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历史文化资料整理
坚定文化自信 打造厚重伊川

咫尺 ,素有 “京畿 ”之称 ,是华夏 秋 战 国 时 期 (公 元 前 606年 ), 的炮 手 军 总 管 克 烈 士 希 父 子 重 修
打 一 文 明 的起 源 地 之 一 ,具 有 深 厚 的 楚 庄 王 攻 伐 陆 浑 戎 , 陈 兵 伊 阙 , 伊川书 院,吸贤纳士 ,培育人才 ,
8 RDJS 2018.03
大 社情民意 建 -i,lt.
乏 顶 层 设 计 ,缺 少 高 标 准 的历 史 文化研究院是专门的文化研究机 值 。但 由于遗址界线不清 ,没有
文 化 资 源挖 掘 、保 护 和 开 发 长 远 构 ,只有 2名工作人 员。社会上 专人看管,附近群众随意侵 占取
历史 文化 资 源现 状
期 间,孝文帝元宏在鸦 岭石佛寺 历史 文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呜皋 和 酒 后 吕寨开 凿 石刻 。凡 此 种种 , 镇 徐 阳村 陆 浑 戎 古 墓 的 发 现 印证
历 史 文化 遗 存 繁 多。据 文 物 数 千 年 来 ,人 类 在 这 片广 袤 的 土 了 陆 浑 戎 迁 徙 中 原 的 历 史 记 载 ,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晚期 ,人类 已在伊河两岸 从事捕 伊 水 之 滨 有 莘 围的 天 下 第 一 相 伊
顶 层 设 计 、 长远 规 划 和 发 展
捞 、狩 猎 和 原 始 的农 耕 ,创 造 了 尹协 助商汤建立 了政权 ;盛唐 时 思路 不 清 晰 。 发 展 思 路 不 【1月 缺
规 划 ,对文 化 产 业 的谋 划 、培 育 、 热心文化事业并且有一定研究水 土 ,致 使 该 遗 址 已 损毁 殆 尽 ,面
关于伊川的作文

关于伊川的作文伊川,是一个位于河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它是河南省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支流伊河的上游,同时也是黄河从南边流入河南省的第一道县城。
伊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西南属巴蜀,东北自伊川”的美誉。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伊川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探寻它的魅力。
一、历史文化伊川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经是商代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战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朝代在伊川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
比如东汉时期兴建的黄河水利工程——灵渠渠口,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渠”。
在伊川县界内的宣化寺古建筑群、黄河砂岩石刻和刘衍墓等文化遗址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重要景点。
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和景点饱含着中华文化的千古秘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价值和无穷魅力。
二、自然风光伊川是一座古典美景与现代景观相结合的城市。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春天,富有生机的山峦和绿树成荫的公园,是众多拍照爱好者的最爱。
夏天,绿荫环绕的伊河和清澈的山泉池塘是许多家庭出游的首选,可以在水中尽情畅游。
秋天,一望无际的田野和丰收的果蔬让人赞叹自然的神奇。
冬天,河流的冰雪和雪中的树林,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草木葱茏,众多自然风光令人神往。
三、特色美食伊川菜系可追溯到清代,风味独特,深受食客青睐。
伊川酱香鸡、烟香肉片、白酒蒸鲈鱼、韭菜盒子、糯米甑等特色小吃,都具有当地人独有风味和地域特色。
伊川的鲜美食材和独特做法,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还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成为了全国餐饮界的一道美食品牌。
四、人文活动伊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加爱好组织的各种活动,欣赏许多不同类型的文艺表演和音乐会,体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还可以在举办多元主题活动的商店和市场上购物。
这种繁荣的活动氛围不仅增强了当地文化气息,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伊川名人小故事简短

