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合集下载

新艺术运动的背景和在各国产生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背景和在各国产生的影响
其中最杰出旳是吉玛德
吉马德 巴黎地铁入口设计
南斯旳“新艺术”运动
以家具设计与制造为主,南斯新艺术运动旳发展和爱弥 尔•盖勒有很大关系。盖勒也遵照新艺术运动旳风格, 采用大量旳动植物纹样,防止直线而采用曲线,受日本 和中国家具旳影响较大。但他不同于巴黎设计师旳是关 注于用不同旳木料,已到达装饰旳目旳。
其设计旳探索成为新艺术运动旳一种极具特点旳插曲。 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朴旳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 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旳设计主张相反
这种探索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旳基础, 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 发展。
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马金托什
爱弥尔•盖勒
爱弥尔•盖勒
爱弥尔•盖勒思想: 具有强烈旳自然主义倾向,曾在《装潢艺术》刊登《根
据自然装饰当代家具》,还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 出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功能旳主要性原则旳设计家。
爱弥尔•盖勒
设计成就 —— 玻璃设计 设计风格 —— 不对称造型、
色彩精致旳表面装饰
苏格兰(直线派)
B.直线派 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旳简洁直线几何形态 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 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旳联络和区别
自然草木中 抽象旳纹样
卷草 花卉 鸟类
感觉原因 加入设计
新艺术 运动
放弃老式 风格
强调 手工艺
工艺美术 运动
借鉴 哥特风格
自然风格
是当初英国最主要旳建筑设计师,他 发掘他称之为“旧旳精神”而设计出 具有新风格、独特旳建筑。日本浮世 绘对其影响很大,喜欢使用简朴旳直 线和黑、白旳基本色彩。他将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混合 采用,其简朴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旳平面设计特征与奥 地利分离派极为相同。他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当代主义前奏等多种风格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当 代主义时期主要旳环节式人物。

日本浮世绘及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日本浮世绘及其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 世 绘 ” 一 个 绘 画 艺 术 的 专 有 名 词 , 其 特 定 的 内 涵 外 浮 是 有 延 。印 象 派大 师如 德 加 等 也 受 到 浮世 绘 的感 染 , 仿 当 时 日本 出 模 口商 品 的 包 装 风 格 创 作 了不 少 绘 画 。近 现 代 西 方 人 体 绘 画 艺 术 借 鉴 了 日本 “ 世 绘 ” 主 题 和 技 法 , 是积 极 的方 面 , 着 艺术 浮 的 这 有 审 美 的 价值 。 高 就 直 接 临 摹 过 许多 浮世 绘 大 师 的 作 品 , 他所 梵 像 绘 的《 基 老 爹 》 唐 中有 许 多 浮世 绘 画 作 的 痕 迹 , 溪 斋 英 泉 的《 如 花 魁 图》 安 腾 广 重 的 《 住 大 桥 夏 日黄 昏 的 骤 雨 》 及 《 户 梅 、 千 以 龟
有 素 养 的 人 都 称 其 为 “ 户 绘 ” 这 种 称 呼 当 时含 有 很 强 的贬 义 江 ,
成分 , 以浮 世 绘 在 日本 历 史 上 曾被 查 禁 。浮 世 绘 的艺 术 渊 源 , 所

(a r L Me) 。
浮 世 绘 的艺 术 风 格 让 当时 的欧 洲 社 会 刮 起 了和 风 热 潮 ( 日
活 、 景 和 演 剧 。 世 绘 的 艺 术 , 期 原 为 肉笔 浮 世绘 , 画 家 们 风 浮 初 即 用 笔 墨 色 彩所 作 的 绘 画 , 非 木 刻 印制 的绘 画 。 肉笔 的浮 世 绘 , 而
浮 世绘 是 在 日本 江 户 时 代 兴 起 的 , 由于 对 西 方 现 代美 术 推 进 起 了很 大 作 用 而 闻 名 世 界 。 为 日本 绘 画 艺术 的带 名 词 。9世 成 1 纪后半期 , 日本 与 欧 洲 商 贸 来 往 频 繁 , 艺术 品通 过商 贸 、 游 、 其 旅

