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防护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护理课件

后续处理
受伤的医护人员应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医学观察,以确保 没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存在传染病风险的针刺伤,需要进行预防接种和药物治 疗等后续处理措施。
03
CATALOGUE
针刺伤后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减轻恐惧和焦虑
针刺伤可能导致医护人员 感到恐惧和焦虑,心理支 持有助于减轻这些负面情 绪,提高心理舒适度。
注意自身情绪管理
在面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情绪时,注意 自身情绪的调节和管理,避免过度受 影响。
04
CATALOGUE
针刺伤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
相关法律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01
明确规定了医护人员职业病防治的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02
对医护人员职业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预防
05
CATALOGUE
针刺伤应急预案护理培训与演 练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培训内容
针刺伤的预防、应急处理流程、伤口处理、心理疏导等。
培训方法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
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确定演练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刺伤的应急 处理能力。
制定演练计划
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 演练场景等。
实施演练
要求医护人员定期接受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手套使用规定
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套,如注射、采血 等操作。
护目镜和面罩使用规定
在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场合必须使用护目镜和面罩,如手术、 穿刺等操作。
隔离衣和防护服使用规定
在接触患者时必须穿隔离衣或防护服,以减少皮肤接触和污染。

针刺伤ppt课件

针刺伤ppt课件
降低医疗过程中的意外伤 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 的安全。
减少纠纷
预防针刺伤有助于减少因 意外伤害引起的医疗纠纷 。
02
针刺伤的危害
感染疾病的风险
血液传播疾病
针刺伤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等。
病原体污染
针刺伤可能直接接触病原体,导致 针头污染,进而传播疾病。
感染途径
针刺伤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 传播,但也可能导致其他感染途径 ,如破伤风等。
结果
护士未感染传染病,及时采取的措施有效避免了潜在风险。
经验教训
发生针刺伤后应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及时上报并接受专业 指导。
案例三:某医生因针刺伤感染疾病的案例分析
1 2
事件概述
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被针头刺伤手指,导致感染 乙肝病毒。
原因分析
手术过程中操作不慎,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3
教训总结
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完善防护措施,提高医生 安全意识。
针刺伤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针刺伤概述 •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 针刺伤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针刺伤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护理、实验 室等工作中,因针头、玻璃、锐 器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类型
根据伤害来源,针刺伤可分为医 疗针刺伤、注射针刺伤、采血针 刺伤等。
案例一:某医院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事件概述
某医院护士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不慎被针头刺伤 ,导致感染丙肝病毒。
原因分析
针头未及时处理,护士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防 护措施。
教训总结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规范 操作流程。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件

其他垃圾。
保证充足的光线,稳定 的情绪。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四、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真 空采血、试管采血等。 五、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安全型留置针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六、个人防护用物:戴手套。 每次脱手套后都彻底洗手,戴手套虽然不能防止针刺 伤, 但可以减少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戴手套≠洗手 ≠
概念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 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 手术刀、剪刀造成的意外伤害, 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 的皮肤损伤。
发生锐器伤现状
发生率高 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血源性 疾病最常见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注射器 针刺伤, 针刺伤约占锐器伤的66.6%, 全世界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刺伤。
用后重新套上针头帽时刺伤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一.树立“增强防护意识。
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一. 二. 三.
规范安全的操作规程
禁止回套针帽,必须回套时,则用单手操作。 拔下的针头,禁手持针,随意走动或随意放置。 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针头严禁混入
• 操作前损伤(非感染危险)
拔下针头帽时 抽吸药液时 抽完药物重新盖上针头帽时
操作中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 各种注射时、经静脉输液时、 传递中受伤 、 拔针时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某护士抽血后 的物品状况 整理用物时: 被放在床旁小 车或托盘中的 针头刺伤 操作后
针刺伤的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 部位的血
流动水下冲洗 针刺伤的处理
三.安尔碘、酒精消毒伤口
四.确定暴露源患者 确定 暴露源是否感染HIV、 HBV

