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研究杨帅(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于《红楼梦》,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深深地浸润,大大汇集了传统文化的精粹。

在《红楼梦》中既可以看到封建文化落后腐朽之处,民族文化偏具价值性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

服饰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人性情在传统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本文旨在通过饮食服饰、礼仪规范、宗教与哲学、婚姻制度、园林建筑等五点探讨《红楼梦》呈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指出《红楼梦》被尊为经典的缘由,重拾起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关键词】中国;《红楼梦》;传统文化;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红楼梦》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美誉。

“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艺术、价值观、风俗、宗教、哲学、行为规范、历史、社会制度等内容,《红楼梦》描述的是200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风情在其中得到一一展现,在此列举几点予以分析。

一、服饰与饮食《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别具一格,高贵优雅。

主子的“软烟罗”“雀金裘”在这里就不予赘述,就是稍有些身份的丫鬟也是周身绫罗绸缎,比如,袭人、鸳鸯等侍女。

白续是轻薄细柔的白色丝绸,制作极为困难,产量低下价格高昂;缎是质地较密的丝织品,工艺繁杂;锦是花纹繁复、贵重华丽的丝绸品种。

对这些衣物的描述都显示出我国明清时期丝绸高超的工艺水平。

这些衣物除了料子贵重,最为难得皆是手工制作,哪怕是包括黛玉在内的贵重女眷都擅长女工。

“无衣不绣,无绣不精”可以说是红楼服饰的真实写照。

刺绣及刺绣品在全书大约被提及三十余次,刺绣品制作精美,绣技艺巧夺天工,皆映射出刺绣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比重。

谈及饮食,作为国公府,贾府丰盛饮馔由“茄鲞”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使得刘姥姥听闻惊叹不已。

日常生活中更有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菜肴、点心、粥饭、饮料等物。

绿畦香稻粳米饭、江米粥、莲叶羹、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螃蟹小饺、松酿鹅油卷等都是贾府常常食用的粥饭点心。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

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浅谈《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文化项。

民俗是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民族生活在历史中积淀的宝贵财富。

它包括有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上层文化一同构成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整体。

研究民俗文化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全景式图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令与民俗文化节日,也称岁时节日,具有历史悠久,流传面广的特点,有极强的群众性。

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致说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的,因而,节日具有相对固定的节期。

同时,某一日期或某一段时间之所以成为节日,还在于它伴有相应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

这些节日都伴生了许多民俗活动。

《红楼梦》也对节日进行了描写,大致说来有三项内容:其一,叙述节日中的民俗活动。

第十八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写贾府在元宵节迎接贵妃元春"归省"的盛典,接驾的礼仪胜过节日风俗。

书中写到:"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了贵族家庭欢度元宵节的过程,重点叙述人物活动。

其二,揭示节日文化的内涵。

二十七回描写大观园芒种节的文化景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芒种节。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摆设各色礼物,祭奠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主要是女孩子的事。

所以,在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小姐们都"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

"一时也道不尽。

透过《红楼梦》解读清代服饰文化

透过《红楼梦》解读清代服饰文化

透过《红侬》艮饰文化摘要:《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文学著作,也是一部集服饰文化之大成的著作。

《红楼梦》人物服饰无论是在颜色、用料还是款式上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解读清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具有较大的帮助。

本文透过《红楼梦》的任务服饰描写,对清代服饰文化进行了小议。

关键词:红楼梦;清代;服饰文化《红楼梦》作为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该著作中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民俗风情、庭院建筑、生活饮食、诗词歌赋、服饰文化等方面均有详细地描述,其中对人物服饰的描述尤为精彩,书中有多处直接描写人物服饰的部分,作者借用服饰描写来刻画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在体制、款式、色彩等方面都折射出了清代服饰方面的礼仪体制和审美思想。

一、透过《红楼梦》解读清代服饰的审美标准透过《红楼梦》中对贾府各色人物的服饰描写可以看到,它们代表了清代服饰是文化的最高审美价值,显示了极高的审美品位和美学追求。