伊川名人小故事简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伊川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为伊川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伊川名人的小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伊川县文学家张立之。
张立之,字麟臣,号穗山,生于明代中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曾经在朝廷任职,后来因为主张改革被贬到伊川县。
在伊川期间,张立之广泛涉猎典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被誉为“伊川县第一文学家”。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山水和乡土的热爱,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尊敬。
第二位名人是伊川县画家王若木。
王若木,生于清代,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的画作风格独特,笔法洒脱,气韵生动,被誉为“伊川县第一画家”。
王若木在画作中常常描绘伊川县的美丽风景和丰富人文,展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热爱。
他的画作被广泛传播,对当地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位名人是伊川县科学家李大同。
李大同,生于民国初期,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
他曾经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伊川县第一科学家”。
李大同对伊川县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他的学术成就为伊川县赢得了声誉和荣誉,成为当地人民引以为傲的名人。
以上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几位伊川名人的小故事。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伊川县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彰显了伊川县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这些名人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共同书写伊川县更加辉煌的明天。
【2000字,已达到要求】。
第二篇示例:伊川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伊川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伊川名人的一些小故事。
第一个名人是唐代诗人杜审言。
二里头博物馆介绍

二里头博物馆介绍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
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遗址。
它的发现和发掘,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依据,使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
在这两千多年里,先后出现
过50多个王朝。
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和城址,它的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中夏朝的存在;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网,在宫城周边发现有重要建筑遗址;在二里头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铜礼器和青铜工具,还首次发现了青铜冶炼炉和铸造中心;在二里头遗址中首次出土大型陶罐残片。
这些都为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
它是夏王朝统治中心,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都邑之一。
二里头文化是我国史前时期考古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以其时代早、分布广、规模大、内涵丰富等特点而享誉海内外,二里头遗址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王都”,它不仅是夏朝都城
遗址,更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都邑之一。
—— 1 —1 —。
伊川龙泉寺简介和历史

伊川龙泉寺简介和历史1. 龙泉寺的基本情况说到龙泉寺,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什么地方啊?”其实,龙泉寺位于河南省伊川县,是一座非常有历史感的佛教寺庙。
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山水之间,四周都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你要是闲着没事,可以去那儿溜达溜达,真是个心灵洗涤的好地方。
寺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大方,走进去就像穿越到了古代,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听到那种淡淡的佛乐声,真是让人心神宁静。
2. 历史沿革2.1 建寺的渊源龙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嘿,别小看这个时间,这可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相传当时有位高僧来到这里,看到这片风水宝地,觉得特别适合修行,于是就决定在这里建寺。
这个高僧不仅修行了,还吸引了一大批信徒,慢慢地,寺庙就越建越大,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2.2 文化的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泉寺不仅仅是个供人参拜的地方,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
你看,历代文人墨客都爱来这儿,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
可以说,这里真是“文风鼎盛”的地方。
走在寺庙的回廊上,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人的气息,真让人怀念。
而且,寺庙内还有不少珍贵的文物,有些甚至是国家级的保护文物,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古代的文化瑰宝。
3. 龙泉寺的特色3.1 风景如画说到龙泉寺,光是风景就让人流连忘返。
寺内的环境静谧而优美,尤其是在春天,花儿盛开,树影摇曳,简直像是一幅画。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脚下发出轻轻的声响,耳边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每当有游客来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发个朋友圈,毕竟这种美景不分享可真是太可惜了。
3.2 信仰的力量当然,龙泉寺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宗教意义。
这里是许多信徒心中的圣地,大家来这里拜佛,祈求平安和好运。
每逢节日,寺里总是热闹非凡,香火鼎盛,信徒们络绎不绝,场面壮观。
人们在这里心诚则灵,有的求学业,有的求爱情,总之,大家的心愿五花八门,但都是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信仰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让人心里暖暖的。
厚重伊川之历史家底调查

厚重伊川之历史家底调查
伊川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摸清伊川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做好规划,方能使之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新动力。
一、伊川的古文化遗址
白元遗址、土门遗址、南寨遗址、北寨遗址、新城故城遗址·东城、新城故城遗址·西城、新城故城遗址·古城墙、避债台、古城南遗址、新城故城东城·皇城东城门、穆店旧石器遗址、马回营北遗址、马回营东遗址、平等(大莘店)拜尹台遗址、丁流普明寺遗址、彭婆槐庄遗址、东牛庄遗址、许营遗址、许营北遗址、瑶底遗址、叶村遗址、半坡遗址、张坡遗址、石桥遗址、路庙遗址、坡头寨遗址、张杏村遗址、鸣皋遗址、申疙瘩遗址、曹沟遗址、温寨文化遗址、鳌头岭遗址、程村遗址、周沟遗址、伊阙(龍门)关、平泉庄。
史前时期伊川地区的厚重文化积淀

