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P9P制作耳放
一款巨型电子管胆机耳放的制作

⼀款巨型电⼦管胆机⽿放的制作⼏句废话原来随⼝把⾃⼰这次做的⽿放叫做“超级⽿放”,但是还未到正式写下制作过程和⼼得,已经被不屑。
要知道现在⼈都有很强的⾃信⼼,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详细机理分析,只需搭眼⼀看,便断定你这不⾏或你这很⾏。
为了安定团结的⼤好局⾯不被我破坏,为了不致引起⼤的社会动荡,为了中国⼈民很⾏,为了中国建设很⾏,为了中国⼯商很⾏,为了中国农业很⾏,我决定把我这⽿放的称谓改作“巨型⽿放”,没有意见了吧。
怕啊~~没听江湖中常有狠话放出来:“智⼒再好,⼀砖撂倒”么?怕砖呀~~引⼦这⼀次,是认认真真为⾃⼰做件事。
尽管以前捉⼑设计过很多的东西,但是我⼀直都是听的都是个很低端的实验品,使⽤的是普普通通的被粪青所不齿的曙光管⼦。
不过毕竟设计⼯作是⾃⼰的“⽉光职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被主业的事物缠⾝。
静下⼼来的时候,只想在⾳乐中找点慰籍,所以并未太多在乎硬件。
很怀念上⼤学时,每个星期天早上10点钟⼏个同好静静守候在收⾳机旁如饥似渴地聆听半个⼩时的“听众点播歌曲”,现在还有这种渴求吗?还记得在炎热的夏夜,第⼀次⽤双卡收录机从岷江⾳乐台的⽴体声节⽬中听到Schoenberg的《净化之夜》,那种让⼈流泪的激荡,现在还有这种感动么?现在晚间的节⽬,不是卖鞋垫就是治肾虚,然后⼀⼤帮马甲打电话进去疯狂追捧,我呸!咋这么像我们⽹络呢?!话说回来,能够让硬件更加完善⼀些,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重播⾳乐呢,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加之现在的⼯作相对轻松⼀些,于是产⽣了好好犒劳⾃⼰的不良动机。
同时这么多年也积攒了好多好元件,更由于有先前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设计经验铺垫,所以决定⾰命了,⼲吧!从哪开始呢?想起⼀句“名正⾔顺”的成语,对啊得先取个名啊!⾳响⾥正好播到⽼柴“如歌的⾏板”,那啥就这个了,⾏板!不急不徐,中庸稳妥,andante!搞定!“未成曲调先有情”了⼀番,开始正题吧。
以前给别⼈做的设计,很多有商业⽤途,所以必须在性能和价格上作⾮常多的妥协。
学着自己做耳机放大器

简单的耳机放大器,你也可以做得到
第一个简单耳机放大器:LM386耳放——便宜、好用、低音强劲
用两个LM386搭成一个便携耳放。
LM386音质一般,但对电源要求低,一个9伏的电池即可推得服服帖帖。
如果布局合理的话,成品比半个香烟盒都要小,非常适合随身携带。
电路图参考下面,经个人焊接测试,电路图完美出生,只是当音量调到最大的时候可以听到些许低噪,这个是不足的地方。
而LM386有低音加强的效果,低音控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第二个电路耳放:参考拜亚动力E1的高档耳机放大器,效果不用说,一顶一!
