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的数学下册的教案.doc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的数学下册的教案.doc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的数学下册的教案.doc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

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以“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素材;通过老师分

别给 4 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引起学生对认识钟表的需求;体会认识时刻在生活中

的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自主练习;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个时刻。其中;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时应注意加强直观操作。

二、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

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感受时间的意义。

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 .教材着力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以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故事情境——“下雨了”为背景;以老师打电话询问学生放学到家的情况为素材;将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巧妙地串在一起;又从整体上比较这四个时刻的不同。

2 .人文思想贯彻教材其中;无声的画面效果营造一个个浓浓的“情”字。尊师爱生、关爱老人、家人和

睦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放学后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牵动着老师的心;打个电话问一下;了却教

师的牵挂;关爱学生已变成我们教师的自觉行动。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全家人给奶奶过生日;倡导全社会形

成尊老敬老的风尚;这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下雨了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 页信息窗;自主练习1、 3 、 5、 6 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

4、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的情景;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出示老师与小力通电话的情

景。放大出示小力家的钟面;提问:“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

的小钟表;观察小钟表;你会有哪些发现?把你看到的和知道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钟表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指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教师:(屏幕上出现钟面。配合教师讲解闪烁)钟面上有 1 到 12 这 12 个数字;还有 12 个大格;钟面上还有两根指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分针闪烁;并出示“分针”二字);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同上)。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自己动手让你的小钟表转起来。(学生操作)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小力是 5 时到家的;下面还有几个钟面;你能读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吗?

(屏幕上逐次出示10 时、 8 时、 3 时三个钟面;让学生认读;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读的。)

教师任意说一个整时的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投影上订正。

指一名学生说整时的时刻;其他学生拨表;同位互相检查。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

师:谁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继续课件展示(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的情景;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分别出示老师与小云、小青、小

林通电话的情景。分别放大出示小云、小青、小林家的钟面;提问:“小云、小青、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

家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小结、引导得出“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读法。

教师任意说一个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投影上集体订正。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 3 题)让学生完成教材 4 页的空;集体订正。

2、出示自主练习第 1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让学生观察自主练习第 6 题的图;会发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使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 时。

4、出示自主练习第 5 题;先让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培养

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你表现的怎样?好在哪里 / 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 6 页我学会了吗?自主练习2、 7 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情境熟练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四种时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3、对学生进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师;小朋友们;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同位。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课件演示旗杆在三个时刻(三个时刻用钟表出示);让学生观察说说小动物各是什么时间到达旗杆的。然后

回答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

三、巩固拓展

1、实物投影出示教材 4 页第 2 题;先向学生说明时针要比分针短;再让学生画一画。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 6 页第 7 题;做后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 1农家院——数数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 100 以内的数;建立 100 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 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记清楚各个数位;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显示信息窗中的教学情境图。估计一下;大约多少个辣椒?为什么?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师:想要知道准确的辣椒和玉米的数量;我们就来一起数数;先用自己桌上的学具(小木棒)来摆一摆;数

一数。数一数有多少根?学生汇报。

在计数器上请同学拨出数出的数量。每数一根;就拨出一个。

师:怎样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 100 的实物。

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 以上);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 100 的实物。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 100 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10 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 20 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 根扎一捆 ,,

你数出的100 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师:很多同学选择了 10 个一堆或10 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 个十; 10 个十是 100。)(板书:10个十是100。)

小结: 10 个十是 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学生自主回答:

100 里面有 10 个十; 5 个二十是 100; 2 个五十是 100 三、当

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 3 题。

四、课堂小结 :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那么今天我们学的百位在计数器上怎

么表示出来的呢?

五、作业布置:

1、必做题: 9 页自主练习1、

2、 4 题。

2、选做题: 10 页自主练习6、8 题。

板书设计:100 以内数的认识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信息窗 2摘石榴

——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家想不想去呢;我们要准备好了;比赛

看谁摘得多!(展示课件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这几个小朋友摘了多少个石榴呢;我们来当小裁判看谁摘的多?应该怎

样比较呢;先比较谁和谁呢?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玉和小玲谁摘的多?

小雨和小强谁摘的多?(板书问题)我们先来比较小玉和小玲;看谁摘的多呢?

小玉42 个小玲27 个

小组交流想办法;应该如何比较42 和 27;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2 在 27 的后面;所以 42>27.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 比 20 大;所以 42>27.

小玉比小强摘的多;我们的小裁判还真公平呢;再来帮小玉和小强比较一下吧!

