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红灯现象调查与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闯红灯是指行驶中的汽车或行人在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时,无视交通规则,继续前行或过马路的现象。

在城市交通中,闯红灯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交通秩序与安全,因此引发了大量的研究。

闯红灯行为的成因可以从驾驶员和交通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驾驶员个体因素是造成闯红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驾驶员存在驾驶技术不熟练、道路交通法规知识匮乏等问题,这导致他们未能正确判断前方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此外,一些驾驶员由于急于前往目的地而心态急躁,容易产生不顾交通信号灯的行为。

研究还发现,一些驾驶员会受到他人的示范效应影响,如果周围有其他车辆或行人闯红灯,他们也会模仿而闯红灯。

另一方面,交通环境的问题也是引发闯红灯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控制不准确,不符合实际交通需求,使得车辆排队等候的时间过长;另一些路口的红绿灯时间间隔设置不合理,导致绿灯时间过短,使得驾驶员只能选择闯红灯。

此外,某些路口因为缺乏人员或设备进行交通指挥,使得交通流量无法得到顺畅的调节,也极大地增加了驾驶员闯红灯的风险。

针对闯红灯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方面,需要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交通规则知识水平,以避免因个体原因而引发的闯红灯行为。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管理,确保信号灯的设置合理准确,确保信号灯的控制时间间隔符合实际交通需求,同时加强路口交通指挥,推行智能交通系统,以提高交通流量的调控和流向的协调。

总之,闯红灯现象对交通秩序和人身安全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驾驶员行为和交通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改善交通环境,以减少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改善和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闯红灯的调查报告

闯红灯的调查报告
闯红灯现象的影响分析
闯红灯现象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调查发现,部分因闯红灯引发的交 通事故中,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闯红灯现象的治理建议
针对闯红灯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提出以下治理建议:一是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完善交通设施,合理设置红绿灯时间,提高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 ;三是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增设行人过街设施
在适宜的路段增设行人过街设施,提供安 全的过街通道,减少行人闯红灯的行为。
加强执法力度
严格罚
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采取罚款、 记分等措施,形成威慑力,遏制闯红灯行为 的发生。
加强现场执法
在交通高峰时段,加强现场执法力度,对违 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罚。
0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闯红灯现象普遍存在,且在某 些地区或特定时间段内问题尤
为严重。
闯红灯行为不仅对交通秩序和 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交
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闯红灯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 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规则意识淡 薄、急躁心态、对交通信号灯
的误解以及跟风行为等。
对交通管理的建议
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闯红灯行为的危害性认识。
闯红灯的成因
驾驶者或行人疏忽
由于驾驶者或行人的注意力不 集中或过于匆忙,未能及时观
察到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缺乏交通规则意识
部分驾驶者或行人缺乏对交通规 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存在侥幸 心理或习惯性违法行为。
交通设施不完善
部分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如信号 灯、标线、标志等不清晰或不规范 ,导致驾驶者或行人难以判断正确 的行驶方式。

法律实证研究案例(3篇)

法律实证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违法行为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某市政府决定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工作。

为了评估治理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某市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治理前后交通违法行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了解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实地调查法:选取某市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治理前后的交通违法行为数据。

3. 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评估治理效果。

三、研究内容1. 治理前交通违法行为情况(1)调查区域:某市某区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万人/平方公里。

(2)调查时间:治理前一个月。

(3)调查内容: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占用公交车道、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4)调查方法:实地观察、记录。

(5)调查结果:治理前一个月内,共发生交通违法行为2000起,其中闯红灯500起,逆行300起,随意变道400起,占用公交车道200起,违法停车500起。

2. 治理后交通违法行为情况(1)调查区域:某市某区域,面积为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万人/平方公里。

(2)调查时间:治理后一个月。

(3)调查内容:与治理前相同。

(4)调查方法:实地观察、记录。

(5)调查结果:治理后一个月内,共发生交通违法行为800起,其中闯红灯300起,逆行100起,随意变道200起,占用公交车道100起,违法停车300起。

3. 治理效果评估(1)交通违法行为数量减少:治理后,交通违法行为数量较治理前减少了800起,降幅为40%。

这说明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2)重点违法行为减少:治理后,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等重点违法行为数量较治理前分别减少了200起、200起、100起,降幅分别为28%、33%、25%。

