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冲压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冲压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1. 引言冲压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
它用于将金属板材等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冲压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工件的精度和减少摩擦阻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
2. 高温气体渗氮高温气体渗氮是一种常用的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高温下将氮气渗入模具表面,使其形成氮化层。
这种氮化层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同时,氮化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然而,高温气体渗氮技术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该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投资大量的设备和材料。
其次,渗氮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氮气流量,以保证氮化层的质量。
因此,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3. 离子氮化离子氮化是另一种常用的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真空环境中施加高电压,使模具表面形成氮化层。
离子氮化技术具有渗层速度快、渗氮层厚度均匀等优点。
此外,离子氮化过程中还可以控制温度和离子能量,以调节氮化层的硬度和结构。
然而,离子氮化技术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技术对模具材料的要求较高,只有一些特定的金属材料才能通过离子氮化得到理想的氮化层。
其次,由于离子氮化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因此设备的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4. 涂层涂层技术是一种简单且广泛应用的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模具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涂层材料,以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钛、钨、碳化物等。
涂层技术具有成本较低、适用性广等优点。
此外,涂层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涂层厚度,以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然而,涂层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涂层的附着力和耐磨性较低,容易剥落或磨损。
其次,涂层的加工工艺复杂,需要控制好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5. 表面喷丸处理表面喷丸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冲压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1. 概述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玩具制造等行业。
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与其表面处理技术密切相关。
好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防腐性和光洁度,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包括镀铬、氧化、喷涂和抛光等。
2. 镀铬技术镀铬是一种常见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在镀铬过程中,通过将金属镀铬在模具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膜。
这层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可以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镀铬技术对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模具尤为重要,可以保护模具免受腐蚀和氧化的影响。
3. 氧化技术氧化是一种将模具表面转化为氧化膜的技术。
氧化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电绝缘性能,可以保护模具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时,氧化膜还可以增加模具的硬度,提高其耐磨性。
氧化技术通常可以通过电解氧化、化学氧化或热氧化等方式实现。
4. 喷涂技术喷涂技术是一种将特殊涂层喷涂在模具表面的技术。
这些涂层可以提供模具表面额外的保护,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喷涂涂层包括硬质涂层、陶瓷涂层和聚合物涂层等。
喷涂技术具有灵活性高、成本较低和加工周期短的特点,在模具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5. 抛光技术抛光技术是一种将模具表面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抛光的技术。
抛光可以提高模具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减少产品表面的摩擦和磨损。
抛光可以通过不同的抛光材料和工艺来实现,如砂纸抛光、金刚石抛光和磨料抛光等。
抛光技术对于模具的外观质量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6. 总结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是保证模具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根据模具的具体需求选择使用,如镀铬技术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模具,氧化技术适用于要求高度耐腐蚀性的模具。
喷涂技术和抛光技术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模具材料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
综合运用这些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满足不同行业的生产需求。
