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效果研究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效果研究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效果研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与效果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金融服务的乡村振兴效果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三个维度: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果。

1. 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主要反映金融服务在乡村地区的普及程度,包括金融机构的覆盖率、金融服务产品的覆盖率等指标。

2. 金融服务的质量:主要反映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金融产品的创新性、服务流程的便捷性等指标。

3. 金融服务的效果:主要反映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程度,包括农民收入增长、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

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研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为乡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

2. 金融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为乡村地区提供了更加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

3. 农民收入增长显著,农村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四、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表明,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金融机构应继续扩大服务覆盖面,为更多的乡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2. 金融机构应加强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乡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3.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4. 乡村地区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更好的条件。

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与风险控制措施

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与风险控制措施

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与风险控制措施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要实现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和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金融支持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策略和措施。

一、乡村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乡村是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场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领域。

加强乡村金融支持意味着更好地服务农民,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金融支持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和农村金融,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1)发展农村金融机构。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加方便、灵活的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贷款、储蓄和支付等服务,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

(2)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通过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和减少利息,提高农民贷款的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支持农民扩大生产、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3)创新金融产品。

开发面向农民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民保险等,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存在在乡村金融支持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比如,农民的还款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贷款风险;农村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导致运营风险。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四、加强风险评估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评估,以减少贷款风险。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营。

五、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政策针对农村金融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政策是必要的。

比如,对于违约债务,有必要制定追偿措施,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风控水平。

六、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共担机制农村金融风险共担机制是减少金融风险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村金融机构、农业生产主体和政府可以共同承担农村金融风险,通过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减少风险对各方的冲击。

七、加强农民金融素养培训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能够增强其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风险对他们的影响。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

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乡村振兴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将从政策体系、农村土地制度、乡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农民收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政策体系。

一、政策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应包括土地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农村人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

保护农民权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等都是政策体系中应考量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土地制度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加大土地承包期的稳定性,确保农民对土地的长期福利,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此外,建立农地市场化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三、乡村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发展多元化的乡村产业。

鼓励农民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技创新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提升农业竞争力。

此外,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数字化发展,也是构建乡村振兴策略的重要内容。

五、教育医疗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优化教育医疗资源。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解决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

同时,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六、农民收入构建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需要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如发展农村旅游业、农产品电商、农产品品牌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目标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通过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小额贷款等,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推进金融科技创新。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1.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以及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指在农村地区,为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建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

建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

建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作为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一直以来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中国经济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前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建行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以助推中国乡村经济发展。

建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建立稳定的金融支持体系。

建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建行提出了“一主、三支、五枢纽”的服务架构体系,即将全行乡村服务都搬到乡村,建立乡村经济管理部,设立农村金融分支机构,打造集资金融、信息服务、物流保障等于一体的产业服务支持体系,构建强大大的金融服务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建行在乡村振兴方面还提出了覆盖全国、针对贫困地区的“两心计划”。

其中,“两心计划”以“两心”为切入点,即关注乡村儿童的成长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探索出一条既可以融入金融服务体系,也可以循环反哺社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道路。

此外,建行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推出了查干湖示范区和三三乡金融改革试验。

查干湖示范区以农村电商为牵引,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给予普惠金融及时、便捷、优质的服务,帮助百姓实现小额贷款、再贷款、借款,为区域撑起了一张先进便捷的金融责任网。

三三乡金融改革试验将探究现代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可行性,确定金融业在乡村中的服务定位,完善乡村金融产品体系,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综上所述,建行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关注了金融支持,而且着重推行了服务架构、发展计划、金融创新三个核心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使农村金融从传统业务向现代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转变,也可以切实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促进乡村全面进步和发展。

建行农村金融服务不仅限于传统的储蓄、贷款等金融产品,而是逐步深入到乡村产业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

比如,建行联合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方组织发起“乡村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和教育等方面。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一、背景介绍及工作目标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金融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建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工作目标。

本方案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1. 金融产品创新(1)设立农村基金:设立专门的农村基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的发展。

这些基金可以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并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和股权投资等支持,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乡村经济。

(2)设立农村信用联社:设立农村信用联社,为农村企业和个体户提供信用贷款、融资担保和金融咨询等服务。

农村信用联社可以与传统银行合作,共同建立起乡村金融服务的网络。

(3)开发农村金融产品:根据乡村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保险、农村支付等。

这些产品需要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便捷、灵活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2. 推进金融创新(1)推动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加大农村金融科技创新的力度,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例如,开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智能化等项目,提高农民的金融科技素养。

(2)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金融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合规运营。

(3)推广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所有金融服务信息。

同时,提供公益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3. 加强金融服务意识(1)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开展乡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班、宣传活动等形式,让农民了解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2)加强金融保护意识:加强金融安全和风险管理教育,引导农民合理理财和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农民的金融权益。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既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

这项长期而又艰巨任务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资金作为一种稀缺要素,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又具有决定性影响。

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如何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解决现实中农业农村投资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要尽快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以此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需要。

1.鼓励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进一步明确国家开发银行、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李军国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国开行按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新动力;农发行要坚持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做好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服务。

以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与资本有效对接,持续增加对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

结合粮食收储制度及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做好政策性粮食收储工作,探索支持多元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粮食收购的有效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采取相关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1. 融资难题农村大多数居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然而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状况不明、缺乏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限,农民的生产意愿受到影响。

2. 金融知识匮乏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要低很多,很多农村居民甚至都不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使用。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金融市场上难以参与,也增加了金融诈骗的风险。

3. 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覆盖率相对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点。