城市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doc

城市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doc

城市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城市行人闯红灯调查研究”——期末报告讲师,信息组,高一八班:陈冲研究组组长:黄开元研究小组成员:王天祥、王杰、杨西丽、林震、刘一、李娅内容提要: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实验、专家访谈、网上询问、图形分析等方法,对温州市区行人闯红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举办了“交通文明互联、公共安全第一”的大型主题活动。

因此,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总结、介绍、温州闯红灯概况、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1.导言:温州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精神文明建设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众所周知,行人闯红灯的坏习惯已经成为中国每个城市的独特“风景”。

温州也不例外。

闯红灯的人就像过河的鲫鱼。

面对红灯,有多少人能平静地停下来“每个人都喝醉了,我一个人醒来,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我一个人清醒”。

有些人说,这是因为法律没有责备公众跟随人群。

有人说这是因为我国对闯红灯行人的处罚制度不完善。

此外,他还解释说,中国的物质文明还不够发达,并引用圣人的名言“知礼仪于粮仓,知荣辱于衣食足”作为证据,认为这些不文明、不合法的行为在经济条件好的时候会自然消失。

此外,许多人认为闯红灯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

没必要大惊小怪,但这真的是他们说的吗?为此,我们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人们会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也就是说“省时太聪明,会错过唧唧的一生”。

2.研究方法和实践:为了了解温州市行人闯红灯的现状,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实验、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

2.1研究方法2.11问卷调查方法:我们在吴马街、文十四中、市图书馆和张桥头四地发放了210份问卷,其中吴马街80份、文十四中50份、市图书馆50份和张桥头30份。

共收集有效问卷207份。

表1:城市闯红灯调查的被调查者比例。

1.你认为闯红灯在市民中很普遍吗?a .普通12560.3% b .不普通5325.6% c .说不准2914.1% 2 .你认为行人和车辆哪个更严重?a .行人3617.4% b .车辆9646.4% c .同样的6431.0% d .说不准115.3% 3 .当别人闯红灯时,你有没有停下来或者说服他们?a . 4119.8% b . no . 11153.6% c .偶尔5526.6% 4。

关于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行人闯红灯的调查研究,对行人闯红灯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行人闯红灯在城市交通中广泛存在,给交通安全造成了不小的隐患。

这主要涉及行人对红灯的认知程度、交通文明素质和交通规则的执行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交通文明水平。

1. 引言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行人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

行人作为最基本的交通参与者之一,他们的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因此,了解行人闯红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提升交通系统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工作。

2.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城市行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行人闯红灯的频率、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我们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多次调查,收集了大量的问卷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行人闯红灯是一种普遍现象。

约有60%的行人承认曾经闯红灯,其中30%的人表示习惯性地闯红灯。

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行人认知错误部分行人对红灯的意义存在误解,认为只有机动车必须停下,而忽视了行人也需要遵守红灯信号。

3.2 交通文明素质欠缺一些行人缺乏基本的交通素养和文明意识,对他人的交通权益缺乏尊重,常常在交通红灯下鱼贯穿行,给他人造成安全隐患。

3.3 不合理的交通设施设计部分城市的交通设施设计不合理,红绿灯设置位置不当、时长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行人在红灯期间等候时间过长,从而增加了行人闯红灯的可能性。

4. 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行人闯红灯行为和以下因素密切相关:4.1 环境因素繁忙的市区、迅速的节奏和拥挤的人流,将行人置于压力之下,导致一些行人急于插队行走,忽视了交通信号。

4.2 社会心理因素一些行人出于心理上的侥幸和不自觉,认为闯红灯并不会导致事故或罚款,从而产生了冒险心理。

闯红灯研究报告

闯红灯研究报告

闯红灯研究报告闯红灯研究报告一、引言闯红灯是指在道路交通中,行车信号灯变红后继续通行或未按规定停车的行为。

目前,闯红灯已成为导致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了行车安全。

本报告通过对闯红灯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闯红灯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闯红灯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事故数据统计法等。

我们在不同地点的红绿灯路口进行了多次观察,并随机抽取了一些司机和行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分析了一定时期内的交通事故数据。

