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望天门山》PPT教学课件 图文17页

小学语文古诗《望天门山》PPT教学课件  图文17页

注释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Biblioteka 学习生字d-uàn-duàn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d 斤 左右 11画
组词:断裂、断水、判断 造句:这是一道判断题。
学习生字
ch-ǔ-chǔ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ch 木 上下 13画
组词:楚国、痛楚、清楚 造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学习生字
g-ū-gū
音序 偏旁 结构 笔画
g 子 左右 8画
赏析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 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 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 “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 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 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赏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 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 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 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 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望天门山PPT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望天门山PPT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中止:从中间断裂开来。开:撞开。
第8页
新知讲解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 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 门山似乎是因为水流冲击而从中间 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 句写水,浩浩荡荡长江水被天门山 阻挡,激起滔天波浪。
第9页
新知讲解
依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观赏着青山相对而出奇观,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方向驶来。
第15页
新知讲解 你知道哪些关于李白诗歌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拓展积累
第16页
新知讲解
《赠汪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3页
激趣导入
断duàn 楚 chŭ 至 zhì 孤 gū 帆 fān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止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4页
新知讲解
自读课文
1、大声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第5页
新知讲解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第17页
课堂小结
本诗经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 描写,展现了天门山雄伟气势, 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和对祖 国美好河山歌颂,以及乐观豪迈 情怀。
第18页
布置作业
作业: 熟读诗文,默写古诗。
第19页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5张PPT).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5张PPT).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望天门山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 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等方法,试着理 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望天门山 唐·李白
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一幅自己心目 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的默写在画上。
描写江水的词语: 波涛汹涌 惊涛拍岸 浩浩荡荡 滚滚东流
风号浪吼 奔腾不息
描写天门山险峻的词语: 坚不可摧 牢不可破 铜墙铁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① 报答。 ② 回旋,回转。 ③ 返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两太行(háng)雪满山
——《行路难》
我喜欢,我想:
尝试着背一背古诗; 尝试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展示交流,合理分工: 善于诵读——朗读或背诵全文
善于表达——结合关键词想象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李白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19张PPT).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19张PPT).ppt

左右结构,高低 错落,右边写得低一 点儿更加美观。
望天门山
天门 断 山险
楚江 开 水急
碧水

青山 出
孤帆

写景抒情 热爱祖国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着,一只 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背景资料
唐开元十三年(725),25岁的李白怀着济 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 当他乘舟顺江而去,途经天门山,天门山敞 开怀 抱,楚江水汹涌澎湃,让他豁然开朗, 于是挥墨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17 古 诗 三 首
走进诗人
李白,唐朝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看,往远处看。 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方式:自己读,同桌互读,指名检查读。
圈画景物:李白望到了什么景物,借助插图 和古诗右边的注释找一找,圈一圈。

“天门”“青山”都指天门山
“楚江”“碧水”都指楚江
诵读第一、二句,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脑 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听到什么声音。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再读古诗 尝试背诵
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 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又写下 了一首诗《姑孰十咏·天门山》。
姑孰十咏·天门山
[唐]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楚帆
上下结构,书写时 要注意“林”写扁一点 儿,最后一笔捺舒展。
截开、裂开
诗人想象的是谁将天门山从中间截开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回:①回旋,回转; ②答复,汇报; ③谢绝。
楚江将天门山分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21古诗二首望天门山PPT课件

21古诗二首望天门山PPT课件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30张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30张ppt)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⑴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注意: ①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②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 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 准。 ④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荀子: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王充:人病则忧 惧,忧惧则鬼出
王守仁(王阳 明):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笛卡尔:我思 故我在
“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可知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①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理解哲学, 形成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认同。
科学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反对唯心主义 和形而上学。
目录
contents
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导入新课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 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西方近代哲学
关注哲学基本 问题第二面的
内容
中国古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传播和发

西方古代哲学
关注哲学基本 问题第一方面
的内容
中国古代哲学:
天与人、知与 行、心与物、
理与气
总结与归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的原因

《古诗三首》PPT课件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古诗三首》PPT课件望天门山|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开阔的胸襟与豪放不羁的精神。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归纳总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 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 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 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展现 了李白宽阔的胸襟。
课堂小练
全诗四句共两层意思,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___江_____和 ____山____。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___出_____” 字,逼真地写出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出江心的态势,给 人以“___动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___远_____望, 一个“____来____”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而近,由小 而大的情景。
望天门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思考:哪个字最传神?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楚江水势很猛。 听到滔滔的楚江水的轰鸣。 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那个字极具表现力?
“出”字极具表现力。“出”字表现了舟行 过程中诗人看到的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包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 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望天门山》PPT课件人教部编版(共2 6张PP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激趣导入
断duàn 楚 chŭ 至 zhì 孤 gū 帆 fān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020/10/12
4
新知讲解
自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020/10/12
5
新知讲解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呢?
2020/10/12
14
新知讲解
领悟诗情
自己再读读诗句,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从“望”来,在阳光的映衬下,景色优美怡人, 令作者无比惊喜激动。
2020/10/12
15
新知讲解 你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诗歌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020/10/12
拓展积累
16
新知讲解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0/10/12
17
课堂小结
2020/10/12
本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 的描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 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以及 乐观豪迈的情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长江在冲破天门奔腾而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夹江对峙的群山激起了江水一片回旋。
2020/10/12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开:撞开。
8
新知讲解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 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 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 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 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 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望天门山
激趣导入
2020/10/12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激趣导入
李白
2020/10/12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 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 贵的诗歌。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 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 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 术效果,被后世称为“诗仙” 。
18
布置作业
作业: 熟读诗文,默写古诗。
2020/10/12
19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020/10/12
20
谢谢
2020/10/12
21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2
11
新知讲解
2020/10/12
诗意小结: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引奔腾的长江水从 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 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 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 帆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轻捷而来。
12
新知讲解
探究讨论
思考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2020/10/12
9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欣赏着青山相对而出的奇观,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2020/10/12
10
新知讲解
第三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第四句则点明由于两山夹峙,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 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诗人形 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 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 的壮丽风光。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 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 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这两句所 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 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
2020/10/12
13
新知讲解 探究讨论
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 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 边,开门候客。
2020/10/12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6
新知讲解
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夹 江对峙,就像一座门户,合称天门山。 楚江:安徽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诗人把流经这个地段的长洒称为楚江。
2020/10/12
7
新知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