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碳酸钠的制备

过碳酸钠的制备
过碳酸钠的制备

一前言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化碳酸钠(Na

2CO

3

·1.5H

2

O

2

),是白色松散流动性好的颗

粒状固体,无味,无毒,易溶于水。过碳酸钠最早是1969年在日本研制成功的,当时许多国家大量使用磷系洗涤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水中含磷量大增,藻类物质大量生长,严重危害生态平衡,所以过碳酸钠的开发非常重要,它水溶性好,去污性强,对环境的污染小,溶于水后会放出活性氧。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1)台成洗涤剂助剂,(2)纺织工业凛染剂、染整剂,(3)纸浆等漂白剂,(4)金属表面处理剂,(5)电镀液添加剂,(6)医疗急救时用作氧气源,(7)卫生消毒剂和食品保鲜剂,(8)还原染料的显色剂等[1]。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过碳酸钠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仅按国内洗衣粉的年产量计算, 对过碳酸钠需求量为20~25 万吨。而目前, 国内过碳酸钠的年产量只有几万吨, 加上过碳酸钠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估计过碳酸钠的年需要量达50 万吨。与欧美日国家相比, 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开发和应用过碳酸钠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过碳酸钠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干法和湿法。干法工艺简单, 流程短, 但操作不易控制, 产品质量不高。湿法工艺包括喷雾法、连续结晶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喷雾法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连续结晶法工艺复杂; 低温结晶法投资大, 溶剂法消耗溶剂量大,费用高。我们在湿法基础上, 探索了常温下过碳酸钠制备工艺。

二实验原理[2]

. 反应原理

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双氧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稳定剂,在低温下反应制得的。其反应式为:

2Na2CO3+ 3H2O2→2Na2CO3·3H2O2+ △H

工艺流程

过碳酸钠的制备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前者设备复杂, 技术条件苛刻, 难控制, 能耗也高。后者设备易得, 投资少, 技术条件易于控制, 我们基本上采用湿法, 同时也兼顾了干法的特点。另外, 我们采用乙醇洗涤过碳酸钠沉淀的办法减少干燥前过碳酸钠中的含水量, 同时, 采用真空干燥, 提高干燥速度, 以尽量降低在生产过程中过碳酸钠的分解。

稳定剂的选择及过碳酸钠稳定性的研究

过碳酸钠不稳定, 受一定的因素影响易分解。其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CO3·3H2O2→2( Na2CO3·H2O) + H2O+ 3/ 2O2↑

2Na2CO3·3H2O2→2Na2CO3+ 3H2O+ 3/ 2O2↑(加热)

过碳酸钠分解后, 活性氧分解成H

2O 和O

2

, 使得过碳酸钠活性氧的含量降低。因

此, 通过测定在不同条件下活性氧的含量及变化, 即可研究过碳酸钠的稳定性。

三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三颈烧瓶、电动磁力搅拌机, 温度计、滴液漏斗、抽滤装置、烘箱、滴定管、烧杯、锥形瓶等。

实验试剂和药品:无水碳酸钠(95 % ) , 过氧化氢(30 % ) , 三乙醇胺(A . R , g/mL ) , 硫酸镁, 碳酸钠 ),硅酸钠 ) , 草酸钠 ), 高锰酸钾 ) , 硫酸 ) , 无水乙醇 )。

3.步骤[3]

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 加入一定量的30 % 过氧化氢溶液和复合稳定剂, 控温搅拌至稳定剂完全溶解, 然后在30min 内分批加人无水碳酸钠或以一定的速度加人饱和碳酸钠溶液, 继续控温搅拌一定时间, 静置结晶30min 后进行真空抽滤, 滤液可循环使用, 产品用无水乙醇洗涤2 一3 次, 再真空抽滤, 将抽滤所得的产品真空干燥2h即得过碳酸钠产品。

稳定性测试:为选择合适的稳定剂及其组合, 以高温高湿下的分解率为考查指标, 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见表1。

结果与讨论:

3、活性氧含量测定:准确称取试样~ (精确至, 于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浓度为6%的硫酸溶液,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掖摘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在30 秒内不消失即为终点, 记录高锰酸钾标淮溶液消耗的体积, 按下式计算活性氧含量。

计算公式: O%=4CV/M

C—KMnO4标准溶液浓度(mol) ; V—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体积(mL);

M一试样质量(g )

参考文献

[1] 陈咏梅.过碳酸钠的制备和稳定性的研究.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1996;

9(1).

