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学会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1 什么是起动机起动机是一种用来启动内燃机的设备,通过电力驱动旋转发动机的曲轴,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1.2 起动机的主要功能- 提供足够的启动力矩,克服内燃机的惯性阻力。

- 保证发动机能够快速、平稳地启动。

2.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起动机的结构- 电动机:主要由电枢、线圈、电刷和电刷架等组成,通过电流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 飞轮:连接在曲轴上,负责储存和释放机械能,提供启动力矩。

- 齿轮减速器:将电动机的高速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2.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按下起动开关,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力使电枢旋转。

- 电枢与飞轮通过齿轮减速器相连,将电动机的高速低力矩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 飞轮带动曲轴旋转,使内燃机开始工作。

3. 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3.1 起动机故障的常见原因- 电源故障:如电池电力不足、蓄电池线路短路等。

- 电动机故障:如电动机烧毁、电装线路断路等。

- 减速器故障:如减速器齿轮损坏、润滑油不足等。

3.2 起动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检查电源:确认电池是否正常、线路是否短路。

- 检查电动机:检查电刷、线圈和电枢是否正常。

- 检查减速器:检查齿轮是否破损、润滑油是否充足。

3.3 起动机的常见维护方法-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起动机的电路连接、齿轮和润滑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 清洁保养:保持起动机的清洁,特别是电刷和电枢,以免积灰影响工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起动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起动机的结构,向学生展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关系。

3. 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4. 分析起动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并提供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

起动机实训教案

起动机实训教案

起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十章“起动机的检修与调试”。

具体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起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检测及调试方法。

2. 能够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重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检修及调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拆装工具、检测仪器、教学PPT等。

学具:起动机拆装工具、检测仪器、实训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无法启动的汽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进而引出起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利用PPT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拆装与检测方法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训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实训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训操作步骤,独立完成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练习。

6. 故障分析及排除(10分钟)教师提出起动机常见故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工作原理2. 起动机结构组成3. 拆装与检测步骤4.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起动机实训报告。

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心得、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2. 答案:参照实训操作过程及教材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起动机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训操作演示2. 故障分析及排除3.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训操作演示实训操作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演示和指导至关重要。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内容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学对象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时15分钟一、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学习过电工基础,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上节课学习了汽车起动系统的作用,对起动机在整个起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定了解。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特点优点1、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2、喜欢自己解决问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1、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2、初学汽车专业的课程,还没有完全入门。

教学对策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明确学生任务;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发扬学生的优点,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弥补学生的不足。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材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课程类型以“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掌握汽车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难点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汽车起动机的基本组成;2、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3、掌握汽车起动机工作的原理。

情感目标1、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4、通过动画的演示,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头脑风暴法让同学任意思考、联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激发更多更好的主意。

学生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四组,相互依次发言,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模式,小组内部又形成合作模式。

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自主探究法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使用方式作用《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教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提供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师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电子翻页笔、黑板教师教学操作方便提高课堂效率Flash动画、视频片段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充满活力更加生动形象五、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1、新课导入——2分钟通过观看汽车起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电气设备(起动机)教案

