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库(二)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矛盾普遍性规律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A. 个人奋斗B. 社会制度C. 物质财富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A.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B. 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C.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 和谐共生的关系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实践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辩证性,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是历史性,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阶段性的;四是科学性,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追求客观真理;五是革命性,旨在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2021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二)(精选试题)

2021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二)(精选试题)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二)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2、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3、是非善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要想辨别是非善恶是不可能的。

4、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5、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在战胜人生挫折的过程中将他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

6、现实物质世界发展有多样性,但人生道路只能有一条。

7、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千古绝唱体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有规律可循。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告诉我们,亲耳听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亲眼所见才是事物的本质。

10、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案、新理论都属于创新思维。

11、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12、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就是要热情善待一切朋友。

13、无论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14、因为历史事件随机发生又不可重复,所以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15、人生目标只要正确,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17、联系虽然具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盲目地行动。

19、有了理想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20、进入社会,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获得人生发展。

21、“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说明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杰出人物的发展,普通人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23、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生发展。

24、人生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是最重要的。

25、校纪校规是对学生实现个性自由的制约和束缚。

哲学与人生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考试卷A卷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哲学与人生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考试卷A卷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 )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 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 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哲学与人生试题二.doc

哲学与人生试题二.doc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听天由命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 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 实说明()A 、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B 、 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 、 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 、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 、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 、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C 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5、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①合作 ②接纳 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⑤ 7. 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 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

这说 明( )。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C.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 ④普遍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①稳定性8.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C.要有坚定的信念D.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9.下列不属于益友的是表现的是()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10、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2、“欲速则不达”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提髙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哲学与人生》试卷1.2

《哲学与人生》试卷1.2

《哲学与人生》试卷1.2《哲学与人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改卷教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和。

2、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联系。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矛盾着的双方,推动了事物的、和。

4、本质与现象是既、,又、,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5、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和等方面的追求和。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2、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妄自菲薄 B、量力而行 C、不自量力 D、自知之明3、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B、价格时涨时落C、中职生守则D、万有引力4、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D、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5、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 .1. .2.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6、“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因人而异 B、互惠互利 C、适度 D、主动热情7、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8、“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D、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9、“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A. 培根B. 康德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A2. 以下哪个学派主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火的哲学答案:D3. 下列哪项属于道德范畴?A. 真善美B. 善恶是非C. 美丑优劣D. 对错真假答案:B4.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A. 海德格尔B. 萨特C. 加缪D. 雅斯贝尔斯答案:B5. 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康德的道德哲学?A. 功利主义B. 道德情感论C. 道德自律论D. 道德目的论答案:C6. 下列哪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辩证法B. 历史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阶级斗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在论问题,即探讨世界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二是认识论问题,即探讨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途径和局限性。

2. 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答案:道德与法律是社会生活中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规范。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

道德调节范围广泛,涉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调节范围有限,主要涉及公共领域。

(2)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

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的遵守;法律的完善也有利于道德的传播。

(3)道德与法律相互制约。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如道德沦丧可能导致法律的滥用。

3. 简述人生价值的内涵。

答案:人生价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价值:个体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2)社会价值: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道德价值:个体在道德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审美价值:个体在审美范畴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简述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答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生目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意义。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主要分支包括哪些?A. 伦理学、政治学、美学B. 形而上学、知识论、逻辑学C. 物理学、生物学、数学D.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答案:A、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康德答案:C3. 伦理学中的“道德相对主义”主张的是:A. 道德标准是绝对的B. 道德标准因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异C. 没有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D. 道德标准由政府制定答案:B4.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解释事物变化的是:A. 物质因B. 形式因C. 动力因D. 目的因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生的意义可能包含的内容?A. 追求幸福B. 实现自我价值C. 获得权力D. 探索真理答案:C二、填空题1.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________,并且人是自由的,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答案:本质2. 庄子提出的“________”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于外物。

答案:无为3.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用以描述超越经验的理性认识。

答案:物自体4. 尼采宣称“上帝已死”,意在说明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________观念已经失去了约束力。

答案:道德5. 佛教认为,人生苦难的根源在于“________”,只有通过正确的修行才能达到解脱。

答案:烦恼三、简答题1. 请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感官世界中的事物是不完美、多变的,而理念世界中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理念是事物的真实本质,感官世界的事物只是理念的模仿或影子。

柏拉图的这一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来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供了基础,也影响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哲学。

2.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套

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套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13.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 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 点上说明( A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内因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 5.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 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 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 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 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
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 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 1.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 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 情
• 2.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有三大因素:远 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和适当的机遇。
B.实践是认识的来
•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实践
D.认识能够指导
• 1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 A.联系 B.矛盾 C.发展
D.内因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4分, 共20分该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 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 的发展
• 8.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 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试题库(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 ) 2、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 ) 3、是非善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要想辨别是非善 恶是不可能的。

( ) 4、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在战胜人生挫折的过程中将他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

()
6、现实物质世界发展有多样性,但人生道路只能有一条。

()
7、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千古绝唱体现了大
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有规律可循。

()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告诉我们,亲耳听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亲眼所见才是事物的本质。

()
10、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案、新理论都属于创新思维。

()
11、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
12、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就是要热情善待一切朋友。

()
13、无论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
14、因为历史事件随机发生又不可重复,所以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
15、人生目标只要正确,就一定能够实现。

()
16、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
17、联系虽然具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盲目地行动。

()
19、有了理想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
20、进入社会,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获得人生发展。

()
21、“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说明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22、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杰出人物的发展,普通人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
23、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生发展。

()
24、人生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是最重要的。

()
25、校纪校规是对学生实现个性自由的制约和束缚。

()
26、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提高本领,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
27、社会历史规律贯穿于人的自觉创造活动之中,因此社会历史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

()
28、创新思维就是将前人和他人的成果彻底推翻,另外产生全新的成果。

()
29、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30、创新思维是少数尖端人才所拥有的,普通人不可能拥有创新思维。

()
31、联系的普遍性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
32、人生价值只要通过自我奋斗就能实现。

()
33、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

()
34、每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这两种不同境遇。

()
35、联系的复杂性使和谐的人际关系难以建立。

()
36、进入社会,不论在什么单位、什么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获得
人生发展。

()
37、我国在“大跃进”时代有句名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说
明只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
38、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是要随性而为、率性而为。

()
39、要想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就必须去亲身实践。

()
40、“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41、人的自由是在遵守纪律、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的自由。

()
42、青年学生应该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中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
43、“我看到桃红柳绿、燕子归来,怎么没看到春天 ?”因为现象能被我们观察到,而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
44、“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诫我们要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

()
45、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
46、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可有可无。

()
47、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
48、认识的目的就是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理论,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
49、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
50、“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句话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
5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关系的处世原则。

()
52、“蜻蜓飞得低,没有好天气”,这句话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
53、人生如登高山,只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
5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中的“静”是指事物的绝对不动、完全静止。

()
55、过去人们凭肉眼观察,认为地球是方的,这种观点是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
5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
57、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全面素质的提升。

()
58、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
59、人人都有思维,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
60、利己必然损人,利他必然损己。

()
61、理想的实现要具备客观条件,条件具备了,理想就可以实现了。

()
62、如今个人开网店自主创业的比比皆是,因此无需依靠集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