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是长远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1.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是长远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1.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解析答案
12345
3.2013年1月,甲处发生了海洋风暴潮灾害,造成了当地海岸地貌的显著
变化。为了评估灾害损失,人们应采用( C )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评估灾害损失需要用到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答案
12345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 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 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4~5题。 4.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图中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
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
的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是RS
B.乙是RS
C.丙是GIS
D.甲是GPS
迁移应用
解析 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故判断甲为GIS技术;②⑥表 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故判断乙为遥感;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 能,判断丙为GPS技术。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课时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与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简要程序。 2.运用有关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并弄清“3S”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数字 地球”的关系。
内容索引
答案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四大地区的差异①四大地区的划分: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文科)

年级:高二年级科目:地理必修3 执笔:审核: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课型:新课学习时间:2011年9月日究中的应用(1)(计划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
2.能力目标:掌握遥感的特点、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请先阅读以下题目,在课本第6—8页上找答案,完成以下填空题:第一课时:一、遥感(RS)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等。
2、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3、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等领域。
二、巩固练习(单项选择题)1、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A.宇宙飞船飞机人造卫星B.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C.宇宙飞船高空气球飞机D.人造卫星高空气球飞机2.地理信息技术包括()①RS②GPS③GIS④GDP⑤CPU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⑤3.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航空器B.磁带质量C.胶片质量D.传感器4.在黑白遥感图片中,湖、河等水域的颜色是()A.白色B.黑色C.浅灰色D.灰白色5.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B.不同的运载工具C.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D.不同的电磁波图1为嫦娥一号卫星在2008年1月4日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由装在卫星上的3轨CCD立体相机拍摄而成。
完成第7题。
7、用CCD立体相机获得月球极区图像的技术属于()A.GPS技术B.GIS技术C.RS技术D.Internet技术8、综合题: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读图回答:波长(微米)(1)四种地物中反射率最高的是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2)小麦在_______到___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7月
8月
4、应用领域: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 普查等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优点?
优点: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二、全球定位系统 (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 全球范围内适 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称为全球定位 系统,简称 GPS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 中国正在实施的自 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中国目前已成功发射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 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步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为交 通联系的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 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反 而制 成约 为因 促素 进变 因化 素
大规模人口 迁移
劳动力 资源丰富
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
优越的 气候条件
我国重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我国主要的 粮食产地
采桑
种桑养蚕
采茧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工商业发展时期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开发中期 (农业社会)
开发后期 (工商业发展时期)
制约因素变化反而成为促进因素,农 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粮仓”地位逐渐让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 技术的总称。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2.工作流程
信息源
数据 处理
数据库
空间 分析
表达
3.应用领域: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相当广泛,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 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都可以借助GIS。
资源清查
城乡规划 灾害监测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环境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C. 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九、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
2.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
态环境治理同步
3.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二、遥感(RS)
1.什么是遥感?
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
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关键装置 3.主要环节
传感器 被动式传感器(照相机)
主动式传感器(雷达)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4.工作流程:
物体辐射和 反射电磁波
人地关系基本 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已呈现
出不协调
后期阶段--- 人地关系矛
盾加剧
克服不协调的因素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后期阶段发展措施 引进新的技术
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
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案例分析 : 长江中下游平原
早期: 人们改造利用自然能力低下, 受地理环 境的限制,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增强,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 课件(共34张PPT)高中地理精品公开课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 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 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 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 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 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 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 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避免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 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 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 矿扰动地层,导致地震等。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项目
内容
区域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
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 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 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B、平衡-不平衡-平衡 C、不平衡-平衡 D、不平衡-平衡
4、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C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发展 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项目 区位优势 历史地位 面临问题
振兴措施
内容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 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 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 就业矛盾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及应用: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 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 水利、交通、测绘、军事、通讯、城市等 (如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卫星定位系统)。
3、GPS包括三大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由21颗工作卫星 和三颗在轨备用 卫星组成,它们均 匀分布在六个轨 道平面内。全球 人任何时刻,地 平面上空至少有 四颗GPS卫星。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问题:读下面示意图说出“3S”的关系.
⑴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⑵区别: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 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 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如下面图表)
通过互联网实现老师、媒体、学 生的自主交流,任何人均可享用 网上的教育资源。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 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二、遥感(RS)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 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分类(简称3S): 遥 感(R 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
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事物进行远距 离的感知。
2.主要工作环节和功能:
航空器
航天器
遥感工作示意图
传感器(关键装置) 收集、记录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辐射或反射电磁波 目标物 信息处理和分析 遥感地面系统
3、遥感的优势和特点
(1)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变 化 (2)探测范围大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4)准确掌握观测数据 (5)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 财力、提高效率
(1)GIS技术在
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
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
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应用1:城市规划与管理
分析城市现状,进行有效管理,实施未来规划
应用2: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理
徐 徐 州 州 市 市 区 中 心 城 区
城 乡 结 合 地 形 图
城 乡 结 合 部 叠 加 土 地 利 用 现 状
b.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c.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手机和手表上的 GPS
手持型的 GPS
测绘使用的 GPS
GPS 信 号 接 收 机
航空与航海使用的 GPS
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1)军事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2)交通 车辆跟踪 紧急援助 交通指挥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3)救援
2、4 GPS的应用——定位、导航
新兴的计算机娱乐项目-GPS 寻宝(Geocaching)
(4)旅游与娱乐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 空间分析 可视化表达
3 、GIS的应用
4、遥感的应用:
是地图的延伸。凡是应用地图或 需要处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 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资 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 御监测等。
遥感应用:p7洪水监测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及组成: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 位的系统。其组成由卫星(24颗)、地面监 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等三大部分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3.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区域地理 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
大众化应用
空间信息网站 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 影像监测汶川地震 、 舟曲泥石流。
资源调查
二、遥感(RS):
为什么这款手机如此抢手?卖点是什么?
卖点:GPS
地理信息技术已 经广泛应用于人 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谁能举例说 明呢?
不仅可闻其声,而且可见其人。
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世界 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邮购。
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在世界各地的与会 者组织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大厅里,人 们远隔万里也可以举行会议。
应用3: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
应用4:城市生态环境与管理
用于生态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包括重点污染源 管理)、评价、预测与模拟等。
五、数字地球:
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 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 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及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 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 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 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 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