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文化意象对比及翻译
中英水果词汇文化涵义的对比研究及意义

智库时代·228·智者论道 中英水果词汇文化涵义的对比研究及意义李梓涵(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也毫不例外地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且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词汇也有其独特的联想意义。
因词汇体系较为庞大,本文仅对中英水果词汇的文化涵义进行对比分析,并简述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意义。
关键词:水果词汇;文化涵义;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1-0228-002在语言的四要素中,词汇是我们学习语言、表达整句的基础,又因其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最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特征,不仅能说明各种事物,还隐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礼俗文化等等。
其中,水果词汇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其身上往往寄托了不少美好的想象,也赋予了其丰富的联想意义。
但因为文化背景、审美主流等的不同,各国人民对水果词汇的主观认知和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赋予水果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水果词汇的日常性,我们对其隐含的文化内容常常习焉不察,这些文化差异在同族人的交际中很少显现出来,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却极可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隐含在词汇中的文化内容和差异,我们就需得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比较是人们研究事物、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而对比则是一种更侧重于不同之处的比较。
[1]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水果词汇的文化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二者具有的文化差异,理解各具特色的水果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以正确、得体地运用。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英水果词汇的对应情况大致可分为两大方面。
一、文化内涵的对应各个国家或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信仰,但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在某些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或共同点,对此人们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情感和认知共鸣。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含蓄敏感的中国古人善于用感性思维捕捉客观物象,在文学创作时常以景写情、以象易物,在对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寓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慨叹,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桃意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历来对桃有着深厚的感情,桃树原产地即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栽培、使用、食用历史。
在人们的认识中,桃木可驱邪避祸,桃花极具观赏性,桃果被称为五果之首,桃核可制成手串,其根、叶、花、仁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
在这个寻常景物中,人们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创造出了桃意象丰富的意蕴。
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桃意象的指代性表现出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特点,但有时其象征意义也会大相径庭。
从这些文化现象中,我们可大概窥探出古代文人复杂的创作情感,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观念的更迭变换。
一、诉说季节物语,映射爱情婚姻桃意象是春天的象征。
早春时节,桃花荑萼满枝,微红初泛,用一抹明丽的红色打破了春的宁静。
宋代黄升《重叠金除日立春》云: 一笑绕花身。
小桃先报春。
桃花于阳春三月盛开,姿色娇媚,一树繁英,秾丽夺眼。
诗词中常以桃花歌颂春天,如宋代陈亮《采桑子》: 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喧妍。
东风本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桃花与东风并举,歌咏生命蓬勃、郁郁而发的春天,共同昭示世人春的脚步悄然临近。
桃和爱情的关联,首先因为桃花盛开在爱情发生的时节,是婚爱时令的典型景物。
《周礼地官媒氏》: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春天被认为是情爱、婚嫁的法定时节,侍春而发的桃花成为美好的背景和点缀。