电气设备(起动机)教案

3、起动机的分类
起动机是起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种 类繁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总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普通起动机 永磁起动机 减速起动机
1)普通起动机
无特殊结构和装臵,如东风EQ1090型汽车 配用的QD124、QD1212型,解放CA1090型汽车配 用的QD1215型和桑塔纳轿车配用的QD1225型起 动机均为普通起动机。
如切诺基吉普车配用的DWl.4型 永磁式减速型起动机,奥迪100型轿 车5缸增压型发动机用起动机以及丰 田皇冠(CROWN)轿车用日本电装 (DENSO)llE14型起动机。
按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1)机械控制式(直接操纵式) 由手拉杠杆或脚踏联动机构直接控制起动机 的主电路开关来接通或切断主电路。由于机械控 制式要求起动机、蓄电池靠近驾驶室而受到安装 和布局的限制,且操作不便,因此已很少采用。
换向器作用是向旋转的电枢绕组注入电流。 它由许多截面呈燕尾形铜片围合而成。铜片之间 (铜片与轴套、压环之间)均由云母绝缘。云母 绝缘层应比换向器铜片外表面凹下0.8mm左右, 以免铜片磨损时,云母片很快突出。电枢绕组各 线圈的端头均焊在换向器的铜片上。
3)电刷与刷架
作用:为励磁绕组及电枢绕组引入电流。 电刷由铜粉与石墨粉压制而成,以减少电 阻,并增加耐磨性,一般含铜80%~90%,含 石墨10%~20%,其顶部有软铜线(加粗或采 用双引线)。
1、起动系的组成
起动系由起动机及控制电路(蓄电池、 起动继电器和点火开关等)两大部分组成。
起动机用来产生力矩,并通过小齿 轮驱动发动机的飞轮转动,使发动机起 动,控制电路用来控制起动机的工作。
起动机安装在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前 端座孔上,利用起动机后端盖突缘孔, 用螺栓紧固。少数车型安装在右侧,大 多数车型安装在左侧。

汽车电气公开课教案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型号

汽车电气公开课教案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型号
第三讲起动系控制电路的类型、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
起动系控制电路的类型、工作过程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1.无起动继电器的起动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2.带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3.带组合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1.无起动继电器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2.带组合继电器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解决措施
实物讲解,动画演示
⑶.发动机起动后,切断起动电路,保持线圈断电,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回位,切断了电动机的电路,同时也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脱离啮合。
六、起动机型号
1.产品代号:起动机的产品代号为QD,其中Q表示起,D表示动;
2.分类代号:起动机的型号中以电压等级作为分类代号,分类代号“1”表示电压等级为12V,分类代号“2”表示电压等级为24V;
当中性点电压达到Ue/2后,线圈通过电流使铁心产生吸力吸开触点,切断起动继电器线圈电路,触点张开,起动机停止工作。
发动机正常工作后,若误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也不会工作。因为此时,发电机已正常供电,中性点始终保持一定的电压值,使充电指示控制继电器触点总是处于张开状态,起动继电器触点不再闭合,起动机更不会工作,从而实现了对起动机的保护。
教学难点
带保护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解措施
动画演示












一、导入新课
由教师引导思路,复习常规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引入新课。
想一想:起动机的外部电路是如何控制的?
二、起动系控制电路的类型
1.无起动继电器的起动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2.带起动继电器的控制电路工作过程;

汽车起动机课程设计

汽车起动机课程设计

汽车起动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起动机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识别不同的起动机类型,理解起动机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作用,并能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阅读汽车起动机相关电路图的能力,并能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简单的起动机故障诊断。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起动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起动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动起动机和液压起动机等。

3.起动机的主要部件:讲解起动机的主要部件,如电机、齿轮、离合器等,并分析其功能和结构。

4.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起动机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并讲解维修技巧。

5.起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一些常见的起动机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起动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车起动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起动机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起动机的相关知识。

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导学案01

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导学案01

模块三起动系统
——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了解起动机的结构及组成。

◆掌握其动机的工作原理。

◆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参与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拆装起动机掌握起动机的内部结构。

难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学法指导】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有关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对合作探究部分内容达成共同的认识,并将模糊问题详细记录。

◆及时整理展示及点评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全部内容。

【自主学习】
起动机的概述
1.起动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2.起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起动机视图,回想起动机的整体结构。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合作探究】
1.起动机由哪三部分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2.请说出图中各部件的名称
3.根据电路图,试分析起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学后反思】
◇知识梳理,总结本次课主要知识点。