职业暴露针刺伤ppt课件

职业暴露针刺伤ppt课件

无法再查明
输血前5项
35
36
24h内,越早越好
37
HBV
暴露者
暴露源状况
HBsAb水平
预防用药
HBsAg阳性或 < 10mIu/mL 暴露源不明 ≥ 10mIu/mL
24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半个月后接种乙肝疫苗
不用处理
HBsAg阴性
<10mIu/mL ≥ 10mIu/mL
乙肝疫苗 不用处理
10
今天中国60%的人都是B型肝炎病菌携带者,而 美国和日本只有1%。大约1.5亿都有慢性肝炎, 最终造成肝衰竭或肝癌”。 据美国CDC[1]对针刺伤研究分析得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 使受 伤者感染HBV
【1】疾病防控中心
11
发生针刺伤的常见高危操作 一、操作前 二、操作中 三、操作后
8
+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9
+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 伤所致,被刺伤的务人员中护士占80%
+ 有调查显示:5.7%造成全身感染;46%造成 局部感染; 75%有心理负担
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 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是护 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7
+ WHO估计,全球每年12亿次注射量,其 中10%为免疫接种,90%为治疗性注射
+ 有研究表明在一次性锐器误伤的调查中 40%的受检者有过注射针头误伤史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ppt课件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ppt课件
7
针刺伤
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意外伤 害,造成皮肤深度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
8
针刺伤的危害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 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造成血缘性疾病在病人— 护士—病人之间的传播,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加重国家医疗费用的负担
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可见从感 染概率上看,HBV最易感染,其次HCV、HI V相对较小。但若感染HIV,则后果最为严重!
11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职业分布:在受感染的医务人员中,护士 占80%。
感染程度:取决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流行 趋势在扩大。医务人员的职业暴 露率将增加。
12
2、确认为HBV职业暴露,并确有必要应用乙肝免疫 球蛋白的,凭暴露者所在科室负责人、各医疗区 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各医疗区分管院长逐级 签字的职业暴露证明,到药房领取药物后进行免 疫制剂的注射,药房进行登记。
32
针刺伤后的上报流程
3、HBV职业暴露夜间、节假日报告程序 ⑴暴露者报所属医疗区总值班室,总值班室进行审
• 暴露者持科室负责人签字的暴露证明,尽 快报告各医疗区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填写 《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登记表》
• 各医疗区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调 查暴露源与暴露者的情况
31
针刺伤后的上报流程
1、暴露源若为HIV感染,有各医疗区医务办按规定 向市CDC报告,并有其组织HIV职业暴露处理专家 对暴露者进行风险评估和药物干预性治疗
3
职业暴露的定义
• 由于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当中, 有发生或感染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针刺伤ppt 课件

针刺伤ppt 课件

健康教育
向受伤人员宣传相关健康知识 ,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建立档案
为受伤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记 录其受伤情况、处理措施、随 访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
和管理。
CHAPTER 05
针刺伤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针刺伤
总结词
操作不规范,缺乏安全意识
详细描述
某护士在为患者注射时,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针 头意外刺伤自己的手指。
正确处理锐器
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放入专用容器中,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以降低 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佩戴合适的手套
在进行可能接触血液、体 液的操作时,必须佩戴一 次性手套,并确保手套无 破损、无滑脱。
使用护目镜和面罩
在可能产生飞溅物或血液 、体液喷溅的场所,应佩 戴护目镜和面罩,以保护 眼睛和面部皮肤。
心理影响
恐惧感
被针刺伤的员工可能会对针头产生恐 惧感,影响工作和生活。
自卑感
担心自己是否被传染上疾病,可能会 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CHAPTER 03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安全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在执行任何涉及锐器的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操作环 境清洁、卫生。
正确使用锐器
使用锐器时,应保持稳定、准确的手法,避免锐器与皮肤直接接触 ,防止意外刺伤。
针刺伤PPT课件
目录
• 针刺伤概述 • 针刺伤的危害 • 针刺伤的预防措施 •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 针刺伤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针刺伤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护理、实验 室等工作中,因针具、刀具等锐 器刺入皮肤而引起的意外伤害。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暴露(针刺伤)防范与应急预案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暴露(针刺伤)防范与应急预案PPT课件

设立问题反馈渠道
建立便捷、高效的问题反馈渠道,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反映针刺伤 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及时响应和处理问题
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解决 问题,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改进工作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针刺伤防护工作的改进过程,提出宝贵意见 和建议。
3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视
未来,医疗机构将更加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管理,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和监测体系,及时发 现和解决职业健康问题。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挑战和机遇
挑战
新的传染病和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 时,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仍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务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充分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增强自我防护 意识。
正确处理针刺伤事件
一旦发生针刺伤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 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系统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和 技能水平,从而降低针刺伤风险。
教训反思及启示
02
防范措施与建议
操作规程培训与执行
严格培训
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全面 的操作规程培训,确保他 们熟悉并掌握正确的操作 方法。
规程执行
要求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 中严格遵守规程,避免因 操作不当而导致针刺伤。
定期考核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规程考核,确保他们能够 正确、熟练地执行操作。
安全器械选用与更新
危害程度
针刺伤可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 性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艾 滋病等,严重危害医务人员身心 健康。
医务人员面临风险

