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1-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课件: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课件: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 “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 是实质。
• B.第三、四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 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先后不 同的览物之情。
• C.第五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 圣立言,表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点明全篇的 主旨。
• D.本文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记
• (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 间者,太守醉也。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
中间,这是太守醉了。
• (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 (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3、4课时课件(共39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3、4课时课件(共39张PPT)

考点九:顺叙、倒叙及插叙 的作用
• (1)顺叙:按时间发生、发展、
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 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 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 段提到前面,然后再用顺叙写出 整个过程。 作用: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 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考查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 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答题指导:
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 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注意添加 文中感人的细节特征;

• (2)小雨腼腆地笑了。
• “腼腆”的意思是因怕生或害羞而神 情不自然,写出了小雨得到“我”要 和他做好朋友的肯定答复后害羞的神 态,表现了小雨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心理。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5、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气氛
例文解读
本文的题目“把茄子认真演好”, 有哪些妙处呢?
答案解析: ①比喻独特,生动活泼 ②蕴含文章主旨,告诫人们应认真做事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是保安转变的关键
考点二:概括故事情节
考查角度: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文章的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 1、赏析词语的准确性、生动形象、 言简意深、深刻性、委婉含蓄
• 2、解读词语表达的情感、心理或 态度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分析其表达效果。

10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一》-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件(共23张PPT)

10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一》-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三、【对点训练】
【答案示例】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 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2分)表达了“我”愿意继续:解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 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 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描写的体味,要有结 合描写品味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融入其中的情感态度 捕捉到。
近十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 2019、2017、2016、2015、2014 2018、2016、2012、2011、2010
2015、2014、2012、2011
2019、2018、2017、2015、2014、2013、2010
2019、2016、2015、2013、2011 2019、2018、2017、2016、2014、2012
解题技巧
高频考点1:概括内容 【典型例题1】(2019广东)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 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第二盏 第三盏
母亲
父亲 女同学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 明亮。 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2分) ② 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
(3)从分析文章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 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 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4)从分析文中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情,先透过语言外壳初 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 对点训练 一(1)、二(1)、三(1)、九(1)、十三(1)
2013、2011、2010 2010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醉翁亭记(共20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醉翁亭记(共20张PPT)

7.关键语句翻译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 游。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 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面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的那个人,是喝醉了酒 的太守。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 托在喝酒上。
综合探究
1.默写。 ①“□□□□□□,□□□□□□”描绘了山中朝暮景 色变化,(日出而林霏开,云“□□□□□□, □□□□□□,□□□□,□□□□□”则描写了山中 四时之景变化。 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一句贯穿了全文主线。
(2)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 方式?
点拨: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 收说明的方式。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 归而岩穴暝”;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 (6)宴酣.之乐 尽兴,酣畅 (7)觥.筹交错 酒杯 (8)树林阴翳. 遮盖
2.一词多义辨析 (1)秀望 佳之 木蔚 秀然 而而 繁深 阴秀茂者盛、秀繁丽茂 (2)临有 执亭 策翼 而然 临临 之于面泉对上者 靠近 (3)谓太 太守 守谓 自谁 谓也为, 命是 名
(4)于有 泻亭 出翼 于然 两临 峰于 之泉 间上 者者从在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醉能同其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课件:《曹刿论战》、《愚公移山》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复习课件:《曹刿论战》、《愚公移山》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愚公与智叟对比,突出了 愚公的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C.文章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正面反映了 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惊人毅力。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军队参)与
(2)又何间焉( 参与

(3)衣食所安( 养生的东西 )
(4遍( 遍及、普遍 )
(6)弗敢加也( 谎报、虚夸 ),必以信( 诚实 )
(7)小大之狱( 案件 )
(8)彼竭我盈( 士气旺盛 ),故克之(战胜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解答此题 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 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按照事情处理。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 气已经枯竭了。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孔乙己1(共11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孔乙己1(共11张PPT)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 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 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 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 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 战斗檄文。 (檄文xí wén[释义] (名)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 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
考点透视
1.对子互批《学导练》字词部分,结合早读材料,明确字词的音义。
2.文题为“孔乙己”,孔乙己是谁?其身份地位是什么?在文中有 个怎样的结局?
3.结合《学导练》的内容梳理部分,梳理小说的情节。(注意小说 三要素)
环境
咸亨酒店
小 人物
说 三 要 素
孔乙己
背景
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
鲁迅
第一课时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映社会生活。
1.品味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语句,探究孔乙己形象; 2.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刻画人物的意图。
快速浏览课文,圈画生字词,带着以下问题,圈画 相关的语句。
考点梳理
1、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首先是概括提出时间的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环节;其次是梳理小说的线索。 2、留意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①留意冲突形成的原因 ②冲突中各个人物的表现 ③冲突最后的解决。 3、留意故事情节中的细节:细节是刻画人物最主要的手段,要留意人 物在语言、动作、肖像、等方面的细节。 4、熟悉情节方面的表现手法:悬念、倒叙、插叙、铺垫、照应、明线、 暗线、抑扬。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高潮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1(共11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1(共11张PPT)

