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浅谈
建筑设计方法论

建筑设计方法论摘要:建筑方案设计是创作。
在进行设计时,如何构思和创意,如何组织逻辑,如何表达创意和进行设计。
本文主要从建筑设计的概念、设计问题构成及设计原则、设计思维、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四个方面,浅谈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字:建筑设计;设计方法正文:一、何为建筑设计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但是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细部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二、设计构成及设计原则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
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
通过长期的实践,设计者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等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不断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从整体到细节,对待每个问题,设计者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很矛盾的,从它诞生日就是注定的。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其最初宗旨是寻求设计方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以解决建筑师个人能力的局限与日益复杂的设计问题之间的矛盾。
科学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成功,但对设计方法的研讨却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种研究得以成为设计方法论,成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方法论作用与建筑师,建筑师在方法论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加于建筑,即使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绝不能否认这一点。
究竟方法论是怎样加注与建筑的呢,/100个建筑会给出100个答案。
如果真的要为我所认识的方法论下一个定义,我犹豫半天,还是没有答案。
就我做过的小区规划来讲一讲自己对于方法论的一点理解。
小区是一个集多种特色于一体的建筑形式,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
方法论中涉及的三种评价方法,在小区规划中都比较重要。
譬如经济评价之于博览类建筑,环境评价之于用地紧张的商业类建筑,社会评价之于密度较大的宿舍类建筑等,明显地处于劣势的关系。
决定这些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建筑师忽略了这些,而是外围客观因素的影响改变一些东西。
当然,这些内容在设计的过程里还是组要被拿出来讨论的。
作一个设计不难,做一个好的原汁原味的设计却一点也不容易。
构思到实践的过程,受到的各种限制是难以想象的。
把这些的限制加在建筑上,建筑的设计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失去很多当初的构思。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几乎都从任务书开始。
首先接到地形和设计要求,将其反复地阅读几遍。
小区的基地位于河西定淮门桥下,背靠秦淮河,紧邻龙江小区,与古林公园对望。
基地面临城市干道,用地面积约20公顷。
分析任务书的要求,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大概的概念,即基本设计趋向。
这一步的过程来自于建筑师设计方法的本性,即在分析过程中的建筑师的决策阶段,也大体上决定了规划的风格和雏形。
当然,如果方案不能实施的话,则另当别论。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及处理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及处理方法【摘要】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重要且复杂的环节之一。
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重要性、需关注的问题和挑战性,并针对地下室结构设计、通风处理、防水处理、照明设计和消防安全进行了详细探讨。
结论强调了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综合性,与整体建筑结构的协调性以及高质量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实践工作,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和高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结构设计,通风处理,防水处理,照明设计,消防安全,综合性,协调,重要性1. 引言1.1 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重要性在整体建筑结构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地下室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可以支撑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通常需要在地下设置地下室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停车场、仓库、设备房等。
地下室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设计的地下室不仅可以提升整体建筑的使用性能,还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价值和品质。
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地下室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确保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 地下室设计需关注的问题地下室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情况。
高层建筑地下室常常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保地下室能够有效地抵御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