《诗经桃夭》中描述美丽女子的爱情和嫁娶,开篇即以桃花起兴。
其次,桃花常用来隐喻爱情的主人公,即年轻美貌的女子,上文已有论述。
今日人们所说桃花运桃花劫等,都和女子、爱情相关。
爱情出现裂痕或有所损失时,如同美好的桃花最终飘落成泥,令人怜惜叹惋。
陆游与唐婉无奈分手后,见桃花而感伤,写下了著名词作《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
西方文化中苹果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2016.04一.苹果与宗教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
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
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
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而且传说亚当偷吃禁果的时候,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留下一个疙瘩。
作为惩罚,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成为男性的喉结。
后来Adam's apple这个短语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男人的喉结”。
现在已经证实,禁果就是苹果,因为在拉丁语中,表示苹果的那个词语也可以表示邪恶。
因此苹果就和原罪产生了某种关系。
但同时,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透露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也是人类的天性。
好奇心,求知欲是一切科技成就的最初动力。
因此,在此处苹果又有了智慧、强烈的吸引和诱惑等含义。
或许这也是后世诸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只能说从人类文明的发端,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开始就有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而在世俗世界,苹果被赋予了“宇宙”的含义。
欧洲皇帝、国王们用的手杖,其顶部都是一个圆形的苹果,他们总是手握“帝王的苹果”来表明他们控制着世界,苹果成了权势的象征。
二.苹果与古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第一次出现苹果,是在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上。
大地之母该亚从西海岸带回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给他们作为结婚礼物,表达对他们婚姻的美好祝福,而树上结满了金苹果,因此在这里苹果有了完美婚姻的寓意。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所完成的十二件功绩的第十一件,便是取得赫斯珀里得斯和巨龙看守下的金苹果。
在取得金苹果的路上,赫拉克勒斯还从高加索山上释放了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三女神与金苹果的故事也是最耳熟能详的,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众神君受到参加婚礼的邀请,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于是她怀恨在心,在婚礼上扔下了一个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而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美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互相争执不下,于是宙斯最后让特洛伊从小被父母遗弃最后堕落成牧羊人的王子帕里斯做评判,为了贿赂和诱惑帕里斯选自己,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阿芙罗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
植物在中西文化中联想意义的

2.2 百合 (lily ) 在西方,百合是纯洁神圣的代表。关于百合的来历众 说纷纭,最著名的就是百合是由夏娃的眼泪所化成。在亚 当和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时,夏娃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从这些眼泪中开出了百合。在基督教的信仰中,百合也是 纯洁,贞操和无邪的象征。基督教评论家趋向于把百合洁 白的花瓣看作圣母玛利亚的纯洁高贵,而把金灿灿的花蕊 比作圣母光辉四逸的灵魂。因此洁白的圣母百合是复活节 上献给圣母的最好赞礼。 另外,lily 还有胆怯的联想,lily-livered 就表示“胆怯 的”。Biblioteka 1.2 荷花 (lotus)
在西方,荷花的联想意义深受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著名 的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他的长篇叙事诗《变形记》中揭示了荷花的起源, 关于宁芙洛提斯的悲剧。她为了逃脱普里阿普斯的追求,企求神将她 变成了荷花。 荷花在英语中还有忘忧果的意思,此意源于荷马的《奥德塞》 中的“吃忘忧树的人”。在从特洛伊返回的路上,奥德修斯和他的随 从来到了一个岛上,岛上的居民只以忘忧树的果实和花为食物。这种 神奇的植物拥有魔力,谁只要吃了它,就会忘记往事,而陷入恍恍惚 惚的昏睡状态,失去回家的动力。lotus eater 指希腊神话中食忘忧果而 忘却劳苦的人,引申为贪图安逸的人,lotus land 指忘忧果之乡、安乐 乡。