史前时期伊川地区的厚重文化积淀
吴社伟
【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6)001
【摘要】"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左传>等先秦史籍里有这样的记载.伊川古称伊国,伊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是夏文化的核心地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先民们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伊川地区史前时代辉煌灿烂的文明.而从工具、建筑、墓葬等方面可以窥见其概貌.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吴社伟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2
【相关文献】
1.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厚重伊川 [J], 张灿伟;赵恩伟
2.攻金之工修火之利——评《新疆哈密地区史前时期铜器及其与邻近地区文化的关系》 [J], 于志勇
3.岭南地区史前时期的酿酒与农业起源 [J], 陈洪波
4.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对比研究 [J], 薛亮亮;王金辉
5.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初步研究 [J], 方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川文化印记:南岳庙

伊川文化印记:南岳庙伊河白鹭九朝古都洛阳城南有座山,就是举世闻名的龙门山,龙门山有处缺口名“伊阙”,从“伊阙”泄流而过的便是伊水,沿河向南逆袭二十公里左右,岸西有座古老的集镇即鸣皋,村镇西北衡桃山有座古庙,是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南岳庙。
鸣皋南岳庙南岳古刹始建于北魏,唐代诗人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薄》诗曰:'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诗人把鸣皋村南的九皋山比做峨眉山,借'洞庭浪'妙喻对南岳庙的切身感受,在洛南古镇仿佛也能听到洞庭湖的浪涛声。
衡桃山春色滔滔伊水自嵩县栾川群山而来,古时山里的木材货物全走水路,顺流而下的船只木筏停歇河岸,在鸣皋古镇进行贸易往来或丰富自己的生活。
自古以来,这座古镇就不乏文人骚客,他们畅游衡桃山或闲坐南岳庙,吟诵”皋山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
“南岳庙戏楼就说南岳庙前的这座戏楼吧,相传古时的戏楼为鲁班所造,戏楼的立柱多得都数不过来。
站在戏楼上,近听脚下的顺阳河水淙淙流淌,远眺九皋山一抹青色之上仙鹤起舞,古时洛阳以南就数此处景物最盛,引无数才子佳人商贾刀客纷至沓来。
南岳庙偏门曾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东的伊河滩还是芦苇遍地,河岸边水草丛生柳荫匝地,村东南仍然要用乘船渡河的码头,古码头附近的村子因故名曰“渡口村”。
鸣皋镇村西北南岳庙前的顺阳河,从泥鳅岭与衡桃山之间穿过,其实南岳庙坐落的衡桃山也是岭。
河水在村镇北寨门前的石垛遇阻,形成的河泊就是孩子们戏水的乐园,顺阳河经此于村镇东北汇入了伊河。
南岳庙山门就我们六零后见证的南岳庙而言吧,文化大革命后与改革开放前之间,泥鳅岭和衡桃山仍有不少果树,在农村大搞大寨田遗漏的地埂荒坡上,疯狂生长的枣树装满了我们儿时的记忆,梦中都是割草的篓子底部,掩藏着我们偷偷用石头打下来的大枣,那可是躲过村保安严格盘查的秘密。
南岳庙大殿我们六零后这代人,家乡文化的印记,还真是有点另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南岳庙的这座大殿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残墙断垣四面漏风破败不堪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 世孙孔鲋,背着孔子像和孔 子整理的史籍资料、儒家典 籍等到九皋山下海角镇(今 伊川酒后)隐居(此地每早大 雾笼罩村头,酒香扑鼻,恍 若仙境,故有酒后之名), 建家庙,塑圣像,教弟子百 余人。酒后村有“和乐学校” 旧址,伊川县第一个共产党 支部诞生于此,曾培养出当 代著名音乐家时乐濛等大批 优秀人物。
• 10、葛寨烟涧莲花山周敦颐墓。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 泥而不染”句闻名于世。
• 11、平等宋代著名哲学家邵雍墓。邵雍著有《皇极经世》、 《梅花易数》、《渔樵问对》、《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 集》等哲学名著,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 所画《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按二进制数码排列,是电 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邵夫子墓山门前有人民日报 社原社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邵华泽1994年所题 “岁 月易凋谢,善恶难湮沦”碑。平等村内有邵夫子祠。
• 6、彭婆东草店唐代诗人贾岛墓。贾岛以“推敲”诗句而著名。