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金融的便利。

4. 风险防范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较弱,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经常发生一些金融诈骗和金融乱象,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加服务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宣传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增加贷款偏好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3. 完善金融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法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杜绝金融乱象的发生,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金融宣传教育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管理能力,避免出现金融诈骗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当代农村财经2019年第8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亟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金融政策体系,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金融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健全金融扶贫政策,满足乡村振兴底线要求广大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只有如期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金融扶贫作为最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要更加聚焦贫困地区,坚持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设贫困地区。

(一)突出重点,推进金融资源与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以扶贫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专项公司债、社会效应债、PPP 等多种形式,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扶贫开发,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找准切点,发挥人民银行定向调控作用加强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管理,加大扶贫再贷款倾斜力度,力争每年扶贫再贷款占比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再贷款增速高于所在地区贷款平均增速。

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试行定向降准、考核倾斜等政策。

(三)加大试点,实行差别化信贷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贫困地区群众,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在脱贫攻坚期内稳妥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区别对待逾期和不良贷款,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实行差异化的贷款利率,适度提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额度、取消反担保要求。

(四)打造亮点,创新发展保险产品大力推行扶贫小额保险、农房保险、疾病保险等保险产品,重点服务贫困地区因病、因残致贫的突出困难群体;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保费补贴力度,适度降低保险费率;创新发展农产品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提高贫困地区农业风险保障水平。

二、完善金融稳粮政策,奠定乡村振兴基础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摘要: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亟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金融政策体系。

本文提出了构建“五位一体”的金融政策体系思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金融政策;“五位一体”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曹雅涵*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8VSJ019)62农村金融当代农村财经2019年第8期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既包括由于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短缺引起“无人种粮”的稳产问题,又体现在粮食金融化产生储存、流通、加工领域的大企业操纵问题。

这就要求金融政策除了对粮食生产精准发力外,还要建立粮食金融战略。

(一)创新粮食生产的金融支持模式充分借助“政府搭台、金融机构唱戏、粮农受益”的多方联动机制,积极推行“银行+保险+种粮农户”“政府+公司+银行+种粮农户”“政府+种粮大户+银行”等多种金融支持模式,转移和分散粮农风险,增强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支粮产品积极开展“金满仓”仓单质押贷款、农地预期收益保证贷款、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支持农户粮食生产的试点工作,以土地经营权质押、林权抵押等方式支持专业化农场发展,探索开展大型农田水利设备、大型农机具等的融资租赁业务,为小微型农田基础设施设计特色贷款。

(三)建立粮食金融政策结合我国粮食生产、储存、流动、加工等环节,由政府牵头成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推广粮食投资和储备银行模式,大力发展粮食期货与期权市场,加强国际粮食金融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维护粮食一级和二级市场稳定安全。

三、优化金融支农政策,凸显乡村振兴农民主体乡村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是由乡村的独特属性和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要所决定。

因而,金融支农政策也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凸显以农民为主体的政策架构与体系设计。

(一)试行农户贷款考核制度,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农户应将银保监会等主管部门制定的涉农贷款考核制度,修改为对农户贷款的考核,规避因统计口径不明、做大农企贷款等导致涉农贷款规模虚增而农户贷款实减的问题,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符合政策设计初衷。

(二)构建面向小农户生产经营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普惠金融支持模式我国小农户比例高达97%,但面向小农户生产经营的金融服务还很不健全。

金融机构可围绕小农户接入社会化服务,开展信贷支持、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定制。

借助农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全程扶持,形成“农户+银行+农业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支持模式。

(三)优化金融生态,创新支农金融产品全面推行信用村创建,加快实现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加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点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全面推行“政银担”“政银保”“银行+风险保障金”等多种金融支农产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优惠金融服务。

四、创新产业金融政策,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而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则是关键一环。

因此,要加快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一)围绕农产品产业体系,试点农业产业链金融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试点“银行+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链金融,以及“农业园区+核心企业+农户+银行”的农业园区主导型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

(二)围绕多功能产业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作用要按照《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通知》精神,以项目制形式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特色旅游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多功能开发。

(三)围绕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发展农业科技金融、农产品物流金融要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技术入股、技术担保、产权交易、股权交易、代办股份转让、信用保险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为农产品物流全程提供存款、贷款、信托、投资、抵押、租赁、保险、贴现、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融资结算、风险分散、理财服务等业务。

63农村金融当代农村财经2019年第8期五、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这就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提供更多绿色资金,建设美丽乡村。

(一)逐步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绿色转型,培育绿色金融地方服务主体,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支持农村建设、农业发展、脱贫奔小康的精准度。

建设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同时也促进金融业向绿色化快速转型。

(二)提供多元化、创新型绿色金融服务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和产品,拓宽绿色融资渠道,积极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乡村污染防治等提供金融服务;鼓励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以农村绿色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引导更多地方政府设立绿色基金,积极开发绿色指数与相关产品,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三)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地方出台适合本地农村的绿色金融实施方案,建立地方农村和农业绿色项目库。

同时,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环境权益抵质押体系,建设绿色农业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低碳排放区、农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参考文献:[1]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9-55.[2]吴比,张灿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的需求[J].农村金融研究,2017(12):40-41.[3]张末冬.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N].金融时报,2018-01-13[4]汪来喜,赵金霞.基于粮食金融化的我国粮食安全思考[J].农业经济,2016(01):3-5.[5]舒辉,卫春丽.农户参与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02):114-120.[6]温焜.乡村振兴呼唤绿色金融勇担重任[N].中国环境报,2018-1-31.(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责任编辑:欣文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Policy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Cao Yahan[Abstract]:For a long time,an importan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lack of rural financial supply.It is urgent to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and estab-lish a sound financial policy system with multiple levels,wide coverage,sustainable,moderate com-petition and controllable risk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the "five in one"financial policy system and makes a useful explor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financial policy,"five inone"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