分析模具制造中的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分析模具制造中的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概要:模具制造工作中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指模具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复合、改性以及涂覆等措施处理表面,从根本上使模具表面的应力状态、化学成分以及形态等方面发生改变,通过这样的处理技术使模具获得较为系统的表面性能。
模具制造工作中处理表面的技术较为多样化,比如说: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机械方法等。
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在模具制造中主要有硬化膜沉积、渗碳以及渗氮等3种表面处理技术。
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模具表面不仅能够增加模具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使用模具的周期得到延长。
使得模具的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疲劳性能等显著增加。
由于表面处理技术的许多优点与功能,使得表面处理技术得以迅速的发展。
文章主要从模具制造中表面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两方面出发来探讨此问题,以期对表面处理技术有更深的研究。
关键词:模具制造;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应用1.前言众所周知,模具是现代化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装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家电工业以及航空航天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模具工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难题。
因此,对于模具的研究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如何促进生产模具成本降低、怎样促进模具质量得到提高以及怎样促进使用模具周期得到延长等都是主要研究内容。
其中,表面处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延长模具寿命、提高模具性能的重要技术。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模具表面的成分、性能以及组织合理改变,从根本上促进模具各方面的性能得到提高。
对于模具不会产生实质上的伤害,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对于延长模具使用周期以及模具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从模具制造中表面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两方面出发来探讨此问题。
2.分析模具制造中表面处理技术的相关要点2.1物理表面处理法2.1.1高频表面淬火技术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将模具在交变磁场中放入,让模具出现感应电流且起到加热的作用称为高频表面淬火。
模具表面涂层处理的6种方式

模具表面涂层处理的6种方式
1.热喷涂:通过喷枪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喷射到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坚硬
的涂层。
常用的热喷涂材料包括硬质合金、陶瓷和金属。
2.镀层处理:采用电解或化学方法,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合金的镀层。
常见的镀层材料包括镍、铬、钛、锡等,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物理气相沉积(PVD):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常用的PVD薄膜包括TiN、TiCN、CrN等,能够提高模具的硬度和抗磨性。
4.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化学气相反应,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生
成的涂层。
常见的CVD涂层包括碳化硅、氮化硼等,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5.氧化处理: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提高模具的耐腐蚀性和表面硬度。
常见的氧化处理方法包括阳极氧化、磷酸化等。
6.高分子涂层: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喷涂或涂覆,形成一层抗磨损和耐腐蚀的
涂层。
常用的高分子涂层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氨酯、聚醚等。
模具表面涂层处理是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具材料、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层处理方式。
不同的涂层处理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涂层处理方式来提高模具的性能。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第一节 模具表面处理概述
一、模具表面处理的意义
模具在现代生产中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 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家电工业、航 空航天的迅猛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何提高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前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 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 命至关重要。模具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 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 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 处理技术在模具生产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氮的缺点
工艺复杂,成本高,氮化层薄。因而主要 用于耐磨性及精度均要求很高的零件,或要求 耐热、耐磨及耐蚀的零件。例如精密机床丝杠、 镗床主轴、气轮机阀门和阀杆、精密传动齿轮 和轴、发动机汽缸和排气阀以及热作模具等。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1、气体渗氮