首先,透过《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的描写能够清晰的看到清代服饰文化所具备的特征:那时的社会对于服饰追求的是一种华丽繁复之美,具体衣现在将•些吉祥祝福之词融入到服饰图案之中,增加服饰的华贵审美氛囤。

其次,从《红楼梦》的描写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服饰更加注重繁缗的艺术样式和风格,因此这一时期的服饰更加强调其用料、装饰的精致和细密。

最后,透过《红楼梦》能够看到清代服饰充分体现出了满汉融合的特征,曹雪芹在书中基本是以明代服饰和清代服饰混合法来进行人物塑造的。

例如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服饰,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饰,都是均有镂金错彩的富丽堂皇之美的服饰。

而林黛玉的服饰则是也清新淡雅为主,给人以莲花出水、翠竹沐风之感。

这样的描写是出于人物个性塑造的考虑,同时也是特定人物的审美需求。

二、透过《红楼梦》解读清代服饰颜色《红楼梦》中王熙凤的首次出场曹雪芹是用了浓墨重彩进行描写的,尤其是对∙其服饰的描写:“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瓒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幅袄,外.器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纳裙。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共3篇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共3篇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共3篇《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1《红楼梦》是一部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名著,其中不乏描写满族人文化和习俗的片段。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深入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从《红楼梦》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满族的文化和习俗。

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北方草原。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以骑射和游牧为生,奉行“舍生取义”、“勇武刚毅”等精神,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是婚姻习俗。

满族的婚姻习俗独具特色,婚姻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私事,更是家族、部落之间的联姻。

在《红楼梦》中,贾母和贾政为了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安排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婚事,这就是典型的满族婚姻模式。

在满族传统的婚礼上,有“请礼”、“迎娶”、“抬嫁”、“迎亲”等流程,还有特殊的婚俗习惯,比如新娘要在担架上被抬进门槛,以示谦卑和纯洁。

其次是服饰习俗。

满族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男士喜欢穿长袍和紧身裤,女士则喜欢穿袍子和褂子。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的穿着和装饰都有满族的影子,比如穿褂子、戴花饰、挑绣鞋等。

此外,满族人还有打马球和划船的习俗,这些都需要特殊的服装,例如马球队员要穿马靴和鞭子,船夫要穿蓑衣和渔帽。

第三是宗教信仰。

满族人信奉多种宗教,包括萨满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在《红楼梦》中,宝玉亲眼见到了贾母带着家里的佛像和道士祭拜祖先的仪式,这充分展示了满族的宗教信仰和仪式文化。

此外,满族人还有独特的纪念祖先和英雄的仪式和庆典,例如祭祖典礼、守边节等。

第四是饮食习俗。

满族人喜欢吃肉和奶制品,如牛肉、羊肉、牛奶、酸奶等。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饮食多样且讲究,添碗、回锅肉等满族菜品也有出现。

此外,满族人还有烤全羊等特殊的宴席和宴请规矩,比如喝酒时要碰杯,并说一些祝酒话语。

最后是音乐舞蹈。

满族人热爱歌舞,能歌善舞。

其中有满族舞、火神舞、喜鹊舞等。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妹妹秦钟舞美豔动人,舞姿优美,引来了宝玉和黛玉的赞美。