在斯宾塞的仙后中就已经出现柳树也为孤独的恋人而憔悴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柳树也代表着失如威尼斯商人中就有在这样的夜晚迪多手持柳枝站在海边等待着她的恋人重回迦在中国柳树也喻悲伤但这种悲伤却与死亡和失去恋人无关而是指离别的痛苦
植物在中西文化中联 想意义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运用语言 的文化。约翰.利昂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 化的组成部分。每种语言的词汇差异很明显地反映了语言 所处的社会的传统,风俗上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因为每个 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价值观,对于同样一种事物的看法 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影响的中国 文化,与以基督教和希腊神话为蓝本的西方文化有着巨大 的差异。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对西方文 化的学习。 植物词汇在中英文里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植 物在人们眼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人们往往托物言志,将植 物与各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作为 象征已融入了文化的精髓。由于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学传 统和美学兴趣,相同的植物在中英文中有着不同的联想意 义。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植物词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植物词植物在人们眼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人们往往托物言志,将植物与各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作为象征已融入了文化的精髓。
汉英植物词的联想意义也由于其民族不同的价值观念、宗教典故、审美心理、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1. 桂—— laurel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都把它和“出类拔萃”、“荣誉”联系在一起。
桂树四季常青,桂花香气怡人,所以桂树深得人们喜爱。
中国古人用桂枝编冠戴饰,称之“桂冠”。
中国封建社会举人若考中了状元,人们便形容为“蟾宫折桂”,喻指夺得第一名。
英美人也喜欢用桂枝编成花环laurel wreath 戴在勇士和诗人的头上,所以也有laureate(桂冠诗人),gain/ win one’s laurels(赢得荣誉),look to one’s laurels (小心翼翼地保持荣誉),rest on one’s laurels(躺在过去的荣誉中睡大觉)等相关表达。
2. 桃—— peach桃peach,其花有淡红、粉红、白色等,其果白里透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少女。
所以,汉英语都有将桃peach 来指代皮肤细洁白里透红的妙龄少女、白里透红的肤色(尤指少女双颊的颜色)和美好的事物。
例如:She is really a peach. 她真是个美人。
peachy cheeks 桃腮What a peach of a study!? 多好的一间书房!颜如桃瓣、面若桃花(rosy cheeks,said of a girl)桃在汉语中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所以还有爱情的联想。
故中文里有“桃花运(luck with the opposite sex)”、“桃色事件(love affair)”。
另外,汉语因其典故还有“桃花源(Peach-Blossom Spring, a wonderland like Shangri-la)”等表达。
中国人还用桃象征义气、友情和长寿,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蟠桃祝寿。
西方文化中“戏”最多的苹果,起源地原来在中国

西方文化中“戏”最多的苹果,起源地原来在中国
从古希腊神话中引起战争的“金苹果”,《圣经》中蛇诱惑亚当、夏娃吃下的“禁果”,童话故事中让白雪公主昏死的毒苹果,再到万有引力和MacBook,西方的文化中,苹果可以说是“戏”最多的水果了。
不过,苹果其实并不起源于欧洲。
1929年秋天,一支苏联科学考察队来到中亚的著名城市——被称为“苹果之城”的阿拉木图。
考察队的领队、著名的植物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后来这样描述这个地方:“城市周围,视野所及之处,全是野生苹果树,满山遍野,形成山路上的森林。
与高加索山脉间野生苹果的小型果实不同,哈萨克的野生苹果果实很大,与栽培用品种不相上下。
”
在此之前,有一派观点认为,现代栽培苹果起源于高加索山脉,
而瓦维洛夫通过对阿拉木图及其周边地区苹果林的实地考察,提出这里才是世界栽培苹果的起源地。
但事实上,与之相距不远、同属于天山山脉的我国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野苹果林,每年万花齐放之时,与周边的雪峰、草地、溪流形成美不胜收的景观。
2017年8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通过基因测序,证明这里正是世界栽培苹果的起源地。
资料显示,这种野生苹果已经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由于天山山脉特殊的地理气候,分布在我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野苹果,躲過了第四纪冰川期,是宝贵的天然苹果基因库。
这一类野苹果,学名叫新疆野苹果,也叫塞威士苹果。