气体渗氮在密闭的渗氮罐内进行。工件放入用镍铬不 锈、耐热钢等制成的渗氮罐内,用铬矿砂等进行密封。 通入经过干燥箱、流量计的氨气,氨气在380℃以上会 分解出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废气通过排气管,泡 泡瓶排出炉外。一般炉内要保持30—50mm油柱的压 力。工件装入渗氮罐,密封并在加热炉内加热同时,立 即向渗氮罐内通入氨气。冷却时应随炉冷却,至炉温降 至200℃以下,停氨,出炉,开箱。
另一种是无氰液体渗碳,主要盐浴成分是氯化钠、氯 化钾和碳酸钠,加上经过加工制作的渗碳剂:碳粉、碳 化硅和尿素。
4、离子渗碳
采用甲烷或其它渗碳气 体和氢气的混合气作为辉 光放电的气体介质,在渗 碳温度(例如930℃)下, 利用辉光放电对工件表面 进行离子渗碳。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拥有充足高的强度跟韧性的合理搭配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跟运用寿命至关紧要。
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乏性能等。
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倚靠基体材料的改进跟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快速进展的原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更改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跟应力状态,以取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跟机械方法。
虽然旨在提升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连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重要是渗氮、渗碳跟硬化膜沉积。
渗氮工艺有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等方式,每一种渗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种渗氮技术,能够适应不一样钢种不一样工件的要求。
由于渗氮技术可形成优良性能的表面,而且渗氮工艺跟模具钢的淬火工艺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时渗氮温度低,渗氮后不需白热化冷却,模具的变形微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是采纳渗氮技术较早,也是应用zui广泛的。
模具渗碳的目标,重要是为了提升模具的整体强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拥有高的强度跟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级的材料,即通过渗碳淬火来取代较另外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硬化膜沉积技术目前较成熟的是CVD、PVD。
为了加添膜层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现今进展了多种加强型CVD、PVD技术。
硬化膜沉积技术zui早在工具(刀具、刃具、量具等)上应用,效果,多种刀具已将涂覆硬化膜作为标准工艺。
模具自上个世纪80时代开始采纳涂覆硬化膜技术。
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重要是设备)的成本较高,依旧只在一些精密、长寿命模具上应用,假如采纳建设热处理中心的方式,则涂覆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模具假如采纳这一技术,能够整体提升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PPT课件

要点二
等离子喷涂技术
通过等离子喷涂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熔融并喷射到模具表 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提高表面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
利用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模具表面处理过程,实 现自动化控制和处理。
自动化处理设备
开发自动化表面处理设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 率和一致性。
耐久性。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提高产品精度和一致性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善模具表 面的粗糙度和形貌,减小产品尺寸和 形状的误差,提高产品的精度和一致 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模具的 耐磨性和耐久性,减少维修和更换模 具的频率和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
04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的优势 与挑战
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增强模具表面硬度和耐磨 性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一 层高硬度的硬化层,从而提高模具的耐磨性 和抗疲劳性能,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降低摩擦系数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一 层低摩擦系数的涂层,减小模具与材料之间 的摩擦力,降低磨损和摩擦热,提高模具的
优化生产流程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优化模具的 设计和制造流程,减少加工时间和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一些表面处理技术可以降低模具的能 耗和资源消耗,例如离子注入和激光 熔覆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更新换代快
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 表面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新的技术和工艺不断涌现。
常用的五金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喷涂、电镀和化学热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提 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耐久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第5章 模具钢料的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第二节模具表面处理工艺概述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家电工业、航空航天、食品医疗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各模具厂及注塑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