这个电路仅献给DIY高手,因为单靠万用板是不可能完成的,想要完美出声,必须得要用双层板制作,且要有合理的布局。
简单6N9C无输出变压器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简单6N9C无输出变压器的耳机放大器电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青睐耳机这种发烧器件的朋友越来越多,而且,好耳机也层出不穷,为广大发烧友带来了福音。
然而,好的耳机需要好的驱动。
购买或制作一台高素质的耳机放大器就成为必需。
虽然晶体管、场效应管具有较低的输出阻抗。
然而。
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欢电子管的声音。
认为电子管的声音更好听。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同时。
发烧耳机的阻抗一般在30-600Ω之间,远高于音箱的4-16Ω,用电子管,特别是采用无输出变压器方式制作耳机放大器成为可能。
本文介绍用国产小功率五极管6N9C (6P9P) 制作White Cathode Follower(WCF)耳机放大器。
一、设计思想采用无变压器输出,非常有利于业余制作。
现在国产很多高素质的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也采用无输出变压器,说明电容输出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实际上,使用电容交流输出,可以很容易做到很宽的频率响应,也有利于阻抗匹配。
虽然电子管的种类繁多,但能够用于驱动耳机、音质较好且成本低廉的电子管却不多,因为对于输出管而言,需要较低的内阻、较高的跨导和较大的屏流。
本机使用了一种命名为6N9C(6P9P)的小功率五极管,用4只这种管子组成WCF电路,用来驱动低阻耳机,30Ω的阻抗也没有任何问题。
五极管的特点是细腻圆润。
将五极管接成三极管后,线性更好,内阻大幅度下降,跨导没什么大的变化,虽然输出功率有所减小,但对于耳机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6P9P为宽频带五极管。
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较宽的频率响应。
末级工作状态为WCF,是一种推挽线路,和SRPP非常相像,但它没有电压增益,当屏极电阻优化为一个管子跨导的倒数的时候。
其输出阻抗基本为两倍跨导的倒数。
因此。
与SRPP和阴极输出器相比。
WCF可以获得更低的输出阻抗,这一点不仅有利于驱动低阻耳机,对于中高阻耳机来说,也能获得更好的低频效果。
同时,与阴极输出器相比。
WCF由于是推挽线路。
6SA7(6N5P)阴极输出耳放的制作

6SA7(6N5P)阴极输出耳放的制作在95年的audio&techniek杂志上看到了一篇Rudy Van Stratum先生发表的一个电子管的耳机放大器电路,不过,Stratum先生也没有实作过,仅仅是一个电路,这个电路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发现他具有以下特点:1。
电路简洁,两个声道一个只需要2只双三极管,这个是我见到最简单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2。
可以驱动低阻耳机。
3。
两级放大之间使用直接偶合电路。
4。
无大环路负反馈。
5。
单端甲类输出。
我按照这个电路实作了一台,经过这段时间的试听(超过三个月时间,使用CD、磁带等不同信号源)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台非常好的耳机放大器。
经过我略微修正的电路如图1所示,它第一级使用双三极管ECC88中的一个作共阴极放大,第二级使用双三极管6AS7G中的一个作阴极输出,两级之间直接藕合,在原来电路图上我加了一个音量电位器和ECC88的栅漏电阻,输出电容也由100uF增加到200uF,增加电容容量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我要使用低阻抗的32-60欧的耳机,另外我手中也恰好有这种电容,经过测试,使用60欧耳机,-3db的下降点在12Hz,使用32欧耳机,-3db的下降点在22Hz。
