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一、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如硝苯地平及各种缓释片、控释片,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波依定、得高宁、尼福达、司乐平、拜新同、拜心同、安内真等。
药物特点:对轻重中度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血压越高,效果越明显,但是不降低正常血压。
因为可以扩张血管,所以,尤其适用于有动脉硬化的患者。
也具有器官保护作用,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
2、由于扩张血管引起的头痛、面红和踝部水肿(15-20%);心率加快;还可出现乏力和胃肠反应等,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主要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别是用于同时患有心肌梗塞后、糖尿病肾病、左心肥厚、房颤。
ARBs也很少引起ACEI治疗中常有的干咳和/或血管性水肿。
代表药物:各种“纱坦”,如: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索亚)、安博维等,药物特点:作用同ACEI类,突出的优点是咳嗽的不良反应较少,药物耐受性好,和ACEI类同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少。
当孕妇在怀孕中期和后期用药时,这些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正在发育的胎儿损伤,甚至死亡。
当发现怀孕时,应该尽早停用本药。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C3.4.15.1)活性的化合物。
常用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症

降压达标的要求
高血压患者
<140/90 mmHg
糖尿病患者
<130/80 mmHg
肾脏病变患者
<125/75 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150/90 mmHg
长效 平稳 强效
长 效 - 理想谷峰比值T/P 平 稳 - 高平滑指数SI 强 效 - 控制24小时、白天和夜间血压水平
降压长效性指标-谷峰比值T/P ratio
T/P ratio =谷效应值 / 峰效应值=0.68
1. Parati G. J Hypertension 1998; 1611: 1685-91. 2. Neutel JM.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1; 6: 9-16.
“在高血例压如患: 高低者药药中物物;浓浓药度度物==最最血大小浆的的降降浓压压度幅幅与度度 血压-时 间曲线相互对应;这表明药物浓度与降压疗 效之间密切相关&”
*Clinical Research; Astra Hässle AB; Mölndal
A
20
20
AB
“Rule of TENS”—— 10毫米汞柱原则
三种b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 维地洛
适合应用b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保 护缺血心肌;升高室颤阈
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心肌梗死
适合应用b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高血压合并偏头痛; 甲状腺毒症短期; 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震颤; 围手术期高血压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五篇范文)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五篇范文)第一篇: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 ,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
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
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
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
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
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
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
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
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
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用资料 回顾性分析 , 总结出抗高血压 药物 的不良反应 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 经本 院治疗 出现抗 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 3 0 例, 其中 , 直立性低血压 l 1 例, 心动过速 4 例, 脂质代谢异常 5 例, 水 电解质紊乱 1 0 例。 结论 : 针对所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 究, 使用抗 高血压 药物 出现的不 良反应主要 为直立性低血压、 心动过速 、 脂质代谢 异常 、 水电解质紊乱等 , 提 示使 用抗 高血 压药物 时必
北 方药学 2 0 1 5年第 l 2 卷第 2 期
7 1
抗 高血压 药 的不 良反应及 处理方法
刘 茹 玉( 江苏省常 州市武 进区 横山 桥镇 卫生院 常州 2 1 3 1 0 0 )
摘要 : 目的 : 研 究抗 高血 压 药 物 的 不 良反 应 以 及 处 理 方 法 。 方 法 : 选取本院 2 0 1 2年 3月~ 2 0 1 4年 3月 收 治 的 3 3 5 例 高血 压 患者 , 采
不 良反应的预防工作提供保证 。①针对直立性低血压不 良症状 预防 : 若老年人或者其他患者服用药物过量 , 则需要指导患者在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本 院 2 0 1 2年 3月~ 2 0 1 4年 3月 收治的 3 3 5 变换体位时应 尽量 减少 幅度 ,必要时需减少药物用量 。观测患
近年来 , 随着 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饮食 结构也发生了 长期 服用 药物 者需要逐渐减少用药剂量。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重大变化 , 尤其是高血压的发病 率呈 现大幅度上升趋势 , 高血压 抑制剂 : 该 药物极易造成 的不 良反应主要为低血 压 、 皮肤过 敏 、 已成为严重威 胁人类健康 的疾病之一 f l _ 。临床 主要以药物治疗 为主 , 但 是采用抗 高血压药 物的治疗过程 中极易 出现不 良反应 , 针对: 这些不 良反应 需要采用 相应 的处理措 施 , 避 免病情恶化闭 。 本文 选取本 院 2 0 1 2年 3月 ~ 2 0 1 4年 3月 收治 的 3 3 5例高血 压 患者进行 资料 回顾性分析 , 现报道如下。
常见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和机制及不良反应

