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面对美国重启定量宽松政策,中国需要紧缩流动性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CPI影响效应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CPI影响效应研究作者:谢非董宸硕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4年第07期摘要:為应对2018年开始的美国国内经济下行和高通胀,美联储实施了由宽松到紧缩的货币政策。
由于美元在国际清算系统(SWIFT)中具有主导地位并在SDR货币篮子中具有绝对份额,因此,美国货币政策“松与紧”调整的不确定性或将给世界及中国经济带来风险。
本文依据国际货币、价格传导等理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美国利率和中国CPI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TVP-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CPI的外部冲击效应。
研究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由松到紧调整的不确定性对我国CPI具有外部性影响,并存在时变特征;在“松与紧”的不同时期,美国货币政策通过不同途径对中国CPI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不同商品价格的冲击也呈现出异质性。
因此,我国需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效;用好国际国内资金、市场等金融要素,持续提升金融开放水平,稳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提高经济内驱力和产业韧性,以深厚“内功”,夯实我国CPI在合理区间波动的基础;加大能源、消费品,生活用品价格等对CPI影响较大行业监测和调控等措施;从而降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对我国CPI 造成的异常波动的外部风险,助力我国金融强国目标建设。
关键词:美国货币政策;中国CPI;TVP-VAR模型;异质性分析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能源人民币”形成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23AJY023)。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4)007-0021-016[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24.007.002一、引言为应对2018年开始的美国国内经济下行和高通胀,美联储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由“松到紧”的货币政策,美国货币政策调整频率和强度的不确定性或将对其他经济体发展造成冲击。
美国降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调整策略

美国降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调整策略随着美国不断降低利率,全球各国都面临着经济调整的挑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需要拿出一套有效的经济调整策略来应对这一局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中国在美国降息背景下可能采取的经济调整策略。
首先,中国可以继续推动内需增长。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内需潜力巨大。
通过加大消费者信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可以鼓励居民增加消费。
此外,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福利和补贴,也可以刺激消费需求。
通过增加消费需求,中国可以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从而在美国降息对外贸影响加大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中国还可以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
尽管美国降息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中国可以通过开放更多的对外贸易渠道来寻找新的贸易机会。
例如,加强与欧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的贸易合作,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伙伴。
此外,中国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为外商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可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降低美国降息对出口的冲击。
第三,中国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中国现在正面临着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中国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中国可以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中国还可以鼓励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的合作,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中国可以降低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最后,中国还可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加大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力度,可以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工作,减少无效产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区域货币合作问题探讨

鉴于 美联储 2 0 0 8年至 2 0年实施 01
率 下降到 02 %,但是如此低的利率并没 .5
有 刺激经济 的增 长 ,这为量化宽松政策的
弊端 , 国很容易受美 国经济政策的牵制 。 各
面对 美国这种 以邻 为壑 的政策 ,可 以通过
宽松 政 策 的 背 景 , 分 析 了此 背景 下 美 元 处 于霸 权 地 位 给 他 国 造 成 的 消 极 影 响 :全 球 “ 动 性 过 剩” 流 、严 重 通 货 膨 胀 等 严 重 问 题 。 面 对 美 国 实施 的 量 化 宽 松 政 策 ,应 加 强 区域 货 币 的舍 作 来 抵 御 。 但 在 现 实 经 济 的 实施 中存 在 着 诸 多 困难 , 文 章 从 加 强 区域 货 币合 作 的 角度 提 出 了应 对 的 政 策 。 关键 词 : 关联 储 量 化 宽松 区域 货 币
加强 区域货 币合作来应对。
区域 货 币 合 作 的 必 要 性 及 区 域 货 币合 作 存 在 的 困 难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 ,是建立在国际
本位纸币基础上 ,以美元为中心 的多元化 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在金融 危机背
17 .5万亿 美元 的国债 购买行 动并 没有使
经济 迅速 恢复 ,失 业仍然很 严重 ,2 0 01 年 1 1月份 失业 率 高达 9 8% ( 礼 卿 , 张
进一步加剧未来通货膨胀的压 力。一旦美
联储重新收紧货币政策 ,大量资本将 由新
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的影响

1 加剧 了全球 的贸 易 失衡 , 中国 . 使 出口贸易形势更 加严峻
全 球 货 币差 价 和 全 球 失 衡 存 在 一 个
日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 , 充沛 的资
金满足 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 , 稳定 了 金融 体系, 随着 时间推移 , 也间接地 发挥 了支持经济复苏的作用 。 日本经济走 出 但
1 8 8
2 加 剧 我 国 的通 货膨 胀 压 力 , 国 的 . 中
海外资产风 险将增大 , 带来的通胀将使外
美 国 “ 化 宽 松 ” 中 国 的 影 响 量 对
口李 欣
( 河海大 学, 江苏 南 京
2 10 ) 1 10
汇储备 的购 买力下降 , 国处于更为强烈 我
的 两 难 之 境
加了中国输 入性通胀压力, 还令 中国庞 大
的外储 蒙受巨大损失 。 虽然新 兴经济体的
央 行 可 以通 过 推 迟 加 息 来 避 免 更 多 热 钱
流 入,但这 可 能引发 资产 泡沫和 通货 膨 胀, 同时 , 这些经 济体 一方面面 临要求 其 允许本 国货 币升值 的压 力, 同时又担心 资 量化宽松货 币政策 , 由中央银行通 指 过公开市场操作 以提高货 币供应 , 可视之 为“ 中生有 , 0 出指定金额 的货 币, 无 ,造 仓 也 被简化地形容 为间接增印钞票 。 其操作是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购入证券等 , 使银行 在央行 开设 的结 算户 口内 的资金 增加, 为银行体 系注入新 的流通性 。中央 银 行利用 凭空创 造 出来 的钱 在 公开市 场 量化 宽松对增 加总 需求 的作用是 比较有 金流入激增会破坏 本国经济 的稳 定, 使 这 得 中国等新 兴经济 体 国家 面对 的两难局
全球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全球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徐爽(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保定,071000)摘要:金融危机以后,为刺激经济的增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了低利率及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也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我国以及世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了流动性过剩给我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贬值等并且对我国所面临的风险与困境提出了应对建议。