[2] 韩周祥、郭顺勤、郭晓春.过碳酸钠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1997:;6

[4] 姜体乾主编.化工工艺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1 前言 过碳酸钠是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它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无毒无味,漂白性能温和,无环境污染。另外它还可用作供氧源、食品保鲜剂、氧化剂和金属表面处理剂等等[1]。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碳酸钠,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成化合物,属于正交 晶系层状结构,其分子式为2Na 2CO 3 ·3H 2 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314.58,其理论 活性氧值为l5.3%。在水中的溶解度:l0℃时为l2.3g/100gH 2 O,30℃时为16.2 g/100gH 2 O,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相应地增加。浓度为1%(重量)的过碳酸钠溶液在20℃时的pH值为l0.5,与相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性质相 似,是一种优良的无磷洗涤助剂,与过硼酸钠(NaBO 2·H 2 O 2 ·3H 2 O)相比,过碳酸 钠活性氧含量高,温时溶解性好,更适宜于冷水洗涤,因此,在能源日益紧张之际,用过碳酸钠替代过硼酸钠作漂白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中,它是一种新型的漂白剂,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次氯酸钠和双氧水。与次氯酸钠相比,对纤维无破坏作用,无异味,无污染。与双氧水相比,放氧速度温和,操作安全性高。它的采用带来漂染行业的一次“工业革命”[2]。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实验原理 2.1.1 反应原理 碳酸钠和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过碳酸钠,过碳酸钠的理论活性氧含量为15.3%,反为放热反应,其反应式如下[3]: 2Na 2CO 3 + 3H 2 O 2 → 2Na 2 CO 3 ·3H 2 O 2 + Q 2.1.2 分解原理 由于过碳酸钠不稳定,重金属离子或其它杂质污染,高温,高湿等因素都易使其分解,从而降低过碳酸钠活性氧含量。其分解反应式为: 2Na 2CO 3 ·3H 2 O 2 → 2Na 2 CO 3 ·H 2 O + H 2 O + 3/2O 2 ↑

过碳酸钠的制备

一前言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化碳酸钠(Na 2CO 3 ·1.5H 2 O 2 ),是白色松散流动性好的颗 粒状固体,无味,无毒,易溶于水。过碳酸钠最早是1969年在日本研制成功的,当时许多国家大量使用磷系洗涤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水中含磷量大增,藻类物质大量生长,严重危害生态平衡,所以过碳酸钠的开发非常重要,它水溶性好,去污性强,对环境的污染小,溶于水后会放出活性氧。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1)台成洗涤剂助剂,(2)纺织工业凛染剂、染整剂,(3)纸浆等漂白剂,(4)金属表面处理剂,(5)电镀液添加剂,(6)医疗急救时用作氧气源,(7)卫生消毒剂和食品保鲜剂,(8)还原染料的显色剂等[1]。 随着经济的发展, 过碳酸钠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仅按国内洗衣粉的年产量计算, 对过碳酸钠需求量为20~25 万吨。而目前, 国内过碳酸钠的年产量只有几万吨, 加上过碳酸钠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估计过碳酸钠的年需要量达50 万吨。与欧美日国家相比, 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开发和应用过碳酸钠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过碳酸钠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干法和湿法。干法工艺简单, 流程短, 但操作不易控制, 产品质量不高。湿法工艺包括喷雾法、连续结晶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喷雾法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连续结晶法工艺复杂; 低温结晶法投资大, 溶剂法消耗溶剂量大,费用高。我们在湿法基础上, 探索了常温下过碳酸钠制备工艺。 二实验原理[2] . 反应原理 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双氧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稳定剂,在低温下反应制得的。其反应式为: 2Na2CO3+ 3H2O2→2Na2CO3·3H2O2+ △H 工艺流程 过碳酸钠的制备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前者设备复杂, 技术条件苛刻, 难控制, 能耗也高。后者设备易得, 投资少, 技术条件易于控制, 我们基本上采用湿法, 同时也兼顾了干法的特点。另外, 我们采用乙醇洗涤过碳酸钠沉淀的办法减少干燥前过碳酸钠中的含水量, 同时, 采用真空干燥, 提高干燥速度, 以尽量降低在生产过程中过碳酸钠的分解。 稳定剂的选择及过碳酸钠稳定性的研究 过碳酸钠不稳定, 受一定的因素影响易分解。其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CO3·3H2O2→2( Na2CO3·H2O) + H2O+ 3/ 2O2↑ 2Na2CO3·3H2O2→2Na2CO3+ 3H2O+ 3/ 2O2↑(加热) 过碳酸钠分解后, 活性氧分解成H 2O 和O 2 , 使得过碳酸钠活性氧的含量降低。因 此, 通过测定在不同条件下活性氧的含量及变化, 即可研究过碳酸钠的稳定性。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过碳酸钠的制备与产品分析 1 前言 过碳酸钠是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它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无毒无味,漂白性能温和,无环境污染。另外它还可用作供氧源、食品保鲜剂、氧化剂和金属表面处理剂等等[1]。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碳酸钠,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成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层状结构,其分子式为2Na2CO3·3H2O2 ,相对分子质量为314.58,其理论活性氧值为l5.3%。在水中的溶解度:l0℃时为l2.3g/100g H2O,30℃时为16.2 g/100g H2O,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相应地增加。浓度为1%(重量)的过碳酸钠溶液在20℃时的pH值为l0.5,与相同条件下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性质相似,是一种优良的无磷洗涤助剂,与过硼酸钠(NaBO2·H2O2·3H2O)相比,过碳酸钠活性氧含量高,温时溶解性好,更适宜于冷水洗涤,因此,在能源日益紧张之际,用过碳酸钠替代过硼酸钠作漂白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中,它是一种新型的漂白剂,性能在许多方面优于次氯酸钠和双氧水。与次氯酸钠相比,对纤维无破坏作用,无异味,无污染。与双氧水相比,放氧速度温和,操作安全性高。它的采用带来漂染行业的一次“工业革命”[2]。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实验原理 2.1.1 反应原理 碳酸钠和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过碳酸钠,过碳酸钠的理论活性氧含量为15.3%,反为放热反应,其反应式如下[3]: 2Na2CO3 + 3H2O2→2Na2CO3·3H2O2 + Q 2.1.2 分解原理 由于过碳酸钠不稳定,重金属离子或其它杂质污染,高温,高湿等因素都易使其分解,从而降低过碳酸钠活性氧含量。其分解反应式为: 2Na2CO3·3H2O2→2Na2CO3·H2O + H2O + 3/2O2↑ 2Na2CO3·3H2O2→2Na2CO3 + 3H2O + 3/2O2↑

