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国水运形势分析报告——集装箱
2019年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内河航运的作用不断加强「图」

2019年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内河航运的作用不断加强「图」一、水路运输概述水路运输是为目前各主要运输方式中兴起最早、历史最长的运输方式。
其技术经济特征是载重量大、成本低、投资省,但灵活性小,连续性也差。
较适于担负大宗、低值、笨重和各种散装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其中特别是海运,更适于承担各种外贸货物的进出口运输。
根据航行水运性质,水运分海运和河运两种,它们是以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线的。
海运即海洋运输,是使用船舶等水运工具经海上航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
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运输速度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
河运即内河运输,用船舶和其他水运工具,在国内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
它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投资省、少占或不占农田等优点,但其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速度较慢,连续性差。
需要通航吨位较高的船舶,窄的河道要加宽,浅的要挖深,有时还得开挖沟通河流与河流之间的运河,才能为大型内河船舶提供四通八达的航道网。
水路运输的分类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水路运输一般包括四种形式,分别是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
沿海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附近沿海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方式,一般使用中、小型船舶。
近海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大陆邻近国家海上航道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形式,视航程可使用中型船舶,也可使用小型船舶。
远洋运输是使用船舶跨大洋的长途运输形式,主要依靠运量大的大型船舶。
内河运输是使用船舶在陆地内的江、河、湖、川等水道进行运输的一种方式,主要使用中、小型船舶。
水路运输的四种形式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水路运输业发展现状1、客运量随着高铁的提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从2017年起全国水路客运量逐年降低,2019年全年完成客运量2.73亿人,比上年下降2.6%。
而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截止至7月全国水运客运量7031万人,同比下降54.9%。
2015-2020年7月中国水路客运量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货运量得益于不断增长物流运输需求,以及港口设施的完善,水运的在区域物流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货运需求增长稳定,货运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水运共完成货运量74.72亿吨,同比增长6.3%,占国内货运总量比重也达到了16.16%。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0年市场展望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0年市场展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水路运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在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市场展望进行预测和展望。
1.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对水路运输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水路运输市场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
据中国水运报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中国内河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6%。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中,水路运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多式联运逐渐成为水路运输市场的新动力。
随着货运需求的增长和客户对运输效率和成本的重视,传统的水路运输方式已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多式联运逐渐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组合,提高了整体运输效率和质量。
环保和安全成为水路运输市场的新宠。
面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水路运输企业开始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
国家政策法规的加强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运输安全性,从而推动了水路运输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改变了水路运输市场的运营模式。
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水路运输市场的运作模式,提高了运输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水路运输市场将继续受益于国家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水路运输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对于中国水路运输市场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机遇。
环保和安全将成为水路运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环保和安全将成为水路运输市场的新宠。
只有拥有良好的环保和安全记录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在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020年水路运输市场也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状况及2020年市场展望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状况及2020年市场展望引言水路运输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快速发展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水路运输市场也逐渐壮大。