地下室设计还需要关注地基情况。
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支撑结构之一,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直接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对地基的承载能力、土壤的性质等进行认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确保地下室能够稳固地承载建筑物的荷载。
地下室设计还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性。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包括停车库、储藏室、设备间等功能区域,设计师需要合理布局这些区域,确保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不影响地下室的功能性。
浅谈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浅谈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作者:杨远付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3期建筑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建筑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简略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几条原则和一些一本设计方法,仅供借鉴。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各种建筑物的体量逐渐增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
现代建筑设计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已经成为多学科相互交叉配合,使设计出来的建筑能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和心理夙愿的需要。
所谓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还没有建造好之前,设计人员根据建筑所有者的意图和要求,把完成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拟定系统的解决方案,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使建造完成后的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1. 建筑设计要素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所谓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还没有建造好之前,设计人员根据建筑所有者的意图和要求,把完成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拟定系统的解决方案,并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使建造完成后的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1.1 建筑设计的构成要素1.1.1 建筑功能建筑功能是指所建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是人们建造房屋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
1.1.2 经济合理性从建筑构想到建筑实体,处处都应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各种期望的同时,必须合理的降低造价。
1.1.3 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把人们的建筑构想实现为建筑实体的方法和手段。
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各项技术措施。
1.1.4 建筑艺术形象这是人们建筑构想中关注度比较高的项目之一,它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型、建筑立面构图、细部处理、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综合因素所创造的综合艺术效果。
浅谈建筑设计中创新方法运用与分析

二、 建筑 设计 创新 方 法 的步骤
创 新 方法 实 施起 来 大 致分 为三 个 阶 段 , 通常 建 筑 师们 将 其 分 为 : 设 计创 新 准备 阶段 、 创新 方 法选 择 阶 段 和创 新 理 念 实施 运 用 阶段 , 通 过 对 这 j 面 的
阐述相 信 大家 会 对创 新方 法有 不 同 的认 识 。
关 键词 : 建 筑设 计 ; 创 新方 法 ; 运 用 过程
一
一
一
法 的实 施 。
、
刖 舌
创新 是进 步 的灵 魂 。 当前 , 不论 在 哪个 领域 , 创新 成 为都 成 为 了人们 关 注 的 一个热 点 。特 别 是在灵 活 性特 别 强 的建 筑领 域 , 创 新 更 是推 进 建筑 设 计 向 前发 展 的根 本动 力 。建 筑设 计是 完 成建 筑 物 、 建 筑群 及 建 成 区 的环境 与 设 施 决 问题 的过 程 , 对 创新 要求 极 高 。 因此 , 创 新思 维 建筑 设 计 的生 命 之 源 , 没 有 创新 , 也就 失 去 了建筑 设计 的美感 。 新 的理 念 和获 得 的新 的知 识结 合 实 际的情 况 来对 进 行创 造 , 这种 思 维 方式 所 产 生 的思 想火 花 , 将 和 常规 的思 维结 果 有着 很 大 的不 同 。 狭 义 的范 围上 , 建 筑 设计 的创 新 方法 ,就是 利 用 在 建筑 中的 某一 种 或 者 几 种元 素 来 进 行 改革 创 新, 从 而改 变建 筑 的原有 形 式 , 使 建筑 具 有更 加新 颖 , 更 有创 造 性 的形 式 。在 建 筑设 计 巾 , 为 了使 建 筑的 功能 有 所提 升 , 以及提 高 其 实用 价 值 和美 学 价值 ,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 的、 质的 、 的特征 , 本 必然 是关于事物本 质 属性的思维方式 , 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通过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形成的。所谓的概念设计 主要是将工程概念作 为主要依据 , 采取遵循
[ ]于金江. 3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概念设 计[] 城 市建 设下旬. J.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
陈美萍 浙江省武义县 建筑设计 院 3 10 2 20
【 摘