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

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几种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联想及翻译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是最基本的一个,它是支撑语言系统的支柱以及传达语言信息的使者。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所反映的形象和在头脑中的联想是不同的,因此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解码和编码的过程。
由于大量的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这些文化词汇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及联想不同来说明必须结合文化背景才能作出恰当的翻译。
一、牛汉语中把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为人服务的人尊称为“老黄牛”。
牛还是力气的象征,做事了花了大力气,人们说“真是费了牛劲”。
中国人还把“固执”和“骄傲”与牛联系在一起,因此,便出现了“那人很牛气”、“它的牛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的说法。
由于很难说清的原因,人们把“说大话”叫做“吹牛皮”。
尽管如此,牛在中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多少坏印象。
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牛”首先是人联想起“cow”。
其实英语中与“牛”相对应的词是“ox”。
当然,ox在英语中并没有我们上述提到的丰富的内涵。
在英语中ox包含cow(奶牛)和bull(公牛)。
cow在一般情况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由于它的躯体庞大,英语中便出现了谚语set a cow to catch ahare. 直译为“放牛逐兔”,引申义为“徒劳无功”。
he cowed his wife into obedience.翻译成:“妻子被他吓得服服帖帖”。
英语中bull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内涵倒是蛮丰富的。
它是我们联想起体壮力大的公牛的雄风,它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是凶猛、鲁莽的代名词。
人们可以从著名的nba篮球队bulls (公牛队)体会到这层含义。
在英语中,人们把力大体壮的人或彪形大汉称为bull,把粗大的声音说成a bull”s voice,在同类中大号的东西成为bull,如a bull ladle (大勺)。
其动词用法如to bull a bill throuh conress(强使国会通过一项法案);he bulled his way into the room(他挤过人群走进房间)。
欧洲神话中的苹果意象研究

欧洲神话中的苹果意象研究
杨庆麟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4(8)1
【摘要】苹果不仅是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水果,同时也是欧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苹果意象在欧洲文化中存在了数千年。
从最早的古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到后来的基督教文化,及至当代的流行文化,都普遍存在苹果意象。
文章旨在通过对欧洲古代神话中苹果意象的梳理,分析苹果作为文化意象所具有的5种象征意义,即超自然力量的宝物、爱情与婚姻、长生不老与青春、纷争与不和,以及抵御饥饿的食物。
通过对古代欧洲社会的考察,该文探析欧洲苹果意象产生及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苹果的传播历程、印欧语族的迁徙历史及欧洲自然与环境的影响。
【总页数】6页(P1-6)
【作者】杨庆麟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三种意象”——关于运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解剖神话文学结构形式的研究
2.中希神话中蛇意象的对比研究
3.“子嗣”意象在中西方神话中
的对比研究4.创生与再生:菲律宾神话中的海洋意象研究5.日本神话文学中的镜意象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an.2012第29卷第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9No.1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文化意象对比及翻译欧秋耘1,李枫桥2(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武汉430205;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切相关,语言使用的同时往往受到文化的制约。
对比学习中西文化,可以发现两种富含内涵的象征物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东方的桃子和西方的苹果,由此衍生出来的词汇使用非常灵活,给翻译这些词语也带来了难题。
本文从这两种水果的文化意象在各自文化领域的来源着手,探讨神话传说、语言词汇和风俗习惯方面文化内涵的异同及原因,进而探索翻译中文化意象错位的现象以及翻译对策。
关键词:文化意象;桃子文化;苹果文化收稿日期:2011-11-25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0123-04项目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q149)作者简介:欧秋耘(1971-),女,海南海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翻译实践。