针刺伤防护护理课件

针刺伤防护护理课件

清洁伤口
尽快用流动水清洗伤口, 减少感染的风险。
后续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对受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如有 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受伤后应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物,降低感染风险。
心理疏导
对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 紧张、焦虑的情绪。
CHAPTER 03
针刺伤护理规范
护理人员培训
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 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培训内容
讲解针刺伤的危害、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
等。
培训方式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 等。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检查手套、针头等是否完好无损,确保使用前安 全。
操作中规范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粗暴操作和不必要 的回套。
操作后处理
及时清理用过的针头和锐器,避免二次伤害。
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 保其性能良好,降低故障导致针刺伤 的风险。
使用安全型医疗设备
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装置的医疗设备 ,以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应急处理
迅速拔出针头
一旦发生针刺伤,应迅速 拔出针头,避免伤害加深 。
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对伤 口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出 血过多。
案例三:患者被针刺伤事件
事件描述
某患者在接受注射治疗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皮肤。
原因分析
注射室环境拥挤,患者未按照规定坐位接受注射,医护人员操作不 规范。
防护建议
加强注射室管理,保持环境整洁有序;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确 保注射安全;加强患者宣教,告知正确的坐位姿势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针刺伤防护
4
2 .针刺伤的原因
1 .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
2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针刺伤
3. 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
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1)手术中不 慎刺伤(2)丢弃用过的针头时;(3)给病人注 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4)针 头用完盖帽时;(5)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6) 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 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2
1 .针刺伤的危害
全世界约有10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 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了 8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资料显示: 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57名医务人员被确诊感 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 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来自加拿大 的报告显示,由针刺伤而感染ADS护士持续 保持在最多人数,占70%。以上资料说明, 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 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 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 口;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干净。Leabharlann 护士针刺伤防护12
6.针刺伤后的处理
二.发生针刺伤的处理
1.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2.立即向预防公共卫生科报告。 3.如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乙肝、丙 肝、HIV检测结果,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 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 患者同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 检测。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 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 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护士针刺伤防护
13
针刺伤处理流程
谢谢
护士针刺伤防护
14
感染性针刺伤后的处理
⑴经职业性接触(艾滋病)HIV的处理:①如果病 人的HIV抗体呈阳性或结果不祥,伤者应尽快接受 HIV抗体测试作底线。②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阳性, 说明伤者此前已感染HIV。③如果伤者HIV抗体呈阴 性,应于24hr内服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进 行预防。④伤者应于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 月再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查,如果在伤后1个月至6 个月血清HIV抗体转阳,则认为是职业感染
9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针 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 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 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 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 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 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护士针刺伤防护
10
5.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及预防
注射前:
1、认真检查使用的医疗器械 2、安瓿开启 3、认真评估病人
注射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注射后:拔针方法、物品的整理,禁止直接传
递锐器给别人
护士针刺伤防护
11
6.针刺伤后的处理
一.伤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 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护士针刺伤防护
临床护士是置身于特殊职业环境的特殊 群体,与病人密切接触,面临着多种职业危 害,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 压力的危害等。其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 业危害正日趋严重,逐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 的重视与关注,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 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的健康。
护士针刺伤防护
护士针刺伤防护
8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专人收集 和焚毁。目前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 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 进一步分类处理的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 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 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 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护士针刺伤防护
护士针刺伤防护
15
感染性针刺伤后的处理
⑵经职业性接触(乙肝)HBV的处理: 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验血,前者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HbsAg), 后者则须同时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HbsAg)。②如果伤者 以前曾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并确定有足够的抗体,或以前曾受感 染而已经有免疫力;或者伤者本身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则无须进一步 处理。③原病人不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而伤者以往接种疫苗后未能 产生抗体,则不须再进一步处理;如果伤者从未接种疫苗,应立即进 行预防接种。④原病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如果受伤者以往曾接种 疫苗而未能产生抗体,应于24hr内(最好不要超过7天)接受注射一剂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于一个月后注射第二剂;对于曾未 注射疫苗的伤者,应注射一剂HBIG,然后再进入预防接种。 ⑶经职 业性接触(丙肝)HCV的处理:①原病人及伤者都应进行丙型肝炎抗 体测试。②对于意外发生的职业性接触,现在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 物能阻止丙型肝炎的感染。③如原病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伤者应于 6个月后重复检验丙型肝炎抗体及肝功能,以确定是否职业感染。
1 .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医护人员操 作不安全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 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 别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掌握锐器 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目的是提高自我 防护意识,纠正一些医护人员不安全 行为,使之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护士针刺伤防护
7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 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 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 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 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 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 伤的发生。
护士针刺伤防护
5
3 .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 毒,但对伤口处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 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 (11.0%);受伤后报告率低(10.2%),也有一部 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
护士针刺伤防护
6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