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品形态的感性化设计研究
寿州窑陶瓷艺术探析及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寿州窑陶瓷艺术探析及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摘要:文章在探究寿州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产品设计方法以及日用陶瓷创新设计理念,从材料与技术、功能与形式、意蕴与情感三个方面构建寿州窑陶瓷产品创新设计路径。
通过具体案例,为寿州窑陶瓷的创新设计提供例证。
现代设计方法是实现寿州窑创新设计的重要手段,基于现代设计方法得出的寿州窑陶瓷产品创新路径,能够为寿州窑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寿州窑;陶瓷产品;艺术探析;创新设计;功能;形式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 04—039—(04)Art Analysi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of Shouzhou Kiln Ceramics0引言寿州窑创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在唐朝末期逐渐衰亡。
寿州窑在釉色、器型、装饰纹样等方面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现了淮河流域的文化特色和中国传统的器物精神,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世纪初,寿州窑的窑火在消失近1200年后再次被点燃,但发展之路并不顺畅,产品大多停留在对古代器物的仿制。
寿州窑想要走进大众的视野,再现昔日辉煌,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寿州窑的创新不只是制作技艺的创新,还应在产品的功能和形态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要挖掘寿州窑的文化基因,结合现代产品设计方法,找到适合寿州窑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1寿州窑陶瓷的艺术特色探析1.1釉色 南北朝至隋代,寿州窑烧制青瓷,盛唐时期,寿州窑改变了烧制技艺,烧制出了黄、鳝鱼黄、黄绿、蜡黄等具有变化的黄釉瓷[1]。
寿州窑因其独特的黄釉著称于世,黄釉瓷也成了寿州窑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其跻身唐代六大名窑的根本原因。
黄色在古代被看作吉色,是一种温暖、明亮的色彩。
黄色的土地滋生着万物,黄色的河流滋养着万民,黄色的麦田载满了丰收的喜悦,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黄色因象征着丰收富足而备受尊崇。
陶瓷艺术在产品造型中的创意设计方法分析

论104陶瓷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被视为不同时期人类现实生活写照的载体之一,更是一种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原始社会的制陶文化拉开了陶瓷手工艺术的历史序幕,“南青北白”的白瓷和原始青瓷、宋代五大名窑、明代青花瓷等,汇聚成绚烂无比的陶瓷造物文化。
其手工技艺源远流长,陶瓷艺术经Analyse Creative Design Method of Ceramic Art in Product Style刘雅丽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陶瓷艺术在产品造型中的创意设计方法分析久不衰。
陶瓷创意设计的产生与其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
无论陶瓷设计如何发展,都绕不开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现代陶瓷设计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又能增添丰富而新颖的创意元素,成为十分必要的问题之一。
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徐志伟的青瓷作品《荷叶洗》。
材料与技术是实现陶瓷设计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在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中,对自然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改造材料和工具再到创造材料和工具。
创意的美好必须依赖于对材料的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即设计者驾驭材料与技术的能力。
在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然会面临材料和工艺的诸多制约与影响,同时也是对设计能力的挑战。
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陶瓷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工艺技术。
在设计陶瓷作品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技术的难度和完成的可能性,会使设计如纸上谈兵,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一)材料属性设计以材料为先,脱离材料的设计谈不上功能与审美。
陶瓷是用泥类和石料作原料,经粉碎后和水混合形成可塑性强的泥团。
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瓷可以分为硬质瓷和软质瓷:硬质瓷烧成温度较高(1 300℃以上),机械强度好,坯体呈白色,半透明,不吸水,不透气;软质瓷分为长石瓷、骨质瓷、滑石瓷3类,其主要特点是抗腐蚀性、透光性、亲人性、绝缘性和耐磨性。
基于CMF的感性设计研究

基于CMF的感性设计研究摘要在商业市场竞争环境中,除了产品的功能性以外,产品的颜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消费者内心永恒的期待。
CMF是产品设计的外在表现,是构成产品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它以产品的感性体验为突破口,以美学为基础,创新为准则。
将产品的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工艺三要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整合在一起,从而使产品得到全新的设计品质,使设计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极大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通过研究CMF基本概念及与感性工学之间的关系,探讨CMF对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影响。