实验3 碳酸钠的制备

实验3 碳酸钠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业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2学习利用各种盐类溶解度的差异制备某些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3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某些基本操作。 4练习台秤、天平的使用,了解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由氯化钠和碳酸氢铵制备碳酸钠和氯化铵,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HCO3+NaCl==NaHCO3+NH4Cl 三、实验步骤 1制备碳酸钠 (1)用台秤称取氯化钠固体,粗配制24%的氯化钠溶液25ml于小烧杯中。在水浴上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在搅拌的情况下分次加入等摩尔(10g左右)研细的碳酸氢铵,加完后继续保温并不时搅拌反应物,使反应充分进行20min后,静置,抽滤得碳酸氢钠沉淀,并用少量水洗涤2次,再抽干,称重。母液留待回收氯化铵。 (2)将抽干的碳酸氢钠置入蒸发皿中,在电炉上灼烧20min,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产率。 (3)产品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25g左右(准确到0.0001g)产品用蒸馏水使其溶解配成溶液,用100ml容量瓶定容。用25ml移液管分别移取25ml至三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两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准确浓度约0.1131 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至使溶液由红到近无色,记下所用盐酸的体积V1,再加两滴甲基橙指示剂,

这时溶液为黄色,继续用上述盐酸滴定,使溶液由黄色变至橙色,加热煮沸1~2min,冷却后,溶液又为黄色,再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去的盐酸的总体积V2。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表盐酸浓度:mol·L-1 碳酸钠实际产量;氯化铵回收质量; 碳酸钠理论产量. 产率:(实际得到的质量/理论得到的质量)*100% 五、讨论与注意 1、最后得到的产品纯度大于100%,经讨论分析主要问题在于滴定终点的判定,尤其在用酚酞做指示剂时,由红色转为粉红色人不对其敏感,往往加入过多。 3、在反应时特别要注意温度的控制,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才能得到较多的产物。 2

6-1 过碳酸钠的合成

6-1 过碳酸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键的性质,认识H2O2溶液固化的原理; 2.学习低温下合成过碳酸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碳酸钠又称过氧化碳酸钠,化学通式为:Na2CO3·nH2O2·mH2O。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广泛应用于漂白、杀菌消毒和食品保鲜等方面。以过碳酸钠作为消毒、漂白剂,可防止使用漂白粉时产生的有机氯的污染及毒害作用,属于环境友好的新型消毒、漂白制剂。 过碳酸钠的制备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干法工艺简单,流程短,但此法产品质量不稳定。湿法工艺包括连续喷雾法、连续结晶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等。本实验采用湿法工艺中的低温结晶法并进行相应改进,进行制备过碳酸钠。 反应原理为: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利用碳酸钠与过氧化氢加成,结合生成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过碳酸钠的合成过程是放热过程,当反应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会发生分解,从而导致产品的有效氧含量降低。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5℃。但反应温度过低,将导致化学反应速度变慢,过长的反应时间也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应控制反应温度在10-15℃之间。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药品:无水碳酸钠,亚硫酸钠,氯化镁,异丙醇,三乙醇胺,无水乙醇,10%过氧化氢, 仪器:水浴锅,减压过滤装置,百分之一台秤,分析天平,磁力搅拌器,100℃温度计,100mL烧杯,25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蒸发皿,滤纸,称量纸。 四、实验步骤

