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

综 述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武警医学院教务处 郝占国 付维林 综述 沈 文 审校 (天津300162)关键词 骨质疏松 影像学 检查1 骨质疏松定义自1985年由Pommer首先提出内骨质疏松一名后,骨质疏松的定义几经修改,但很难有一个全面的令人满意的结果,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骨质疏松研讨会上,对骨质疏松有一最新定义:骨质疏松是低骨量,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伴有骨的脆性和骨折的易患性增加的系统性骨骺疾病[1]。

2 发病机制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按病因分为原发性(生理性)和继发性(病理性)骨质疏松。

本文主要讨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目前的主要观点认为有:(1)钙吸收不足;(2)雌激素水平下降;(3)对维生素D3(VD3)的活化障碍。

2 1 钙吸收不足 骨组织支持人体运动的力学强度主要由骨矿来保证,绝经后造成力学强度降低的直接原因是骨矿丢失,消化系统慢性疾病,胃切除术后均有钙水平下降,均可引起骨质疏松[2,3],人和动物实验可以观察到负钙平衡引起的骨质疏松。

2 2 雌激素水平下降 早在1994年Albright就注意到骨质疏松在绝经后妇女中较多,提出了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与骨质疏松发病有关,切除卵巢后中年妇女短期内即出现明显的骨量丢失[3],亦证实了此观点。

但绝经后雌激素变化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多数学者认为雌激素影响骨的形成与转换的作用[4]主要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这种骨重建不平衡形成负钙平衡,其结果是骨量丢失,以松质骨更明显,丢失后骨钙从尿中排除。

若给予雌激素治疗可抑制上述过程,阻止骨量丢失。

2 3 对维生素D3的活化障碍 人体内对钙在肠道吸收起最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是VD、VD3首先在肝脏内进行位羟化,转变为25(OH)D3然后进一步在肝脏内进行羟25位羟化,转变为25(OH)D3进一步在肾脏内进行1-a位羟化,生成最终活性形式1.25(OH)2D3。

这样才能促进Ca 在肠道内的充分吸收和运转。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是通过检查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器官的
损伤水平,以及所提供的其他检测结果来判断。

具体而言,诊断标准包括:
1. 骨密度检查:包括电子束断层扫描(DEXA)和高分辨率技术(HR-pQCT),以测量骨质密度。

比较骨密度结果是当前最常用的诊断
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恶化。

动物研究中也使用X
射线衍射和微观材料分析技术,评估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其他检测:包括多参数连续技术,例如CT、MRI、测定酶和细
胞因子以及全血分析,以及更加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以确定骨质疏松
症病变水平和发展趋势。

3. 临床表现:可能有关骨质疏松症的信号可以从临床表现中发现,包括与多发性骨折相关的典型症状,以及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伴随症或
关节痛。

4. 生化指标: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有几种生物标志物,在检测骨
折危险,评估骨密度,监测骨官功能和确定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的响应
方面都很有用。

这些指标包括细胞因子,激素,骨特异性蛋白(BAP),半胱氨酰肌氨酸(CTX),C-反应蛋白(CRP)和N-反式缩氨酸(N-telopeptide)。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情况下,诊断骨质疏松症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措施,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报告,化学
及物理指标,以及客观的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或磁共振成像,以及
核医学检查,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桡骨髋骨远端骨折及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桡骨髋骨远端骨折及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本文整理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注意事项,并分别讲述了各种常见脆性骨折诊治。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临床表现1、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骨质疏松老人,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