本文将对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市场进行展望。
1. 国际航运市场增长迅速2019年,国际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球贸易额显著增加。
这为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据统计,2019年全球航运市场交易额达到了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
国际航运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全球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内河运输市场逐步壮大在内河运输市场方面,2019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内河港口和航道的不断完善,内河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高。
内河运输市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促进了内河运输市场的发展。
2019年,内河运输市场成交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市场规模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3. 绿色水路运输受到重视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绿色水路运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019年,各国对水路运输的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强,相关环保政策不断出台。
绿色水路运输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降低碳排放和改善环境,各国推动船舶更新换代,使用更为环保的燃料,推动船舶排放标准的提高。
这些措施为绿色水路运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技术创新成为发展关键在2019年,水路运输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自动化作业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无人船舶等技术不断应用于水路运输市场,提高了航运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不仅为水路运输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2020年水路运输市场展望1. 国际航运市场依旧延续增长态势2020年,国际贸易预计将继续稳步增长,这为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航运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国际航运市场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集装箱运输市场2019年回顾及2020年展望

2020年第4/2期 总第342期1集裝需运输集装箱运输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2019年回顾及2020年展壑1 201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回顾1.1世界经济发展趋缓,运输需求受累疲软受国际政治环境恶化、贸易壁垒增加、金融市 场波动加剧、生产率增长缓慢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严重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再次下滑,降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低点。
根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0%,较2019年7月发布的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4%,较7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均为1.2%,与7月预测值相比均下调0.1个百分点;日本经济 增长率预计为0.9%,与7月预测值持平;受投资减少、贸易壁垒加剧及区域政治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 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9%,较7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o在此背景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波动。
根据克拉克森2019年11月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 球集装箱运量预计将增长2.2%,较2019年初预测值下调1.9个百分点,其中:远东一欧洲航线西行运 量预计为1 680万TEU,较2018年增长3.9%,增幅较年初预测值上调1.1个百分点;泛太平洋航线东行运量预计为1 890万TEU,较2018年下降1.7%,增幅较年初预测值下调3.9个百分点;亚洲区域内2©Ce丿上打力茲仔为夕力7Vol.31No.1/2General Serial No.342C O N T A I N E R T R A N S P O R T 航线运量预计为6030万TEU,较2018年增长3.4%,增幅较年初预测值下调1.8个百分点。
1.2船舶运力增速平稳,闲置运力总体增长201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疲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各大船公司继续推进船舶大型化,从而使市场运力保持稳定增长。
集装箱运输市场2019年回顾及2020年展望

集装箱运输市场2019年回顾及2020年展望2019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情势,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
尽管市场波动频繁,但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2019年市场回顾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国际贸易局势更加复杂。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升级,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着全球贸易和货运市场。
此外,供应链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的出现对传统集装箱运输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球海运装箱货物总量同比增长了2.7%,达到了1.04亿TEU (20英尺集装箱计量单位)。
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物市场,占据了全球总量的67%。
在行业竞争格局方面,国际海运巨头如马士基、地中海等公司仍然占据领导地位,但新的参与者也在逐渐增多。
特别是中国企业,如中海集运、海外联合等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大有作为,并开始不断增加其全球运输网络。
