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的读书笔记,因为正好学了《管理经济学》,再基本读完这本书,很想趁着现在记忆犹新的时候写下来,要不就真的是,考试考完那一瞬间,就忘完了。
前面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就提到过,非常喜欢曼昆这本书,也推荐给好几个朋友阅读。
这是去年一年读的书,太少,工具书还占了一部分,最大最厚的就是这本《经济学原理》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分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册。
因为上课的原因,学的就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准备今年花时间读完。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分为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就是考察对象研究方法,一般规律和原理,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是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情景,比如我们学的管理经济学,主要学习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再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如果要深入研究就一定要看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些我觉得太难了,入门就是曼昆这本足够。
写这篇读书笔记更多是想记录下学习心得,因为我们的老师滕颖教授讲得非常的棒。
滕老师的第一节课就已经深深把大家吸引住了,晚上十点才下课,大家都意犹未尽。
之所以对这门课很感兴趣,很大原因也是滕老师的课堂就非常精彩,即使花费了本该休息的周末和晚上,都觉得很想去听课。
因为,经济学真的太有意思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
而且会让你发现很多平时感觉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背后有一个逻辑,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
”世界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当你习惯的时候,失去了对一切的好奇,才觉得这些存在是理所当然的。
昨晚和好久未见的小伙伴约饭,除了聊工作聊生活聊八卦,我们俩聊得最投机的居然是哲学和心理学。
怪不得我俩都喜欢这本《经济学原理》,因为我们都很喜欢去探讨事物的本质,才觉得阅读起来很有意思。
这类不算太学术的学科类书籍,有时候比小说更有意思。
毕竟小说很多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对人生对世界的一些认知,要真正理解还挺难的。
比如我最近正在读的《被掩埋的巨人》,感觉和《百年孤独》挺像的,虽然还没读完,但感觉要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是不那么容易。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用经济学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学生感想篇

用经济学的目光理性地对待世界——学生感想篇﹡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课程学习心得顾鑫峰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王老师讲座的题目是:用经济学的目光理性地对待世界。
的确,现在社会是一个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发展。
能够说,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经济。
对个人而言,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要素。
所以,我以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应当拥有经济脑筋,学会用经济目光看问题,特别是今世的大学生,特别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中兴重担的北大学子!王老师在讲座里一共列了十大经济学基根源理,我都一一进行了思虑,特别对此中的四个经济学原理,我深有感想。
下边的心得中,1/9__根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照我将以此中一理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和理解。
原理1:人们面对着衡量弃取。
我的理解:俗语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饭。
有时人们为了获得某个自己喜爱的东西,往常不得不放弃其余的东西,正所谓“鱼和熊掌,不行兼得”。
也就是说,人们在作出决议时,常常要求其在两个或多个目标之间有所弃取。
经过这一原理,我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权衡弃取的重要性,只有仔细剖析好各个选择项的利害,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例:关于我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常常有三条出路,即工作、保研、出国。
好多人在进行选择时常常比较矛盾,不知道自己该走那条路,因为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优弊端,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中所指的人们面对着衡量弃取。
我将这三条的利害做了一个表格,进行了以下的剖析:经过上边的剖析,我们能够看到,工作、保研、出国各有益弊,2/9__根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照无所谓谁好谁坏,每一个人都能够依据自己的本质状况和兴趣作出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我个人而言,我很着重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会选择持续进修。
同时考虑到关于出国进修,假如想到顶级学校(如MIT、斯坦福、东京大学、加州大学等)就读,本科需要有在系里前几名的成绩,而我不具备,固然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十几名左右,能够到诸如美国的二流大学进修,可是北大也是不错的大学,并且中国的发展很快,有好多时机,所以综合这些要素,我选择了保研。
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选五篇)

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选五篇)第一篇: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维纳说,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
但是,通过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家所考虑的问题,它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现实的社会联系,我们便能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利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家”。
讲授、答疑、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经济学的世界中,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
我们谈论贩卖婴儿和城市黑车,重新权衡社会利益和资源配置,试图找到解决的可行方法;我们从《易经》谈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欧式的推理方法,博采众长,大浪淘沙;我们从舒尔茨对于小农经济的研究中了解思考问题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问题的经济学思路。
在利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我们辩证看待理性,锻炼科学思维,发扬科学精神格里高利·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谈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之一便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我认为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经济学的思考。
学习经济学,我们会学到系统化的知识,同时我们也会学到观察、思考和研究现象的方法。
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问题的思考有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从成本——收益的权衡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
马云说“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也许有其道理,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学的研究都有许多前提假设和限定条件。
有了这些限定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解释和说明理论。
而能成为经典理论的案例说明,也是经济学家精心“布局”的结果。
现实千变万化,所遇情况也无所穷尽。
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生搬硬套。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经济学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是一个神秘而又高大上的领域。
最近,我读了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书里讲的那些概念和理论,一开始还真让我有点晕头转向。
什么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还有边际效益、边际成本啥的,感觉就像是一堆乱麻,等着我去慢慢理清。
不过,随着我一页页地读下去,结合着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居然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就比如说需求和供给吧。
以前我去菜市场买菜,从来没想过这背后还有经济学的道理。
但现在我明白了,当某种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供给增加,价格往往就会下降。
而到了冬天,一些反季节蔬菜因为供给减少,价格就会蹭蹭往上涨。
这可不就是书里说的供给曲线在发挥作用嘛!还有边际效益这个概念,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有一次我特别想吃巧克力蛋糕,就去蛋糕店买了一个。
第一口咬下去,那滋味,简直美极了,满满的幸福感。
可当我吃到第二块、第三块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就逐渐降低了。
等到吃第四块的时候,甚至都有点腻了。
这不就是边际效益递减嘛!刚开始的时候,每多吃一块蛋糕带来的满足感很高,可随着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益越来越小。
再说说成本这个事儿。
以前我总觉得做生意嘛,只要把东西卖出去,价格高于进价,那就肯定赚钱。
但读了微观经济学我才知道,还有很多隐藏的成本呢。
就拿开一家小店来说,除了进货的成本,还有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等等。
如果不把这些都考虑进去,很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在盈利,实际上却是在亏本。
书里还提到了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门口的两家水果店。
一家生意总是特别好,另一家却冷冷清清。
生意好的那家,水果种类多,价格也公道,就像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里的参与者,努力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来吸引顾客。
而另一家,水果品种少,价格还偏高,感觉就有点垄断的意思,可顾客不买账,生意自然就不行啦。
另外,关于消费者行为的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透视经济现象的学后感