《红楼梦》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文化内涵
这段描写突出两点,一是外祖母家与自家侍茶的规矩不同,吃茶过 程繁复讲究,以生活细节展现贾府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二是写观 察者,黛玉初来乍到的谨慎与心思的细腻,处处留心。
2.第41回,宝玉、黛玉、妙玉等,在栊翠庵品茶时,更是谈到了怎 么品茶。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踏。岂不闻‘一杯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 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 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 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 出来?隔年蠲(juān)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红楼梦》里日常生 活描写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里都提到了哪些茶?
第一、
第8回就写过一个场景:“宝玉从梨香院吃酒回到绛芸轩,半醉中接过茜雪捧上 的茶,吃了半碗,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 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在《红楼梦》对服饰的描写中,经常涉及到颜色,而红色是出现的 最多的一种颜色。
据统计书中有30多处提到红色,而且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红色,如大 红、桃红、水红、紫红、银红、猩红、海棠红、玫瑰红、牙排红等 。这是为什么?因为红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喜庆。
2、主人公贾宝玉就经常穿以红色为主的服饰。
第三回,贾宝玉出场时的衣着,贾宝 玉的着装以金色为主,配上大红色。
作者借妙玉之口谈如何喝茶。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饮牛饮骡,可见品茶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而泡茶的水也是 有讲究的,妙玉用的是梅花雪融化成的,埋在地下5年,这里就能 看出妙玉的雅致。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摘要:我国著名金典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服饰文化的描写,为研究明末清初服饰文化的特点、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人物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素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颜色、样式与面料以及配饰的特点进行探讨,从文学角度分析研究书中人物服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服饰;文化内涵《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评价。

这部巨著虽然虚构朝代、地点,而且假借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作为故事的因源,却在不经意中反映了清帝国下贵族的生活纪实。

并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园林造景、舟车行轿等等层面。

在对人物服饰描写上,不管是官服、礼服、常服还是家居服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不仅表现一种奢华与精美,更是时代的特征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综合体现,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一、服饰特点《红楼梦》对服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充分表示了当时的服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颜色在《红楼梦》对服饰色彩的描写中,“红色”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颜色,有30多处,在《红楼梦》中,几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红色,比如大红、桃红、水红、紫红、银红、猩红、海棠红、玫瑰红、石榴红、牙牌红等。

红色在传统社会中代表吉祥喜庆,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就经常穿以红色为主的服饰,既符合了他的身份,也暗暗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期许。

初见黛玉时,他的服饰以红色为主;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的衣着服饰还是以红色为主;祭晴雯时,依旧以红色为主打;看破红尘出家时,仍然是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里的红色,突出了贾宝玉热情奔放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女性的爱慕和关心。

通过这些色彩搭配,不仅显示出了人物的娇媚和高贵,同时也看出王熙凤身为当家人的富贵姿态,很好地表现出了服饰的文化内涵。

2.样式繁多通过对《红楼梦》服饰的研究,很容易看到清朝乾隆年间服饰文化的缩影。

《红楼梦》礼仪研究

《红楼梦》礼仪研究

《红楼梦》礼仪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目光。

在众多研究领域中,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礼仪描写,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以期对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首先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分类和归纳,包括家族礼仪、宫廷礼仪、民间礼仪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礼仪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这些礼仪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本文还将从多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礼仪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社会的角度,探讨这些礼仪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权力斗争;从文学的角度,研究这些礼仪如何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礼仪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些礼仪的研究,能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红楼梦》中的家庭礼仪《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百态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详尽展示古代家庭礼仪的生动教科书。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家的家庭礼仪如同其繁复的家族结构一样,细致入微,丰富多彩。

家庭日常礼仪方面,贾家严格遵守着古代的家庭规范。

从晨昏定省到饮食起居,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家庭伦理。

例如,每天早晨,家中的晚辈要向长辈请安,问候起居,这是孝道的体现。

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用餐,座次的安排也遵循着严格的尊卑顺序,长辈坐在主位,晚辈则依次列坐两旁。

在节庆礼仪方面,贾家同样遵循着古代的传统。

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家中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祈求家族兴旺。

在这些节日里,家族成员要穿着礼服,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祭祀,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家族凝聚力的重视。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

《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深刻的社会描绘和精妙的艺术构思,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其中,满族习俗在《红楼梦》中的体现,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满族习俗,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满族习俗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满族习俗的生动描绘,如满族服饰、满族饮食、满族婚丧嫁娶等。

这些描绘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为我们研究满族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进行研究。

我们将对满族服饰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其在小说中的角色和意义。

我们将关注满族饮食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分析其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关联。