浅谈日本浮世绘对欧洲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对欧洲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对欧洲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的影响摘要:19世纪后期东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与结合,当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被引入到欧洲的市场上时,它改变了传统西方古典现实主义对于当时美学标准与判断,日本浮世绘对西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许多欧洲艺术家都来模仿这种绘画形式,并在这种绘画方式的表达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浮世绘这种绘画形式对于欧洲的艺术不仅是绘画表现方法的改变,也是绘画思想的新变化,本文从欧洲艺术家的画面表现和改变的角度分析浮世绘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揭示了这种碰撞对东西方艺术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日本浮世绘欧洲新艺术运动前言:1854年,日本重新开放了与西方的贸易,由于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增多,包括扇子,瓷器,木刻和屏风在内的日本艺术被大量引入欧洲,主要是法国和荷兰。

在 1860 年代,日本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变得非常流行,1862年欧洲世界博览会使日本艺术受到更多关注,并且使得欧洲的一些艺术家发现了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在当时的浮世绘是西方许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包括莫奈、德加、高更和梵高等欧洲艺术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浮世绘的介绍浮世绘,即日本风俗画,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出现的独特民族艺术,它在日本很受欢迎,主要描绘人们的肖像、日常活动、风景和表演,浮世绘是画家用笔墨画出的画,而不是用刀刻或印刷出的画,这些形式的绘画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在绘画内容上,大多是日本的本土生活,人物肖像,四季景色,风景名地等多种多样,并且对于女性美的刻画也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写实技巧,受到社会的赞誉,这些日本画家的绘画技术逐步熟练,最后演变成了日本独特的绘画艺术,也为后来的浮世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浮世绘流入欧洲由于19世纪日本和欧洲之间的频繁贸易,日本工艺品开始流入欧洲,但因为浮世绘的材料便宜又好看,只是被用作手工艺品的包装纸,浮世绘这样色彩和构图都很好的绘画非常吸引当时欧洲的艺术家们,于是浮世绘瞬间在欧洲的艺术界走红,也影响了一些欧洲国家,对西方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在欧洲现代设计诞生时期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在欧洲现代设计诞生时期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在欧洲现代设计诞生时期的影响浮世绘作为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两大艺术运动,具体评析浮世绘在其中的作用。

标签:浮世绘;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麦佥托什一、浮世绘的产生与传播浮世绘是在德川幕府时代产生一种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两百年的发展,活灵活现地描绘和记录了江户时期日本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表现的大多是世俗生活中的场景,与中国画超凡脱俗相反,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被总称为“浮世绘”。

19世纪在日本出口到欧洲的商品中含有大量的浮世绘风格的广告,受到了欧洲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此后,梵高等人被其灵活的构图和世俗化的内容打动。

欧洲开始掀起对日本艺术的崇拜,不仅推动着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更推动者着世界艺术从古典主义到现在主义的进程。

二、浮世绘对设计运动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一场起源于英国并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的设计改良运动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由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利斯引領,主要目的是解决室内产品、建筑等由于大工业批量生产导致的产品设计水准下降的问题。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让艺术家们认识到,大工业化与机械生产会导致产品变得十分丑陋,缺乏基础的外形和功能。

他们开始在自然形态中借鉴设计元素,从浮世绘和其他东方设计中寻找参考。

同时,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在浮世绘中开始提倡清新的自然风景画,自然元素开始越来越多的在浮世绘中出现,风景画逐渐取代春画成为浮世绘的主要内容。

拉斯金和莫里斯开始以日本浮世绘中的自然元素为基础,伴随着哥特风格,追求诚实、简单、朴实的设计目标,重新提高设计品味,期望恢复英国传统设计水准。

虽然这场运动从意识形态来看是消极的,它否定了大工业机械化生产,是一场企图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幻想,但是它为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风格上的借鉴。