皮质指数
(T-M)/T
皮质指数<0.4为可疑;
皮质指数<0.35诊断为骨质疏松
2、骨小梁类型的改变及检测
骨小梁选择性骨吸收 横向骨小梁明显减少,纵向骨小梁代偿性增厚。 A、x线片呈栏栅样改变;B、组织学上呈规则的网状结构
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singh指数)
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分布、走向和吸收规律建立的骨质疏松诊断系统。
2、 营养因素 钙缺乏:1、饮食钙摄入不足,2、肠钙吸收不良
。 磷:人体中80%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
骨骼和牙齿,骨骼中的磷可促进骨基质合成和骨 矿物质沉积,[ca]*[p]=35-40 蛋白质缺乏:蛋白质是骨骼有机物合成的重要原 料。 维生素缺乏: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K亦非常重 要。
45
75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1、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缺乏:绝经后妇女,骨量出现明显丢失
雄激素:在男性,睾酮缺乏与骨量丢失相关。
降钙素减少:CT抑制破骨细胞、激活成骨细胞 ,促进骨形成。
甲状旁腺激素升高:PTH升高,骨吸收增加
维生素D:
VitD3
25-(OH)D3
1,25-(OH)2D3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密度测定的方法
1 .单光子吸收骨密度仪(SPA):利用放射性核素 241Am发射的低能γ射线(59.6 KeV)对管状骨 做横行单线式扫描,将碘化钠探测器置于对侧同 步移动,测量射线透过骨质后,由于骨矿物质吸 收而减弱的程度,由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骨骼矿 物质含量。
优点:重复精度好、辐射量小。
缺点:由于SPA不能消除人体软组织对吸收测量 的影响,因此主要用于桡尺骨远端15%和中下 1/3处骨矿物质含量的测定,对于髋骨和腰椎等 深部则无法测量。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骨折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表现为骨折、背部疼痛、身高减少、驼背等症状。

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骨骨折。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X 线检查可以观察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状况,CT和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骨骼的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3.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通过测定患者的骨密度数值,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4. 临床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判断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5.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研究基金会(ISCD)的共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骨折史;2)骨密度测定T值≤-2.5;3)骨密度测定T值介于-1和-2.5之间,且存在骨折危险因素。

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总结。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综合运用各项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顾文权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上海 200125)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

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会感到腰背疼痛,严重者脊柱发生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1)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2)脊柱变形: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心肺功能及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3)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

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高。

(4)负面情绪: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自信心丧失、自主生活能力下降。

骨质疏松的评估及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医生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目的进行选择。

常见骨疏松的影像学检测方法(1)DXA检测骨密度。

是临床和科研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也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量评估方法。

主要测量部位是中轴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

如果腰椎和股骨近端测量受限,可以取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处作为测量部位。

DXA正位腰椎测量感兴趣区包括腰椎1~4及其后方的附件结构,故其测量结果受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如椎体和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等)和腹主动脉钙化等影响。

DXA股骨近端测量感兴趣区分别为股骨颈、大粗隆、全髋部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其中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感兴趣区是股骨颈和全髋部。

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因此,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很重要。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