二、《儒林外史》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 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
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他的贵 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
清 吴敬梓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不 仅是清中叶唯一一部长篇儒林小 说,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 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标志着我 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 段。
吴敬梓(1701至1754) ,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 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
吴氏为全椒的名门望族,祖上曾经极为显赫。在吴敬梓曾祖时代, 兄弟五人,四个是进士,其中进入鼎甲第三名即探花的正是吴敬梓的曾 祖父。吴敬梓的祖父辈三人,一名为举人;而曾祖父的另一房中则又有 两名进士,而且其中一名是榜眼。一个家族,两代出六名进士是极为罕 见的。因此,吴敬梓对此追念不已,在他的词《乳燕飞》中自豪地说道: “家声科第从来美”。
王德、王仁假道学的虚伪面目。
杜慎卿的假真名士的嘴脸。
王玉辉被八股文化蔽塞了人性、人情,劝女殉夫尽节。
儒 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迂
生 儒,如王玉辉、马纯上等。

在八股科举制度下由纯朴而堕落、道德
象 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匡超人为代表。
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
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
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的。
一、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

热衷功名(把科举作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湖心亭看雪》《桃花源记》(共20张PPT)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湖心亭看雪》《桃花源记》(共20张PPT)
间隔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
断绝了来往。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
为具言 所闻 ,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 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
终。 后 遂 无问津 者幻灯片 14
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
[点评]此段写渔人出来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
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显示了世
板书
外桃源的神奇莫测。
知识归类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 池 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挐 (nú)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皆出 酒 食。 停数日, 辞 去。此中人语云:
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桃花源 的人对他说:
“ 不足为外人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 依 林木 之下 编茅为庵 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 书 有 合 意 者 题 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门徒 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 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 走肉耳!”
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 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 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 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 7).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6处。
•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 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 以 既问 于 师 又 辩 诸 友 为 当 时 学 者 之 实 务 盖学以学为人也 问以问所学也 既 为 人 则 不 得 不 学 既 学 之 则 不 容 不 问。
1、文言词汇
1.题型说明: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词汇积累,要求理解
的词语出自文段中,但会勾连教材课文中的句子或成语。 2.解题指导:
一是代入法,把原句中该词语的意思代入另一个搭配句中, 看是否解释得通,以判断异同;
二是排除法,根据记背分析比较,排除异类选项; 三是词性法,即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也能够判断 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 8).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 玉 之 为 物 有 不 变 之 常 德 虽 不琢 以 为 器 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 因物则迁 不 学 则 舍 君 子 而 为 小 人 可 不 念 哉?
四、套题讲解
(一)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
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
二、题型及解题技巧
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考查题型 主要有如下几种:
1.文言词汇选择题; 2.文言断句题; 3.内容分析题; 4.人物评价题; 5.阅读启示题。
方法指导
• 第一步:细看文后题目 •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给
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 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细看题目有助于同学们了 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 第二步:分析文章标题 • 有的课外文言文会给出文章标题,我们要留意并 仔细分析文章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 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 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有些 注释暗示了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经历,遇到熟悉 的作家,也就是课内曾学过其作品的作家,就应 该联系课内所学的有关知识,所以,千万别忽略 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C(A.推测查获/鞭打;B.说/语言;C.知道;D.经过/犯错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三、模拟训练
• 1)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 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 之光 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 孰 与 昧 行 乎?”平公曰:“善哉!”
• 5).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
学,师事班彪。好 博 览 而 不 守 章 句 家 贫 无 书 常 游 洛 阳 市 肆 阅 所 卖 书 一见 辄 能 诵忆日久 逐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 里屏居教授。
• 6).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 西 洛 时 尝 语 属 言 平 生 惟 好 读书 坐 则 读 经 史 卧则读小说 上厕则阅小辞 盖未尝顷刻 释 卷 也 谢 希 深 亦 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
课外文言文复习 (一)
1.复习巩固课外文言文相关考点知识; 2.通过训练,提高课外文言文的解题能力。
一、温故知新
• 1.阅读《全解全练》P206-210 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阅读方 法、解题技巧等,并对重点字 词解释进行红笔圈画。
• 2.限时10分钟完成《全解全练 》125页字词句翻译。
• 3.教师抽查。
2、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题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 ①理解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通读全文,明白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②借助标志词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 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 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④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 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 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⑤借助修辞断句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以四 六句居多,断句时可以利用。
• 2).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7处。
•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 尝 之 田 曝 麦 于 庭 令 凤 护 鸡 时 天暴 雨 凤 持 竿 诵 经 不 觉 潦 水 流 麦 妻 还 怪 问 乃 省。
• 3). 给画线句子断句,共断8处。
• 叶廷珪云: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 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 大 夫 家 有 异书 无不借 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恨无资 不能尽传写 间作数十大册, 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之。”捉
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C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董行成能策贼/策之不以其道
B.行成言/至理名言
C.人问何以知之/众所周知
D.见人则引缰远过/人恒过然后能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