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
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
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提高模具的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摩擦性、脱模性、隔热性、耐腐蚀性;◆提高表面的高温抗氧化性;◆提高型腔表面抗擦伤能力、脱模能力、抗咬合等特殊性能;减少冷却液的使用;◆提高模具质量,数倍、几十倍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减少停机时间;◆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充分发挥模具材料的潜能。
◆减少润滑剂的使用;◆涂层磨损后,还退掉涂层后,再抛光模具表面,可重新涂层。
在模具上使用的表面技术方法多达几十种,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主要可以归纳为物理表面处理法、化学表面处理法和表面覆层处理法。
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主要有气体氮化法、离子氮化法、点火花表面强化法、渗硼、TD法、CVD化学气相淀积、PVD物理气相沉积、PACVD离子加强化学气相沉积、CVA铝化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表面强化法、离子注入法、等离子喷涂法等等。
下面综述模具表面处理中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一、物理表面处理法: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中最常用方法,是强化材料表面的重要手段,分高频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激光表面淬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二、渗氮
向金属表面渗入氮元素的工艺称为渗氮,通常也称 为氮化。
钢渗氮后可以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 性,渗氮后的表面硬度可以高达HV950—1200(相 当于HRC65~72),而且到600℃仍可维持相当高 的硬度。渗氮还可获得比渗碳更高的弯曲疲劳强 度.此外,由于渗氮温度较低(500一570℃之间), 故变形很小.渗氮也可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性 能.但是渗氮工艺过程较长,渗层也较薄,不能承 受太大的接触应力。目前主要应用于压铸模、挤压 模、冷作模具等.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氮的缺点
工艺复杂,成本高,氮化层薄。因而主要 用于耐磨性及精度均要求很高的零件,或要求 耐热、耐磨及耐蚀的零件。例如精密机床丝杠、 镗床主轴、气轮机阀门和阀杆、精密传动齿轮 和轴、发动机汽缸和排气阀以及热作模具等。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1、气体渗氮
气体渗氮在密闭的渗氮罐内进行。工件放入用镍铬不 锈、耐热钢等制成的渗氮罐内,用铬矿砂等进行密封。 通入经过干燥箱、流量计的氨气,氨气在380℃以上会 分解出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废气通过排气管,泡 泡瓶排出炉外。一般炉内要保持30—50mm油柱的压 力。工件装入渗氮罐,密封并在加热炉内加热同时,立 即向渗氮罐内通入氨气。冷却时应随炉冷却,至炉温降 至200℃以下,停氨,出炉,开箱。
模具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只改变 模具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性能,从而大幅 度地改善和提高模具的表面性能。如硬度、耐 磨性、摩擦性能、脱模性能、隔热性能、耐腐 蚀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提高型腔表面抗擦伤能 力、脱模能力、抗咬合性能等,数倍、甚至几 十倍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这对于提高模具质 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充 分发挥模具材料的潜能都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种是无氰液体渗碳,主要盐浴成分是氯化钠、氯 化钾和碳酸钠,加上经过加工制作的渗碳剂:碳粉、碳 化硅和尿素。
4、离子渗碳
采用甲烷或其它渗碳气 体和氢气的混合气作为辉 光放电的气体介质,在渗 碳温度(例如930℃)下, 利用辉光放电对工件表面 进行离子渗碳。
离子渗碳比气体渗碳方 法快得多。离子渗碳后, 应进行直接淬火,故在炉 内应有直接冷却装置。
(2)60Si2钢制冷墩螺钉冲头,采用预先 渗氮、短时碳氮共渗、直接淬油、低温淬火及 较高温度回火处理工艺,可改善心部韧性,提
高冷墩冲头寿命2倍以上。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三、钢的碳氮共渗
在钢的表面同时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 工艺称为碳氮共渗。
目的
对低碳结构钢、中碳结构钢以及不锈钢等,为 了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进行 820—850℃碳氮共渗。中碳调质钢在570— 600℃温度进行碳氮共渗,可提高其耐磨性及疲 劳强度,而高速钢在550—560℃碳氮共渗的目 的是进一步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热稳定性。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气体渗碳炉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气体渗碳的优点
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 富化气送入量或渗剂的滴入 量,以改变炉气的碳势,从 而控制零件表面的含碳量, 渗碳速度比固体渗碳快,质 量好。
气体渗碳适用于大批量 生产,易于控制质量和自动 化,劳动条件好。
气体渗碳装炉示意图
气体渗氮的特点 生产周期长、渗氮速度慢、效率
低、费用高、对材料要求严。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2、离子氮化
利用稀薄气体的辉光放电现象加热工件表面和 电离化学热处理介质,使之实现在金属表面渗入 欲渗元素的工艺称为辉光放电离子化学热处理, 简称离子化学热处理。因为在主要工作空间内是 等离子体,故又称等离子化学热处理。在离子轰 击作用下,从阴极表面冲击出铁原子,与等离子 区的氮离子及电子结合而成FeN.此FeN被工件 表面吸附,在离子轰击作用下,逐渐分解为低价 氮化物和氮原子,氮原子就向内部渗入及扩散。
第七章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第一节 模具表面处理概述
一、模具表面处理的意义