关键词:宽松政策通胀人民币升值应对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237—011、对我国的影响1.1引起我国国内物价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各主要经济体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出大量货币,而其本国内利率极低且内需不足,因而大量国际资本会向利率更高的我国涌入,使得我国物价普遍上涨,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
其次,由于我国是最大的资源进口国,而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交易和结算货币,其供应量过快增长,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增加了我国商品的进口及生产成本。
另外,大量国际资金的涌入,使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这又会引起国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并会最终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1.2人民币的被动升值给我国的出口行业及相关部门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因货币供应量增长而使得本国货币贬值,从而使人民币相对升值。
而我国的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资源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降低,失去了价格优势,给我国的出口行业带来很大冲击。
1.3资产价格飙升,经济过热给中国经济稳定埋下巨大隐患由于“热钱”偏好流动性强,收益高的项目,大量热资进入中国股市、房市,造成大量资产泡沫。
若是主要经济体日后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中外利差的缩小将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和各主要货币走强。
这些“热钱”一旦出现风险,大量投资性资金获利出逃,会造成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泡沫破灭,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导语】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加强。
美联储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央银行之一,其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角度出发,就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正文】1. 资本流动与汇率变动2. 外贸与通缩压力由于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经济放缓或衰退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
此外,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美元升值,给中国汇率和出口带来压力,增加中国通缩风险。
3. 债务风险与资本市场波动如果美国通货膨胀率降低,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将会降低,导致投资者转向风险较小的类似中国政府债券等资产,同样会带来债务风险和资本市场波动。
二、应对策略1. 扩大对外开放中国需要加强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逐步实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通过扩大自由贸易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拓展新的市场,降低外贸的风险,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的内外需求。
2. 动态调整汇率政策在美联储加息增加汇率和通货膨胀压力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动态调整汇率政策,同时注重政策的平稳性。
尽量避免过度干预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积极推进行政和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3. 加强金融监管为了稳定市场,防止金融风险,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完善金融法规体系,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国内金融领域的协调和协作,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共同面对国际货币政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总结】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复杂和深远的,为了稳定经济,保障国家安全,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对外开放,完善金融监管,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同时,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共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美国QE(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

美国QE(量化宽松)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美国越是QE,中国的通胀压力就越大,毫无疑问,美国的QE,也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中国的通货膨胀的关系非常密切,基本上是正相关的联系,否定这一点的人,是完全不懂货币和金融的,或者说是没弄清货币和金融的运作机制。
世界上存在输入性通胀是毫无争议的,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在全球范围流通的,而国际贸易领域大部分的商品的结算是通过美元结算的,美联储实施QE 后,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美元增多了,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结算的美元多了,自然会推高商品的价格,尤其是石油等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因为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而石油等大宗商品又是世界流通的商品,流通的货币多了,遇到这些世界流通的商品,自然容易产生通胀,这也是输入性通胀产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QE,推高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这些基础性大宗商品的价格提高,又会形成价格传导作用,自然也就会间接给中国带来输入性通胀。
要想知道中国的通胀和美国QE的关系,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的货币发生机制。
中国的货币发行是通过储备一定的外汇资产,主要是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的基础上,等值发行一定人民币基础货币,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边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资产,一边是人民币负债。
这是中国货币发行的主要机制。
美国实施QE,通过印刷美元,稀释了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中的美元资产,相应的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人民币的稀释压力就越来越大,否则就容易导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失去平衡,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崩溃,而稀释人民币负债的方法就是也印钞票,这就会增加中国内部的通胀压力。
另外一方面,美国实施QE,美联储释放出大量美元,这些热钱有很大一部分会流入中国套利,而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中存在结汇制度,这自然就会导致因美元结汇成人民币,导致人民币的投放增多,而投放的这些人民币又是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衍生能力最强,这样一来,又会导致中国内部的通胀压力。
当然,中国为了减缓美国QE给中国带来的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货币的发行机制,不强迫外汇结汇,而是给予了一定的时间,并允许民间持有一部分外汇,但民间持有的这部分外汇因为资本账户的管制,没有开放,缺乏投资途径,所以起到的作用不会很大,大部分外汇还是会结汇成人民币,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总体没有太多改变,中国因美国QE带来的通胀压力也没太大的改变。