排Na+,利尿, 减少细胞外液容量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阻止AngⅡ生成,缓激 肽保存 阻 断AngⅡ 与AT1受 体结合 减少细胞内钙含量, 松弛血管平滑肌
阻断血管α 1受体 代谢产生NO
常见不良反应
口干、便秘
心功能抑制、低血压、 血脂改变、反跳
抗高血压药
中枢抑制药 β受体阻断药
电解质紊乱 代谢变化
首剂低压、干咳、 高血钾
头痛、头晕 颜面潮红、头痛、 头晕、恶心、便秘
首剂现象
心动过速、水钠潴留
利尿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药 AT1受体阻断药 钙通道阻滞药
α 1受体阻断药 血管扩张药
主要机制
五种类型的降压药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五种类型的降压药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一般在治疗高血压时,心内科医生更多考虑的是药物疗效,而不够重视降压药物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尤其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同时应用多种药物,这时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是一种医术,也是一种艺术。
怎样因病施药,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的配伍、剂量及患者机体情况等等问题都必须严加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使药效1+1>2,而不良反应1+1<2。
现将常用的几种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简述如下:一、利尿剂不良反应1. 低钾血症由于利尿剂使肾脏排钾增多而引起低钾血症,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少数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平时注意摄入含钾、镁的蔬菜水果,一般不会引起,但在服药期间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则应及时检查血钾。
如果血钾降低要及时补充氯化钾,并少吃含糖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应定期监测血钾、钠等,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注意及时补钾。
2. 低钠血症由尿钠排出增加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等,日常饮食较少易发生低钠血症。
研究发现[1],约30% 的患者在长期服用利尿剂后会出现低血钠症状,长期服用噻嗪类药物时患者低血钠症的发病率高5 倍。
影响低血钠的因素还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等。
3. 低血压由排尿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引起,表现为口干、乏力、晕厥等,尤其是与血管扩张剂一起用时容易发生。
有些患者对利尿剂很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引起大量排尿。
因此,用利尿剂要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适量饮水,适时测量血压,一般利尿剂不要与血管扩张剂同用。
利尿剂引起大量排尿时可同时发生低钾、低钠和低血压症。
这是一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急症,应该提高警惕。
4. 高尿酸血症服药后有些患者短期内血尿酸轻度升高,但小剂量长期治疗大多可恢复正常。
利尿剂一般不会引起痛风,但原有痛风病患者则可能诱发关节红肿等痛风发作。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最好不要用利尿剂。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文档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文档
1.利尿剂(降压利尿剂):
-副作用:尿频、口渴、尿量增加、低钾血症。
-处理方法:饮水充足,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含糖饮料。
医生可能会建议补充钾,或者更换其他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心动过缓、心悸、疲劳、头晕、呼吸困难。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抑制剂):
-副作用:咳嗽、低血压、高血钾。
4.钙通道阻滞剂:
-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水肿。
5.α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低血压、头晕、肠胃不适。
6.高血压药物的共同副作用:
-副作用: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乏力、脱发、胃肠道不适。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规范用药管理。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患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行规范用药管理后,能加深患者对常用降压药合理使用的了解,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字】高血压;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若不加以控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常用药物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若患者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2]。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与合理用药的了解低,因此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就极为重要。
本文是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2-85岁,平均(70.35±2.12)岁;病程1-16年,平均(8.38±0.81)年;收缩压均在141-182mmHg间,舒张压均在84-115mmHg间;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63-86岁,平均(70.21±2.23)岁;病程2-17年,平均(8.18±0.71)年;收缩压均在145-186mmHg间,舒张压均在86-117mmHg间。
纳入标准:患者均高于60岁;患者用药超过6个月;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病症,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推荐用于降血压的一线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
本文收集了这6类降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参考。