小玉 42 个小强48 个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

方法一:数数的时候;48 在 42 的后面;所以 48>42.

方法二: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40 和 40 一样大;个位上8 比 2 大;所以48>42. 小强比小玉摘的多。

最后我们要找出摘得最多是谁呢?是小强。

四、当堂达标:自主练习第1、 2 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自主练习3、 4 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6、 8 题。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方法:十位不同看()位;十位数字

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信息窗 3摘南瓜

——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上一次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

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我看到了妈妈摘了30 个。我看到了爸爸摘了40 个。我看到了小阳摘了 6 个。

生提问: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们的问题吧 !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 同桌讨论;并汇报 )

方法一:我数一数;50、 60、70. 。

方法二: 4 个十加 3 个十得7 个十;是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数一数;31、 32、33、34、 35、 36.

方法二: 3 个十加 6 个一;得 36.

3、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肯定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1、 2 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56-50 和 23-3 你会计算吗?课后可以

讨论一下。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自主练习3、 4 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 5 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40+30=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30+6=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40+6=

课题:智慧广场

教学内容: 19 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列举法解决问题;题;体验列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聪明才智;发展智

力; 3.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会数数吗?你想怎样数?

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100;也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数作为起点往下数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 2 个 2 个地数;还可以 3 个 3 个地数; 5 个 5 个地数; 10 个 10 个地数。

活动二:比赛从 1 写到 100。

师:从 1 写到 100;一共写出了多少个“ 9”?看谁找得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数一数;想一想;写一写。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师:我们还可以借助百数表来找到答案。

试一试;找一找;到底有多少个“9”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2、汇报交流

(一)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可以先让用百数表找的同学交流;说说在百数表里找到几个“9”;是怎么找的?

(二)交流:先圈出个位上的“9”;数了数共有10 个“ 9 ”再圈出十位上的“ 9”;数了数也有10 个

“9”;因此从1 到100;一共要写10+10=20 个“9”。把个位上是“9”的依次写出来:9、19、29、39、49、59、 69、 79、 89、 99 共 11 个“ 9”.

把十位上是 9 的列出来: 90、 91、 92、 93、94、 95、96、 97、98、 99;一共写了 9 个“ 9”;合起来一共是 20

个“ 9”。

3、总结概括

刚刚同学们用的方法其实是我们数学上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列举法。好处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拓展提高

从1 写到 100;一共写出多少个“ 8”?多少个“ 7”?多少个“ 6”?三、

自主练习

1、 P20 1

2、( 1)你能写出和是9 的所有算式吗?

(2)把 12 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方法?

(3)爷爷手里拿了 2 个黄气球; 2 个红气球; 3 个蓝气球;小女孩要买 2 个;可以怎么买?

启发学生有序列举

预设 1:先列举颜色一样的?

黄黄、红红、蓝蓝

预设 2:再列举颜色不一样?

黄红、黄蓝、红蓝

3、找单双数P20 4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都学会了吗?

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数学思考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探索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课时安排: 2 课时

信息窗: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幅情境图呈现的是小朋友们欣赏牧童骑牛的纸贴画情景;美丽而富有童趣的纸贴画情景;使学生感受

到图形的美;体会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激起学生认识图形的兴趣和愿望。图中的纸贴画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难点:初步感知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复查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二、设问导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牧童骑牛图。

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人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三、合作探究

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自学检测

1、自主练习1:先认识图形;然后再连一连。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出示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开头;接着让学生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开头是这

样的?

2、自主练习3:先让学生说说学过哪些图形;再让学生围图形。

3、摆图形P23 5

4 拼图形P24 6

五、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我们同学可真棒。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这样的图形?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七、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牧童与牛——认识图形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课本第 24 页的《我学会了吗》中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

2、感受辨认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美。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同学;在学习第三单元《牧童》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教师再指名说。

二、巩固拓展

出示第 24 页《我学会了》中的图。

问:你们喜欢这幅图吗?图中有什么?分别是什么开头的?如果将这幅图变得更美丽;你能按照题中的要求涂上色吗?

涂完;展示一下;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涂得认识;画儿才能更漂亮。

然后让学生数一数完成教材上的表。

教师:同学们;你填完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边让学生提问题;边让学生解决;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三、教师小结。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一、导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了 4 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是教学的难点。

二、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

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重要基础;因

此务必使学生扎实掌握。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导学措施:

创设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创设有意义的问

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

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

握算法。

第一课时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导学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导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掌握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加强与同学的交流。

4、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导学重点:掌握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导学难点:掌握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一、温故复查

50+3070+2030+6050+370+230+6

每组题有什么区别?