2020年市场展望2020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供应链和货物运输产生了严重影响。
各国采取控制措施,限制交通和物流,加重了行业的运营负担。
此外,经济下滑也导致各国出口贸易量减少,对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全球贸易形势也不太明朗。
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升温。
一些国家也正在考虑重新制定贸易政策,可能会对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产生影响,相应地,行业竞争格局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
不过,总体来看,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将会保持增长。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会为货物跟踪、运输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0年市场展望

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和2020年市场展望作者: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03期一、2019年水路运输市场发展情况(一)國内沿海航运市场总体平稳1.干散货运输市场:市场供需矛盾持续,新增运力消化缓慢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大宗散货运输需求增速下降,煤炭沿海运输需求回落。
2019年,全国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为7.54亿吨,同比下降0.2%。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拥有沿海省际万吨以上干散货船1752艘、6248万载重吨,吨位同比基本不变。
全年,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呈“W”型波动走势。
运价指数最低、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春节前夕的932.48点和年末的1235.32点,上、下半年各有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波动上涨行情,但波动区间较上一年度整体收窄。
上半年主要是受海砂货源支撑,运输需求特别是大型船舶运力需求旺盛,造成运力阶段性供应紧张,运价上涨;下半年主要是受外贸市场行情持续转好带动,部分兼营国际航线的船舶运力转投国际航运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运力过剩的情况。
总的来看,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船舶运力总体上处于过剩态势,市场行情明显趋弱。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全年平均值为1059.98点,同比下跌7.8%,煤炭、矿石和粮食运价指数同比分别下跌9.7%,11.5%和13.6%。
2.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运力供给相对富余,细分市场各有不同2019年,海洋油终端产量下降,海洋原油水运量约为3300万吨,为近五年来最低;内贸中转油市场受地方炼厂配额放开政策拉动,运输量有所上升;全年沿海省际原油运输量完成7300万吨,同比上升3.6%。
随着国内大型民营炼厂陆续投产,炼化产能大幅增加,成品油市场贸易活跃,船舶运力需求大型化趋势明显,出现了阶段性运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形成了以5000-20000吨级油轮为主的沿海成品油运输市场,全年沿海省际成品油下水量约720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20%。
2020年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现状: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较高

2020年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现状: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较高近年来,而得益于港口建设的完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迅猛的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集装箱吞吐量有所缩减,但港口货物吞吐量有小幅增长。
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75213万吨,同比增长0.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2019万TEU,同比下降5.4%。
此外,美国内贸集装箱量与外贸集装箱量的比例为3:1,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5。
可见,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6-2020年H1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2016-2020年H1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机遇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方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投入要素的重要性。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主要供应商包括修造船厂和设备、物料、配件、燃油等供应商。
其中,修造船厂和设备供应商数量众多且规模不一,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而燃油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且航运企业一般均收取燃油附加费,供应商前后向一体化的情况较少。
因此,总体来看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供应商整体议价能力较弱。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购买者整体议价能力较强,具体从五个方面分析: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三、新进入者的威胁四、替代品的威胁目前,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最主要的替代品是公路集装箱运输和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
内河集装箱水运发展年度报告

内河集装箱水运发展年度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内河集装箱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情况,我们对内河集装箱水运发展进行了年度报告。
一、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基本概况内河集装箱水运是指通过内河水域运输集装箱货物的一种方式。
内河集装箱水运具有运输成本低、效率高以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河集装箱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占比持续增长,达到了XX%。