我们还将对满族婚丧嫁娶等习俗进行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红楼梦》中满族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红楼梦》中的满族习俗描写《红楼梦》作为一部描绘清代上层社会生活的巨著,其中不仅反映了汉族封建社会的诸多习俗,也深刻地展现了满族的独特风俗。

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习俗在《红楼梦》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满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的服饰文化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色彩,成为了小说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例如,贾宝玉身上的蟒袍、马褂,以及他佩戴的玉佩、金链等,都是满族服饰中的典型元素。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满族服饰的华丽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身份认同。

满族的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了细致的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其中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三十六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还有一些典雅风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

其中关于「饮食」的描绘更占据很大比重,有人说,『红楼梦』整本小说的情节,就是以一系列的「吃」构成与起承转合的,而饮馔之学,在从前是书生不论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却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民生四需以「食」为首,才「衣住行」,人不穿衣,无处避居,无代步工具都可以生活,但如果不吃东西,那可就不行了,认真来看,「饮馔」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部份,值得大家讨论的好题材。

全书的章回目录中涉及「吃」的就有:『宴宁府宝玉会秦锺』、『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脂粉香娃割腥啖瞻』、『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等等。

从盛大的迎接皇妃的盛宴,到贵族公府的豪华家宴,从酒楼饭店的歌妓郁酒,到街头巷尾的随意小吃,可说是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给。

如书中第 41 回关于「茄鲞」的描述: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阁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拏鸡汤煨干了,拏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拏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拌,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到这个味儿!」『红楼梦』中,曹雪芹对酒描写的不多,可是茶却不曾慢待,凡提到饮宴之处,无不说到茶事,茶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饮酒前要先吃果品饮茶;吃完饭后要用茶漱口,然后换杯饮茶;来了客人,先要敬上一杯热茶。

专门的品茶,见于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宝钗,别有一番情趣。

妙玉用埋在地下有五年梅花上的雪水烹茶给宝玉等人喝,宝玉还真品出了些许味道。

品茶不在多,曹雪芹藉妙玉的口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

」这虽失于尖刻,却也道出了茶中的奥秘。

『红楼梦』中,凡重要筵席,皆有明确的主题。

如元妃省亲、贾母寿辰、中秋赏月、除夕祭祖、秦氏丧葬等筵席,主题都十分鲜明。

针对特定的主题以及举行筵席的时间,参加筵席的人员等具体情况,『红楼梦』中,十分注意筵席地点的选择、场面气氛的控制、时间节奏的把握、空间布局的安排、器具与菜肴的配置以及服务人员的选用等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创造意境,形成各种各样的美学境界。

如元妃省亲筵席的富丽隆重、贾母寿宴的豪华喜庆、中秋赏月宴的舒缓自由、诗社宴集的活泼雅致、除夕祭祖宴的庄严肃穆、秦氏葬礼宴的庄重悲凉等,这一切,使人感到筵席的设计者简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的美学专家。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清代的“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景象。

大城市的酒店、茶楼和点心铺鳞次栉比,市招繁多,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蜂攒蚁聚,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的饮食文化。

这些花样繁多、琳琅满目的肴馔可分为京菜、川菜、苏菜、粤菜、鲁茶、湘菜、闽菜、徽菜。

糕点则分为苏式、广式、闽式、潮式、徽式和京式。

《红楼梦》中的饮食谱正是汲取了民间奇巧的肴馔和上膳御厨的烹饪方法,而形成的南北兼杂,别具风格特色的《红楼梦》饮食文化。

这种独特新颖、绚丽多姿的贵族家庭饮食生活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史上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并且占有其特殊的地位。

服饰文化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在明朝时服饰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人们对服饰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包裹身体的东西,而是显示其身份地位和个人性格的代表。

而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则将这一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至。

贾府是 18 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

服饰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从原始社会走过来,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也逐渐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当时服饰文化到了一个高度民主,也有了时代的前提。