新艺术运动是在工艺美术运动后又一次艺术家们乌托邦式的尝试。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摘要】浮世绘艺术受中国明清版画艺术的影响,其文化内涵受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日本民族自身特点,画面多呈现出幽深、玄奥、清淡、静谧和伤感的美学特征,倡导在凝神静察中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眷恋。

其独特的的艺术魅力对欧洲艺术运动以来及现今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浮世绘艺术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以及它所追求的的简朴、空寂之美也深深的影响了现代艺术设计。

【关键词】浮世绘艺术设计创新浮世绘是来自日本美丽又奇特的艺术,起初其是在日本市民崛起之后产生的一种市民文化,这种文化表达了日本市民的情趣和审美,极大的提升了日本市民的精神追求以及生活物质质量的升华。

一、浮世绘艺术的起源“浮世”:日本佛教术语,相对于“净土”。

也含有及时行乐的意思,具有浓厚的享乐意味。

浮世绘出现并盛行于日本江户时代,也就是1603年到1867年之间,很多日本漫画故事都以江户时代为背景,比方《犬夜叉》、《一休和尚》等等;日本的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朝代”,从旧石器算起至今,日本被划分为16个时期,江户就是其中一个时期,此外“江户”也是日本的地名,这个时代也史称德川时代。

在那个连砍头都会根据出身分成三六九等待遇的封建体制里,日本市民阶层在政治上没有出路,他们索性将内心的压抑、反叛转向娱乐生活,浮生若梦不如纸醉金迷,这让浮世绘应时而生。

二、浮世绘艺术的蓬勃发展与中国的渊源浮世绘最初其实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木刻版画手法。

明清年间,正是木刻版画鼎盛的时期,几乎每一本书都存在插图,每一张插图都精心制作,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参与其中,比如唐寅(唐伯虎),他就曾为著名的《西厢记》创作插图。

到了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版画就水到渠成的诞生了;其版画主要应用在佛经上,比如目前收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一张插图,就是中国现存,也是最早的木刻版画。

浮世绘版画的第一个艺术特色便是它色彩的平面表现,在绘画作品的平面上表现色彩的厚薄不同的多种层次,并且还要表现出色彩的纯净和透明度,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这恰好是浮世绘版画艺术所具有的特色之一。

浮世绘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浮世绘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西方美术研究】一、日本文化进入欧洲的过程日本在19世纪时已经被西方所了解,日本的一些漆工艺上体现的高超技巧,一些装饰精美的箱子、书架等家具都为西欧爱好者所喜爱,日本陶瓷也为欧洲所认可。

尽管同时期中国的陶瓷水平更高,但明代末期的农民起义运动以及清兵入关等等,使得中国陶瓷在国外几乎绝迹。

日本的工艺品便占领欧洲市场,于是欧洲对于日本美术便逐渐开始了深入研究。

在当时巴黎出现葛饰北斋的画集,当时的画家在想办法吸取浮世绘的美学风格,或者以浮世绘作品作为自己画面的背景。

他们最开始只是对日本的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进行景物摆设,但是很快又开始吸收日本浮世绘的绘画风格。

在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示的日本屏风以及陶瓷作品很快传出来,大家关注的甚至包括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

和服上面绘制的植物纹样以及对物象的表现都体现为日本的主流风尚。

因此,日本艺术以商业和博览会的形式,深刻影响着欧洲。

当时欧洲艺术始终流行写实的风格,当工业革命完成,照相机和机器纷纷开始展现在舞台之上,传统的写实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当时很多人认为只需拍照就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就不必再用美术来表现了,所以艺术家们只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而这种注重装饰性以及表现精神领域的艺术便成为欧洲艺术急需的一种补充。

