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动力药物治疗(袁耀宗)
2023不同机制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全文)

2023不同机制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全文)便挝、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1。
以上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则为慢性便秘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可以预见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将持续增多。
那么,慢性便秘对国民健康产生哪些危害,||备床中又该如何合理应用不同机制的便秘药物呢?带着上述疑问,让我们一起盘点下当前治疗慢性便秘药物的临床应用。
剖析利害:重视慢性便秘的危害慢性便秘作为临床胃肠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
研究显示,欧美国家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高达14%~30%2。
但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较低,为4%~10%,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会随之升高,尤真是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3。
因此,我国慢性便秘的疾病负坦与危害不窑小觑。
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可直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真引起的如高血压以及排便用力情况下诱发的急性心脑血筐疾病等非胃肠道并发症和胃炎、胃食筐皮流、痒疮等胃肠道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4。
此外,虽然慢性便秘在理论上不会增加病死率,但有研究显示,长期便秘患者的总病死率要高于无便秘患者s.慢性便秘的影响不仅仅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还会诱发精禅心理异常、降低生命质量,增加个人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
聚焦临床:规范化、合理化治疗慢性便秘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便秘分为轻、中、重度三型。
轻度便秘不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整体调整、短时间用药即可恢复;而重度便秘的症状重旦持续,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需用药物治疗,不能停药或药物治疗无效1。
但由于泻药滥用、缺乏规范诊疗意识,慢性便秘病程往往迁延难愈。
因此,合理选择慢性便秘药物,成为优化治疗的可靠手段!目前,国内再多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便秘的治疗。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慢性便秘的药物大致分为通便药、促动力药、促分泌剂、益生菌/益生元以及溜君药和栓剂1。
江苏省第十九次消化病学学术会议日程安排(第四稿

江苏省第十九次消化病学学术会议日程安排(第四稿)
泰州国际金陵大酒店
2019年7月12-14日
7月12日上午:泰州一社区组织部分专家义诊活动
7月12日下午
二、消化护理分论坛
三、时空魅力iSHOW—2019消化系疾病临床思维训练营(正大天晴)
7月12日晚20:00-21:00 第九届省消化学会全委会会议
13日下午
一、胃肠动力会场
三、“美安杯”中青年医师英语比赛
13:45-16:30
评委:陈敏* (南京鼓楼医院),周希乔(江苏省人人民医院),刘畅(南京军总医院)丁晓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栾富娟(苏大附一院)
*召集人
四、青年委员会学术专场
7月14日上午
一、IBD分会场。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乳糖吸收障碍
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状态
社会心理因素 动力因素 内脏感觉因素
内脏敏感性增加 动力异常 分泌异常
腹痛
腹胀
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和腹泻)
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定义
介导内脏 敏感性及肠动力
动力失调
脑肠轴的作用 内脏痛觉过敏
精神失常 纤维素缺乏
病理生理机制
• 运动功能障碍:
• 感觉功能障碍:
• 胃肠激素(如:)的作用
• 胃肠动力病
➢ 有形态结构异常 ➢ 以动力异常为诊断依据
➢ 按神经损伤部位分类 ➢ 特异性动力异常 ➢ 神经胃肠病学 ➢ 动力学检测必备 ➢ 促动力治疗及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代表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 与肠道动力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 • 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 • 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硬结便)、腹痛 • 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侯群 •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 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 • 等异常)证据。
➢从单一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 ➢脑-肠轴研究
➢临床检测技术飞速发展: 改良胃肠动力检 测法、恒压计的改进、脑功能影像学() 及标准化心理诊断法。
➢ ➢ ➢ ➢ ➢
➢ ()
()
➢
➢
➢
()
功能性胃肠病()分类
. 功能性腹痛
. 胰管胆管功能紊 乱 . 肛门直肠功能紊乱
A. 食管疾病
. Hale Waihona Puke 十二脂肠 疾病最困扰患者的症状
200 36%
160
120
28%
80 12%
40 1%
0
22%
患者数
参数
.
症状特点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

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各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胃肠症状。 包括可能由咽、食道、胃、胆道、小肠、大肠、肛门引起的各种 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肠病的一种,具有与排便相关或肠习惯相关的腹痛,并伴 有不正常排便行为及腹胀的特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命名
神经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 痉挛性结肠炎 粘液性结肠炎 结肠敏感 结肠功能混乱 不安定结肠
• • • •
运动功能障碍假说
胃肠动力学异常
结肠对食物的时相反应延长、增强 结肠运动呈现不协调的异常状态
集团性收缩的发生率增加
集团性收缩和强烈长时收缩与疼痛的发生有关
Houghton LA. Ba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9.
感觉功能障碍假说
内脏感觉异常
对结肠气囊扩张诱导的疼痛更为敏感
全胃肠道平均感受阈及痛阈均低
需要排气的感受阈低而且排便急迫感更为显著 90%IBS 患者显示至少有一个位点痛觉过敏
Houghton LA. Ba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9.
其他 IBS 发病机制假说
肠易激 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
西方国家-----占总人口的15%-20% * 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 20-50%**
国内-----占胃肠病门诊的30-50%***
* Carol Y Francis, PJ Whorwell Postgrad Med J 1997;73:1-7 ** Harvey RF, et al. Lancet 1983,1:632 *** 侯晓华主编,消化运动学,科学出版社。1996;377-391
罗 马 II 标 准
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循证评价和进展