模具在现代生产中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 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家电工业、航 空航天的迅猛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何提高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当前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 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 命至关重要。模具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 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 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 处理技术在模具生产中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3、液体渗碳
把零件浸入含有活性碳原子的熔融盐浴中进行渗碳 的方法。
盐浴的主要成分有氰化钠、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 等。各种盐的成分可通过不同温度加以调节。一般薄层 渗碳多采用低温(850~900℃)、低浓度氰化物盐浴 (也称液体氰化或液体碳氮共渗)。深层渗碳多采用较 高温度(900~950℃),氰化物含量为6~16%。
渗金属方法和渗硼法相类似,根据所用渗剂聚 集状态不同,可分固体法、液体法及气体法。
1、固体法渗金属
最常用的是粉末包装法,把工件、粉末状的渗剂、 催渗剂和防烧结剂共同装箱、密封、加热扩散而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小批 生产应用较多,如渗铬、渗钒等。缺点是产量低, 劳动条件差,渗层有时不均匀,质量不易控制等。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氮层脆性的评定
脆性等级分成四级, I级不脆,压痕完整无 缺;Ⅱ级略脆,压痕 边缘略有崩碎;Ⅲ级, 脆,压痕边缘崩碎较 大;Ⅵ级极脆,,压 痕边严重脆。通常I、 Ⅱ级为合格.检查时 一般都用标准级别图 对照定级。
应用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1)Cr12MoV钢制钢板弹簧孔冲孔凹模, 经气体氮碳共渗和盐浴渗钒处理后,可使模具 寿命提高3倍。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5、真空渗碳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真空渗碳炉是将工件放 置在真空炉内通过不断的向 炉内充入渗碳气氛,使碳原 子渗入工件表面。
与气体渗碳相比真空渗 碳温度高(约1100℃), 渗碳速度快,质量好。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双室真空渗碳淬火炉
双室真空渗碳淬火炉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2、盐浴渗硼
常用盐浴成分有下列三种: (1) 60%硼砂十40%碳化硼或硼铁;, (2) 50—60%硼砂+40—50%S1C; (3) 45%BaCI+45%NaCI+10%B4C或硼铁。
盐浴渗硼同样具有设备简单,渗层结构易于控制 等优点。但有盐浴流动性差,工件粘盐难以清理等缺 点。一般盐浴渗硼温度采用950—1000℃,渗硼时 间根据渗层深度要求而定,一般不超过6小时。因为 时间过长,不仅渗层增深缓慢,而且使渗硼层脆性增 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 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 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 系统工程。
在模具上使用的表面技术方法多达几十种,主要可 以归纳为化学表面处理法、物理表面处理法和表面 覆层处理法。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 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虽 然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 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 沉积技术。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固体渗碳的优缺点
固体渗碳可以在各种加热炉中进行,简单易 行,但质量不易控制,渗碳速度慢,生产周 期长,工人劳动条件差。
2、气体渗碳
气体渗碳是工件在气体介 质中进行碳原子渗入工件 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渗碳气体以煤油、苯、 丙酮或醋酸乙酯作为强渗 剂,用甲醇、乙醇作为稀 释剂。这些液体滴入炉内 后在高温下汽化、分解产 生成分稳定的渗碳气体。
渗硼后的热处理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渗硼后还
需进行热处理。由于FeB相、Fe2B相和基体 的膨胀系数差别很大,加热淬火时,硼化物不 发生相变,但基体发生相变。因此渗硼层容易 出现裂纹和崩落。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缓和的 冷却方法,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
五、渗金属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硼方法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硼法有固体渗硼、液体渗硼及气体渗硼。但由 于气体渗硼采用乙硼烷或三氯化硼气体,前者不稳定易 爆炸,后者有毒,又容易分解,因此较少采用。现在生 产上采用的是粉末渗硼和盐浴渗硼。
1、固体渗硼法
目前最常用的是用下列配方的粉末渗硼法:5% KBF4+5%B4C+90%SiC+Mn-Fe。把这些物质的粉 末和匀装入耐热钢板焊成的箱内,工件以一定的间隔 (20一30mm)埋入渗剂内,盖上箱盖,在900— 1000℃的温度保温1—5小时后,出炉随箱冷却即可。
模具的渗碳工艺有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 碳、真空渗碳、离子渗碳等。
1、固体渗碳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固体渗碳是将工件置于木碳和催渗剂组成的 渗碳剂的密封箱中(一般采用黄泥或耐火粘土密 封)保温,在渗碳温度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 件表面。
固体渗碳时,由于固体渗碳剂的导热系数很 小,传热很慢,更由于渗碳箱尺寸往往又不相同, 即使是尺寸相同,可是工件大小及装箱情况(渗 碳剂的密实度,工件间的距离等)也不全相同, 因而渗碳加热时间对渗层深度的影响往往不能完 全确定。因此,在生产中常用试棒来检查其渗碳 效果。
第二节模具表面的化学热处理技术
渗剂中各部分的作用
B4C为硼的来源,KBF4是催渗剂,SiC是填充 剂,Mn-Fe则起到使渗剂渗后松散而不结块的作 用。一般渗硼后冷至室温开箱时,渗剂松散,工 件表面无结垢等现象,无需特殊清理。由于固体 渗硼法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工件表面清洁, 已逐渐成为最有前途的渗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