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期中考试题(哲学与人生)

期中考试题(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考试题一、解释:(4x5=20')1、矛盾:2、发展:3、运动:4、规律:5、自觉能动性:二、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分析以下故事的哲理。

(10x3=30')1、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的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我唱歌,就经常那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喜欢上我的。

”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

正好国王正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

就叫下属去看看怎么回事。

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

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扒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身伤痕的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分析这个故事中,秃鹰的问题到底在那里?2、张明是某职校的学生,她是来自农村的女孩儿,同寝室的五个女孩都是来自城市的独生女,活泼时尚、兴趣广泛、交游广阔。

张明总觉得和她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难以接受她们的处事风格和价值观念。

由于不知道怎么与她们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时间一长,张明成了寝室里的“隐形人”。

寝室同学关系不顺、缺少知心的朋友,张明觉得做自己徘徊在学校生活的边缘,长期的孤独和郁闷无法排解,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

如果你是张明,你该如何与同寝室的同学交往?3、小明是某中职学校的在校生,由于沉迷于网络世界,由一个人见人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小青年变成一个逃学逃课、借钱、撒谎甚至还欠了高利贷的小青年。

面对他的变化,家长痛心,学校再三教育,但他还是戒不了网瘾。

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从小明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分析题:(10x5=50')1、分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哲学意义。

2、“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因为二者的根本不同。

”分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得就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得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得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得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得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得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A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有条件得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无条件得联系着C事物就是变化发展得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得作用 B忽视了外因得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A事物得运动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B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C静止就是一种不显著得运动,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总就是运动变化得6、“如果您无法成为山顶得劲松,那就做山谷得小树吧,如果您不能成为太阳,那您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得实际出发 B从自己得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得需要出发 D从自己得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与逆境得要求得就是( )A要以积极得心态对待挫折与逆境B要正确瞧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得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得心态面对挫折与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得就是( )A物质就是运动得 B运动就是绝对得 C运动就是相对得 D运动就是物质得9、新事物就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得事物。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崇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14、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胜利。这说明()
①胜利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自觉能动性
二、理解说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谕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百花齐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待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唯有洛阳最盛。
毕业于花卉培植专业的中职生齐韵,通过仔细研究,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者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她培育的牡丹花经常销售一空,不预定都买不上,她用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问题思考:
1、从哲学角度看,作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什么也不能令牡丹在冬天开放?(3分)2、从哲学角度看,说明齐韵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愿望开放的道理。(4分)
3、结合齐韵的事迹,说明中职生如何在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中实现人生胜利?(8分)
三、拓展训练(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就是为自己的生命从头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险阻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本试卷适用于电工部10高考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 、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 、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库1、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

[单选题]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正确答案)B. 物质运动也有静止的状态C. 运动是物质的唯—特性D. 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2、同样是头疼,病因却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这说明()。

[单选题]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正确答案)D. 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3、下列成语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观点的是()。

[单选题] *A.好高骛远(正确答案)B.量力而行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A. 只要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做好事情B.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需要敬畏规律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学会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5、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单选题] *A. 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人去缔造B. 任何两个事物都发生着联系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正确答案)D.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的6、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最终会形成一个总的合力,从而实现社会历史的发展。

因此人类可以()。

[单选题] *A.创造社会历史发展规律B. 发现和消灭社会历史发展规律C. 改变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 认识和利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答案)7、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这句话揭示的是()。

[单选题] *A.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答案)D.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8、北宋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宋代诗人苏轼在C.主观.不自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唯物论与辩证法D.主观与客观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联系B.孤立C.发展 D.矛盾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冷漠 D.主动热情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主观愿望
B. 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 客观实.际
5、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7.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8.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
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 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的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
9.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
A. 正直的人
B. 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 D. 好背后诋毁人得人
10、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
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人生最好的老师和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
A. 理论
B. 金钱
C. 信念
D. 行动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3.“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4、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16、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7、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20、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2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23、《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24、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5、“欲速则不达”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比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26、运动
27、发展
28、矛盾
29一切从实际出发:30、顺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怎么样选择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32..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3、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4、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35、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
(1)同样的温度和湿度下,为什么鸡蛋只能变成小鸡,鸭蛋只能变成小鸭,而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2分)
(2)同样的鸡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不同?(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