三、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闯红灯的主要原因如下:1. 个体因素:一些司机和行人存在交通法规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的情况,对红绿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出于便捷和急切的心理,选择闯红灯。

2. 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流量大,路面拥堵现象严重,造成车辆和行人长时间等待,对一些心急的司机和行人来说,闯红灯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3. 地理环境因素:一些交叉口设计不合理、视线遮挡等问题,容易导致司机无法准确判断红绿灯信号,从而加剧了闯红灯的可能性。

四、对策建议针对闯红灯行为及其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特别是对学生和新驾驶员进行重点培训。

2. 加强执法力度:增加交通监控设备的安装,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闯红灯的违法行为严惩,从而提高违法成本和违法风险。

3. 优化红绿灯设置:合理优化红绿灯的设置和配时,缩短倒计时的时间,减少司机和行人的等待时间,从而降低他们闯红灯的冲动。

4. 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完善交通规划,并加强对交通流量的合理控制,减少驾驶员和行人的等待时间。

五、结论通过对闯红灯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闯红灯行为主要原因是个体因素、城市交通拥堵和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

关于闯红灯的研究报告闯红灯是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在中国交通管理中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闯红灯现象的原因及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闯红灯现象的原因:1.违法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不足,忽视红灯信号的规定。

2.出行急迫:一些驾驶员为了追求时间效率,不愿意等待红灯,主动闯灯。

3.交通拥堵:某些路段交通流量大、拥堵严重,驾驶员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选择闯红灯。

4.潜在经济利益:一些驾驶员为了避免红灯停车等待,提高出行效率,从而赶到目的地更早,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二、闯红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1.事故风险增加:闯红灯行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横向车辆冲出、行人跨越马路等行为都容易引发事故。

2.道路秩序混乱:一旦有车辆闯红灯,其他驾驶员也可能跟随闯灯行为,从而导致道路秩序混乱。

3.交通流畅度降低:闯红灯行为会导致交通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到交通流畅度。

三、解决闯红灯问题的有效方法:1.提高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违法行为的意识。

2.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增加交通警力,加强路面巡逻执法,对闯红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威慑效果。

3.优化道路交通设计: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的安装点位,减少交通拥堵情况,降低驾驶员因等待时间过长而闯红灯的可能性。

4.科技手段助力交通安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红绿灯监控系统、交通摄像头等,对闯红灯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提供证据支持执法力度。

综上所述,闯红灯是严重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闯红灯问题,需要提高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优化道路交通设计,并利用科技手段助力交通安全。

只有通过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有序。

有关闯红灯问题的研究报告毕业论文

有关闯红灯问题的研究报告毕业论文

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关闯红灯问题的研究报告——以信阳市为例学院法政系专业社会工作班级社会工作班学生211宿舍全体成员学号指导教师候秀丽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1)(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2)2.理论意义 (2)3.现实意义 (3)(四)研究方法和对象 (3)1.研究思路 (3)2.研究方法 (3)3.研究对象 (3)(五)相关理论概述 (3)1.再社会化 (3)2.社会排斥 (3)3.社会互动 (4)4.文化认同 (4)(六)相关概念界定 (4)1.农民工 (4)2.城市融入 (4)3.边缘人 (4)二、农民工城市融入区域性分析——以J市为例 (5)(一)J市农民工现状 (5)1.基本情况 (5)2.生活状况 (5)3.工作状况 (6)(二)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和需求 (7)1.经济层面的融入 (7)2.社会层面的融入 (8)3.心理层面的融入 (8)4.政治层面的融入 (9)5.文化层面的融入 (10)6.融入需求 (10)(三)J市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问题及原因 (11)1.存在问题 (11)2.原因分析 (11)三、建议和对策 (13)(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13)(二)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13)(三)提高农民工在初级分配中的待遇 (13)(四)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 (13)(五)逐渐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 (14)(六)建立属于农民工的工会组织 (14)结论 (15)注释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摘要中国式”过马路现状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道路交通系统持续高速发展,但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仍很大差距。