所以,当时很多想要创新的美术家都从日本艺术当中吸取营养。

浮世绘与日本社会生活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在那个时代,雕刻书版以及印刷迅速发展,大众传播以及各种广告画广为流传,保存下来的古籍绘本比书籍插图更是泛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古籍绘本是对日本平民生活的自由性的一种表达。

明治维新后,日本封闭的状态一下被直接打开,政府倡导全面西化的时候,浮世绘艺术开始没落,大量的产品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流失到海外。

荷兰最开始与日本展开贸易,这种在日本随处可见的绘画形式无意中被推广到欧洲橱窗当中,形式有版画、屏风画、绘本等等,市场上随处可见浮世绘这样的包装纸,几乎进入了欧洲的日常生活当中。

日本浮世绘文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日本浮世绘文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艺术探索2008年第22卷第2期(总第87期)(下转第46页)日本浮世绘文化的影响及其启示焦自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上海200062)[摘要]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受中国古代仕女画、小说插图、木版画及彩色套印术的深刻影响,并融合了日本民间审美风尚,最终发展成为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后又影响了西方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由此在西方产生了日本文化的审美崇拜运动,使日本艺术成为改变西欧传统绘画的新美学。

[关键词]浮世绘;中国古代仕女画;印象主义[中图分类号]J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53(2008)02-0044-02[收稿时间]2008-03-19[作者简介]焦自英(1982-),女,哈尔滨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1.日本浮世绘文化来源于中国古代侍女画“中日两国艺术关系的密切是不言而喻的,如建筑方面起了‘唐样’一样,绘画上也表现出中国风。

日本已故老画家中村不折氏在《中国绘画史》序言中说:‘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得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

’中国绘画专门研究者伊氏专一朗氏曾说:‘日本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其绘画也由中国分支而成长,有如支流的小川对于本流的江河,在中国美术上更增一种地方色彩,这就成为日本美术。

’”[1](p228-229)浮世绘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在时间上晚于中国仕女画而出现,被日本人称为“唐画”。

隋唐的佛教绘画,明初的小说插图、木版画以及彩色套印术,都为日本浮世绘艺术提供了优秀的技巧典范和生动的视觉形象。

脱胎于“唐画”的日本浮世绘作品在用线上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白描手法,在设色上也采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渲染和平涂等手法。

浮世绘虽被誉为最能代表日本民族风格的绘画,但它并非是彻头彻尾的日本“国粹”,特别是早期的浮世绘美人画,带有更多的传统中国画色彩。

2.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①绘画的影响日本的艺术对19世纪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1. 引言1.1 日本浮世绘艺术简介日本浮世绘是一种源自江户时代的传统木刻版画艺术,具有独特的浓烈色彩和生动的构图风格。

它在日本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当时是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浮世绘的主题广泛,包括风俗、历史、戏剧、美人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浮世绘的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中,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感受。

其鲜明的色彩和精细的细节处理,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吸引了众多人的欣赏和喜爱。

今天,虽然日本浮世绘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依然深远。

许多当代艺术家们从浮世绘中汲取灵感,将其独特的色彩、构图和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艺术作品。

浮世绘艺术的精髓在于表现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丰富,这种表现方式不仅在日本艺术中有所体现,也在国际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 正文2.1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浮世绘艺术家对自然风景、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描绘方式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启示。

他们以极具个性和独特风格的绘画技法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这种表现形式激发了现代设计师对于艺术表达的创新思维。

浮世绘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启发。

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构图方式,将人物情感和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上,这种表现方式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浮世绘中所展现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也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以及传统手工艺等元素,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精神,这种文化传承对于现代设计师在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2.2 日本浮世绘色彩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日本浮世绘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于世。

浮世绘作品中常见的鲜艳色彩和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作者:冯明燕陆永青原著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1期
摘要:日本绘画艺术对于新艺术运动起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日本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的之一,浮世绘在欧洲的传播对于新艺术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