二、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趋势1. 内河集装箱水运航线的开通随着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我国内河水域的航线不断扩大。
不仅已有的内河航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还有更多新的内河航线得到了开通,为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 内河港口设施的改善内河港口是内河集装箱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需求,我国内河港口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和扩建。
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设备等设施得到了更新和升级,提高了内河集装箱水运的运输效率和质量。
3. 内河船舶的更新升级内河集装箱水运离不开船舶的支持。
为了适应内河集装箱水运的需求,我国内河船舶得到了更新和升级。
新型内河集装箱船具备更大的装载量和更高的航速,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三、内河集装箱水运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内河集装箱水运具有运输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相比于公路运输,内河集装箱水运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内河集装箱水运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挑战内河集装箱水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内河水运航线的开通和港口设施的改善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
其次,内河集装箱水运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协调和衔接,提高运输的整体效率。
此外,内河集装箱水运还需要解决安全和保障等问题,确保货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输。
四、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内河集装箱水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中国水运形势分析报告——集装箱2019年回顾国际市场2019年以来,受全球制造业下滑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影响,全球贸易发展走势持续疲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球贸易同比仅增长1%,为自2012年以来增长最低的6个月。
在需求减少的同时,受全球政治贸易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增速再次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对全球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作了全面下调。
具体来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0%,较7月份预测值减少0.2个百分点。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4%,较7月份预测值减少0.2个百分点,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2%、1.2%和0.9%,较7月份预测值分别减少0.1个、0.1个百分点和持平;受投资减少、贸易壁垒以及区域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增速预计为3.9%,较7月份预测值减少0.2个百分点。
受贸易疲软影响,全球集运市场需求波动。
克拉克森2019年11月报告预测,2019年全球集运量增速约为2.2%,较年初预测减少1.9个百分点。
其中,远东—欧洲西行航线运输需求预计为1680万TEU,上升3.9%,较年初预测值增加1.1个百分点;泛太平洋东行航线运输需求预计为1890万TEU,下降1.7%,较年初预测值减少3.9个百分点;亚洲区域内运输需求量预计为6030万TEU,上升3.4%,较年初预测值减少1.8个百分点。
运力增速平稳,闲置运力上升虽然2019年集运市场总体疲软,但竞争状况进一步加剧。
为获取更好的竞争优势,各班轮公司继续推进船队大型化进程,市场运力保持稳定增长。
据克拉克森统计,全集装箱船舶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和11月底运力增量分别为68.0万、297.9万、354.5万和49.4万TEU,前11月较2018年年底累计增长3.7%。
虽然总体增速较2018年5.6%的增速略有放缓,但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11月底,1.2万TEU及以上型船运力占总运力比重为28.0%,较2018年年底增加5.4个百分点(2018年仅增加2.8个百分点)。
2019年,受班轮公司伴随全年运力停航措施以及国际海事组织2020限硫令带来的船舶改造影响,闲置运力规模同比明显上升。
年初,受市场总体需求不佳影响,班轮公司为缓解运力过剩加大停航力度,市场闲置运力规模上升较快。
此后,由于中国出口集运市场恢复较快,航班恢复运营速度加快,闲置运力规模迅速下降,至4月底降至1.3%的年内低位,但仍高于2018年同期1.0%的水平。
之后,为缓解各航线市场运力过剩压力增大局面,班轮公司陆续加大停航力度,闲置运力规模再次快速回升。
同时,随着国际海事组织2020限硫令临近,改造船舶离开市场致闲置运力快速攀升。
至10月底,闲置运力规模占比升至4.9%,为2017年4月以来高点。
租赁船舶紧俏,租金总体上升受船舶租赁需求增长带动,多数船型租金不同程度上升。
2019年春节前,船舶租赁需求较为平淡,市场整体租金水平下降。
节后,随着部分班轮公司希望以低位锁定船舶运力,租赁需求快速上升,船舶租金止跌回升。
此后,由于市场可供租赁船舶尤其是大型船舶的减少,刺激租金水平持续上涨。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9000TEU型、6800TEU型和2000TEU型船日租金水平连续9个月上涨。
此外,6~12个月租期的9000TEU型、6800TEU型和4400TEU型船日租金较2018年年底分别上升32.8%、134.1%和54.7%,仅1000TEU型和725TEU型船租金略有下跌。
国内市场外贸总体下降,港口增速放缓2019年,面对全球经贸环境总体疲软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不利影响,中国通过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等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将外部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约为41426.9亿美元,同比下降2.2%。
其中,出口22601.4亿美元,下降0.3%;进口18825.4亿美元,下降4.5%。
2019年,全球贸易环境整体恶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部分出口商品更是产生一定影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11月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1.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0.8%,增速较2018年同期减少13.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为58.4%,较2018年同期减少0.1个百分点,其余主要出口商品贸易额则同比互有涨跌。