要】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水平和质 量得 以保证的源泉, 因此要提 高我 国建筑业水平首先考虑的问题 就是建筑结构设计 问题 。本文针对这一
根本性 的问题进行探讨, 深入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提点 、 原则 , 索建筑结构设计 的有效 方法, 探 以便 能够在今后 的建设施工过程 中保证施 工质量、是 由不同 的构 件协调组 合而成的 , 等 整体 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各个构件所担任的角色是不相同的。因此其重 要性 自然有轻重之分 , 唯有整体结 构合理 , 能抵御外来 的侵袭 。才 能 才 保证其安全性
( ) 意 安 全性 。 层 防设 二 注 层
工程效率。
【 关键词 】 结构设计
设计原则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46 2 1 0 T2 B 10 07(00)5—0 8 O 14一 l
一
、
建 筑 结 构设 计 的 主要 内容
建筑结构设计总体 上分为两个步 骤——宏 观设计 、 体设计 , 谓 : 具 所 宏观设计就是建筑 的整体结构 设计 , 主要包括 对建筑结 构体系的选 择 、 基础的选型 、 承力墙 的分布和柱网的布置等。设计过程主要 由两 部分组 成 即主体部分和 础部分 。工程 的设计者要 结合建筑物 质 、 高度 、 要 重 程度 、 以及奉地区的抗 震裂 度等具 体条件来 对结构 体系 进行适 当的选 择 。 进行宏观设计之后后 , 接下来的就是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所谓 具 体 设计是指对 粱 、t、 、 十 板 势力墙 、 块体 五个部 分的内力和配筋计算 。梁 和柱一般 呵以被看作足细长杆件 , 内力情况 必须要 与计算体系相一致。
浅谈建筑减震设计方法及要点

浅谈建筑减震设计方法及要点摘要:建筑减震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本文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对建筑减震设计的计算方法以及流程和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减震设计计算方法流程设计要点建筑消能器可分为速度相关型、位移相关型和复合型三类: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包括黏滞消能器和黏弹性消能器,利用与速度有关的黏性抵抗地震作用,从黏滞材料的运动中获得阻尼力,消能能力取决于消能器两端相对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提供的阻尼力越大,消能能力也越强。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包括金属消能器和摩擦消能器,消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相对位移的大小有关,相对位移越大,消能能力越强。
其中,金属消能器利用金属材料屈服时产生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量,从受力形式上可分为剪切型、弯曲型等,剪切型刚度相对较大,而弯曲型则可提供相对较大的阻尼;摩擦消能器一般由钢元件或构件、摩擦片和预压螺栓等组成,在地震作用下,钢元件或构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产生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
复合型消能器是利用二种以上的消能原理或机制进行耗能的消能器,同时具有位移相关型消能器和速度相关型消能器的性能特征,但有时可能位移相关型消能器的特征比较明显,有时可能速度相关型消能器的特征比较明显,因此,对其性能的要求应根据其组合消能机理或机制具体确定。
屈曲约束支撑从工作原理上也可认为是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一般利用其可为结构提供较大侧向刚度的特点,将其设计为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不屈服、仅提供侧向刚度的结构构件;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单元能产生拉压屈服,利用屈服后滞回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并且不会发生失稳破坏。
消能减震系统的计算方法:1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对于弹性和弹塑性体系都能分析。
时程分析法是相当于是一种数值分析计算方法,他直接对结构的动力方程进行数值积分,能够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各个时态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由于其直接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积分,所以其计算更为精确,对弹性体系和非线性体系均能做出分析。
浅谈动物园笼舍建筑设计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22 建筑与装饰2023年7月下 浅谈动物园笼舍建筑设计张连杰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00摘 要 笼舍建筑是动物栖息和展示、饲养动物、供游人观览动物的建筑[1],其使用的主体首先是动物,其次是人群。
因此,在设计笼舍建筑时应满足动物福利,保证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无饥渴之忧虑,减少动物的伤病,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以及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同时满足安全防护要求,保证动物与动物、动物与饲养员、动物与游人之间的安全隔障,以及动物对有害生物的防御。