关键词:CMF设计;感性工学;设计要素一 CMF基本概念CMF (Color, Material&Finishing) 即色彩、材质、表面工艺。
CMF设计常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是一门涉及美学、色彩学、工程材料学、消费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1]但在当下的产品设计中,CMF还包括了一个很重要的要素Pattern(图纹),也就是说CMFP这四个元素,都是产品整体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CMF设计是四大核心元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学问。
CMF设计是产品最直观的一种呈现方式,它的第一使命就是赋予产品的美感,并创造与消费者对话甚至交心的一种手段,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素养。
所以CMF设计的基础所依托的是艺术设计学科。
但是由于CMF设计所涉及的行业大都是与大工业批量化生产有关,所以CMF设计的知识体系还涉及到材料科学和工程制造学科,是集设计、工程和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设计方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CMF设计才能更好实现产品转化。
除此之外,CMF设计所对接的是市场化和商业化产品,所以CMF设计的知识体系还包含了社会形态和市场趋势研究领域。
因为CMF设计只有根植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产业、竞争对手的信息场和数据库中,时刻掌握产品的市场导向,消费者心理流变,才能找到正确市场落点,在企业旧物种(原有)的产业链平台上,以最为合理的成本通过CMF设计的创新触点体现出最大的设计竞争力,这就是CMF设计。
符号·形象·感性——也谈消费文化风潮下的陶瓷设计趋向

中国 陶瓷 工业 21 0 0年 4月 第 1 7卷第 2期
CHI A N CERAMI I C NDUS TRY
Ap . 01 11 . . r 2 0 Vo. 7 No 2
文章编号 :06 2 7 (0 00 — 0 6 0 10 — 84 2 1 )2 03 — 3
符号 ・ 形象 ・ 性 感
因为这一点而成为陶瓷产 品符号化的手段 。
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与全球化 互为表里的消费文化并不是 简单的经济学角度的商品或市场 消费 , 而是作为一种符号象 征体系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秩 序及 其内在区分的主要基础 。 就如英国社会学家鲍曼所言:在生活层面上, “ 消费是为了达 到
是消费文化背景中的设计本质所在。
中 国 陶 瓷 工 业
众。 。 ” 通过大众传媒 、 广告 、 以及产品展陈技巧 , 消费文化动摇
了原来陶瓷产品的使 用或 意义观 念 ,并 赋予其新的形象与记 号。这种形象化包括陶瓷产 品本身 的物质形态, 如造型 、 装饰 、 色彩 、 质感等 , 也包括产 品的空 间环 境 , 包括展示环境 、 产品包
一 一
也谈 消费文化风潮下的陶瓷设计趋 向
基于KANO模型的陶瓷茶具情感需求研究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关注的重点从产品功能转向产品形态到用户情感,现今情感功能也成为了功能的一部分。
因此,人们对茶具的追求也不仅停留在实用上,对茶具的情感体验不仅表现在对茶具形态外观的感受上,也受茶具的使用感和背后设计内涵的影响。
如何衡量用户对陶瓷茶具的情感需求,如何分析用户情感的需求与茶具形态设计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成为设计师在茶具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关于情感化设计的理论主要有:日本的山本健一提出的感性工学;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的情感研究的三个层次理论,以及由Desmet所提出的产品情感模型。
在产品设计领域,感性工学讨论的是人所产生的感性认知与产品设计特性之间的关系,它需要运用数学模型使人的感性意象得到量化,设计师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将用户传达出来的对产品模糊的需求意象最终在产品的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来,让用户和客户对产品产生高度认同感[1]。
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研究的三个层次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情感分为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
因此,情感化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内心对情感不同层面的需求。
感官层面的设计涉及的是看见这个产品的第一感觉,也就是人的五感接收到的信息后所形成的体验,产品的外观式样和风格就是人们对它的第一眼印象。
行为层面的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是产品在功能和交互使用上的表现,功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在使用上做到舒适,提高交互的乐趣和行为效率等。
反思层面的设计,则与使用者对产品使用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感受和想法、对自我行为的思考有关[2]。
将诺曼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的情感需求与本能层面设计特征,行为层面设计特征,反思层面设计特征对应,可得到产品设计特征的三个类别和因素,如图1。
以茶壶为例进行说明,茶壶的形态釉色釉质等属于本能层面设计特征,能够满足用户本能水平的情感。
茶壶的壶嘴、把手等结构和出水、排气等功能,以及用户在使用茶壶过程中可能进行的交互行为则是属于行为层面的设计特征,能够满足用户行为水平的情感。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理念探讨论文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理念探讨论文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理念探讨论文摘要:日用陶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经济实惠,还要使其成为家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观赏品。
