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12 11
10
1 2
9
3
4
7
5
6
音乐欣赏
并估计下这段音乐大约是多少秒?
12
11
1
10
2
感
9
3受
一
8
4
分
7
5
钟
6
12
11
1
10
2
体
9
3验
一
8
4
分
7
5
钟
6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知识运用
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时 )
系红领巾大约需要 20(秒 )
做熟饭大约需要 25(分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时间名言欣赏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课外实践:
估计一下,做好下面每件事情 你要用多少时间?再试一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1号:我 跑了11秒
2号:我跑 了9秒
3号:我 跑了10秒
50米比赛中,跑得最快的是( 2)号
三年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10 秒 小 闹 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1秒的认识人教 新课标2 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秒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时间,认识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描述一秒钟的长短。
3.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秒”这一时间单位。
2.认识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段。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意识到“秒”这一极短的时间段,并能用具体事例描述其长度。
2.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特别是秒钟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教案、秒表等教学工具。
2.确保教室内的钟表正常运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钟表,让他们说出钟表显示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变化的?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秒”这个时间单位,并说明它是很短暂的时间段。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秒表,体会一秒钟的流逝。
•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拍手、眨眼等来描述一秒钟的长度。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比如拍手的速度、眨眼的次数等,来感受一秒钟的长度。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4. 巩固•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计算时间间隔,并用秒表示。
六、课堂延伸1.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实际应用。
2.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时间的流逝。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时间的变换,并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秒”这个时间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时间的利用,珍惜每一秒。
八、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朼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流逝,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9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并能正确读取秒针所指的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秒的概念2. 秒与分的关系3. 秒的读取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秒的概念,秒与分的关系,秒的读取方法。
2. 教学难点:秒的读取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钟表模型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钟表,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三个指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吗?c.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针代表小时,分针代表分钟,秒针代表秒。
2. 新课内容a. 讲解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1分钟等于60秒。
b. 讲解秒与分的关系:1分钟等于60秒,也就是说,当秒针走完一圈,分针就会走一格。
c. 讲解秒的读取方法:首先,看秒针指向哪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秒数的十位数;然后,看秒针指向哪个小格,这个小格就是秒数的个位数。
3. 练习a. 出示几个钟表的图片,让学生读取秒针所指的时间。
b.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钟表模型,练习读取秒针所指的时间。
4. 总结与布置作业a.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秒的概念,秒与分的关系,秒的读取方法。
b.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钟表,读取秒针所指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秒的概念、秒与分的关系以及秒的读取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秒的读取方法秒的读取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秒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的秒针,并能正确地读出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秒的定义:介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2. 钟表的秒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了解秒针的运行规律。
3. 时间的读法:教授如何正确地读出秒针所指的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秒的概念,钟表秒针的运行规律,时间的正确读法。
2. 难点:秒与分钟的关系,秒针的运行速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秒的认识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的钟表或手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游戏,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秒的概念。
3. 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钟表的秒针,记录秒针的运行规律。
5. 讲解与演示:讲解时间的读法,演示如何正确地读出秒针所指的时间。
6. 练习与反馈: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秒的认识》2. 提纲:秒的定义、钟表的秒针、时间的读法3. 关键词:秒、钟表、时间、读法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秒的认识相关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秒针的运行规律,并尝试读出时间。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读出钟表上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得到了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秒的概念和时间的读法。
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时间小游戏,增加学生对时间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秒的认识》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秒认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时间认识》中第2节《秒认识》。
详细内容将围绕秒概念、秒在时间单位中位置、以及秒实际应用进行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秒概念,理解秒是时间基本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生活实践,感受秒在生活中重要性。
3. 提高学生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秒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难点:理解秒与分、时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秒表、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游戏,让学生感受秒存在。
例如,进行一个20秒计时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简单任务。
2. 新课导入利用时钟模型和PPT,引导学生认识秒,并讲解秒是时间基本单位。
3. 例题讲解(1)1分钟等于多少秒?(2)如果一堂课40分钟,那一共是多少秒?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秒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间单位:秒、分、时2. 1分钟 = 60秒3. 1小时 = 3600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分30秒等于多少秒?(2)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那一周(5天)工作多少秒?(3)举例说明秒在生活中应用。
答案:(1)90秒(2)28800秒(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秒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时间,并记录下来,加深对秒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时间单位知识,如:天、周、月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活动设计要简单易懂,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
2. 适时提醒学生关注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秒存在。
二、例题讲解1. 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秒概念及其与分、时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 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一. 教材分析《1.1 秒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秒,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为后续学习时间序列和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单位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小时、分钟有一定的认识,但秒的概念相对较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秒的感知也不够敏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准确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对秒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秒,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秒,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单位的重要性。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时间换算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上课、吃饭、玩耍等,引出时间这一主题,进而引入秒的认识。
2.探究:让学生观察钟表,发现秒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秒的流逝。
3.学习:讲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如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等,引导学生进行时间换算。
4.实践:布置实践活动,如计算一段话读一遍需要多少秒,做一个动作需要多少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5.游戏:时间换算游戏,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秒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秒的认识》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秒的定义,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时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序观念。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秒的定义2. 秒与分之间的关系3. 观察时间的方法4. 珍惜时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秒的定义,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观察时间的方法,珍惜时间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提问:“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一分钟有60秒。
2. 新课内容a. 讲解秒的定义: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为s。
b. 讲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1分钟=60秒,即60秒组成1分钟。
c. 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方法:可以通过钟表、手机等工具观察时间。
d. 讲解珍惜时间的意义: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3. 实践活动a.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用手机或钟表计时,观察1分钟有多长。
b.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4. 总结与反思a.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秒的认识有哪些收获?”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了解了秒的定义,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学会了观察时间的方法,明白了珍惜时间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自己一天中各项活动的时间,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2.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制定一个时间管理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秒的定义、秒与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时间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互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秒的定义,理解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时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序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秒的定义,秒与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时间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秒的定义: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为s。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秒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01秒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秒,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为后续学习时间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秒的存在,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秒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分钟和小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秒作为一个较小的时间单位,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秒的流逝感知不够敏锐,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培养。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角的认识有所了解,能更好地理解秒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秒,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能正确读写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秒,了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秒的流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秒的认识。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秒表、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自带闹钟或手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如比赛、等待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秒的存在。
2. 呈现(3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秒的认识,让学生观察秒的流逝,引导学生关注秒的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秒与其它时间单位的关系,如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