(1)称取3.5g碳酸钠于100mL烧杯中,加10mL去离子水溶解(因碳酸钠溶解速度较慢,可稍加热以加快溶解速度)。 (2)加入过碳酸钠稳定剂,搅拌溶解(亚硫酸钠:氯化镁=3:1加0.1g) (3)加入过氧化氢稳定剂(异丙醇:三乙醇胺=7:1)15mL,100mL 烧杯中放入磁子后,再放到盛有10-15℃水的250mL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调整好磁子转速,按碳酸钠:过氧化氢摩尔比1:1.8的比例滴加10%过氧化氢溶液,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过氧化氢滴加时间不小于15min。过氧化氢完全加入后,继续搅拌20-30min,静止结晶25min。 (4)将所得产品减压过滤,并用乙醇洗涤2次,每次用约10mL,抽干后,将晶体转移到蒸发皿里,置于60 ℃水浴上烘干,注意要搅拌(约20 min左右),将产品转移至密封袋中,以备下次使用。 (5)称重,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 五、注意事项 1.碳酸钠完全溶解之后,再加入稳定剂亚硫酸钠:氯化镁; 2.过氧化氢在加入的过程中,一定要边滴加边搅拌,且不能滴加过快; 3.样品烘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搅拌,使乙醇充分挥发; 4.注意控制反应温度。

工业碳酸钠及其实验方法

工业碳酸钠及其实验方法 项目目的 1、了解工业碳酸钠测定方法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了解工业碳酸钠的产品分类 3、了解工业碳酸钠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4、掌握各测定标准的试验方法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盐或天然碱为原料,由氨碱法、联碱法或其他方法制得的工业碳酸钠。 2、该产品主要用于化工、玻璃、冶金、造纸、印染、合成洗涤剂、石油化工等工业。 产品分类 工业碳酸钠分为三种类别: 1、Ⅰ类为特种工业用重质碳酸钠。适用于制造显象管玻壳、浮法玻璃、光学玻璃等。 2、Ⅱ类为一般工业盐及天然碱为原料生产的工业碳酸钠。包括轻质碳酸钠和重质碳酸钠。 3、Ⅲ类为硫酸钠型卤水盐为原料联碱法生产的工业碳酸钠。包括轻质碳酸钠和重质碳酸钠技术要求 1、外观:Ⅰ类为白色细小颗粒。Ⅱ、Ⅲ类轻质碳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重质碳酸钠为白色细小颗粒。 2、工业碳酸钠应符合下表要求: 试验方法

1、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2、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 601,GB 602,GB 603之规定制备。 3、各检验方法 总碱量测定(重点) 氯化物含量测定 铁含量测定 碳酸盐含量测定 一、总碱量的测定(重点) 采用国标《工业用碳酸钠—总碱量的测定—滴定法》。 1、方法提要 以澳甲酚绿一甲基红混合液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总碱量。 2 、试剂和材料. (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 (HCl)约lmol/L; (2)澳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 3 、仪器、设备. (1)称量瓶:30mm X 25mm;或瓷柑涡:容量30mL 4、分析步骤 (1)称取约1. 7g试样,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或瓷柑竭中,移入烘箱或高温炉内,在250-270℃下烘至0恒重,精确至0. 0002g。 (2)将试料倒入锥形瓶中,再准确称量称量瓶或瓷增竭的质量。两次称量之差为试料的质量。 (3)用50mL水溶解试料,加10滴澳甲酚绿一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试验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 (4)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5)同时做空白试验。 5、计算 总碱量(以Na2CO3计)X(%)按式(1)计算: X=(c*V*0.05300)/m*100=(5.300*c*V)/m (1) 式中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0.05300——与1.00ml盐酸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碳酸钠的质量,g;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二、氯化物的测定 (一)、汞量法 1、原理: 在微酸性溶液中,用强电离的硝酸汞标准溶液将氯 离子转化成弱电离的氯化汞,用二苯偶氮碳酰肼指 示剂与过量的Hg2+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来判断终点。 2、试剂和材料

工业碳酸钠总碱度的测定习题集及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OH-的共轭酸是() A. H+ B. H2O C. H3O+ D. O2- 答案:B 2、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OAc-NaOAc B. H3PO4-H2PO4- C. +NH3CH2COOH-NH2CH2COO- D. H2CO3-HCO3- 答案:C 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酸愈强,则其共轭碱愈弱; B、水中存在的最强酸是H3O+; C、H3O+的共轭碱是OH-; D、H2O的共轭碱仍是H2O 。 答案: A 4、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与K b的关系是()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答案:B 5、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 A. NaCl B. NH4Cl C. NaHCO3 D. Na2CO3 答案:(D) 6、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A. 0.1 mol·L-1 NH4OAc溶液 B. 0.1 mol·L-1 NaOAc溶液 C. 0.1 mol·L-1 HOAc溶液 D. 0.1 mol·L-1 HCl溶液 答案:A 7、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大的是() A. 0.1 mol·L-1 NaOAc-0.1 mol·L-1 HAc溶液 B. 0.1 mol·L-1 NaAc溶液 C. 0.1 mol·L-1 NH4Ac-0.1 mol·L-1 HOAc溶液 D. 0.1 mol·L-1 NH4Ac溶液 答案:B 8、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缓冲溶液的缓冲pH范围是() (已知六次甲基四胺p K b= 8.85)