这台机器的外观处理很简单,我的第一台原型机使用了装饰用的宝丽板作机壳,我几乎是立刻就喜欢上了它,他的声音细节非常精确,可以听出更多的细节和空气感,本来阴极输出器有声音暗淡的名声,令人厌烦不敢恭维,但是这个电路改变了我的认识,呈现一种与之完全相反的并能紧紧抓住你注意力的声音,弱音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明显,举个例子,你可以听出不同大提琴之间音色的区别,我的晶体管耳机放大器与之比较,就显得声音发硬,呆滞,高频有毛刺感,结像力不足,我想这是因为这台电子管耳放电路简洁,并且没有大环路负反馈的结果,当然本机为单端输出,而那台晶体管机器电路为推挽也是原因之一。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听,我非常满意这种声音风格,最后我使用了一个4*8*1英寸的铝合金壳子作为我这台机器的机壳,制作我使用了搭棚焊接,没有使用商品机常见的PCB电路板形式,经过搭配使用森海塞尔HD465,HD580,AKG K240,松下EAH-S30试听,低阻抗耳机的表现要比高阻耳机好,说明本电路适合搭配低阻耳机使用。
专业耳放完全DIY

专业耳放完全DIY
吴红奎;吴红静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耳机放大器虽然输出功率不大,业余条件下要做好也并不容易,为了达到理想的水准,很多耳机放大器采用了分立元件,因为输出功率不大,采用A类放大器的不在少数,这在业余条件下并不容易做好,本文介绍的耳机放大器采用TI公司出品的专门的耳机放大器集成电路,适合业余条件下自制,也初步具备了专业素质。
【总页数】4页(P13-15,12)
【作者】吴红奎;吴红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643
【相关文献】
1.耳放卡之战 HIFIMAN901两款耳放卡对比 [J],
2.专业耳放完全DIY(下) [J], 吴红奎;吴红静
3.《专业耳放完全DIY》补遗 [J], 吴红奎
4.低压供电的胆石混合耳放DIY [J], 成辞
5.阻尼系数可调的神奇耳放DA&T谷津Q-i解码耳放 [J], 家祺[1];小路(图)[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E5532耳机放大器制作(不错)

NE5532耳机放大器制作(不错)1、电源部分:该部分包括整流、滤波、稳压以及通电工作指示几部分。
整流用的是小电流的桥堆,但对付着运放是绰绰有余的;滤波对电路较为重要,故采用的是日本较为有名的依娜电容,每一边电源为1000uF;稳压采用的是大家较为熟悉的78和79系列的三端稳压管,这种管子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指示简单了,一个电阻串一个发光二极管主电路部分该部分是最关键的,耳放作出来质量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电路的设计以及相关元件的运用,在此谈谈我的经验。
运放是最关键的,一颗优质的运放才能把声音演绎的更优美,由于陶瓷封装的运放较贵,金封的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之运用的塑封的NE5532运放,当然也可以选择更好的音频运放,但价格也高。
耦合电容C9(C10)是比较关键的,要使用优质的电容,最好用发烧级的电容,比如日本的依娜(ELNA)、瑞典出的RIFA、红美人、美国的西电、黑寡妇、飞利浦等等,我尝试过好几种,包括以前没听见过的金黄金黄的雅马哈电容,红的似血的红美人,还有天蓝天蓝的ELNA,个个外表诱人得没话可说,可是用在电路上感觉不适合我的耳朵,后来换上了蓝精灵(MUSC)系列的才觉得满意,当然大家也可以用一般的电容制作,但个人觉得声音是有区别。
电路中R9(R10)和R6(R7)的阻值应反复调试。
在前置放大电路中R9(R10)一般为100KΩ,而R6(R7)为1KΩ,这样它的放大倍数可达100倍。
但现在作功放,就会出现自激,因此将R9(R10)改用8.2K,R9(R10)减为33K,放大倍数只有4倍,电路就不会自激,同时负反馈也适量,音质柔和、清晰、通透度高。