正逢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制作和选料等上不同,在上面表现出的不仅是物质,更是有大量精神上的描写,在服饰上的感触相对别人而言有所不同。

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做到从服饰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内心。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是美的一种追求,美的一种张扬,美的一种延续,作者在这里很注重对服饰的描写,它把心灵、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结合在一起,让人从视觉上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从第三回林黛玉进府看到的一切开始写起,进府前,“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

”这里可以表现出黛玉心里在想连个丫鬟家丁穿着都如此不一般,自己母亲也曾说过贾府的富裕不同,让她想到现在已到贾府,里面的景象会更加高贵华丽,更能显示地位。

而后又“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而见到老夫人后,领进三人,只道是:“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大家归了坐”在这里写的是三个姊妹的外貌与学习归来的装扮。

从外貌上看出三个姊妹的大概性格,第一个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顾盼神飞、文才精华;第三个形容尚小。

而服装这里只是简单叙述了一下,钗环裙袄,几个字将其服饰描绘了出来。

要说王熙凤的闪亮出场是在第三回,黛玉进贾府。

老夫人在给黛玉介绍家中各人,过了好会,只听到爽朗的笑声传来,这时王熙凤出场了,说到王熙凤,是贾家的管家奶奶,装扮自然不同一般,而她姗姗来迟的原因也是为黛玉的到来去认真打扮了一番,这里且说黛玉眼中的王熙凤,“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看出她的精心打扮,和火辣辣的性格,也把她管家奶奶的高贵身份突现了出来。

在这里把服饰工艺上的很多优良工艺及其复杂性都提及了,连她穿的衣服也是五色缂丝石青银鼠褂。

五色缂丝在隋唐有、宋朝、清代稍有所保留,是用熟的蚕丝做纬,用生的蚕丝做经,彩色的是熟丝,单色的是生丝,用这个组成的花纹就叫缂丝。

而当时的染色技术已经到了一个高峰,当时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皇室拥有,用一种蓝色的铜矿石来做成的燃料,是一种高色调的颜色,做出来的丝青色也很高贵的颜色,在当时仅次于黄色。

在王熙凤额头上戴有昭君套,又叫齐眉。

在王熙凤、宝玉还有贾母身上才能见这些颜色。

但王熙凤却偏爱黄色,在后面的文章里她常以黄色服饰出场。

林黛玉到王夫人处时,见到贾宝玉,只见:“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这是他出去见客的服装,后换了居家服,又见其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跟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红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命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前面说王熙凤喜黄色,在这里宝玉则不同,他的服饰多以红色为主。

这里的红没有偏离,这里的高贵没有偏离。

这里的色彩都反映出一个贵族公子的家庭情况。

前面也说了红色为血色,代表新生,纯正的红也是种很高贵的颜色。

史厢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里面是穿了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是一件水红装锻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

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李纨是个寡妇,着装很是朴素,仅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

黛玉则是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龙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越发显得她的洁白与纯洁。

妙玉原是大家闺秀,后出家当了尼姑,所以穿的是素雅的百纳衣。

从这里看出每个人的爱好、个性、地位及出生的大不相同。

在《红楼梦》里服装不全是用来保暖遮羞的,而是用来表现身份和性格的。

而这种习俗不仅在当时表现明显,现在的人生活水平不段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有的喜欢穿名牌服饰表现自己的富有,有的喜欢穿着时尚前卫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有的喜欢乖巧可爱的装扮表现出自己的学生气及清纯,所有人在穿着打扮时都会依照自己的身份与性格来表达自己,也有句话说的是:“服装是看一个人心灵的第一扇窗。

”《红楼梦》是一部写社会、写人生的百科全书。

书中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散见于各章各回 ,林林总总,至繁至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

更重要的是 ,它在写这些饮食生活的时候 ,总是结合原料产地、烹饪技术、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礼仪制度、思想观念、文学艺术、历史掌故⋯⋯从而赋予饮食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显示了一种高雅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

同时,它也是服饰文化的缩影。

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红楼服饰对现代传统服饰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