K碳酸钠盐制备方法

K、碳酸钠盐制备方法 K0551、碳酸钠盐制备方法 1.[ 200610165520 ]- 一种催化释氧剂过碳酸钠分解的均相催化体系技术 2.[ 200620031094 ]- 制取碳酸氢钠的碳化塔 3.[ 200610069007 ]- 过碳酸钠干燥包衣工艺 4.[ 200610069008 ]- 过碳酸钠干法造粒工艺及其设备 5.[ 200610054204 ]- 一种全硫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6.[ 200610033317 ]- 粉状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7.[ 200510048277 ]- 过碳酸钠结晶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8.[ 200510032252 ]- 一种冶金物料与碳酸钠机械活化焙烧方法 9.[ 200580021438 ]- 过碳酸钠颗粒、其生产方法、用途以及含有它们的洗涤剂组合物 10.[ 200580021553 ]- 包衣过碳酸钠颗粒、其生产方法、用途以及含有它们的洗涤剂组合物 11.[ 200510021073 ]- 芒硝-氨循环法氯化钡、硫酸钾、碳酸钠联产技术

12.[ 200410101008 ]- 一种用过碳酸钠制备的增氧剂 13.[ 200480013659 ]- 碳酸钠的制造方法 14.[ 200410022211 ]- 一种分离氧化铝蒸发母液中碳酸钠的方法 15.[ 200410000097 ]- 一种过碳酸钠的外用复合稳定剂 16.[ 200380107356 ]- 包覆的过碳酸钠颗粒,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及含该颗粒的洗涤剂组合物 17.[ 200380107003 ]- 具有改进的贮存稳定性的过碳酸钠颗粒 18.[ 03132995 ]- 一种用于过碳酸钠的涂覆剂 19.[ 03148070 ]- 一种改性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20.[ 03112164 ]- 用液态二氧化硫和固态碳酸钠生产甲酸钠法保险粉的方法 21.[ 02150901 ]- 以过碳酸钠为试剂制备环氧蒎烷的方法 22.[ 02121488 ]- 包膜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3.[ 02112244 ]- 一种过碳酸钠制备方法 24.[ 02104956 ]- 一种涂覆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25.[ 01122954 ]- 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26.[ 00113582 ]- 一种从含有硫酸钠的碱灰中提取碳酸钠的方法 27.[ 99809351 ]- 有涂层的过碳酸钠颗粒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洗涤组合物中的

测定工业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测定工业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化学学科中如果缺少“量”的观点就难以建立科学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体系,不便于揭示化学的本质,不便于培养正确的化学观。因此重视定量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属于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实验模块内容。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定量试验,而又不能很好地解决,而总结的一个定量实验专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复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和净化、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对实验基本操作已比较熟练,但学生对综合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对定量试验数据处理能力仍需加强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设计复习巩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测定工业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设计中,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元讨论、优化实验方案,形成定量实验测定的准确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优化实验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优化组合 三、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工业纯碱中往往会含有少量氯化钠等杂质,其纯度高低 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那么如何定量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结果:

甲组:用氯化钡溶液将碳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重量法) 乙组:用稀硫酸将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再用碱石灰吸收,通过碱石灰增加的质量进而求得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气体法) 丙组: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样品溶液,通过盐酸消耗量进而求得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滴定法) …… (三)设计方案 【追问】若按照乙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应如何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请写出实验方案并绘制装置简图。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并分析其优缺点) (四)归纳总结 确定方法——控制误差——选择用品——形成方案 (五)巩固提升 实验室常用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 2(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 (填序号)。 A .往烧瓶中加入MnO 2粉末 B .加热 C .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 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 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 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 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 反应,测量生成的H 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 .量取试样20.00mL ,用0.1000 mol·L —1NaOH 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 ,该次滴定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mol·L —1; b .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Ksp(CaCO 3)=2.8×910-、Ksp(MnCO 3)=2.3×1110-+]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 )使Y 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ii )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 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 是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试验十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及分析

实验十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备及分析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学会利用各种盐类溶解度的差异并通过水溶液中离子反应来制备一种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氯化钠和碳酸氢铵作用制备碳酸氢钠的反应是一个复分解反应: NaCl + NH4HCO3 = NaHCO3 + NH4Cl 溶液中同时存在着NaCl、NH4HCO3、NaHCO3、NH4Cl四种盐,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表5-1。 从表中溶解度的数据可知,在30~35℃温度范围内,NaHCO3的溶解度在四种盐中是最低的。反应温度若低于30℃,会影响NH4HCO3的溶解度,高于35℃,NH4HCO3要分解。本实验就是利用各种盐类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复分解反应,控制30~35℃的反应温度条件,将研细的NH4HCO3固体粉末,溶于浓的NaCl溶液中,在充分搅拌下制取NaHCO3晶体。再加热分解NaHCO3晶体可制得纯碱。 三、试剂及器材 1.试剂:粗食盐,碳酸氢铵(s),NaOH(3mol?L-1),Na2CO3(3 mol?L-1) , HCl(0.1000 mol?L-1),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等。 2.仪器:酸式滴定管,分析天平,台秤,水浴,温度计,烧杯等。 四、实验方法概要