若将R9(R10)继续减小到15K,则负反馈过深,不但音量变轻,音色沉闷,,大家可以反复调试,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C11(C12)是输入回路的对地通路,用大了声音听起来浑浊沉闷,用小了听起来低音不够凶猛,耳放也失去了一种魅力,换来换去最后用了100μF的紫色外观的无名电容,音质明显改善,用来听DJ感觉有种要起来舞动的动感,听一首童丽的《春江花月夜》后,琵琶的清脆声,人的娇美恬静声,还有沉沉的鼓声,真的是声声醉人。
最新diy的耳放

最新diy的耳放14号早上一觉醒来,心血来潮脑子里突然有个想法,那就是做一台像样的耳放。
于是上午跑到电子市场买了些零件,洞洞板,电位器,耳机接头等。
发烧电容等自然是不用买了,柜子里囤积了不少,按需求选就行了。
吃完午饭就开工了,选用最简单又比较经典的电路,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
元件选材包括大S的5532运放,ELNA 棕神,WIMA 红色仙丹,国产红袍电阻等。
经过一个下午加半个晚上的努力,全部电路就做好了。
电路背面布线使用了镀银线和无氧铜线。
为了降低底噪,电源输入端加了磁环滤波器,地线布置也比较有特点,电路板最外面的一圈就是了。
电池用两节1200mah锂聚合物电池串联,电压在6.6V—8.4V之间,洞洞板上那块小的电路板就是电池保护电路,它可以将两节电池分开保护,不会出现两节电池电压不一致产生的电池过充过放现象。
晚上躺在床上试听没有外壳的裸机,感觉底噪方面比以前做的耳放都小,解析也比上一个好,只是声音较平,高音部分没有上一个毒。
第二天,也就是15号一大早,就骑着车子来到西安电子大楼,买耳放的外壳,顺便问问有没有更好的运放,因为先前我最好的运放就是5532了,其他还有LM833、PT2308、LM358。
进了电子大楼发现这里竟然有AD和BB专卖,于是买了一只AD712和一只OPA2134,都是塑封,一共23块钱,只可惜没有想要的AD827。
然后找到了卖外壳的地方,要了只标准A8的铝合金外壳,20块钱,回去要自己在上面钻孔。
而且电路板比盒子明显短了一截,看来要把电位器、耳机接口装在外壳面板上,必须把它们从电路板上移出来然后用导线连接才行。
于是1块5又买了两个带螺纹的耳机接口,想买好一点的都没有,就这样吧。
屁癫屁癫地骑回学校,量好位置用台钻在面板上开了孔。
晚上回到宿舍开始改电路,装外壳,这项工作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连接导线依然用的是镀银线。
另外,还在输入耦合电容处加了跳线,这样如果想取消输入耦合电容,直接用跳线短路掉就OK了。
电子管直流输出(OCL)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_图文(精)

电子管直流输出(OCL耳机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管作为一种“古老”的现代电子元器件,近年来日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尤其在耳机发烧领域,大有“异军突起”的趋势。
% s0 ]0 t" i4 r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从输出形式上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变压器输出、无变压器输出(OTL两大类。
由于OTL不使用昂贵的输出变压器,且阻抗匹配较为灵活,更是得到了DIYER和厂家的青睐,市面上相当多的胆耳放都采用了OTL输出方式。
% i4 W5 Y( S" p6 _ ~关于OTL胆耳放的线路构架,请参加我在《实用影音技术》2007年1~3期的连载。
(如有需要,请向杂志社索购。
在OTL胆耳放中,又分为两种,一种为电容输出,也就是普通常见的OTL方式,还有一种无电容输出,又称为OCL。
$ J! J( l( A/ P! h$ z& |2 H# g% b( b% @, \电容输出的优点显而易见:1、电源供电简单,一般只需要高压一组、灯丝一组就可以了;2、输出电容隔绝了高压,因此,一般不必使用输出保护装置,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耳机。