其中,服装、家具和箱包产品分别下降4.7%、0.2%和0.1%;纺织产品、鞋类、塑料制品、玩具和灯具类商品实现增长,增速分别为0.1%、0.9%、10.5%、25.0%和8.6%。
2019年年初与春节前后,全国港口吞吐量呈现震荡,2月份单月吞吐量出现下降,为2017年以来首次。
此后,随着产业链恢复,港口吞吐量保持平稳增长。
三季度,随着集运市场进入传统旺季,港口吞吐量增速再次提升。
但四季度起,运输需求增势疲软致吞吐量增速逐步下滑。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2.4亿TEU,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18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规模以上港口超2.1亿TEU,增长4.0%,增速较2018年同期减少1.3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区域外贸格局更加优化,推动中国外贸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外贸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1.8%,占中国外贸比重分别增加0.6个和0.7个百分点。
中西部区域对外贸易稳定上升,有力保障支线运输市场的稳定。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1月前十大内支线港口完成内支线吞吐量1657.2万TEU,同比上升1.1%。
在内需市场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内贸集运市场稳健增长。
前11月,中国主要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为6149.7万TEU,同比上升2.8%。
运需总体疲软,即期运价下行2019年,国际经贸形势变化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对集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出口集运市场行情震荡,部分次干航线短期内运价表现强势,但整体行情相对疲软。
具体走势看:市场在春节前运输旺季冲高,此后即快速回落。
而在部分货主加速出货带动下,欧美主干航线即期市场运价在节后淡季期间及时止跌企稳,表现略好于2018年同期。
但因市场货量总体增速不及预期,以及班轮公司船舶大型化策略持续施行,市场基本面面临较大压力,主干航线即期市场运价承压,在二三季度内窄幅震荡。
进入四季度,随着运输需求增强,以及班轮公司主动的运力封存和国际海事组织2020限硫令导致部分经营船舶轮替改造,运力被动减少,市场基本面才出现明显好转,即期市场运价迎来一波上升行情。
进入12月,随着班轮公司开始征收新低硫附加费,市场运价再次攀高。
12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854.37点,较2018年年底增长2.3%,全年(截至12月20日数据,下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为822.84点,较2018年年底微升0.5%(见图2、表1);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904.83点,较2018年年底微跌0.7%,全年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值为807.84点,较2018年年底下跌3.0%(见图3、表2)。
分航线看,各市场基本面差异较大,2019年年内走势分化明显,且航线运价在传统淡旺季期间表现不明显,总体较为疲软。
欧地航线:运价表现乏力,2019年年底在新低硫附加费助推下快速回升。
年初,中欧贸易保持稳定增长,运输需求旺盛。
即使班轮公司为迎接预期中的运输高峰而增加临时运力供给,市场基本面仍保持较好水平,上海港船舶周均舱位利用率稳定超过95%,并有多数航班满载出运。
由于运力总体偏紧,多数航班维持此前涨后运价,直至春节临近才开始逐步松动。
节后淡季,各班轮公司均有不同力度的运力停航措施,且在部分预囤货源支撑下,上海港船舶周均舱位利用率仍得以保持约90%,即期市场运价跌势同比相对平缓跌幅略浅。
此后,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中国出口至欧洲市场货量增势放缓,而同期班轮公司船舶大型化举措仍在稳步推进。
Alphaliner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远东至欧洲航线船舶运力同比增长5.4%,万箱以上大型船舶运力占比93.9%,较2018年年底增加3.8个百分点(2018年仅增加2.0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市场运价恢复势头疲软,班轮公司在二季度内执行多轮运价上涨计划,但运价回升幅度均较为有限,且涨后运价大多未能企稳,表现明显弱于2018年同期。
三季度,市场运价自7月中旬在旺季货源支撑下获得一定程度提振。
随后受市场运力快速增长影响,即期市场运价快速回落至年内低位。
直至10月底,随着圣诞货源的涌现,市场运价再度自低位反弹并企稳。
由于2020年中国春节相对往年略有提前,出运高峰相应前移,市场运力较为紧张,班轮公司连续执行多轮运价上涨计划并获成功。
而随着多数班轮公司于12月1日起征收新低硫附加费,市场运价水平进一步提高。
12月2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至欧洲、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944美元/TEU、1096美元/TEU,较2018年年底分别下跌5.2%、上升13.3%;运价指数年均值分别为854美元/TEU、803美元/TEU,较2018年分别下跌8.2%和上升0.8%(见图4)。
北美航线:贸易磋商反复削弱市场信心,航线需求减弱市场行情疲软。
受2018年年中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出口至美国贸易额自2019年年初起即呈收缩态势。
在春节前运输高峰期间,即期市场运价小幅冲高后,因货量跌速超出预期,多数班轮公司为确保船舶舱位利用率而削价揽货,即期市场运价下跌时间较往年略有提前。
此后,由于加征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市场货量进一步下滑,淡季期间运力过剩情况加剧。
为改善市场基本面,班轮公司及时采取运力控制措施,减缓大型船舶入市速度并采取相当力度的运力停航措施。
Alphaliner数据显示,2019年远东至北美航线运力月度同比增速由1月的11.7%降至10月的-3.9%。
截至10月底,万箱以上大型船舶运力占比为39.8%,仅较2018年年底微弱增加0.2个百分点(2018年该占比增加10.5个百分点)。
虽然班轮公司为应对市场颓势采取积极措施,但仍难阻市场基本面下滑。
美西、美东航线市场运价自二季度起即低位震荡,班轮公司推动多次运价上涨计划,但因缺少需求支撑,涨后运价大多未能企稳。
年底,虽然班轮公司同样开始征收新低硫附加费使得运价水平获得一定程度提升,但因需求疲软,涨后次周各航班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即有下滑。
12月20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为1342美元/FEU、2451美元/FEU,较2018年年底分别下跌28.7%、18.2%;运价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527美元/FEU、2635美元/FEU,较2018年分别下跌12.0%、6.1%(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