李枫桥(1989-),女,湖北钟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
一、概述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人们使用语言往往会带有某种目的或意义,因此语言交际各方要进行一定的话语分析,即考虑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研究其意义功能以及附带或蕴含的独特文化信息。
文化、语言和翻译三者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比较分析表明,语言中存在着许多表面意思相近而内涵意义相异的表达,在词语层面上表现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意义词语的存在,这些词语就是文化意象词语(culture image )或者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 )。
制约着这些词语交流效果的语境(context )即为语言使用中文化背景、历史、习俗、信仰、价值观、社会规范等各种因素。
在翻译实践当中需要考虑语言的语境,翻译文化意象词语需较为准确地传递其负载的文化信息,作为语言交际各方桥梁的译者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将词语负载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尽量表达。
二、苹果和桃子文化意象异同文化意象即为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客观物象增加了独特的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由物象本身和它的寓意构成,一般来说,生活的客观世界物象大同小异,但是由于背景不同,相同的物象会有相似或相异的涵义,对文化意象的理解要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差异。
1.苹果的主要文化意象英语中的苹果意象比比皆是,原产于欧洲和中亚细亚的苹果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象。
总结说来,对英语文化起重要影响作用的苹果有三个:第一个为《圣经-创世纪》中伊甸园里的苹果。
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而吃下了苹果,开始有了善恶美丑的意识,这一个苹果表示智慧。
第二个苹果是希腊罗马神话里争端女神厄里斯在珀琉斯和西蒂斯婚礼上抛出的苹果。
由于没有被邀请参加婚礼,厄里斯故意说要将这个苹果给最美的人,为了这个虚无的头衔,赫拉、维纳斯和雅典娜这三个女神都争论了起来并且许以不同的代价去贿赂担任评判的帕里斯。
帕里斯将苹果判决给维纳斯之后引起的轩然大波,赢得了美女海伦,却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1]159这一个苹果因此被赋予了“分歧和争执”的意义,英语中an apple of discord 即为“纠纷的苹果”,意为“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
[2]第三个就是牛顿看到的自然落体成熟的苹果。
突然砸在头上的苹果点燃了牛顿灵感的火花,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可以说是人类科学的起源,这个苹果带有知识的内涵。
除了第三个苹果外,前两个苹果意象都是与神话传说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传说故事是文化意象的可靠载体。
商业活动也可以给传统的水果带来新的涵义。
·321·例如2010年以后苹果和乔布斯(Jobs)联系到一起,其形象也从人们熟悉的水果引申到了手机,商标(logo)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来源一说是设计者认为当初亚当和夏娃就是吃了苹果才变得有思想,表明了公司具有勇于向科学进军,探索未知领域的理想。
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其暗含“不可抵挡的诱惑”之意,容易让人记忆深刻。
苹果文化深深渗透到英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一些风俗习惯也与其有关。
凯尔特的姑娘们在万圣节晚上会将一个苹果放在枕头下,希望以后能够让她们遇见心仪的对象。
恋人们也用互赠苹果以表达彼此的爱意。
在文学作品中,苹果也常常成为爱情和恋人的象征。
如古希腊诗人Sappho的诗歌《断章之一》中就曾把一位美丽的姑娘比作高高挂在枝头的红苹果,可望而不可即。
Just as the sweet-apple reddenson the high branch,High on the highest,and the apple pickers missed it,Or rather did not miss it,dare not reach it.恰似一个红熟的苹果高悬在枝头,高高的挂在树梢,摘果人已把它遗忘,不,可不是遗忘,而是无人敢去攀折。
除了智慧、爱、争端等内涵外,一些国家的风俗里苹果还象征着宇宙,国王的权杖上有装饰用的苹果,以此表示世界尽在掌握当中[3]10,由此引申出苹果权利和力量的意义。
一些城市的昵称也和苹果有关,美国纽约就被成为“大苹果(Big Apple)”,来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爵士乐手的说法,他们认为纽约是一个充满着福利的城市,有着高薪的工作和举不胜举的赚钱机会,人们衣食无忧更生欣赏爵士乐的闲情逸致。
[1]159在中国,苹果是一种典型的舶来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后,当时海禁开放,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果树资源交流更加频繁,苹果树也随之引入。
由于历史的短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和传说故事中苹果的意象就要少了很多。
