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不可分割的关系4.师生二人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
学生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
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
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震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用处D.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5.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选择在了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这表明()。
A.创造性思维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创新意识,革故鼎新C.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要求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哲学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学习经验要区别现象和表象B.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D.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中医 2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

中医 2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一、单选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说法或观点属于哲学上讲的规律的是() [单选题] *A.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B.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遗传与变异,万有引力(正确答案)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潮流。
某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该旅游局的做法体现了()。
[单选题] *A.想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B.想问题做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答案)C.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客观因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3、小江原来只凭经验打球,入选学校篮球队后,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练球,比如使用抛物线原理找到最佳投篮角度,根据力学原理快速运球,小江的球技突飞猛进。
小江练球的事例启示我们()。
[单选题] *A.规律是人们经过经验积累创造的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理论学习为前提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做好D.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正确答案)4、“有理想的人总是火热的”“志当存高远”“人有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这些话共同强调的是() [单选题] *A.理想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C.理想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D.理想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体现知行合一的是() [单选题] *A.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B.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正确答案)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这样一条哲理(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
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
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 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 快步跑开了。农民惊诧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分)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 )
A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三名词解释(
1实事求是
2发展
3人际关系
4本质
四 理解说明题(
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 跑到一堆沙 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 “蚂蚁, 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 你真笨。”蚂蚁没好气地说: “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 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 ”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1、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3、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主观愿望出发(X)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5、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6、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X)7、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8、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9、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10、人们可以创造规律(X)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1、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B)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5、下列不属于的是益友表现的是(D)A、正直的人B、诚信的人C、见闻广博的人D、好背后诋毁人得人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关系特征(D)①平等互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③友善和关爱④相互真诚信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D)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8、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宋诗蕴含的哲理有(D)A、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联系是普遍的,孤立存在不和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C、联系是多种多样的D、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9、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C)。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人类只有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才能共享成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这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2.有人研究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社会性3.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相辅相成的关系C.相互排斥的关系D.不可分割的关系XXX.师生二人看到池塘中漂浮的树叶。
学生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
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
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震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上述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的,没有什么用处D.现象和本质密切接洽,不可支解5.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选择在了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
这表明()。
A.创造性思维可以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创新意识,革故鼎新C.打破常规、逆向思维是创新的要求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具体的、有条件的6.古代有位画家对模仿他的人说:“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另一位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哲学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A.研究经验要区别现象和表象B.要正视理论对实践的指点作用C.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D.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哲学与人生中职答案2022期末

哲学与人生中职答案2022期末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单选题] *A.妄自菲薄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量力而行(正确答案)2.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单选题]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答案)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单选题]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答案)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单选题]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单选题] *A.“本质”和“现象”(正确答案)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6.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单选题]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正确答案)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7.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句话是说() [单选题] *A.人的发展有时是前进的,有时是倒退的B.人生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曲折发展过程(正确答案)C.人生发展只有上升,没有下降D.人生发展复杂多变,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8.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 [单选题] *A.前进新与曲折性B.顺境和逆境(正确答案)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9.“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单选题]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正确答案)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1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 A ﹚ [单选题] *A.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正确答案)B.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C.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D.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11. 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
2024年最新高教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答案、答题卡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
这些诗句虽然意境不同,但蕴含的共同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牵牛要牵牛鼻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真理是相对的,应随着朝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C、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D、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6、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告诉我们()。
①辩证看待逆境,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②逆境比顺境更容易成就大事③只要遇到逆境,就能取得事业成功④要成就大事,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积劳成疾C、量体裁衣D、因材施教8、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

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题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 古希腊文“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组成;在古汉语中,“哲”具有“智慧”“贤明”等含义。
下列说法没有揭示出哲学本义的是() [单选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之学B.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答案)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单选题]A.科学的(正确答案)B.落后的C. 过时的D. 错误的4.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话说() [单选题]A.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矛盾的B.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C.创造社会价值是为了交换自我价值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正确答案)5.生物的长期进化产生了古猿,古猿又进化成人类。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单选题]A.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C.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正确答案)D.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
这段话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 [单选题]A.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高于一切B.要从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出发C.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答案)D.要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单选题]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正确答案)C.正确的运动观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8.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出卷人:复核人: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社会理想:
2、个人理想:
3、信念:
4、人的客观实际:
5、主观能动性: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4、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
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
16、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
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7、“饮水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
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18、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空想和幻想则源于无知
19、理想信念是一种()想象。
A、精神现象
B、物质现象
C、经济现象
D、逻辑现象
20、信念是()等的有机统一体。
A、心理和认知
B、认知和情感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认知
二、理解说明题(每小题10分)
1、人们一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营造着四种能力,既专业或专门能力、处事或成事能力、支配财富的能力、影响力或公信力,而这四种能力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
当然,有了这些能力,不能保证一定能实现人生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那肯定是无法获得人生成功的。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对实现人生成功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增强人生的四种能力
2、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四、简答题(共20分)
简述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答案:1、C 2、B 3、A 4、C 5、A 6、A 7、B 8、A 9、
A 10、A 11、A 12、
B 13、B 14、D 15、B 1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