美国于 1995 年 3 月实施“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 7 大领域[1],并取得巨大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类别:综合类
闯红灯现象调查与研究
X学校
x班
课题组组长:x
课题组组员:x(负责写稿、实地调查)、x(负责实地调查)、x(负责实地调查)、x(负责实地调查、计算、整理数据、统计)、x(负责打印)
指导老师:x
【摘要】
这些年,x县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客观地讲,应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与城市硬件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城市公共秩序、市民文明素质显得有些不相适应,对于非机动车与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闯红灯究竟有多大的危害?现在闯红灯现象多吗?为什么屡禁不止?……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用实际体验、统计、网上查阅、采访等方法,做了这次调查。

【关键字】红绿灯行人车辆
【正文】机动车在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和路段上违反红灯相位禁止通行规定,越过停
止线并继续行驶的行为叫做闯红灯行为。

闯红灯行为有哪些危害呢?
一、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
1.荆楚在线消息楚天都市报(特约记者龙桥通讯员方元)29日,在十堰市人民路柳林岗,一辆小货车闯红灯后,连续撞伤7名行人。

据目击者称,是日上午9点50分左右,在柳林岗北侧,一辆小货车闯红灯,并将正在斑马线上行走的二男五女撞倒在地,该车在滑行五六米后终于停下。

事故中受伤的7人被分别送往附近的两家医院,其中,一老者头部受伤。

据悉,肇事司机江某系郧县一家公司的职工。

目前,警方正对事故原因作深入调查
2. 7月10日凌晨2时许,市八七路荣誉路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石狮的王某驾驶一辆大绵羊,后载一男一女沿八七路从公安局环岛往工商路口方向行驶。

永春的苏某驾驶一辆大货车沿子芳路,从秀山路口往长福环岛方向行驶。

两车在荣誉路口相撞,事故造成乘坐在摩托车后面的一男一女当场死亡。

对于该起重大交通事故,交警在充分分析现场、了解事实后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摩托车驾驶员王某违反信号灯驾驶,因此认定王某负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而苏某在驾驶大货车时,车速较快,事发时采取措施不力,因此也得承担该起事故的次要责任。

3.昨日下午4时左右,高州
市区文明路与迎宾路交界红绿灯
处发生一起出租车与摩托车相撞
的交通事故,摩托车主受伤。

记者赶到现场时,受伤的摩
托车车主已被送院救治。

出租车司
机对记者说:“我当时由东向西行
驶,摩托车由南向北闯红灯冲了出
来,我避闪不及,就碰到了摩托车的车尾,然后摩托车就倒地了。

”据了解,受伤的摩托车
主是一名约十七岁左右的女子,翻车后整个人趴在地上。

之后不久,救护车赶来将她送院救治。

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但相信大家都不愿再看下去了。

闯红灯的危害是无法形容的!
二、x县市民闯红灯现象
了解到了闯红灯的危害,我小组成员走上街道,进行了一次统计。

我小组成员以个人为单位,在两个相同的时段内,分别在x大道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这四处地点,做了一系列的统计工作,结果如下:
上午(7:30——8:00,早高峰期)
1.x大道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
2.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
3.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
(此次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对一辆闯红灯的摩托车的车牌号进行了记录,因涉及
到一些个人合法权益,只公布部分号码:x)
下午(18:00——18:30,晚高峰期)
1..x大道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
(此次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对一辆闯红灯的摩托车的车牌号进行了记录,因涉及到一些个人合法权益,只公布部分号码:x)
(此次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对一辆闯红灯的摩托车的车牌号进行了记录,因涉及
到一些个人合法权益,只公布部分号码:x)
4. x路与x路交叉口的红绿灯处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的调查员发现一处红绿灯故障的十字路口,车流混乱,有两辆小轿车差点相撞,刹车时发出尖锐的响声。

三、“羊群效应”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车种闯红灯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百,就是说来几辆闯几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回忆起调查时的情景:闯红灯时,几乎都是先由一个人“开路”,然后就有人跟着“勇往直前”。

我不禁想到有心理学者提出的“羊群效应”:假如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甚至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

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人都会暗笑羊的愚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往往难免会不自觉地甘当“羊群”中的一员。