r/ y. N1 H7 ^& c. {, E/ t当然,电容输出的缺点也很明显:1、由于耳机的阻抗一般在30~300之间,一般都需要100~500UF的电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用电解电容,而优良的电解电容往往价格很高; Y: |7 B# `. y7 u2、当OTL胆耳放匹配不同阻值耳机的时候,由于低频截至的限制,不同阻抗的耳机对输出电容的容量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30欧姆的耳机,为了能达到10赫兹的低频截至,就必须使用470UF以上的电解,而300欧姆的耳机,则需要50~60UF电容就差不多了;这样,阻抗匹配依然存在问题;而且,由于大容量电解电容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了压缩了声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头部效应”$ K5 Q5 E' G3 ^ e! jb9 i- a2 U% {, M4 E9 Y于是,OCL就应运而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6P9P制作耳放在音响家族的系统终端,是电能—声能的转换,音箱和耳机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与音箱相比,耳机有很多局限,比如低音虽然丰厚,但只在耳膜边鼓噪,没有音箱带来的切身震撼感。
此外还有声场,似乎老在前额和脑颅内转,久听容易疲劳。
但耳机也有其先天的优势,耳机基本都是一片轻巧的震膜涵盖全频,没有大部分音箱由多单元组成所带来的分频问题。
频响曲线比较平直,而且有着极佳的瞬态,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音乐中的细节。
还有相对低廉的价格,音箱要做到等同的音色和瞬态,价格不知道要上翻多少倍。
此外,虽然只能单人独享,但却可以在大音量下听音乐而不影响他人。
所以买不起天价的音箱,又对音质苛求的,或者家居环境局限没有良好听音环境,耳机发烧实在是一个捷径。
此外,要锻炼自己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形成自己的听音标准,拥有一套高质量的耳机无疑很有帮助。
一.初识森海塞尔笔者喜欢聆听耳机,特别是高质量的监听耳机。
而在众多品牌当中,对森海塞尔的监听耳机特别情有独钟。
早在1945年森海塞尔(sennheiser)这个德国的公司就成功设计出性能极佳的话筒和耳机,并深受业界好评。
无论从音质、质量、舒适度以及工艺等方面,森海塞尔都有独到之处,其生产的奥费斯(OrpheHS)耳机系统几乎就是世界最佳耳机的参考标准。
笔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音响类的报刊杂志认识这个品牌,了解了当时动圈耳机的“盟主”HD580,在一本地发烧友的家中实听过HD580之后,深深震撼于那细小的方寸之后的庞大场面。
那丝般细滑的高音,空灵飘渺犹如仙境飘来;低频的霸气让人无法想象这阵阵的“气浪”是如何从这小小的耳机里涌出的。
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声音的真实,仿佛在零距离聆听歌者的演唱、乐者的弹奏。
对于当时没有真正接触过什么高档器材、在家里以一堆土炮自乐的笔者来说,这等声音就如同仙乐,简直不是来自人间。
从此也让笔者对什么是真正的“好声”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时候,HD580的价格接近3000,对毕业工作才几年的笔者来说,那是一笔“巨款”,但正是因为有了那次聆听经历,内心有了“奋斗”的目标。
而后来还知道这HD580的身后还有更加了不起的HD600,从此有了个心结:什么时候要越过HD580,直接拥有HD600。
10多年的变化是巨大的,那时候没几个人敢想象这辈子能拥有一辆私家轿车,而现在这个当年不可想象的事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或即将成为现实。