主要的意象来源于汉语讲究的谐音,汉字“苹”与平安的“平”谐音,人们用苹果看望病人,往往有平安健康的意义,苹果可引申为健康。
描述女子的健康之美是人们总用“脸红得像苹果”来表示。
另外,由于青苹果与红苹果的滋味不同,略带酸涩的“青苹果”被用以表示青涩,而美丽香甜的“红苹果”则象征幸福美满。
2.桃子的文化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桃子的意象是十分丰富的。
中国文化中比较著名的桃子有三个:一为《西游记》中的蟠桃,猴王做齐天大圣的时候在王母娘娘的花园里吃了蟠桃,也像亚当和夏娃一样,被逐出了象征仙界的天庭。
[4]在中国早期文化和传说故事中,桃子都是一种长寿的象征。
第二个桃子的意象也和希腊罗马神话象征争端的苹果一样,那就是在出现在《晏子春秋》中的“两桃杀三士”的故事:为了制服因战功杰出而骄傲的三个勇士,晏婴使计要王用两个桃子来奖励功劳最高的勇士,于是三个勇士为谁究竟功劳更大而争论不休,最终由于心中愤愤不平三人相继自杀离世。
[5]71这个桃子象征着纷争。
第三个是《山海经》里面提到的桃山中的具有光明神性的太阳树。
《河图括地象》记载:“桃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上有鸡,日照此则鸣。
下有二,一名郁,一名荼,并执苇,以伺之鬼,得则之。
”[5]72由于上古神话传说,桃树和桃子象征了光明,桃木可以驱邪避鬼。
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桃子衍生出一些风俗习惯:一为将桃子赋予长寿之意,让它成为年长者宴席上不可或缺之物,年画上的长寿之仙也一定是手持寿桃。
二为桃子的驱邪之内涵,道士们作法时都要拿着桃木做成的剑,人们辟邪的时候也要佩戴桃木偶等各种桃木制品。
由于桃子寓意丰富,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桃更是比比皆是。
《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将桃和李比喻成互爱互助的兄弟。
桃李也指人才,在《资治通鉴》中有唐朝狄仁杰举荐的人都成为名臣、将相,因此获得称赞“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幅掩映在桃林深处的东方乌托邦景象,桃林被喻为远离尘世的仙境。
[5]72桃花和李花开在春天,因此两者都是春天的代表,又以桃隐含“青春年华”之意。
皮日休的《桃花赋》更是将桃花赞誉为“艳外之艳,花中之花”,桃花与美人相得益彰。
英语中的peach桃子的意象较少。
桃子产于中国,逐渐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从波斯再传入西方(桃的拉丁名称Persica意思就是波斯)。
到公元15世纪,英国才有栽培桃树,而后它又从西欧传到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成熟桃子白里透红,英语中常用桃来指代皮肤细嫩的妙龄少女,peach and cream形容人皮肤白里透红,peach在英语中有“美人”的意思,如She is a really peach。
[6]40桃还可以用来指美好的事物,peach of a...在英语俚语中指“最好的”,a peach of a room就是指漂亮的房间。
此外peachy除了桃红色的意义外,还带有“极好的”之意,如Everything looks just peachy.[6]41三、苹果和桃子文化意象的错位和翻译对策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译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421·将承载信息的源语转换成能够被译文读者接收的译入语,在进行语际转换的过程中译者就要保留话语的文化信息内容。
翻译仅仅做到词语字面意义的对等而忽略了内涵意义,就可能造成文化意象的错位。
对外开放后国人对外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读者阅读译文的时候不光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要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分析苹果桃子的文化意象时就不可忽略翻译的作用,例如在中西方文化中桃子都可以用来指面容姣好的女子,直译桃子的这一层意义不会产生理解的误差,但是也要采用一些翻译技巧,例如上文提到的She’s really a peach.直译成“她真是一个桃子”会让译文读者理解却觉得表达生硬,因此可以意译成:“她真是一个美人儿。
”对于隐含寓意的文化意象,在保持信息传递的同时可以适当改变语言的形式,翻译中追求的应该是信息的对等,语言的转换要服从于信息的等值,也就是说,语言的形式可以改变而信息的本身不能缺失。
翻译的特性是要取得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之间的,或读者对原文本和译文文本的反映的对等。
在译文优美流畅的基础上,译文能尽可能完整地准确地传达原文特有的文化意象。
1.文化意象错位现象由于物象的普遍存在,文化意象中本体物象较好理解,但是语言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译者有时难以成功地转换文化意象,因而造成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内涵的遗失和错位现象。
文化意象错位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一个文化系统里的人到了另一个文化系统里所发生的有关的信息传达偏离了本文化系统,从而导致不应有的误解或错误,译者是两种文化系统的桥梁,译者作用尤其重要。
例如英语中有很多与apple有关的词汇翻译就是如此:人们形容自己珍爱的物品常用apple of love表示,直译成“珍爱的苹果”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只能意译成“珍爱的(某)物品/事物”;bad apple/rotten apple意为“害群之马”,upset one’s apple cart为“破坏某人的计划或阻止某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