在动物园基础设施改建、扩建、新建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设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园;笼舍;结构选型;建筑设计Discussion of Zoo Cage Building DesignZhang Lian-jie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000, ChinaAbstract Cage building is a building where animals inhabit, are displayed, fed, and observed by visitors [1], and the main body for use is firstly animals, followed by people.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cage buildings should meet animal welfare and ensure that animals enjoy the most basic rights: no concern about hunger and thirst, reducing animal injuries and diseases, ensuring the freedom of animals to express their nature, and reducing animal fear and anx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meets the safety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ensures the safety barrier between animals and animals, between animals and keepers, between animals and visito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against pes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zoo’s infrastructure renovation, expansion and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idea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zoo; cages; structure selec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要更近距离地了解和观赏野生动物,各地对动物园基础设施纷纷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并且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基础设施改建、扩建、新建项目提出了“突出人与动物互动的主题,塑造真实的动物生活景观,提供健康休闲享受,诠释生活乐趣,带来身心感受的升华” 的新思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求[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方法浅谈
摘要:建筑,大部分时间不只是一件艺术品,它承载了太多的复杂因素;建筑设计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在多种多样的建筑设计方法中,我只是想对几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主题景观仿生图解结构
艺术家们总是对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设计方法有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不解,但不管怎样,建筑师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涵养和知识,有这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法,或是理性,或是感性,但都是单纯追求艺术的“艺术家”们所无法拥有的。
因为,建筑,不同于雕塑和绘画,只是用来观看,不同于音乐,只是用来倾听。
很简单,建筑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人,建筑是用来为人服务的,站在一栋建筑里,你可以观看,可以倾听,可以触摸,还可以感受到,建筑空间为你带来的,或是愉悦,或是坦然的感觉。
建筑本质上也就是人类的化身,也正是因为人是形形色色、复杂多变的才使得建筑必然是复杂综合的、动态发展的。
建筑设计是多维的,他要顾及到使用者方方面面的需求和感受,也渗透着设计者的思想与理解。
相反,当一个艺术家在专心致志的创作时,他是不会考虑到是人的目光和接受能力的,这样才会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杰作。
而建筑师则不同,他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手法表达使用者的意向,从这一点来看,两者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家们也不必指责什么没有好的建筑师,他们根本不了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又有什么理由质疑与指责呢?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建筑设计过程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以及建筑设计方法的多样性。
在这里,我只是想对几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总结。
方法一:主题。
主题包括了建筑物的性质与特点。
建筑物的性质包括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以及他的主题思想。
这些都是一个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前所要充分了解的。
建筑物按使用功能一般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学校建筑、工业建筑等。
每一种类型均带有其特殊的设计主题,例如,公共建筑,它具有较强的公众性质,要服务大众,但俗话说,众口难调,所以力求简洁、大方,是它的主题;另外,居住建筑的主题是亲切、温馨,让人产生家的感觉;而商业建筑的主题则是张扬、热烈,这样的才能引人注目;至于学校建筑,则要朴素、严谨,毕竟是治学的地方,过于跳跃,活泼不会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工业建筑就要力求实用、经济,它是用于生产之用,所以不必苛求造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题是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当主题确定了,我们才会针对主题表达建筑。
如图,同样是高档别墅,在确定了,山居、水居、林居的不同主题后,便有了不同的表达。
图1 图2
图3
方法二:景观。
现在的居住小区,可以说一半是在卖房子,一半是在卖景观。
怎么理解呢,你可以从昆明大大小小的房产广告上看出来:“荷塘月色”,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建筑,但却很是引人入胜,想象坐落在荷塘边,沐浴在月光下的“家”是多么的别有风韵;“世博生态城”,自然,景致一定很好,不然哪来的“生态”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时,我们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每每都要打出景观牌?这样正反映了人们需求的趋向。
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将建筑与景观相协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反过来更能体现和强化建筑物的设计主题。