我调查时看到的就是这种现象:有时红灯亮着的时候,还会有人一个跟着一个朝前走,自行车一辆跟着一辆往前骑。

我想用违规者的理论解释就是:前面的人这样做,我自然就会跟着学!
在调查过程中有机会时,我采访了几个刚闯了红灯的人,发现许多人并非原来就想闯红灯,只是看到别人都闯了,自己才跟了上去,也“闯”一回。

——这不就是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可能这就是许多人闯红灯的原因所在!但“第一头羊”是怎样想的呢?
四、采访“头羊”
有些闯了红灯的人,闯过红灯以后会接个电话,载客三轮车有时会停下来载客,我们趁此机会,问卷调查了12位“头羊”,统计结果如下:
1.闯红灯的原因:
2.最多愿意等待几秒的红灯:
3.考虑过闯红灯的危险吗:
4.如果其他人先闯了红灯,您会闯吗:
5.如果您以前也闯过红灯,那么你被罚过吗?
五、关于避免闯红灯现象的建议
根据表格和统计图,我小组成员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不当“头羊”
2.即使有人当了“头羊”,也不要再去做第二只“羊”。

3.电瓶车、各种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的驾驶员们和行人的文明素质需要加强,
其他车辆驾驶员继续保持良好的文明素质。

4.等红灯时要有耐心。

5.交通部门或城管部门最好能在非机动车等红灯处安装遮阳棚。

6.应用智能红绿灯,尽量缩短群众等红灯的时间。

7.有关部门加强对闯红灯危害的教育。

8.对闯红灯车辆(包括非机动车)进行罚款教育。

中华素来为礼仪之邦,而不闯红灯是一个人文明、有礼貌的表现,是十字路口一道不可缺少的优美风景。

让我们从不闯红灯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共建和谐社会!
六、存在的问题
1.调查过程中每一个场地只有一个调查员,人数太少,导致有些数据不大准确。

2.被问卷调查的人数太少。

【致谢】感谢各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劳动,才获得了这些宝贵且精确的数据。

特别感谢x 同学对这些数据的整理、计算。

还感谢这些同学的家长们忙里抽空陪伴自己的孩子到统计场地(十字路口)。

感谢指导老师。

在这里,还想对那些接受采访的人说声谢谢,不是他们的帮助,我们总结不出这些建议,但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再闯红灯,谢谢。

【附件一】调查问卷问卷及分析:
叔叔/阿姨您好,您刚才闯红灯了哦
1.请问您刚才闯红灯的原因是?
A.赶时间 B.太热,等不住 C.觉得没什么危险 D.其他
分析: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太热,等不住”为自己闯红灯的原因,而小轿车、货车等一些机动车内都是有空调的,自然不会感觉到热。

可见闯红灯的多是一些非机动车驾驶员。

2.请问您最多愿意等待几秒的红灯?
A.10s B.20s C.30s D.40s
分析:55%的人选择了最短的10秒,说明群众等红灯的耐心还不够。

3.请问您考虑过闯红灯的危险吗?
A.考虑过 B.没有 C.有时想过 D.自己很小心的,不会有什么危险
分析:许多人都没有考虑过闯红灯的危险,自然也不会想到闯红灯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这也许也是大多数人闯红灯的原因。

4.如多其他人先闯了红灯,您会闯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D.可能会
分析:会的人居多,说明“羊群效应”很严重。

5. 如果您以前也闯过红灯,那么你被罚过吗?
A.没有
B.被罚过
C.从没被发现过
D.这是我第一次闯红灯
分析:没有被罚过的最多,所以大多数人闯过一次红灯,并不能从中得到教训,于是就一次接一次的闯。

【附件二】查阅过的网站:
/FormViewResult.aspx?UserID=33140&FormID=43163
/s/blog_4cb9w.html
个人小结——[x]
我组研究的课题是“闯红灯现象调查与研究”,起初决定研究该课题是因为近年许多人常在十字路口闯红灯,前几天又看到因为闯红灯两辆电瓶车差点相撞,所以想要了解闯红灯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和有关于闯红灯的其他一些信息,而且可以锻炼社会调查实践能力。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了解到x县市民的闯红灯现象很严重,也对问卷调查和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案的确定能力上有所提高,难能可贵,写这篇研究性学习论文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忙。

从草案拟写到方案的确定,从初具雏形到大功告成,有汗水,有艰辛,也明白了“重在参与”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