1利尿剂利尿剂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其作用温和、价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为有效。
国内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1.1低钾血症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且氢氯噻嗪比吲哒帕胺发生率更高。
国内报道此副作用发生率门诊患者为28.1%,住院患者为15.7%。
老年患者的此种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处理:减少剂量、进食含有充足钾的食物、常规补钾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或与保钾降血压药物合用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
还有学者比较了吲哒帕胺小剂量(1.25mg)与常规剂量(2.5mg)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发现降压作用相同,而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更少、更轻微。
李丽等应用咪哒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可相互预防单用两药时所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咪达普利的干咳副作用无加重迹象。
另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仅1例出现低血钾。
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使各药的剂量减小,低血钾副作用明显减少。
1.2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由于它们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治疗182例高血压,观察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现象,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达250μmol·L-1时,停服吲哒帕胺1~2月后血肌酐及尿酸均下降,说明此现象是可逆的,当血肌酐升高>250μmol·L-1时则较难逆转。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排钾利尿剂与ACEI合用可降低血尿酸、肌酐,并预防低血钾的发生,是一种合理的药物组合。
另外有资料观察氯沙坦有明显的降低尿酸的作用。
1.3勃起功能障碍(ED)及性欲减退高血压患者中ED常见,利尿剂可引起或加重ED,常发生于应用螺内酯及氢氯噻嗪时,有报道以卡托普利或(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得高宁)为基础,配用螺内酯或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284例,螺内酯组146例,12例出现性欲减退占12.3%。
氢氯噻嗪组138例,其中76例出现性欲减退,占55%。
Grimn 等学者报道氢氯噻嗪12.5 mg即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处理:ACEI类及钙离子拮抗剂可改善XX动脉血液供应,使海绵体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勃起功能障碍,据报道西拉普利治疗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高血压者,以氨氯地平(络活喜)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两种药物均能改善ED症状,一平苏优于络活喜,认为与ACEI类药物可改善血管重塑有关。
近年来有一些初步研究显示,某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善ED,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是治疗ED的有效药物,但必须强调西地那非禁忌与任何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严重低血压。
此外,利尿剂尚可致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特别是在应用较大剂量时更易出现,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后此种副作用已较少发生。
用药过程中发生的恶心、乏力等不适时无需停药。
2钙离子拮抗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及负性传导作用,很少被用于降血压。
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舒张血管平滑肌,降压作用显著,过去短效硝苯地平较常用,但血压控制常有波动。
有报道长期服用短效硝苯地平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随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不能作为首选。
目前常用的药物为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制剂、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
常见副作用及处理如下:2.1水肿水肿为钙离子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多发生于踝部。
处理方法:减少剂量、停用药物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国内学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者均可耐受,不必停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扩张静脉作用,与其联合应用可拮抗二氢吡啶类的踝部水肿作用,降压效果亦增强,据报道166例常用钙离子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中出现局部水肿者占10.84%,给予利尿剂治疗可减轻。
2.2反射性心动过速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上升,导致心动过速,ACEI 类药物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效应有助于减低二氢吡啶类对交感神经的激活作用,合用不会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引起的心动过速和交感神经活化,美托洛尔可拮抗硝苯地平引起的心率加快,使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
新一代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具有持久的降压作用,而不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上升,因而不诱发心动过速并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有助于降低与高血压相关心血管意外的罹患率与死亡率。
2.3神经系统副作用神经系统的常见副作用为头痛、头晕。
有学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抗硝苯地平引起的头痛、头晕取得良好效果。
陆振兴应用非洛地平(波依定)治疗高血压患者35例,仅2例患者出现头胀、面部潮红,继续用药均可自行缓解。
还有学者应用尼卡地平静滴治疗高血压急症患者11例,仅有1例出现面部潮红,观察几分钟后症状自然消失。
