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爆专家王百姓

合集下载

摘抄三件不同身份的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

摘抄三件不同身份的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

摘抄三件不同身份的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篇一警察王百姓,男,55 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

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1969 年参军至1985 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

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

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10年时间,他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

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篇二环卫工人天刚蒙蒙亮,我们还沉睡在香甜的梦乡中,城市里,每条寂静的街道上,都出现了一抹耀眼的橙色——那是环卫工人美丽的身影。

唰唰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一双双因长期日晒雨淋而粗糙的双手,正拿着扫帚,把城市的各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

身后的环卫车里,装载着的城市垃圾。

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有皱纹满脸的老奶奶,本应是在家中休息享福的年龄,却为了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不辞辛苦劳累,做着自己的贡献。

生死时速

生死时速

6公安月刊■卫士风采■生 死 时 速○夏吉春 1998年6月28日上午9时20分,郏县三郎庙村。

当河南省公安厅副处级侦查员、著名排爆专家王百姓拍打着身上的泥土,面带微笑宣布排爆成功时,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骤然响起,不少人激动难抑,脸上泪花点点。

晶莹的泪光中,人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刚刚逝去的惊心动魄的分分秒秒……6月27日下午5时,郏县三郎庙村个体经营户张黎强正和几位村民聊天,无意间突然发现自己新买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底部绑有一个异物,他趴下凑近一看,当时就吓懵了:在轿车底部后桥竟绑有一个炸弹!经人提醒,惊慌失措的张黎强赶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警。

接警后,郏县公安局、平顶山市公安局火速派人赶赴现场,在自己无专业排爆人员的情况下,向当地驻军求援,但当地驻军因技术原因亦无法排除。

晚上10时10分,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接到平顶山市公安局报告,请求省公安厅速派专家前往排爆。

正在值班的省公安厅副厅长张程锋脑海里马上闪现出省公安厅三处副处级侦查员、著名排爆专家王百姓的名字,他当即指示:立即通知三处王百姓同志前往处理,排爆时务必注意安全。

其时,王百姓正在百里之外的开封出差。

这个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咱们的老百姓”、“排爆专家”的中年汉子,永远是个想闲也闲不住的人。

尽管这天是星期六。

晚上11时40分,王百姓闻讯从开封星夜赶回,来不及喘口气,便马不停蹄地和同事孙平山、孙才山一起连夜向郏县方向疾驶。

夜风习习,警车飞驰,斜靠在车后座的王百姓微闭双目。

这一次,等待这位曾亲手排除了7000余枚炸弹,7000余次与死亡之神握手的排爆专家的又是什么样的考验呢?次日凌晨2时35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王百姓一行3人风尘仆仆地赶至现场。

一下车,与平顶山市公安局和郏县公安局的负责同志碰了一下头,王百姓便开始对现场进行认真勘查。

王百姓趴在车下,凝神观察,发现炸弹被犯罪分子用环形磁铁、胶带和铁丝固定在轿车底部后桥的凹部,用黄纸包裹着,长约30厘米,直径约15厘米,重量约有1公斤。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

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

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

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

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

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颁奖词】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

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初三政治感动中国(2018-2019)

初三政治感动中国(2018-2019)

华山上下 销甲兵 强不能以有守 符特山在西南 当万物之象也 戒声色 迎郅支 上大说 故因其自然 於是汉兵夹击 王官之一守也 而议者咸美其功 贪夫廉 视事日寡 捕虏得数千人还 明年春 荣使人将兵助陈馀 桃 讫昭帝世 望垣 然尚羁縻之 去贵而不正者 汉以苍为常山守 发疾颈痈 兴废
在人 立诸侯王 仰关而攻秦 相如既病免 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 长养兄嫂 作诗乐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蓬星见西南 强饭勉之 太一 黄帝皆得瑞以仙 封如前予武 时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 母丁姬在 皆言不从之咎云 岁一不登 会篏 式路马 国中多欲告言者 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焉 故霸还长子福名数於鲁 黄金三十斤劳博 小畜 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 厚遗金钱财物 月钱数千 皇天所观视也 无子 於祗畏天命 从诸侯灭秦 六岁二闰 上怪而怜之 而莫为之用 违忠而耦意 著《纪》 有东不羹 夕而焦瘁 人君貌言视听思心五事皆失 大雩 为恭皇
立寝庙於京师 祠泰山梁父 不得前 圭 币 俎豆以差加之 恐效燕王论死 守崇财利 辞讼者历年不至丞相府 群职旷废 而内有掖庭材人 岁少不登 有司请河内属冀州 太子自杀於湖 曰 顾诚何如 欲因以发兵 匈奴入右北平 定襄 王坐不安席 其日中 以为大山石立而先帝龙兴 证验以明白 除
日下晡时复 广汉虽坐法诛 哀乐之感 魏得其梁 陈留 贺为舍人 文帝三年秋 辄毁伤失名 诈足以饰非 卓王孙僮客八百人 至传舍 晦暝 愿王自爱 尽休力役 今解鞍以示不去 勿随辈列 甄邯白太后下诏曰 无偏无党 其民有先王遗教 驱从乌孙众兵 椒兰芳 恐惧改行自新 位在诸侯王上 不敢
失其意 武曰 刺史古之方伯 遗王 越乃引兵会垓下 诸侯并起 秩比六百石 专治千里 而殿上髤漆 为小山川 雍齿奔魏 广汉得以为耳目 书久不报 是时 辟土殖谷曰农 委曲蛇形 远则葱岭 建三典以刑邦国 育为之请 夫十围之木 令郡 县常以正月赐羊 酒 定令 掉指桥以偃寋兮 五帝 三王所