感谢国家的日渐富强,让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成为现实,曾几何时,突然发现拥有一副HD600已经不是什么梦想。
笔者是3年多以前购进了一副森海塞耳HD600的。
事过境迁,接触多了好的器材,真正用上HD600的时候早已没有当年听HD580时的那份激动。
二.6P9P做的耳放6P9P是一只旁热式氧化物阴极输出五极管,手册上写出的用途是宽频带功率放大,表明此管在高频领域使用较多,但在实际能接触到的各类电子管机器中,使用6P9P极少。
近年有人将此管使用在音频放大器中,不过仍然很少。
笔者以前没有实际使用过这只管的经验,这次尝试将其用于专推HD600的耳放中,效果却令人满意。
电路的程式很简单,如图1所示。
前后共两级放大。
前面是SRPP电路电压放大,后面一级是单端输出的电路。
第一级采用一只6N3接成SRPP线路做电压放大。
SRPP电路失真小,控制力强,高低音两端有很好的延伸。
10多年前在国内曾经风行一时,但由于其音色过于音响化,声音趋向于亮丽,而且中低频偏瘦和偏薄,近年已经大受冷落,几乎成了没有品位的象征。
其实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年音响前辈们将SRPP电路从射频移植到音频,就是看中其优良的中高频特性,其中低频虽然有点偏薄,但却有着良好的控制力,因而在听感中有一份秋天般的清爽,HD600的那股浓郁和厚重,刚好可以在这份清爽中得到化解。
可以说,在这里使用SRPP电路就是针对HD600可在这里得到一份平衡的音色。
6N3和6N11都是用于高频的中μ管,都很适用于SRPP线路,相比之下6N3的内阻大些,跨导值也比6N11小,但6N11声音中胆味较少,配上SRPP电路更显晶体管的味道,而相比之下6N3韵味就好些,并且价格更有优势,所以本机电压放大级选用6N3。
这一级电流取值不是很大,约3.4mA,是根据HD600的特性和笔者的听音习惯调整的。
6N3的阴极430Ω电阻没有并联电容,引入了少许电流负反馈,虽然牺牲了一点增益,但换取的是更稳定的工作状态。
本级的电压放大倍数约17.5,约合25 dB。
第二级用一只宽频带的五极功率管6P9P,接成三极管状态,使用6P9P没有什么特别目的,就是手头有现成的管,也想做个尝试,而且此管特性也不错,应能满足本耳放的需要。
由于此6P9P的使用者很少,相对比较冷门,价钱也非常低廉。
6P9P的基本参数如下:灯丝电压6.3V,灯丝电流0.65A,极限屏压330V,极限第二栅电压330V,极限屏极功耗9W,跨导11.7mA/V。
由于本电路中6P9P是接成三极管的状态,6P9P在三极管状态没有现成的参数可查,我们可以根据三极管状态下的I/u曲线来推算,可参考图2。
先推算跨导值。
跨导的概念是:在屏压固定的条件下,栅压变化lV,屏流的变化量。
以图中屏压160V为例,假设栅压从-6~0V变化,屏流从20mA变化到110mA,这样从公式S=△I/△U。
我们可以计算出,S=(110-20)/[0-(-6)]=15mA/V。
接着求一下三极管状态6P9P的内阻。
内阻的概念是在栅压固定的条件下,单位屏流变化引起的屏压变化量。
仍参照图2,假设栅压固定在-3V,屏流从90mA变化到40mA,屏压从240V变化到160V。
根据公式Ri=△u/△I,可以计算出内阻Ri=(240-120)/(0.09-0.02)=1714.3 Ω。
有了跨导和内阻的数值,根据公式μ=s×R,很容易求出放大系数μ=15×1.714=25.7。
本机功率放大级中的6P9P采用自偏压形式,是笔者在制作单端放大器的时候爱用的偏压形式。
相对于固定偏压,自偏压的声音更醇和、更有韵味。
相对功率管来说自偏压更安全,不像固定偏压,一旦负压出问题,整只功率管烧个通红,几分钟内就可以把一只新管烧老。
但在自偏压状态下工作的功率放大电子管在相同情况下输出功率会小于固定偏压.也就是说其优点是通过牺牲效率来达到的,好在耳机要求的功率不大,对于耳机来说,本耳放在这里已经有很大的功率储备,不在乎那点损耗。
6P9P的阴极电阻取值400Ω,静态工作电流为19.5mA,最大屏流Ia=39mA,从图2的I/U曲线估算,此时Ua=0V的时候饱和压降大概95V。
可以大概地算出功率放大级在本机的工作电压下最佳负载阻抗=(214-95)/0.0195=6102.6Ω,输出变压器取值6.5kΩ,此状态和此负载下输出功率大约1.1W,这样的功率对HD600来说算是巨大,推力完全不成问题。
三.元件的选择和电路的调试整机电路简单,零件不多,但零配件的质量和品质与音质密切相关,不能大意。