1.化盐与精制 在150毫升烧杯中加50毫升24%~25%的粗的食盐水溶液,用3mol ?L -1 NaOH 和 3 mol ?L -1Na 2CO 3组成 1﹕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调至pH =11左右,得到大量胶状沉淀[Mg 2(OH)2CO 3?CaCO 3],加热至沸,抽滤,分离沉淀.将滤液用6 mol ?L -1 HCl 调pH 至7。 2.转化 将盛有滤液的烧杯放在水浴上加热,控制溶液温度在30~35℃之间.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分多次把21克研细的碳酸氢铵加入滤液中。加完料后,继续保温,搅拌半小时,使反应充分进行。静置,抽滤、得到 NaHCO 3晶体,用少量水洗涤二次(除去粘附的铵盐),再抽干,称湿重。母液回收,留作制取NH 4Cl 之用。 3. 制纯碱 将抽干的NaHCO 3放入蒸发血中,在特定温度使之转化为纯碱。冷却到室温,称重。 4.产品检验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二份纯碱(产品)G 克(准确到0.0001克),G 一般为0.25克左右,将其中一份放入锥形瓶中用100毫升蒸馏水溶解,加酚酞指示剂两滴,用已知准确浓度的盐酸溶液滴定至使溶液由红到近无色,记下所用盐酸的体积V 1,再加两滴甲基橙指示剂,这时溶液为黄色,继续用上述盐酸滴定,使溶液由黄至橙,加热煮沸1~2分钟,冷却后,溶液又为黄色,再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半分钟不退色为止。记下所用去的盐酸的总体积V 2(V 2包括V 1) 。 按下式计算碳酸钠的百分含量: 式中M Na2CO3—Na 2CO 3式量 提示:第一步滴定以酚酚为指示剂,其滴定终点反应为: CO 32- + H +=HCO 3- 所以中和样品中全部Na 2CO 3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为V 1的二倍(2V l ).而中和样品中NaHCO 3所消耗的盐酸体积则为V 2-2V 1。 碳酸氢钠的百分含量计算如下: 100 (%)CO Na 2000 3CO 2Na 12)HCl (32×= ? ?G V c M 100 (%)NaHCO 1000 3NaHCO 12)2()HCl (3×= ? ??G V V c M

碳酸钠的生产

碳酸钠的生产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固体,由于它的水溶液显碱性,因此也把它称为纯碱。它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蒸馒头时为了使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性被中和掉,在揉面团时要加入“碱面”,它就是碳酸钠。其实,这只是碳酸钠的用途之一,碳酸钠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纺织、造纸、印染等工业中,都大显身手。 自然界中存在着天然的纯碱,出产天然纯碱的地方都是干旱少雨的地区。盐湖中的天然纯碱在气候干燥和气温下降时便结晶出来,把结晶溶解在水中,除去泥沙,再经过熬制,就得到纯碱。古埃及人早就把从干涸的湖泊中得到的纯碱用作清洁剂和防腐剂。后来,欧洲人用纯碱制造玻璃,把纯碱叫做“苏打”。 随着工业的发展,天然的纯碱越来越不够用,于是出现了工业制碱。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在巴黎近郊设厂制造纯碱,利用食盐、硫酸、焦炭和石灰石作原料生产纯碱,生产中产生大量氯化氢气体。当时氯化氢气体的用处很少,却损害了农作物和工人健康。另外一种副产品是硫化钠,也找不到用途,反而堆积如山,臭气四溢。最后,路布兰法成了一种落后的生产方法,不得不让位给索尔维法。 索尔维是比利时人,他的父亲经营了一家利用粗盐制精盐的工厂,因此索尔维经常和食盐打交道,可算是在盐水中泡大的。他还在叔父开办的煤气厂工作,在生产煤气和焦炭的过程中,煤里所含的氮的化合物就转变为氨。索尔维为此专门研究如何回收这些氨,并加以利用。 煤气厂用水吸收氨,得到的是氨水,索尔维设想往氨水中加入食盐,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为能够得到碳酸铵固体,用作肥料。可是,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并不是碳酸铵,而是溶解度比碳酸铵小得多的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把碳酸氢钠加热,便得到了用处很大的碳酸钠,即纯碱。 索尔维原来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个意外的发现却极有价值,用这种方法生产纯碱要比路布兰法高明得多。索尔维用了三种原料:食盐溶液、煤气厂的副产品氨水、石灰窑中大量被放空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原料不是气体,就是液体,可以用管道化和反应器进行连续性生产。 在生产中,食盐溶液先吸收氨,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便产生溶解度很小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索尔维很快获得了发明专利权,并在比利时建厂,生产出很纯的碳酸钠。1876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索尔维因提供的纯碱展品质地纯净而获得铜质奖章。从此以后,索尔维法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 后来,英国卜内门公司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与法、德、美等国组织了索尔维公会,约定设计图纸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绝对保守秘密,凡有改良或新发现,也只在会员国之间通气。除了技术之外,在销售上也有限制,他们采取分区售货的方法,例如中国市场就由英国卜内门公司独占。如此严密的组织方式,使公会以外的国家根本无从问津索尔维制碱法的生产详情。多少年来,许多国家中想要探索此法奥秘的厂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我国的海岸线很长,沿海的食盐产量很高,但直到20世纪初,我国仍不能生产纯碱,所用的纯碱完全依赖进口,市场被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 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深知纯碱与许多民族工业的生存有极大的关系,为了改变我国丰盐缺碱的状况,在天津溏沽建起了生产纯碱的工厂,并聘请一位外国工程师作指导。后因锅炉爆炸而被迫停产,工厂陷于困境。范旭东不甘心失败,又派人去美国,希望能够物色一位有志于振兴中国制碱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最后选中了侯德榜。