• 7、唐朝名相墓地。大唐盛世宰相姚崇和张说墓均在万安山。 李吉甫、李德裕墓在瑶底。
• 8、白沙朱岭村宣陵。系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墓, 原有陵冢及石刻,现石刻已无存。
• 9、彭婆许营范仲淹墓。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 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秘阁校理等朝官、经 略安抚招讨副使等地方官,参知政事(副宰相)等。其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文中许多警句成为后人处事待人的格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世人所传诵。范仲淹墓园分 前后两部分,前院有山门、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范氏 祠堂等。祠堂前有范文正公神道碑,其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 “褒贤之碑”四字,碑文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 祠堂后有范仲淹、仲淹母秦国太夫人墓及仲淹长子纯佑墓。后 院有范仲淹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及孙辈墓等。范仲 淹墓园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6、白元水牛沟净土寺。隋唐 时期皇家寺院,佛学大师玄 奘在此剃度出家
• 17、城关梁村沟有唐代洛阳八大景之一的“平泉朝游”遗 址。新修有平泉寺。李德裕,字文饶。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年)入朝为官,为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数朝重臣, 武宗时居相位。父李吉甫,是唐宪宗元和初年的宰相。平泉 山居原为乔处士故居,天宝末荒芜。李德裕购置后,重加修 建。未入仕时,讲学其中。平泉山居规模大,方圆十余里。 内筑亭台楼榭百余处,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有瀑 泉亭、双碧潭、垂钓台、丛竹幽径、醒酒石等景点。整个庄 园,水流潺潺,花草葱茏,树石幽奇,鸣鸟相戏。如果旭日 初升之时游览此处,会看到整个山庄云霞缥缈,如临仙境。 李德裕十分喜爱这个山庄,曾写下了《平泉山居草木记》、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思山居十一首》、《重忆山 居六首》、《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初归平泉,过龙 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离平泉马上作》等诗文。
• 18、平等古城“问鼎中原”遗址(成语“问鼎中原”典出 之地)和新石器文化至战国的遗址“新城故城”。
• 另有“避债台”遗址(成语“债台高筑”典出之地)。 • 宋店卧云山藏兵洞。 • 19、吕店温沟古民居。
• 20、葛寨烟涧青铜文化 博览胜地。该村生产的仿古 青铜器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 文物复仿制品、人物造型、
工艺品三大系列1000多个 品种。主要产品有马踏飞燕、 天子驾六、洛阳鼎、司母戊 鼎、四羊方尊、妇好尊、扁 钟、鸟尊、莲鹤方壶、陶索 龙纹壶、铜镜、斧钺剑戟、 辟邪、各种壁挂、仿古台灯
等。产品被国内外20多个 博物馆收藏,并成为许多单 位和企业的“镇宅之宝”。 世界华人经济联合会还把烟 涧青铜器作为高档礼品,通 过各国驻华大使馆转送该国
• 12、城关罗村文彦博墓。现有墓冢,冢前有碑。文彦博,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历宋仁宗、英宗、神宗、 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
• 13、县城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程颐二程林以及近年来扩 建竣工的二程广场。程颢、程颐兄弟,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 家,洛学(伊洛理学)的奠基人。张载、二程、周敦颐,邵雍 五人,同被朱熹列为理学学派的创始人,称为“北宋五子”。 二程墓位于伊川县城西白虎山下, 占地40余亩。墓地西北隅 有“品”字形三冢,上为二程之父程垧墓,左为程颢墓,右为 程颐墓。
• 14、鸣皋“伊川书院”。 系程颐在文彦博资助下所购 庄园创办的著书讲学基地, 原名“伊皋书院”。著名的 “程门立雪”故事发生在这 里(成语“程门立雪”典出 之地)。村北有衡桃山南岳 庙。
15、酒后九皋山。《诗经·小 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 攻玉”。有泰山之雄、华山 之险、黄山之奇。唐代大诗 人李白曾登临九皋山,体验 这里的“青松来风吹古道, 绿萝飞花覆烟草。身披翠云 裘,袖拂紫烟去”神秘仙境, 发出“我家仙翁爱清真,才 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 世尘”的感叹。
总统。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
2007-5-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