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先进的设计经验,还要与时俱进,要时刻关注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便设计出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日用陶瓷;分类;设计理念日用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陶瓷设计师们都没有停止对日用陶瓷设计的探索,而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实用、经济”的设计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设计理念,不同的设计理念使得现在的日用陶瓷设计向多元侧重、互融共生发展。
下面笔者就谈谈现代日用陶瓷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为陶瓷设计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日用陶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瓷器产品,包括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等,这些器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而且便于清洗,能够长期使用。
日用陶瓷产品是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应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的,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的设计是指使日用陶瓷产品符合人们的日常行为应用,同时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构造型人性化。
设计者应当对加工工艺和制作材料进行整合,并结合人体工学的相关知识,重点考虑人们在使用日用陶瓷产品时是否趁手,要保证其易拿、易用、易放。
在满足人们正常需求的同时,设计者还要考虑产品的形体变化、构件形体,以及比例关系等,并对产品的细节部位进行处理,如器具的口部和底部等。
其次,要根据消费群体的不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的生活习惯又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理念。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1. 引言1.1 介绍《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盆》是中国古代陶瓷器中的一种典型作品,它是以盆为主体,盆中心的鱼纹与盆边的人面纹相互映衬,线条流畅而生动。
这件作品体现了古代工匠对线条的精湛运用,展示了线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美感。
通过细致的线条勾勒,人物和鱼的形象栩栩如生,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人面鱼纹盆》的线条设计独特而精致,展现了古代陶瓷艺术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这件作品不仅在古代备受珍视,也成为了后世艺术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线条的运用和美感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探讨线的美感时,不得不提及《人面鱼纹盆》这一杰出的艺术品,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线在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1.2 线在艺术中的重要性线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线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起到连接和分隔的作用,还能够表现出形态、节奏和动态的变化。
线可以是直的、曲线的,也可以是粗的、细的,通过线的长度、粗细、质地、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艺术家们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情感。
在艺术作品中,线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物体的轮廓和结构,同时也可以表达出情感和意境。
线可以通过变化的方向、长度和强弱来表现出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线还可以有节奏感,通过交错、重复、对比等手法来营造节奏美感。
线的运用还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有活力和张力。
线在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构成作品的基础,是传达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艺术家们通过对线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引导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艺术作品中线的运用方式,还需要深入理解线的美感,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之美。
2. 正文2.1 线的定义和分类线是艺术创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现形象、构成结构、传达情感,是艺术作品中极具表现力的手段之一。
线在艺术中可以分为实线和虚线两种。
陶瓷外观形式分析报告

陶瓷外观形式分析报告
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多样的外观形式。
在不同的用途和设计风格下,陶瓷可以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表面效果。
以下是对陶瓷外观形式的分析报告:
1. 形态多变:陶瓷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工艺创造出各种形态。
比如,平面陶瓷常见的形态有砖状、方形、长方形等;三维陶瓷可以呈现出圆形、椭圆形、方柱状等形态。
这些不同的形态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设计要求。
2. 表面质感:陶瓷的表面质感非常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实现。
比如,高温烧制后的陶瓷表面光滑细腻,可以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的感觉;而经过涂釉处理的陶瓷表面则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光泽,增加了视觉的吸引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纹理、图案等方式来丰富表面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层次感和冲击力。