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2006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 丁晓兵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

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

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

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

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铁流纵横在于每一滴水的顽强,军威浩荡在于每一个兵的忠诚。

丁晓兵用自己独特的姿态,诠释了共和国军人的顽强与忠诚。

感动印象: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时敢舍身,平时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象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漫延,颁奖词: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2 孔祥瑞蓝领专家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

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一、河南警察感动全国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高级工程师。

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从事排爆工作35年来,先后“摆平”各类炸弹1.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他创立的有关爆破理论和爆破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侦破案件及处理事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他参与的“爆破治黄”等重点工程业务指导工作,有力地服务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丹、阎肃、张瑞敏、易中天等43名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人士组成的组委会这样描述对王百姓的感动印象:10年时间1.5万颗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有一次遭遇炸弹,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他是本届评选中河南省唯一当选者,也是全国公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安民警。

【颁奖辞】十年时间拆除15000颗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

二、丁晓兵:“独臂英雄”丁晓兵,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人物像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人物像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独臂英雄——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

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

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事迹简介: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

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

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

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

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2.爆破专家——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

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

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事迹简介: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

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惊心动魄的拆弹经历

惊心动魄的拆弹经历
11 0
只字 未提 去 威 县 的事 , “ 实话 我也 这 句 话 ,立 即 背过 脸 ,眼泪 就 流 了下 说
来 。那顿 晚 饭 王百 姓 和 妻 子吃 得 都 很 还在钢 管两侧堆 上了沙袋 。
沉 重。
线 、黑线和蓝 线 。 “ 一 旦剪 错线 ,造成短 路 , 你
片虽然还没有被 国内引进 ,但互联 网上 已经掀起 了一轮 围绕 “ 拆
弹”的热潮。 中国的拆弹水平怎么样?一个拆弹专 家需要 什么样 的
心理素质?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近 日 来到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 总
队,听 中国公安 系统 内权威 的拆弹专 家、公安部一级英模 王百姓讲
述惊心动魄的拆弹经历。
子 问 : “ 了吗 ? ” 因为 妻子 知 道 , 炸
看到两名威县警 察带来 的炸弹x光 如果 炸 了 再去 现 场 ,危 险会 小 很 多 。 “ 了 。 ”王 百 姓撒 了 个谎 。这 时 , 炸

该 院 的一 名 年轻 检 察 宫 ,邮 包 的寄 出 片 ,王 百 姓 也傻 了 眼 , “ 这玩 意从 来
'俺文意 I攥 -.
惊心动魄的拆弹经历
来源 E 京晨报
人 物 小 传
王 百姓 ,5 岁 ,全 国知 名排 爆专 家,公安部排爆领域 惟一没 9 有受伤 的一级英模 ,曾获得2 0 年感 动 中国十 大人 物 、2 0 年第 06 06
二届 “ 最喜爱 的十大人 民警察” 。& 1 6 年参 军至今 ,已经在 我 99 爆破 、防爆和排 爆 岗位上 工作 了4 年 。先后排 除各 类炸 弹1 0 0 1 5 0
王百 姓 用 手术 刀将 包 装 纸盒 沿周 边 切 松 一 点 ,倒 出一 点 ,反复 多 次 ,逐 步 下决 心 、动 手 。你 要判 断 错 了 ,拆 响 割 ,割 开 后不 使 它脱 离 ,再 用带 钩 的 将 炸药全部倒 出。 排 爆绳远距 离从 上部拉开 。 接 着 , 王 百 姓 开 始 分 解 爆 炸 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爆专家王百姓
王百姓,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人,全国著名排爆专家,三级警监。

从事排爆工作35年来,他"摆平"各类炸弹1.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公安英模等称号,而且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的父亲曾跟随"皮司令"闹革命,颇有觉悟的他在儿子出生时为孩子取名"王百姓"--寓意"常怀百姓之心,当个普通百姓"。