实验1工业纯碱(Na2CO3)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一工业纯碱(Na2CO3)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复分解反应及盐类的不同溶解度制备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2.掌握温控、灼烧、减压过滤及洗涤等操作。 3.进一步巩固酸碱平衡和强酸滴定弱碱的理论及滴定分析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1.Na2CO3的制备原理 Na2CO3的工业制法是将NH3和CO2通人NaCl溶液中,生成NaHCO3,经过高温灼烧,失去CO2和H2O,生成Na2CO3,反应式为 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2.产品纯度分析与总碱度的测定原理 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总碱度来检测产品的质量。以HCl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反应式如下 CO2↑+H2O 反应生成的H2C03其过饱和的部分分解成CO2逸出,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pH为3.8~3.9,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标液滴定至橙色(pH≈4.0)为终点。 三、仪器药品 仪器:恒温水浴锅循环水真空泵烧杯(250mL)布氏漏斗蒸发皿量筒(100mL)干燥器台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 药品:NaCl(固) NH4HCO3 (固)·L-1 HCl 甲基橙指示剂(1g·L-1) 无水Na2C03(AR) 四、实验步骤 1.Na2CO3的制备 (1) NaHCO3中间产物的制备 取25mL含25%纯NaCl的溶液于小烧杯中,放在水浴锅上加热,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同时称取NH4HCO3固体(加以研磨)细粉末10g,在不断搅拌下分几次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加完NH4HCO3固体后继续充分搅拌并保持在此温度下反应20min左右,静置5min后减压过滤,得到NaHCO3晶体。用少量水淋洗晶体以除去黏附的铵盐,再尽量抽干母液。 (2)Na2CO3制备

2016年纯碱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4 2、纯碱行业主要的产业政策 4 二、纯碱产品概况 5 1、纯碱产品分类及用途 5 2、纯碱技术应用情况介绍 5 三、纯碱产品市场情况 6 1、纯碱产品全球市场情况 6 2、纯碱产品国内市场情况7 四、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8 五、进入纯碱市场的主要障碍9 1、产业政策壁垒9 2、规模壁垒10 3、资源壁垒10 六、纯碱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10

1、纯碱市场供应状况10 2、纯碱市场需求状况11 3、进出口状况12 七、纯碱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13 1、纯碱成本分析13 2、纯碱市场价格分析13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14 (2)产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14 (3)出口形势良好15 2、不利因素15 (1)产能增长过快15 (2)氨碱法废液废渣难以治理15 九、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16 十、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纯碱行业的影响16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工信部是工业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研究拟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实施行业管理,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主要负责开展行业调查研究;拟定全行业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并参加有关项目的论证与鉴定;收集整理行业市场信息并向政府及会员企业提供;组织科研攻关、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参加和组织纯碱工业国际交流活动等。 2、纯碱行业主要的产业政策 二、纯碱产品概况 1、纯碱产品分类及用途 纯碱,学名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形态通常为白色粉末,高温条件下不易分解,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纯碱是基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卷解析 - 副本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卷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4?温州)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盒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氮气.(样品中其它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氮气的目的是.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2.(2009?天河区一模)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知识准备] 【 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反应过程中不考虑水和氯化氢的挥发. [设计方案并实验] 甲组同学:称取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 乙组同学:称取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二氧化碳. [解决问题] 请你任选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 [交流反思] (1)甲组的小青同学认为,要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也可以使用与盐酸和石灰水所属类别不同的其他物质(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的溶液与样品反应,通过测定相关物质的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即可. (2)乙组的小雨同学认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可求出:取样品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g稀盐酸(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后用精密仪器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234567 加入盐酸的次数- 1

1 碳酸钠制备与氯化铵回收

碳酸钠的制备和氯化铵的回收 柜号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业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2学习利用各种盐类溶解度的差异制备某些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3掌握无机制备中常用的某些基本操作。 4练习台秤、天平的使用,了解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由氯化钠和碳酸氢铵制备碳酸钠和氯化铵,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HCO3+NaCl==NaHCO3+NH4Cl 三、实验步骤 1制备碳酸钠 (1)用台秤称取氯化钠固体,粗配制24%的氯化钠溶液25ml于小烧杯中。在水浴上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在搅拌的情况下分次加入等摩尔(10g左右)研细的碳酸氢铵,加完后继续保温并不时搅拌反应物,使反应充分进行20min后,静置,抽滤得碳酸氢钠沉淀,并用少量水洗涤2次,再抽干,称重。母液留待回收氯化铵。 (2)将抽干的碳酸氢钠置入蒸发皿中,在电炉上灼烧20min,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产率。 (3)产品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25g左右(准确到0.0001g)产品用蒸馏水使其溶解配成溶液,用100ml容量瓶定容。用25ml移液管分别移取25ml至三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两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准确浓度约0.1131 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至使溶液由红到近无色,记下所用盐酸的体积V1,再加两滴甲基橙指示剂,