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胡雪冬摘㊀要:量化宽松政策是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ꎬ特别是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ꎬ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ꎮ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ꎬ量化宽松政策积累的大量 廉价 流动性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存在重要影响ꎬ如何应对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政策退出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需要研究的问题ꎮ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ꎻ风险ꎻ规避一㊁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金融危机爆发后ꎬ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ꎬ救赎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ꎬ美联储于2008年10月启动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ꎬ到2010年3月末累计向市场投放1.725万亿美元基础货币ꎬ用于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25万亿美元)㊁国债(3000亿美元)和机构证券(1750亿美元)ꎮ在经济复苏之后ꎬ美联储于2010年11月再度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ꎬ拟于半年内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ꎬ并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到期的2500亿~3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到期的国债再投资国债ꎮ在外国经济已经步入复苏状态的情况下ꎬ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ꎬ重要原因是经济复苏势头弱化ꎬ在缺少常规刺激政策措施的情况下ꎬ美联储试图借助量化宽松政策巩固经济复苏势头ꎮ作为全球美元储备和大宗商品交易货币供应国ꎬ外国在其经济已经复苏的情况下采取大力度量化宽松政策ꎬ会导致美元贬值ꎬ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ꎬ刺激国际市场短期资本流向中国㊁印度等新兴市场ꎬ加大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损失ꎬ对全球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ꎮ中国持有大量外国国债和企业债券ꎬ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短期资本的主要流入国之一ꎮ二㊁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一)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于对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ꎬ我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尤为敏感ꎬ由此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为也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大ꎮ2.大量资本的流入在量化宽松之后ꎬ我国资产价格经历了多次上涨的过程ꎬ其中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ꎮ(二)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量化宽松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其他国家遭遇经济危机ꎬ这对我国的出口造成的较为严重的冲击ꎬ而量化宽松实施带来的发达国家实体经巧的复苏有助于促进我国出口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好转ꎮ另一方面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促使美元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升值ꎬ对出口有不利影响ꎮ从外国的角度来看ꎬ一方面外国的经济危机已经导致美元名义利率接近于零ꎬ另一方面ꎬ外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使得美元长期利率下降ꎬ刺激外国的投资和消费ꎬ这也是外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ꎮ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对于提高外国的产出㊁提高国民收入有正向的影响ꎮ外国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外国对中国的进口ꎮ由于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要高于边际出口倾向ꎬ于是外国的进口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ꎬ相比之下ꎬ中国对外出口主要为需求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ꎬ这将减少由于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贬值对中国对外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ꎮ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ꎬ也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ꎮ一是量化宽松政策抬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ꎬ而中国出口商品是采用的原材料多是通过进口获得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直接抬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ꎬ从而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ꎮ二是外国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导致了美元的贬值ꎬ另一方面ꎬ由于热钱流入中国ꎬ导致人民币的升值ꎬ进一步抬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ꎮ(三)对资本的影响中国持有大量固定收益美元资产ꎬ是全球资本的重要投资目的地ꎬ也是初级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ꎬ量化宽松政策政策的实施ꎬ将使中国持有的美元固定收益资产蒙受巨大损失ꎬ刺激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中国ꎬ加大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ꎬ并导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承受巨额利益损失ꎮ三㊁应对措施鉴于量化宽松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长期化㊁持续扩大的可能ꎬ中国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予以应对ꎮ第一ꎬ加快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步伐ꎮ为降低中国持有的大量固定收益美元资产因美元贬值而产生的损失ꎬ中国应加快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进程ꎬ减少固定收益美元资产的规模ꎬ扩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债权的投资规模ꎬ增加收益率稳定的股票㊁股权等抗通胀资产的投资力度ꎮ第二ꎬ鼓励中国企业 走出去 ꎮ根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ꎬ鼓励国内企业扩大对外投资ꎬ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收购㊁兼并国外资源类和高技术企业ꎬ或加强与国际资源类㊁高技术企业集团的跨国合作ꎬ在降低储备资产风险的同时ꎬ减少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中国初级产品进口造成的利益损失ꎬ提高我国资源供给的安全性ꎮ第三ꎬ加强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管控ꎮ为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ꎬ降低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ꎬ防止国内资产价格严重泡沫化ꎬ可依据国际惯例ꎬ对短期资本流入征税托宾税ꎮ第四ꎬ适时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ꎮ受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ꎬ人民币面临长期升值压力ꎮ但短期内汇率应保持相对稳定ꎬ因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ꎬ也会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重大冲击ꎮ同时ꎬ依靠人民币升值也不足以解决输入型通胀问题ꎬ因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可能达到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ꎬ且一次性的人民币升值仅会在短期内降低按人民币核算的进口价格ꎬ不能解决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ꎮ作者简介:胡雪冬ꎬ苏州大学ꎮ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