3. 色彩丰富:陶瓷可以通过添加不同材料和颜料来调配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从传统的白色、灰色到现代的鲜艳色彩都可以呈现出来。
不同的色彩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
4. 细节处理:陶瓷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细节处理,来增加其美感和实用性。
比如,可以在表面雕刻纹样、图案,增加其艺术感;可以进行立体的凹凸处理,增加陶瓷的触感和立体感;可以进行切割、折叠等形状处理,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
总的来说,陶瓷的外观形式是多样且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不同的陶瓷外观形式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和审美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 德 国古 典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对 感 性 是 非 常 重 视 的 , 康 德 的先 验
感 性 论 是 对 经 验 论 和 唯 理 论 哲 学 关 于感 性 学 说 的 继 承 和 批 判, 黑格 尔对感性 确定性也有 大量的论述 ; 从文 化背景 而言 , 感 性 工 学 在 设 计 界 将 过 去 难 以量 化 、 只能定性 的、 非 理 性 无 逻
化 需 求 的 陶瓷 产 品 设计 ,建 立 人 与 陶瓷 产 品之 间感 性 关 系 的 设 计 理 念 正 逐 步 得 到 世 界 的认 同 , 这是时代所趋 , 更 是 设 计 的 必然趋势 ; 其次, 人 们 的 行 为一 般 而 言 都 带 有 目的性 、 需求性 , 即 陶瓷 产 品感 性 需 求 消 费产 生 的 动机 便 是 追 求 人 自身 的 生 理 和心 理 需 求 。 因而 需 求 这 一 心理 意识 便 成 为感 性 消 费 的 原 因
2 陶瓷产 品形态的美感
“ 形态 ” 主 要 包 含 了 两 层 的 内容 : “ 形” 是指物 体长、 宽、 高 比例 及 其 透 视 缩 形 变 化 , 是物化 的、 实在 的或者硬性 的 。 具体 涵盖 物 体 轮 廓 、 明 暗交 界 线 、 投影 、 转折等关系 ; “ 态” 则 是 物 体 蕴涵 的 “ 神态” , 是 对 人 产 生 各 种 感 情 影 响 的形 式 内容 , 它 是精 神的、 文化 的、 软性 的 和 有 生 命 力 的 , 因此 形 态 是 物 体 “ 外形 ” 与“ 神态” 的结 合 。 陶 瓷产 品离 不 开 一 定 的 物 质 形式 来 呈 现 . 也 就 必 然 呈 现 出一 定 的 “ 形” 、 “ 态” . 作 为一 个 立 体 的造 型 形 态 . 我们 在 设 计 过 程 中既 要 创造 一个 美 的外 形 ,同 时还 赋 予 形 体
1 感性化设 计的概念界定
《 现代汉语词典》 阐释 “ 感性” 一词是 指“ 属 于感觉、 知 觉 等
心 理 活 动 的认 识 ” 。日本关 于辞 典 《 广辞苑》 中对“ 感性” 的定 义
个适合它 的、 美 的神 态 , 从 而做 到 “ 形 神 兼备 ” 。
而现 代 的 陶瓷 产 品 的形 态美 感 体 现得 淋 漓尽 致 .人 类 追
系统的、 以感 性 工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的 陶 瓷 产 品 形 态 设 计 研 究 方 案 , 旨在 丰 富我 国现 阶段 陶 瓷 产 品 的设 计理 念 . 启发设计 师掌握消费者 的感性需 求, 求得设 计创新 , 实 现 设 计 的终 极 目标 满 足 消 费 。
关 键 词 陶 瓷产 品 ; 感性工 学; 设计 ; 形 态美感 ; 感 性 认 知
摘 要 随 着 设 计 观 念 及 设 计 产 品 的更 新 ,现 代 消 费者 对 陶 瓷 产 品 的 需 求 已远 远 超 出单 纯 物 质 功 能 的需求 , 更加 注重情感 、 艺术 审美享 受的实现 , 未 来 陶 瓷 产 品设 计 将 以强 调 消 费 者 的感 受 、 经验 、 需求等感性元 素为主要诉 求, 所 以人的“ 感性需求” 终 归是 设 计 者 要 关 注 的 , 而 感 性工 学 则 是 以工 学 1 0 月
江
苏
陶
瓷
Ⅷ 46
O c t o b e r . 2 0 1 3
1 7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陶瓷产 品形态 的感性化设计研 究
周 晓 成 陈 莎
( 安徽 新 华 学院 。 安徽 合 肥 2 3 0 0 8 8 ; 山 ̄ r . ' A " 4 t - 四中, 山 东 日照 2 7 6 5 O 0 )
求“ 道 器并 重 ” 的内涵 , 把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合二为一 ,
陶瓷 产 品 既 是 日常 生 活 必需 品 ,也 可 以作 为情 感 寄 托 或 承 载
物 来 加 以表 现 , 它 们 美 化 了环 境 , 使 得 人 们 享 受 它带 来 的 愉悦 性 。所 以 ,陶 瓷 产 品形 态美 感 的存 在 是 感 性 化 设 计 进 行 的基
0 引言
从 时 代 背 景 而 言 . 陶瓷 产 品 的 消 费 需 求 从 大 众 功 能 化 将
渐渐转化为差异化 、 多样化 、 个性化 、 情 感 化 的 消 费行 为 , 即 陶 瓷产 品的“ 感性消费” : 从哲学背景而言 , 对 感 性 的考 察 由来 已
品设 计 中 新 的 、 深层次的理念所取代 , 开始注 重人性化 、 个 性
一
辑可言 的感性反应 。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 以量 化 , 籍 以发展
新 一 代 的设 计 技 术 和 产 品 . 配 合 我 国设 计 产 业 发 展方 向 , 发 现
感 性 工 学 在 设 计 领 域 运 用 具 有 潜 在 效 益 。 所 以 以人 类 感 性 作 为 设 计 思 考 的 出发 点 的感 性 化 设 计 .有 机 会 发 现 更 多 的创 新 点 和 设 计 界 的新 视 角 。
为: 感性指相应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 、 知 觉 的 感 觉 器 官 的感 受 性, 相 对 的 日本 古典 文 学 中 , 应 用 感 性 二 字 的 意 指 与 心 中深 深
受 到 感 觉 与 感 情 词 汇 的意 指 相 同 。新 村 出 编 《 店辞苑 》 对“ 感 性” 一词解释为: 感 觉能力 、 直观力和感受性 , 是 人 感 受 事 物 的
角度 来 探 讨 分 析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将 人 们 所 期 望 的感 性 或 意 象 需 求 具 象化 , 从 而 转 化 为 设 计 要素。所 以本文将 “ 感 性工 学” 设 计 的理 念 引入 日用 陶 瓷产 品设 计 领 域 , 力争建立 一套全面 、 专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