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

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

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uantitativecomputerizedtomography,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PPT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诊断PPT
MRI检查还可以用于观察骨折愈合过程、发现骨髓病变等方 面。
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测量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量骨矿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骨折 风险。
骨密度测量通常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进行,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临床诊 断。
03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表现
05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 健康。
增加日照时间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 亢进等,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
适量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 钙的吸收。
定期骨密度检测
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 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治疗
抗骨质疏松药物
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可有效增 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抑制骨吸收药物
如雷洛昔芬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 骨吸收。
促进骨形成药物
如特立帕肽等,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 骨形成。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可提高骨密度, 增强骨骼力量,降低骨折 风险。
物理疗法
骨皮质变薄
总结词
骨皮质变薄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之一,通过X线或CT检查可以观察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模糊 。
详细描述
骨皮质是骨骼表面的坚硬保护层,当骨质疏松发生时,骨皮质的厚度减小,骨小梁结构模糊,导致骨骼的整体 强度下降。这种变化在X线或CT图像上呈现为骨皮质变薄,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如超声、电刺激等,可促 进骨形成,改善骨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骨结构
成人骨结构
成人骨结构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形态表现
微骨痂形成
微骨痂形成
骨质疏松的形态表现
• 皮质骨松化和骨小梁化
骨小梁结构改变
骨质疏松分类
• 原发性:绝经性,老年性 • 继发性: • 全身和局部
附表: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
内分泌性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Cushing综合征 糖尿病 垂体泌乳素瘤 性腺功能减退 妊娠或哺乳
• 男,48岁。
骨质疏松的诊断
• 与其他疾病的诊断一样,包括: • 病史,临床表现 • 体检 • 骨密度测量 • 影像检查 • 化验检查 •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 驼背 • 身高变矮 • 腹部突出
• 急性和慢性疼痛 • 呼吸困难,胃肠道反流和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 抑郁 生活质量降低
病史和体检
• 脆性骨折史 • 疼痛 • 身高减少 • 驼背 • 呼吸困难 • 胃肠症状 • 抑郁 • 长期活动受限
胃肠及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性骨软化症
胃肠切除术后 胃肠吸收障碍 肝胆疾病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慢性低磷血症 肾脏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管性酸中毒
药物 糖皮质类激素 肝素 抗惊厥药 环孢菌素、甲氨蝶呤 甲状腺素
肿瘤及血液病 恶性骨转移 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淋巴瘤、白血病
结缔组织病 成骨不全 Marfan综合征
骨质疏松的定义-骨密度
• WHO专家组根据白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量数据 制定了骨质疏松骨密度定义:
• T值-2.5SD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 T值 -2.5SD 但 <-1SD为骨量减少(Osteopenia)
Kanis JA. Et al. J Bone Miner Res 1994;9:1137
Anonymous, Am J Med 1993;94:646)
骨质疏松的定义-NIH
•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特点是骨强度减 弱,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骨强度是骨密度和骨 质量的综合反映。
• A skele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ompromised bone strength predisposing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 Bone strength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two main features:bone density and bone quality.
同型胱氨酸尿症和赖氨酸尿症
其他 制动、废用、失重 氟中毒 类风湿关节炎
股骨颈骨折的后果
• 股骨颈骨折,20% • 除手术治疗外,
死亡!
骨科医生要掌握
• 存活患者,一半有 功能障碍!
一些骨疏松的预 防和药物治疗。
• 早期诊断,早期
预防,早期治疗

股骨颈骨折典型病例
Colles骨折
• 68岁妇女。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JMA 2001; 285:785
骨质疏松的定义-临床
• 有“脆性骨折”。即由于轻微外伤,如从站立或 更低的高度跌倒。
• Presence of a “fragility” fracture. Fracture due to minimal trauma, such as after fall from standing height or less.
1
Low BMD Med BMD Hi BMD
• 75 times the risk
if there are
> 1 Fx 1 Fx
multiple
vertebral
No Fx
fractures and low
BMD
Ross Ann Intern Med 1991; 114:919
Vertebral fractures are often unrecognized.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
骨质疏松的定义-Albright
•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但剩下的骨是正常的 骨。没有定量,缺乏可操作性。
Albright.F., and Reifenstein,E.C.: The parathyroid glands and metabolic bone disease. The Williams & Wilkins Co., Baltimore,1948
Only about 25% of Vertebral Fractures
骨质疏松的影像检查
• 骨密度检查 • X线平片 • CT • MRI
骨质疏松的X线平片表现
• 骨密度减低 • 皮质松化和骨小梁化。
• 注意! • X线平片不敏感,X线平片的密
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要有一定的经验
骨质疏松的病例
骨质疏松的病例
男,43岁
骨质疏松的CT表现
X线平片和MRI
• X线平片和MRI反映骨密度变化不敏感,椎体骨 折的诊断主要依据椎体形态变形,但变形不一 定都是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
股骨颈(髋部)骨折
• 老年妇女,轻微 外伤史。
股骨颈骨折典型病例
Colles骨折
• 68岁妇女。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诊断
Pre-existing Vertebral Fractures Predict Future Fractures Independent of BMD
骨质疏松的定义-WHO
•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和骨 的微结构破坏,使骨的脆性增加,易法生骨 折。
• A systemic skeletal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low bone mass and microarchitechtural deterioration of bone tissue, with a consequent increase bone fragility and susceptibility to fracture.
Vertebral Fx + BMD = Improved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75
• 25 times the risk if there is a
history of one
vertebral fracture
and low BMD
25.1
14.9
10.2
7.4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