透视经济现象的学后感是指对学习经济学或观察经济现象后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和体会。
以下是一些学后感:
1. 看到经济的复杂性:通过学习经济学或观察经济现象,我深切感受到经济的复杂性。
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多变的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求关系、政策干预、市场竞争等。
这使我更加意识到经济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理解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教会我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限制性。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导致了资源的分配问题。
学习经济学帮助我认识到有效利用和管理资源的重要性,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高福祉。
3. 感受到供求关系的重要性:供求关系是经济活动中一个基本的概念。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意识到供求关系对价格、市场和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市场的平衡与不平衡,从而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4. 关注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经济学的研究使我关注经济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经济活动既追求效率,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增长,也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以确保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
这让我思考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5. 意识到经济决策的权衡:学习经济学让我更加了解经济决策的权衡和代价。
经济决策通常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考虑各种成本和收益,以做出最优的决策。
这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评估不同的选择和决策。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Use economic thinking to be a clear person in a complex world文/曲 晨讨论。
根据时间的维度,世界上所有产品、商品、资源,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易耗品和耐用品。
所谓易耗品就是能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例如一个水果、一个鸡蛋,一次就能把它们消耗掉。
而耐用品则是它提供的服务、发挥的功能,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享受的物品。
比如一幅油画,我们无法一下子把它完全享受,必须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品味与欣赏它,所以油画是耐用品。
我们每个人的人力资本也是耐用品,必须是在时间的维度上才能发挥我们的功用。
现在很多公司用人,都会要求员工“996”式的加班,但我们知道,按照规定,加班时间的工资是正常工作时间的两倍。
假设一家公司非常规范,会如实给员工加班费。
这时公司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给现有的员工加班费,另一个是多招一些人进行两班倒。
公司会选择哪个?公司会选择让员工加班。
这个选择会使公司节省很多固定成本,例如工位费、培训费、管理费、保险费等,只要付一个人的就可以了,因此老板更愿意让员工加班。
企业给有经验的员工加薪或为优秀员工提供培训以留住人才也是如此的道理。
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作者再次引用了欧文·费雪的《利息理论》作为阐述“时间偏好带来的回报”这一话题的基础。
当我们为一切事物,不论是选择、需求、价格还是权利,引入时间的维度后,需求就有了急躁、耐心之分,商品就有了现货、期货之分,价格也就有了现值、期值之分,而这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
作者认为,投资与消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区别,投资就是消费,投资只不过就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有个有趣的问题:我们要是连饿三天才吃一顿饭的话,那顿饭一定会非常香,感觉也好极了,但是,我们每个人为什么不会为了追求那种特别美味的感觉,连饿三天才吃一顿,而是每天都吃三顿饭呢?答案在于,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刹那的最高幸福,我们追求的是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经济学的乐趣

经济学的乐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探讨各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原因和逻辑。
为什么市场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而波动?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其他国家快?为什么有些公司会出现垄断现象?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解释。
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学也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的学科。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研究个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研究整个国家或者全球的经济表现。
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的偏好、利益冲突和合作行为等,这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在经济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理论和假设,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马歇尔的需求曲线、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还可以启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发生与演变。
经济学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做出明智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经济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
经济学虽然可能在表面上显得有些枯燥,但其实充满了乐趣和启发。
通过了解各种经济理论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规划未来、管理财务。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并从中受益。
【2000字】第二篇示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个体行为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
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的经济现象和规律,探讨如何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虽然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但是经济学也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
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从买菜到买车,从上班到休闲,我们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经济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维纳说,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
但是,通过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家所考虑的问题,它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现实的社会联系,我们便能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利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家”。
讲授、答疑、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经济学的世界中,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
我们谈论贩卖婴儿和城市黑车,重新权衡社会利益和资源配置,试图找到解决的可行方法;我们从《易经》谈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欧式的推理方法,博采众长,大浪淘沙;我们从舒尔茨对于小农经济的研究中了解思考问题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问题的经济学思路。
在利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我们辩证看待理性,锻炼科学思维,发扬科学精神
格里高利·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谈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之一便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我认为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经济学的思考。
学习经济学,我们会学到系统化的知识,同时我们也会学到观察、思考和研究现象的方法。
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问题的思考有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从成本——收益的权衡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
马云说“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也许有其道理,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学的研究都有许多前提假设和限定条件。
有了这些限定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解释和说明理论。
而能成为经典理论的案例说明,也是经济学家精心“布局”的结果。
现实千变万化,所遇情况也无所穷尽。
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生搬硬套。
随着资本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学越来越多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便能理性的决策问题,从而使利润最大化。
面对经济社会生活上的种种现象,我们亦能用经济学的思维客观分析,从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我想,这也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让我们获益之处。
相信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我们会在经济学的世界里继续探索、遨游,用理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