这里不得不老生常谈的提一下赖特的流水别墅。
建筑宛如在流水岩壁中生长出来的一般,如此的自然而然,这便是景观与建筑的关系的一种极致。
这也是我们在做建筑设计时,为什么一定要先到实地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民土风情和地块实况,没有这些,建筑设计将举步维艰。
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没有较好的天然景观时,建筑师应考虑将建筑物配以相辅相成的雕塑和硬质景观(包括台阶、栏杆、花坛、水池、座椅、室外灯具、小型广场等),是室内外设计协调一致。
方法三:仿生。
近几年来,仿生建筑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集合了各种高科技的建筑设计方法。
赖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据说便是依着鹦鹉螺的纹理设计的。
还有一个我亲身的例子,前些时候在做一个度假村的单体设计时,由于看到一本书介绍到,可以根据手的五指的样子来设计建筑,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想法(如图4),手掌作为一个中心沟通的院落,何以通达“五指”----各个功能院落,既保证了各自的私密性,又相互连通,交通便利。
这个构想虽然还很不成熟,但也算是自己的一种亲身体会。
但是,最近看了一个朋友在北京一个建筑年会上的照片后,我对仿生建筑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建筑师将仿生做到了极致,这些大都
依靠高科技和电脑软件。
但我想知道的是,把一栋建筑做的像极了粘连的水母或是苍白的骨骼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时候,不是任何东西做到了极致就一定是“完美”的,一定是“好”的,要知道,物极必反。
图4
方法四:图解。
同样是设计一个广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交通(如图5),同样是设计一个别墅,我们可以做出感觉截然不同的空间,对于同一个设计,在不同的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草图绘制过程中,由于我们不断的加入涌现出的新的想法和思考,也会变得不尽相同,这些依赖于我们的视觉思考。
一般来说,人所学的知识70%-80%是通过视力获得的。
而视觉思考则是一种应用视觉产物的思考方法---观看、想象、作画,当思考以速写想象的形式外化时,可以说已经成为图解了。
“图解设计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设计者的自我交谈,在交谈中,设计者与草图相互交流,交流过程涉及纸面速写形象、眼,脑、手。
所谓‘新设想’,其实是观察和组合老设想的新方法。
”1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好的建筑师要有很好的手绘功底,这样的话,他才能才图纸上表达出他所想的,如果你想的很是精致美好,但却无法表达与纸面,你的设计过程也必然受阻,甚至无法进行下去。
图5(出自《urban space》,Rob·Krier)
方法五:结构。
这个论题对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我的本科学业一直在学习建筑结构,对于结构,相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我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结构和建筑的结合与相互渗透,我是非常陌生的。
记得老师一直对我们强调,结构是服务于建筑设计的,当建筑师把他的建筑方案拿出来,结构师才能依此来设计结构。
学结构的学生很死板,不管设计什么都会把建筑设计的方方正正,首先,这样的平面模式比较好安排柱网,其次,形式规则的平面在结构稳固性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毕业设计是要先做建筑方案在做结构方案,
1【美】保罗·拉索,《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二版)
老师为了增加难度,给了一块梯形用地,若是建筑设计,建筑师们一定考虑地形和环境,自由发挥,而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则是怎么样在梯形地块上放进一个规则的矩形,或是矩形的组合—“L”形。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结构就一定要低于建筑,尾随建筑。
相反,有些时候结构也决定着建筑设计。
如果没有斗拱这样的结构构件,很难想象中国古建筑样式繁多的屋顶从何而来。
若是用膜结构代替混凝土,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屋顶,也许会更加的精致和经济。
如图6,C.杜塞尔多夫住宅/办公楼,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曲线型的外墙也成为支撑结构。
外墙的波浪形外观是用承重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形成的,不锈钢板外墙是紧贴在混凝土层上的一层装饰。
另外,在贝聿铭的设计中,结构技术的含量一贯极高。
以中银大厦为例,无论是面阔54米的入口,十一层的空中接待大厅,还是锥形逐渐向上收分的银行营业大厅,都是借助结构的非凡表现来达到撼人的艺术效果。
他在设计时,常常是在方案构思阶段,就把与他合作的结构工程师找来,与他们讨论构思的可能性。
结构工程师从它的方案中寻求灵感,新型的结构体系往往在这一阶段产生;同时,他也为建筑师提供结构上的可能性,挖掘结构上的潜力。
所以,贝老的设计总是能如此充分的利用结构、表现结构。
所以,很难说,到底是建筑第一还是结构第一,但通过对结构的认识来进行建筑设计,也不失为一种一举两得的建筑设计方法。
图6
小结:建筑的相关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要素或是几种要素的综合都带来一种或几种新的设计方法,除上文所提到的五种方法,其他还有构成、交通、文脉等等。
前几日我还在网上看到过一种建筑生成设计法,通过一种可以操作的程序编码和步骤,让计算机进行建筑设计,但认为此法并不可用,电脑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它不能有所梦,有所见,也不会有所创造,设计者的思想是不可代替的,不是通过几个复杂的编程就能实现。
所以说,人的理解和需求的多样化,设计者的认识和表达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设计方法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层出不穷的建筑设计方法也不都是可取的,我们还是要慎重选择,恰当应用,才能做出好的建筑。
参考文献:
[1]保罗·拉索,《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建筑设计方法十论》.
[3] Rob·Krier,《urban space》.
[4]《贝聿铭建筑设计方法及启示》.
[5],《建筑材料与构造---当代建筑设计语汇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