浮世绘中对于线的运用形式和对于自然的表现力是新艺术运动的养料。

浮世绘艺术不仅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给养,还是新艺术运动的敲门砖。

本论文便从建筑表现和平面设计来试论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曲线;浮世绘;招贴;米拉公寓;新艺术运动
1日本绘画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1.1日本浮世绘的起源及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美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中国美术,作为日本绘画中的一员,浮世绘也不例外。

日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可以追溯到630年。

日本自公元7世纪始派遣唐使,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8世纪中叶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奈良时代的屏风绘是在盛唐金碧山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公元9世纪,平安时代前期就被称为“唐风文化”,平安时代后期为区别于唐风美术的形式,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物语绘卷”,是“大和绘”的早期样式。

正如日本近代美术史论大家西崖指出的那样:“日本文化,在古代时期以前,实由中国输入,即美术史之年历,亦仅中国三分之一,故其作品,渲染中国色彩最浓。


要了解浮世绘就必须知道其在日本美术中的含义。

浮世绘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

“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

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

“绘”与“画”都是从汉语中移植过来表示绘画的概念,但在日本人看来,“绘”从字形结构上可以分解出“锦丝交会”的含义,因此“绘”字具有色彩的属性;“画”的字形结构则源于古时的田原划界,因此具有“界定边缘”的含义。

这样,日本美术中就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绘画形式缀以“绘”字,如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等;反之,以水墨表现为主的无色绘画则缀以“画”字,如汉画、水墨画等。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浮世绘的发展被分为了四个时期:初期(明历大火至宝历年间)、中期(明和2年至文化3年)、后期(文化4年至安政5年)、末期(安政6年至明治45年)。

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

日本的浮世绘体现着崇尚自然的特点,日本人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原因,自古就形成了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并由此孕育了崇尚自然的地形与色彩的美术样式。

有学者指出:“日本文化形态是由植物的美学支撑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然就是神,生活如果没有神就没有自然,也就不能成为生活,也可以说就没有日本的历史”。

史前的日本是一个多神教的民族,和自然没有对立意识也没有隔阂的疏离感,他们反而把自然作为感情的倾诉对象。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

所以日本艺术中多体现了有自然演化而来的造型观:流动的曲线运用,模仿植物的枝蔓涨势。

而这种模仿自然与流动的曲线正为新艺术运动提供了先例。

萨姆尔·宾编辑出版的《艺术的日本》的初衷是想扩大欧洲的日本美术爱好者范围,扩大对日本浮世绘的产品需求然后增加其画廊的日本艺术品的销量,达到他的商业目的。

但通过深入对日本艺术品的研究,他发现日本绘画与自然的联系,并且认为这种取材于自然的艺术作品正是当下工业革命时代所需要的,由此,新艺术运动运动便有了启蒙思想。

1.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其实早在19世纪以前,日本的浮世绘便传到了欧洲,只不过并不是以商品的买卖作为传播途径的,而是作为陶瓷制品的“保护者”传到海外的。

陶瓷作为海外销售的中坚力量之一被广泛销往海外,对于陶瓷的保护确实是重中之重,当时人们用纸张来包裹着陶瓷,而这种包裹陶瓷的纸张便是日本的浮世绘了。

因为当时浮世绘是作为印刷品大量生产的,十分廉价。

批量印制的绘画在本土无法消耗的时候,人们便把他作为废纸用来包裹陶瓷,从而浮世绘在被人们认识之前就已经广泛地在欧洲传播了。

19世纪,欧洲因为经济强大和技术的领先而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引进文化,艺术家们很自然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吸收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

作为极具东方艺术的浮世绘艺术便成了艺术家们取材的艺术形式。

1862年伦敦国际展览会上有日本的商品在公开展售,有纺织品、扇子、高级瓷器和著名版画家的作品,这些是欧洲市场上的新鲜东西,这些带有异域文化特点的商品成为艺术家所喜爱的收藏品。

从那以后,日本绘画几乎是一夜成名,日本绘画也因此为契机在欧洲传播开来,日本绘画中日式的构图和结构原则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的美术。

