋莹;石和;陈洪德;罗威;常晓琳【摘要】在四川盆地西缘首次发现较大规模的晚二叠世长兴期海绵礁,造礁生物主要由钙质海绵的Peronidella cf.regulara和Grossotubenella irregulara组成.该生物礁的发现对于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古地理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30)004【总页数】2页(P397-398)【关键词】晚二叠世;海绵生物礁;油气勘探;四川盆地【作者】宋莹;石和;陈洪德;罗威;常晓琳【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6;P618.130据现有资料,四川盆地的海绵礁,主要见于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两个地层层位中。
晚三叠世的海绵礁产于盆地西缘绵竹、安县、江油等地[1]的马鞍塘期地层中;晚二叠世海绵礁则产于长兴期地层中,且广泛分布于川东、川中和渝北地区[1-6]。
如,重庆北碚老龙洞、华蓥山涧水沟、开县、万县、宣汉盘龙洞、广安、黄龙、天东、铁山、七里、粱平、云安、大巴山前缘等地,但在盆地西缘的龙门山地带却至今未有发现和报道。
09年在龙门山地区进行相关石油天然气野外基础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广元的三垒坝和上寺、江油的通口桂花村、及安县茶坪等发现长兴期海绵生物礁地层存在(图1),特别在三堆镇(即三垒坝)的长兴期海绵生物礁地层具较大规模,现将该海1绵生物礁地层简要报道于下。
三堆镇的长兴期的海绵生物礁地层见于三堆镇南东约5km的白龙江西岸212国道路壁上。
该海绵礁呈厚约50cm的条带顺岩层沿NE-SW走向稳定延伸,可见延伸距离达50余m,向两侧则分别因公路和白龙江、陡峻的公路壁及植被掩盖而不能追索。
浅析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形成机制

Br i e f An a l y s i s o n Ro c k F o r mi n g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S t o r a g e S t r a t u m i n Ch a n g x i n g Gr o u p a t No r t h e a s t i n S i c h u a n
nd a P a n l o n g d o n g , a c q u i r e s t h e ec r k t y p e s a n d p e t r o l o g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s t o r a g e s t r a t u ms i n C h a n g x i n g Gr o u p , a n d na a l y z e s t h e ma i n r o c k f o r mi n g f u n c t i o n s o f Ch a n g x i n g Gr o u p :a g g l u t i n a t i o n ,d o l o mi t i z a t i o n ,d i s s o l u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s o l u t i o n ,r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a n d r u p t u r i n g . F i n ll a y , t h e f o m a r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s t o r a g e s t r a t u ms i n C h a n g x i n g Gr o u p c a n b e c o n c l u d e d .
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锶同位素演化及地质意义

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锶同位素演化及地质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锶同位素演化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在早三叠世时期经历了海平面升降和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复杂过程。
同时,本文还对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划分和岩石组成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同位素;锶同位素;地质意义一、引言早三叠世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复杂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的大气、水文等环境。
因此,对早三叠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川东地区是我国早三叠世地层和生物群的重要发现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对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生物群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碳、锶同位素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对该地区早三叠世碳、锶同位素演化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古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揭示其地质意义。
二、川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和岩石组成川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主要包括下寒武统破坏期、中寒武统晚期和晚寒武统早期三个阶段。
其中,下寒武统破坏期主要分布在川东北部和西南部,以红色砂岩和泥岩为主,厚度约为500米;中寒武统晚期主要分布在川东南部,以灰色砂岩、泥岩和灰岩为主,厚度约为1000米;晚寒武统早期主要分布在川东中部,以灰色砂岩、泥岩和灰岩为主,厚度约为2000米。
在川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砂岩、泥岩和灰岩的含量和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变化。
砂岩含量在下寒武统破坏期最高,约为60%~80%,而在中、晚寒武统时期则逐渐减少,约为30%~50%。
泥岩含量在下寒武统破坏期最低,约为10%~20%,而在中、晚寒武统时期则逐渐增加,约为30%~50%。
灰岩含量在中、晚寒武统时期最高,约为20%~40%,而在下寒武统破坏期和晚寒武统早期则很少。
三、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锶同位素演化1. 碳同位素演化川东地区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具有显著的古海洋学意义,其组成具有随地质历史时期演变而变化的趋势,沉 积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古海水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差异。通过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文星 场地区古环境以及碳氧同位素与生物礁之间的关系。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碳、氧 同位素组成,且δ (13CPDB)与δ (18OPDB)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同时因区域不同而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 此外,礁相δ (13CPDB)与δ (18OPDB)平均值均具高于非礁相δ (18OPDB)和δ (13CPDB)平均值的特点。基于以上 对碳氧同位素值的组成特征及与生物礁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研究认为:① δ (13CPDB)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 变化呈正比,因而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且每一个周期内δ (18OPDB)值也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表明海水的 温度和盐度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周期内和周期间的波动; ② 文星场地区低洼的古地貌、 峨眉运动 影响及硅质供源体(热水来源、玄武岩淋滤及上升流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礁相δ (13CPDB)与δ (18OPDB) 平均值均高于非礁相δ (18OPDB)和δ (13CPDB)平均值。
关键词
川东天府地区,文星场剖面,长兴组,生物礁剖面,碳氧同位素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Yangtze University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Keywords