主放大电路中使用的电阻以笔者喜欢的碳质电阻为主,包括R1、R2、R3、R4、R6、R7,电源中:R8、R9、R10以及功率管的阴极电阻选用大红炮,取其可靠性高的特点。
电容的选择比较也非常讲究。
唯一的一只耦合电容C1选用WEST-CAP轴向油浸电容,声音表现比较全面,分析力和韵味兼顾。
功率管6P9P的阴极电容用MBI牌的电解电容,这是一种很少见的牌子,旧货市场淘到的东西。
和几种名牌电容实听比较后留用的。
电源滤波电容C3用日本的Nichicon,C4、C5用飞利浦的董六角。
电子管6N3选用北京1980年产的T级品,6P9P用南京1960年产的6Π9C,即早期的国产6P9P。
5Z2P用1975年的柳州产品。
全部管子都是手头现成的东西,市场生也是价格极为低廉的冷门管。
电源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是笔者自己设计,在国内一家比较知名的制作音频变压器厂家定制。
电源变压器功率150W,,输出变压器用25.4mm、叠厚30mm铁心绕制,其结构如图3所示,静态参数如下:一次侧电感16.7H,漏感15.2mH。
不难推算出,高频上限接近70kH z,低频下限为62Hz。
虽然低频下限比较高,但那是在满功率的条件下,本耳放用1/10的功率推HD600已经有很高的声压了,平时根本用不到,在这样的小功率状态下低频根本没有潜不下的问题。
电源电路中的电感用上海无线电廿七厂的老产品。
原来这个电感还想省略的,但省略的结果是交流声大增,即便是用数百欧的电阻代替也无法消除,单端电路对交流声无法抵消,加上耳机的高灵敏度,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调试也非常简单,电路焊接完成后,先将6N3和6P9P 插上,开电源,观察灯丝是否正常,灯丝正常的前提下,关机插上522P,之后测量电路中几个关键点的电压:主滤波电容在电感后端电压241V左右;加在6N3上管阳极上的电压208V;6N3的阴极电阻两端电压1.6V;6P9P阴极电阻上的电压7.8V左右。
由于功率管的离散性,多试几个选阴极电压接近的用。
四.听音评价经过连续两周的不停电热身,本耳放可以投入使用了,外观如图4所示。
试听器材如下:音源是用SONY早期的激光唱机CDP-701ES,信号线用特弗龙油浸散线自焊,耳放为本机,耳机就是笔者的HD600。
由于这副耳机使用有段时间了,早进入状态,能很客观评价本耳放的表现。
CDP-701ES 是早期的产品,当年售价高达26万日元,虽然经历20多年的使用,现在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但仍不愧是当年的顶级产品,工艺精良,声音华丽,表现完全不输现今产品,是笔者喜爱的收藏品之一,声音表现也和HD600配合得很好。
HD600的效果不言而喻,但并不是适合任何耳放,搭配不好或用上素质不够好的耳放,其效果平淡无奇,给人造成“徒有虚名”的感觉。
但这HD600的潜力巨大,有待玩家的挖掘,还包括配合不同的CD和信号线,耳放就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用6P9P做耳放是第一次,效果心里也没底。
但当本耳放接上HD600,音乐声响起的时候,笔者感到了欣慰,总算没白费力气。
首先感觉信噪比能够过关,我们都知道,单端线路在交流声的处理方面比较棘手,单端耳放就更加因为耳机的高灵敏度提出更高要求。
本机残存的交流声非常微弱,不经意感觉不到。
其次,笔者比较担心的低频问题,本耳放解决得比较好。
低频既是HD600的强项,同时也是难以对付的短处,其低频非常浓郁,异常浑厚且深不可测,处理不好容易让人茶饭不思。
这台耳放的设计制作过程有针对性,实听效果也证实达到了目的。
在放DolJian Sample Vol II的第9曲目Promenade 的时候感觉深刻。
这是在教堂里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气势恢弘,深厚异常。
但要真切地把管风琴的低频质感表现好不容易,在整个音响系统里,低频段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演绎这段音乐的时候都会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