随后,1895年12月,在巴黎的普罗旺斯街有一家别具特色的画廊,这家画廊的主人是德国籍的萨姆尔·宾,他是公认的日本艺术鉴赏家、商人和作家。

这家画廊经营日本的艺术作品,墙上挂着来自于日本的画作,并且展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所设计的彩色玻璃、艺术玻璃、招贴画和珠宝首饰等,画廊的风格体现着东方的艺术情调。

巴黎的《费加罗报》把这个画廊描绘为“杂货铺”,因为这些东西五花八门、还没有统一的风格,也由于这些艺术品表现了某种类似颓废的装饰品味,因此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受到堕落的英国人、吸吗啡的瘾君子、犹太
人和比利时罪犯的影响。

但是,《费加罗报》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画廊打开了新艺术作品的一扇窗,这间“杂货铺”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并在历史上获得肯定。

在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法国设计师的精美作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在欧美各国引起广泛响应,并使“新艺术之家”的名称不胫而走,故以“新艺术”命名其运动。

日本浮世绘为新艺术运动设计提供了养料,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征工艺美术运动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抽象,植物的母题已经失去了写实和理智的平衡对称,在日本的浮世绘基础上走向性感和夸张抽象的方向发展。

2
日本浮世绘在新艺术运动中对建筑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9世纪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在此后十年,新风格因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产品中迅速地普及,导致新艺术运动在大约1907年以后就开始被忽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洲艺术史上动荡的年代,工业革命所生产的产品应该怎样用艺术来包装?这是艺术家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艺术家们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提倡取材自然,模仿花卉、藤蔓,运曲线设计。

当时的设计师开始尝试效仿东方艺术,其中日本绘画的用线技法便被模仿和引用。

新艺术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称为也有所不同,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在奥地利维也纳被称为“分离派”,在英国被称为“现代风格”,而在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则是充满了梦幻色彩。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闻名全球的米拉公寓,人们也称之为“石头房子”,是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的人物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

米拉公寓以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由大的阳台和窗户、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

事实上,这种突出物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公寓曲线似海波的楼顶、独特的阳台和窗户设计,再加上巨大神秘造型的通风口,在当时引起相当大的骚动,当时人们认为此建筑若非出自恶魔之手就是疯子所为。

米拉公寓的奇特造型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是很典型的自然主义手法作品。

米拉公寓作为高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从建筑表面到建筑内部家具,隔断和结构,都体现出了高迪对曲线的强烈热爱和极致应用,这种应用也表现出高迪曲线意识的完善和成熟。

他的曲线意识除了来源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他生于白铁匠家庭的背景外,还来源于对于日本浮世绘中的用线技法模仿。

3浮世绘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

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其中土鲁斯·劳特雷克招贴的平块亮色、皮埃尔·波那尔招贴的粗犷字母和粗浓线条节奏,至今给人深刻的印象。

阿尔丰斯·穆夏设计的招贴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
廓线优雅的刻画,经过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显得甜美优雅,身材玲珑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时还有一头飘逸的秀发,具有很明显的日本浮世绘的影子,从1896年穆夏的一件饰板联作《四季》中所体现的绘画技巧便可窥视一二。

4总结
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无处不在,新艺术运动的涉及建筑、产品、家居、首饰、平面设计、书籍装帧、雕塑和绘画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建筑中,米拉公寓完美地体现了新艺术运动所主张的师从自然,建筑整体轮廓所体现的曲线则是浮世绘中注重线条表现的强调所契合外;在招贴设计中,浮世绘中对于世俗环境的描绘及其在色彩方面的表现形式为新艺术运动所用,为设计师对于当时工业生产的产品装饰提供了技术性的指导。

通过对米拉公寓的设计风格的探索以及日本绘画艺术在新艺术运动中招贴设计的出现,可以得出日本绘画对新艺术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它像是一个敲门砖,敲开了新艺术运动的大门;又像是砸向牛顿的那个苹果,为新艺术运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灵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