这时溶液为黄色,继续用上述盐酸滴定,使溶液由黄色变至橙色,加热煮沸1~2min,冷却后,溶液又为黄色,再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橙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去的盐酸的总体积V2。 2 回收氯化铵 (1)将母液加热至沸,滴加6 mol·L-1NH3·H2O至溶液呈碱性,继续加热蒸发当液面出现晶膜时,冷却溶液并不断搅拌,最后使溶液冷却至10℃,使氯化铵充分结晶,抽干后转移到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干燥,称重。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表盐酸浓度:0.1131 mol·L-1 碳酸钠实际产量3.6g;氯化铵回收质量2.8g; 碳酸钠理论产量5.4g. 产率:(实际得到的质量/理论得到的质量)*100%=3.6/5.4*100%=66.7% 五、讨论与注意 1、最后得到的产品纯度大于100%,经讨论分析主要问题在于滴定终点的判定,尤其在用酚酞做指示剂时,由红色转为粉红色人不对其敏感,往往加入过多。 2、回收氯化铵时,加氨水可提高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使之不与氯化铵共同析出,提高回收纯度。 3、在反应时特别要注意温度的控制,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才能得到较多的产物。 2

实验1工业纯碱(Na2CO3)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复分解反应及盐类的不同溶解度制备无机化合物的方法。 2.掌握温控、灼烧、减压过滤及洗涤等操作。 3.进一步巩固酸碱平衡和强酸滴定弱碱的理论及滴定分析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1.Na2CO3的制备原理 Na2CO3的工业制法是将NH3和CO2通人NaCl溶液中,生成NaHCO3,经过高温灼烧,失去CO2和H2O,生成Na2CO3,反应式为 NH3+CO2+H2O+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2.产品纯度分析与总碱度的测定原理 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总碱度来检测产品的质量。以HCl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滴定反应式如下 CO2↑+H2O 反应生成的H2C03其过饱和的部分分解成CO2逸出,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 pH为3.8~3.9,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标液滴定至橙色(pH≈4.0)为终点。 三、仪器药品 仪器:恒温水浴锅循环水真空泵烧杯(250mL)布氏漏斗蒸发皿量筒(100mL)干燥器台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 药品:NaCl(固) NH4HCO3 (固)·L-1 HCl 甲基橙指示剂(1g·L-1) 无水Na2C03(AR) 四、实验步骤 1.Na2CO3的制备 (1) NaHCO3中间产物的制备 取25mL含25%纯NaCl的溶液于小烧杯中,放在水浴锅上加热,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同时称取NH4HCO3固体(加以研磨)细粉末10g,在不断搅拌下分几次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加完 NH4HCO3固体后继续充分搅拌并保持在此温度下反应20min左右,静置5min后减压过滤,得到NaHCO3晶体。用少量水淋洗晶体以除去黏附的铵盐,再尽量抽干母液。 (2)Na2CO3制备

工业纯碱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工业纯碱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学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数据。(知) 2、了解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物质的思维方法。(智) 3、了解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智) 3、使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情)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态度。(情) 【学习过程】 活动一:瞻仰民族英雄 联合制减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他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联合制减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使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 问题一:根据生产工艺,工业纯碱是纯的Na2CO3吗? 问题二:依据什么公式来计算工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呢? 活动二:初探纯碱性质 【活动与探究1】至少选用三类不同物质的溶液来探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性质,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和仪器(试管若干、烧杯)。写出化学方程式 性质一: 性质二: 性质三: 活动三:再测纯碱含量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目的原理: 选择试剂: 选择仪器:

设计装置: 【交流与讨论】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顺序序号。 ()打开弹簧夹,再次在左端通入空气 ()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纯碱样品12g) ()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直至A中无气泡冒出 ()再次称量C的质量m2。 ()打开弹簧夹,在左端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称量C的质量m1 数据处理:若m(CO2)=△m=m2-m1=4.4g,请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得出结论: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先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后可以加入足量的、、、溶液,然后(填一操作名称),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最后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问题一:从反应效果和保护环境角度分析,选择哪种试剂最合适?为什么?并写出所选试剂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二:为什么所加试剂必须足量? 问题三:若过滤得到的滤渣不经洗涤直接干燥,会有怎么的误差?怎么验证已经洗涤干净了? 活动四:评价实验方案 问题一:你觉得以上两种方案,哪种更有优势?为什么? 问题二:侯德榜的贡献不仅在于是“联合制减法”的创始人,还在于他改进了生产化肥——碳酸氢铵的工艺。你会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化肥中碳酸氢铵的含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