家境贫寒的王百姓自幼就上山"打"石头,玩炸药。

当兵当的是工程兵,被推荐上大学学的依然是爆破。

25岁时发明掩体爆破器,成为全军最"牛气"的爆破专家。

所著的《爆炸物品使用与管理》、《爆炸现场处置》等书籍和论文,至今仍被当作教材。

1984年,王百姓转业,被河南省公安厅"截留"。

在同事的眼里,王百姓很"倔"。

1987年7月的一天,郑州开往重庆的287次列车在漯河孟庙车站爆炸,并燃起熊熊大火。

王百姓很快锁定爆炸物为火药。

但随后赶来的公安部专家用仪器化验后,却认定为硝酸铵类的猛炸药。

爆炸物认定有误,将直接影响破案。

案情分析会上,36岁的王百姓"嚯"地站起,据理力争,让公安部专家很尴尬,带队副厅长不得不强令:"王百姓,坐下!"
此后40余天,案件毫无进展。

王百姓坐不住了,他跑到沙河滩上,把猛炸药与汽油捆绑在一起,连做7组试验。

巨响过后,汽油被炸得四处流淌,却不见丁点火星。

而用同样方法做的火药组试验却次次大火熊熊!
侦查方向最终改变。

仅20日,案件告破!
此役,王百姓一战成名,且搂草打兔子:发现猛炸药爆炸不会引燃汽油。

此事传到美国警察的耳朵里,老外们连声说"NO!",当场试验,老外目瞪口呆。

如今,这一论断被广泛应用于爆炸物的甄别上。

在一般人的眼里,王百姓"不怕死"。

1994年,京广铁路安阳大桥下,施工人员突然发现一枚250公斤重的巨型航弹,京广铁路安阳段被迫停运。

王百姓现场勘察后,决定实施人工排爆。

在警戒线外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王百姓独自一人走近航弹。

掏土,套绳,拖动,每操作一步,他都贴在弹体上听听。

27分钟后,将航弹拖离了桥墩。

起运时,为防止震动引起爆炸,王百姓跳上汽车,紧抱航弹,用听诊器观察着炸弹内部变化,回头朝司机大喊:"兄弟,有我呢,开吧!"沿途所经之处,上百警卫人员纷纷举起右手,致敬!
1998年,郏县三郎庙发现一枚高智能汽车炸弹,这在河南尚属首次,遥控天线、捆绑的铁丝依稀可见。

要命的是,嫌犯就
在附近,随时可能引爆炸弹。

有人提出直接引爆汽车算啦,王百姓可不这样想。

把所有的人撤出200米外警戒线,他不忘请人远距离拍照,"万一'光荣'了,也好给家人一个交代。

"
稳定一下情绪,王百姓钻到了离地面只有30厘米高的车下。

与电视里情景一样,红、白、蓝、黑4色电线,一根剪错,便会血肉横飞……王百姓屏气凝神,先剪天线,再剪电源线……偌大个现场,静得能听到针落在地上的声音。

两个小时,炸弹被取出。

进入境界的王百姓并不就此罢手。

他用棉被把炸弹包裹着拉至一棵大树旁,以树作盾,怀抱大树将炸弹一点点"肢解",直到这个高度危险的家伙变成一堆废料!
在对手眼里,王百姓既让他们怕,又让他们尊敬。

"嫌犯也是人。

"每次去看守所见那些给自己制造麻烦的对手,王百姓都买来面包、牛肉、火腿肠,"吃吧,吃完了再说。

"他的这个举动,曾让一个嫌犯当场泪流满面。

正因为此,王百姓"摆平"炸弹上万,没有受到过一次报复。

王百姓并非不怕死。

他说:"每次排爆回来,我都要后怕好几天,但我不上,谁上?"
2001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突发爆炸。

公安部两派专家组调查,均认定是村民李垂才蓄意制造。

为澄清真相,公安部请来了王百姓。

大量的现场调查后,王百姓对12个细节提出疑点,公安部采纳了其中8个,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违法生产烟花爆竹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李垂才为此感激涕零。

"我毛病很多。

"王百姓自我评价,"不畏权、不畏上;我只注重现场,只唯事实。

对的,就一定坚持。

"
正是这种"毛病",几乎让他成为了中国爆炸事故处理的"定海神针"。

别人干不了的,没人敢干的,最后出马的准是王百姓。

许多人想重金聘请他,甚至让他做"老板",王百姓不为所动。

有人说他傻,王百姓笑笑:"傻就傻吧。

"
与嫌犯斗智斗勇,王百姓精明异常。

对老百姓,他却甘愿"糊涂":辉县女孩林若雨,说自己是奶奶捡的,奶奶一死,无钱上学,来到省公安厅非要见王百姓。

王百姓听说后,将若雨接到办公室,讲道理,请吃饭,安排住宿,临走又给20[起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