二、设问导读

(一)师:我们李营是一个美丽的乡镇;你们想让我们的乡镇变得更美丽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出

示:主题图信息窗一)

在小组内看图讨论:这幅图中有什么?通过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板书: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二)小朋友们你说我讲:

1、小朋友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26+3=。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使其明白加法的意义)

2、 26+3=你会计算吗?

(1)请你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向你小组的伙伴介绍一下?

(2)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3)小朋友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

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师:另一个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吗?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师:谁会列式?你知道怎样计算吗?快借助学具摆摆算算吧!(生操作)

师:你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位听听吗?(生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三、自学检测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

35+4= 45+3= 63+2= 74+4= 22+4= 54+10= 32+20= 27+40= 36+30= 31+60=

四、巩固训练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5+20= 56-6 =78-4=87+2= 78-40= 16+50= 56-30= 80+20=

88-8=73+5=54+5=86-40=

2、解决问题

小猫 42 只小狗30只

(1)、小狗和小猫一共有几只 ?(2)、小猫比小狗多几只?( 3)、小狗比小猫少几只?五、

课外拓展

回家与父母做拿东西的游戏;比一比谁拿得多;多多少?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位数和一位数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29 (棵)

(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6+30=56(棵)

教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用成人的眼光看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通过本课

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刚开始对 26 加 3 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 29;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

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二课时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导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导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

导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一、温故复查

复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

7+5= 8+6= 9+8= 6+9= 34+10= 40+15=

4+8= 6+7= 3+9= 5+8= 60+15= 43+50=

二、设问导读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生回答;师板书:挂牌、浇花。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集体交流:

师:谁想把自己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1)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

(如果学生提出了减法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留待下一课处理。)

三、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27+6=;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2) 27+6=你会计算吗?

(3)请你用你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向你小组的伙伴介绍一下。

(4)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大家展示一下?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竟然这么快就想出了计算的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小朋友们请看;这几道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

( 1)自主练习第 1 题

59+4= 3+68= 43+7=6+48=

“ 59+4=”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听?

( 2)自主练习第 2 题

五、巩固训练

( 1)我会算

35+6= 46+5= 57+4= 68+3=

79+2= 24+7= 77+6= 84+8=

(2)自主练习第 8 题

先让学生说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集体交流;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六、课外拓展

自主练习第 7 题

引导学生先明确题意;再计算、涂色。计算时要看每一个算式是不是特殊;如果有一个加数大于45 了;和肯定会大于45;其实不用计算就可以比较大小。

[ 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的灵活性;而不是千篇一律要求把所有的结果都计算出来才能涂

色。 ]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次的学习;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7+6=33(个)

(2)二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22+8=30(个)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导学内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整十数(不退位)

导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导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温故复查

( 1)○○ ○ ○ ○(2)□□ □ □ □ □ □ □

△ △ △☆ ☆ ☆ ☆

比一比;说一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

( 3)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5+65=48+7=4+64=43+50=

二、设问导读: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信息窗三)

师:(出示统计表)你看;这是我们学校一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矿泉水瓶、易拉罐的情况;仔细看看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 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捡了废矿泉水瓶45 个;二班收20 个;三班收28 个。

生2:我知道一年级一班捡了易拉罐10 个;二班收 15 个;三班收 6 个。

2.师:咱们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师出示问题)问:怎样列式?生答师板书:15-10=

生2: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师:怎样列式?(师出示问题)生答师板书:28-6=

生3:

3.师: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吗?

师板书: 15-10

师: 15-10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 1:我是先摆出 1 捆和 5 根小棒;然后又抽出 1 捆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

15 / 16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其余的问题怎么做呢;你能自己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问题。)

像这样的题目该怎样计算呢?

(1)独立思考。( 2)如有困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的伙伴介绍一下。

(4)组间交流;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并解释自己喜欢此法的理由。(学生进行自我优化)(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及结果。

(6)总结: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三、自学检测:

27-5= 58-40= 19-7= 28-20= 46-5= 39-20=

四、巩固训练:

1、当堂达标:

49-40= 63-60= 65-40= 76-30= 59-20= 85-40= 57-20=54-20=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5-3= 54-2= 32-2= 45-4=56-3= 76-4= 85-4= 98-7=

五、课外拓展:

同位两人利用学具盒中的数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必做题:35页自主练习1、 2、 3、 4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