3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脏排血量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常用的药物是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常见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药理作用有关,因剂量太大而出现的反应,如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另一类与β受体阻滞无关。
3.1支气管痉挛所有的β受体阻滞剂对支气管哮喘者甚至支气管炎患者,可诱发其支气管痉挛,即使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吲哚洛尔或美托洛尔也应慎用。
当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而发生支气管痉挛时,给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支气管很易扩张,而服用普萘洛尔的患者却无此效果。
有报道1例服用普萘洛尔致支气管痉挛,虽经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治疗,最终死亡。
3.2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休息时的心率,对不完全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减慢房室传导的作用较轻。
刘国树等应用比索洛尔治疗2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短P-R间期1例,副作用多数相对较轻,仅4例因严重窦缓需停药,停药后心率迅速恢复正常。
3.3心功能不全临床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出现心力衰竭者比较少见。
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前患者的心脏处于心衰状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会加重心衰,心衰的加重大多发生在治疗的早期,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较轻,心衰少见。
有报道认为,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早期致心功能下降并非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而是由于肾血流量下降的影响,导致水肿加重,应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
3.4肢端循环障碍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血管痉挛,在某些患者中可引起肢体温度降低、脉搏消失、甚至发生紫绀和肢体坏疽,以普萘洛尔的发生率最高,该药不可用于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卡维地洛此种不良反应轻。
3.5中枢神经系统反应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中可出现多梦、幻觉、失眠以及抑郁等症,特别是脂溶性强的药物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此种不良反应多见,有报道阿替洛尔可引起多梦、失眠,与卡托普利或尼群地平联合应用可减轻,且能使心率更加稳定。
其产生的头痛、头晕等副作用,症状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大部分病例不必停药。
此外,β受体阻滞剂尚有勃起功能障碍(较利尿剂少见)、低血糖、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的不良反应,小剂量时此类不良反应少见,并可进行对症治疗。
有学者报道1例比索洛尔致中毒性耳聋,给予停药,应用VitB12耳穴(听宫、翳风)封闭治疗,双耳同时交替进行,效果不佳。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且对心脏、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的药物为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及赖诺普利、群多普利等,副作用最多者为卡托普利,非特异性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副作用发生率不高,且均能耐受。
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4.1首剂低血压常见于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以卡托普利常见,赖诺普利少见,多发生于使用利尿剂、限钠等存在低血容量者,首次使用ACEI类药物时应避免应用于低血容量患者。
张少华等总结了卡托普利的特殊不良反应,其中首剂低血压占2%,血压可由170/110~100/70mmHg下降至70/50~60/30mmHg,应用多巴胺治疗10~12 h后血压恢复正常。
4.2咳嗽咳嗽为ACEI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发生率为3%~22%。
咳嗽发生的机制为ACEI类药物抑制了激肽酶Ⅱ活性,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从而使支气管上皮内缓激肽、P物质、前列腺素增加,从而诱发咳嗽。
与咳嗽发生率相关的因素有:药物的剂量(剂量大者发生率高)、性别(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以及是否吸烟(吸烟者发生率高)。
咳嗽出现的时间为服药后3~6周,以卡托普利、苯那普利多见,而群多普利、福辛普利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低。
咳嗽表现为干咳,夜间重,咳嗽不重者可继续服药,咳嗽持续、剧烈者需停药,可改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还有学者应用三拗汤合并止咳散治疗ACEI药物导致的咳嗽45例,效果良好,咳嗽完全消失最快3天,最长7天,平均5.5天。
4.3肾功能恶化在ACEI类药物使用初期,血肌酐可轻度升高,升高幅度<30%,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
应用西拉普利(抑平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7例,治疗后第2周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血肌酐逐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升高,1月后趋于稳定。
ACEI类药物在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时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在肾功能已有损伤时使用,可加重肾损害。
目前公认的使用原则为血肌酐<265.2μmol·L-1时可以应用,当血肌酐>265.2μmol·L-1时,是否仍可用ACEI目前存在争议,如果应用需高度警惕高钾血症。
4.4高血钾ACEI类药物具有潴钾作用,有报道应用西拉普利治疗慢性肾衰患者87例,有4例出现高血钾,为避免此类副作用,在使用时应给予低钾饮食或利尿剂,同时监测血钾,以防高钾血症。
在血钾≥5.5mol·L-1时,停用ACEI类药物。
4.5血管性水肿此不良反应较为罕见,发生率<1%,常见于首次用药或治疗最初24h以内者,以卡托普利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