Tianfu Area of Eastern Sichuan Basin, Wenxingchang Profile, Changxing Formation, Reef Profi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通信作者。
文章引用: 秦鹏, 胡忠贵, 吴嗣跃, 李世临, 易娟子, 韩露. 川东天府地区文星场长兴组生物礁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 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7, 39(6): 16-28. DOI: 10.12677/jogt.2017.396094
2 1
Received: Apr. 8 , 2017; accepted: Oct. 19 , 2017; published: Dec. 15 , 2017
th
th
th
Abstrac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of marine carbonate rocks had significant meaning of paleoceanography, its composition varied with geological evolution history, but the composition was differed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the paleoenvironment of Wenxingchang Are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d organic reef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zing showed that all the samples were marine carbonate and kept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and they were obviously cyclical,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was differed in different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nd regions. Therefore the average value of δ (13CPDB) and δ (18OPDB) in organic reef fac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δ (18OPDB) and δ (13CPDB). The abo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first, the δ (13CPDB) changes with the change of sea level and also presents strong cyclical and the value of δ (18OPDB) also presents cyclical fluctu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sea water are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ea level so that it appears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cyclical period. Secondly, the low paleogeomorphology of Wenxingchang Area and the Ermei movement and the source body of siliceous including hydrotherm, basalt leaching and upwelling are the reasons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δ (13CPDB) and δ (18OPDB) in organic reef fac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eef facies δ (18OPDB) and δ (13CPDB).
Peng Qin1,2, Zhonggui Hu1,2*, Siyue Wu3, Shilin Li4, Juanzi Yi4, Lu Han1,2
Hu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Sedimentary Basin Research Center,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3 Northeast Sichuan Gas Field, Petro 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Dazhou Sichuan 4 Chongqing Gas Field, Petro 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Chongqing
2. 剖面简介
文星场剖面地理上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古地理上位于蓬溪–武胜台凹的东南方向,与遂宁台 内高带相邻,属于典型的台内生物礁剖面(图 1)。
Figure 1. The open platform depositional pattern and seismic prediction results of Changxing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modified from paper [28]) 图 1. 研究区及区域长兴组开阔台地沉积格局及地震预层成果图(据文献[28],有修改)
Open Access
1. 引言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沉积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1]-[6]。 国内的很多学者应用同位素地球 化学的方法对寒武系[7] [8]、 奥陶系[8] [9] [10] [11]、 石炭系[12] [13] [14]、 二叠–三叠系[15] [16] [17] [18]、 侏罗系[19]、白垩系地层进行了研究[20],研究区涉及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南黄海盆地、鄂尔多斯盆 地及西藏岗巴等地区。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碳酸盐岩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多侧重于其在古环境 方面的指示意义,特别是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碳氧同位素在研究 P/T 界限生物大灭绝、三叠纪古生态、
“生物礁规模较小,造礁生物数量少,单层厚度薄,无明显的白云石化现象”是文星场长兴组生物 礁剖面的典型特点。除此之外,在剖面的中上部燧石结核发育,并呈明显的顺层状产出,是文星场剖面 的又一大特点。 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29] [30] [31], 认为文星场剖面主要以开阔台地相沉积为主, 并发育台内礁、台内滩等亚相和生屑滩、障积礁、生屑滩、滩间等微相,其中在剖面的底部和上部发育 有生物礁,其规模小,以障积礁为主。其次,该剖面岩石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以灰岩为主,包括:泥晶 灰岩,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以及含燧石结核生屑灰岩。在岩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碳氧同位素 与层序之间的关系及对该地区层序的研究[32],将长兴组划分出 2 个三级 II 型层序,又进一步识别划分 出 5 个四级层序, 在海侵体系域内和高位体系域内均有障积礁的发育。 根据碳氧同位素值 “上升–下降” 的变化特征,将碳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划分出 4 个周期性“升降”的旋回,且每个周期内岩性不同,碳氧 同位素值也存在差异(图 2)。
DOI: 10.12677/jogt.2017.396094
17
石油天然气学报
秦鹏 等
古环境的恢复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应用成效较为显著[20] [21] [22]。同时,碳氧同位素在生物礁白云石化 等成岩作用研究中也得到了较为频繁的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23] [24] [25] [26] [27],其中 Veizer 等[28]对全球石炭系–白垩系的锶同位素及碳氧同位素研究的成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可, 并以 其研究结果为参照和标准, 对各研究区所测碳氧同位素进行对比。 徐立恒等[17]应用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分析方法对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以及中三叠统的雷口坡组进行了研究,但对该地区上 二叠统长兴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较少,特别是应用碳氧同位素方法对台内长兴组古环境分 析及生物礁与碳氧同位素之间关系探讨较少。因此作者尝试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来探讨文星场地 区的古环境及生物礁与碳氧同位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