起动机教案

起动机教案

攀枝花建校授课计划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班级汽修12级1班任课教师赵培召2012年9月17日第3周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教案内页教学内容与过程任务二、起动机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重点:起动机的检测教学难点:起动机工作原理导向:一辆桑塔纳轿车起动时打不着火,经检查发觉起动机转速较慢,转动无力。

试分析起动机起动无力的原因,并结合起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检测计划。

信息:一、起动机的结构二、起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图)当起动电路接通后,保持线圈的电流经起动机接线柱50进入,经线圈后直接搭铁,吸引线圈的电流也经起动机接线柱50进入,但通过吸引线圈后未直接搭铁,而是进入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和电枢后搭铁。

两线圈通电后产生较强的磁力,克服回位弹簧弹力使活动铁心移动,一方面通过拨叉带动驱动齿轮移向飞轮齿圈并与之啮合,另一方面推动接触片移向接线柱30和C的触点,在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后,接触片将两个主触点接通,使电动机通电运转。

在驱动齿轮进入啮合之前,由于经过吸引线圈的电流经过了电动机,所以电动机在这个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缓慢转动,以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

在两个主接线柱触点接通后,蓄电池的电流直接通过主触点和接触片进入电动机,使电动机正常旋转,此时通过吸引线圈的电路短路,吸引线圈中无电流流过,主触点接通的位置靠保持线圈来保持。

发动机起动后,切断起动电路,保持线圈断电,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回位,切断了电动机的电路,同时也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脱离啮合。

计划:教师在讲台演示起动机的拆装与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下面记录拆装步骤及检测过程。

实施:学生四人一组,按照记录的实施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检测结果。

评价:组内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学生派一代表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检测分析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式:讲授√ 探究□ 问答□ 实验□ 演示□ 练习□ 其它□
教学 手段 分析
①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有利于学生集 中注意力,提高授课质量。 ②利用多媒体,可以直接呈现与事例相对应的图片,以此使课堂更加丰富 多彩。
教学手段:板书√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标本□ 挂图□ 其它□
I
换向 片
1、起动瞬间电流走向:(起动开关刚接合)
蓄电池“+” 起动开关(点火开关)
保持线圈 吸拉线圈 电动机
接地
2、起动过程中电流走向:
主电路接通,吸拉线圈短路
蓄电池“+” 起动开关(点火开关)
吸拉线圈 电动机 接地
在保持线圈作用下,电磁开关仍在吸合位置,起动机继续通电运转
3、起动后电流走向:(起动开关断开)
过程 设计
复习与引导 5 分钟;授新课内容 35 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它□
1、 分类
按控制机构分:机械操纵式、电磁操纵式
按传动机构分:惯性啮合式、电枢移动式、强制啮合式
2、组成
直流串励式电动机
电枢:铁心、绕组、换向器、 电枢轴 磁极 电刷及架 外壳与端盖
传动机构
单向离合器 传动拨叉
控制装置(电磁开关) 二、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电刷
N
a
I F
b
F
d
n T
c
S
三、控制装置工作过程
蓄电池“+”
主接触盘 吸拉线圈
保持线圈 接地
因吸拉线圈与保持线圈通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在活动铁 心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回原位。
四、课后作业 1.起动机包括哪几个机构
教学 方法 分析
①利用讲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直接,更便捷的掌握老师所教授的 新知识。 ②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起动机工作 原理授课教案
梦飞扬队
起动机工作原理授课教案
学院
授课 题目 授课 进度
汽车与交通学院
任课教师
起动机工作原理
第十一章,第 2 节
授课对象
张宏
授课 时间长度
45 分钟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学会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的能力,学会总结概 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自由、和谐、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汽车专业知识 的兴趣。
知识目标: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 重点
起动机操作机构
教学 难点
起动机操作机构
授课过程
【上堂课知识回顾】 1 起动机的结构组成?. 【新课导入】 1. 起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观看“起动机工作的原理过程”。
【授课内容】 1. 起动机工作原理 【教授新课】
一、起动机的分类及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