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循证评价和进展
丁黎葭;陈世耀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9(14)10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和胃排空延迟引起胃内容物反流是GERD 的主要发病机制.促动力药可通过改善胃食管动力治疗GERD,主要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5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选择性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拮抗剂、胃动素和5-HT3部分激动剂.本文就促动力药治疗GERD的循证评价和进展作一概述.【总页数】4页(P633-636)
【作者】丁黎葭;陈世耀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中西药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杨稀;杨勇军;刘仕鸿;李钟艳;刘畅
2.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侯
俊
3.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J], 贝鸽; 徐陆周
4.胃食管反流病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J], 王菲;王宁;柴宇燕;兰菁
5.从胃食管反流病中促胃动力药的应用现状谈中医健脾法的运用内涵 [J], 陈恂;燕晓茹;张立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临床论著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张宁 高峰玉 张楠 郭学建摘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方法 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
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果。
结果 胆石症检出率在憩室组为66.4%,对照组为41.3%(P<0.001)。
以急性胰腺炎为ERC P指征在憩室组为56.3%,对照组22.3%(P<0.001)。
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憩室组17.2%,对照组2.0%(P<0.001)。
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
并可以认为乳头周围憩室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之一。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镜检查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pancreatitis and 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 Z HANG Nin g,GAO Feng_yu,Z HANG Nan,et al.De p a rtment o f Endoscopy Center,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Qingdao City,Qingdao26604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pancreati tis(AP)and 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PAD). Methods Included878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PAD were discovered in128cases(PAD group);Patientswi thout PAD were750cases(control group).Indication for E RCP and final diagnosis were recorded in eachcase. Results The age of PAD group was significan 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01).Theincidence of bilirary lithiasis was66.4%in PAD group and41.3%in control group(P<0.001).A recentepisode of acute phase of AP cons tituted the indication for ERCP in56.3%of PAD group and22.3%of con trolgroup(P<0.001).Idi opathic AP was found more often(P<0.001)in PAD group(17.2%)than that incontrol group(2.0%).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PAD,mainly in elderly patients,defini tely play ani mportant role in AP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lis t of possible etiological factors.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 tis; Periampullary diverticula;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Duodenoscopy随着十二指肠镜诊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乳头周围憩室被发现。
小儿胃肠促动力药研究与中药开发展望

小儿胃肠促动力药研究与中药开发展望
赵霞;汪受传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7)4
【摘要】现代医学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机理研究较深入,但在治疗上却进展不大,西药促动力药由于明显的副作用及疗效不肯定,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治疗该病具有明显优势。
从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以及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现状的角度,探讨了小儿胃肠促动力中药的研究思路。
【总页数】2页(P331-332)
【关键词】胃肠动力障碍;促动力药;中药开发
【作者】赵霞;汪受传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7
【相关文献】
1.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分析 [J], 肖凤英;汪春兰;左伟慧;
2.中药也有促胃肠动力药 [J], 陶春祥
3.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疗效分析 [J], 肖凤英;汪春兰;左伟慧
4.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 [J], 杨琰
5.促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J], 张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是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早饱、以及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症候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在全社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30%,占消化科门诊量的40%。
近年来该病已成为临床诊治研究的热点。
根据FD的症状特点,一般将其归属为中医“胃脘痛”、“痞证”、“嘈杂”、“纳呆”、“胃缓”等范畴。
病因多由情志不遂,或饮食劳倦,或邪犯脾胃等导致脾胃气机失常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二、西医诊断根据罗马Ⅲ标准必须包括(一)以下1条或多条: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感;3、上腹痛;4、上腹烧灼感。
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
1、餐后不适综合征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2条:(1)进食正常食量后的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2)早饱感,抑制了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1)上腹部胀气或餐后恶心或过度打嗝;(2)可能同时存在上腹疼痛综合征。
2、上腹疼痛综合征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1)中等程度以上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2)间断性疼痛;(3)不是全腹痛,不位于腹部其他部位或胸部;(4)排便或排气后不能缓解;(5)不符合胆囊或Oddis括约肌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支持诊断的标准:(1)疼痛可能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2)疼痛通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能在禁食时发生;(3)可能同时存在餐后不适综合征。
三、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近年来所提出的较新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能上腹部胀气或餐后恶心,或过度嗳气 2.可能同时存在EPS
B1b.上腹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下列所有各项:
1. 每周发生≥1次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上腹部痛或烧灼感 2. 疼痛为间歇性
3. 无全腹的和局限于腹部其他部位或胸部的疼痛 4. 排便和矢气并不缓解症状 5. 不符合胆囊和Oddi括约肌病变的标准
B2. 嗳气病 B2a. 吞气症 B2b. 非特异性过度嗳气
B3. 恶心和呕吐病 B3a. 慢性特发性恶心 B3b. 功能性呕吐 B3c.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B1.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
1. 下列一项或多项 a. 餐后胀满 c. 上腹部疼痛
b. 早饱 d. 上腹部烧灼感
食管腺癌
食管外症状
已证实 相关
反流性咳嗽综合征 反流性喉炎综合征 反流性哮喘综合征 反流性蛀牙综合征
可能 相关
咽炎 鼻窦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复发性中耳炎
Vakil N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引起
TLESR
GERD
目前GERD的基础治疗药物主要是抑酸剂
疗效
内镜及组织 学改变
相近
Masci E, Testoni PA, Passaretti S, et al. Comparison of ranitidine,domperidone maleate and ranitidine + domperidone maleate in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of reflux oesophagitis. Drugs Exp Clin Res 1985;11:687–92.
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GERD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措施
GERD
1985年Masci E等研究的一项促动力药物 治疗GERD疗效评估
研究药物
雷尼替丁 150mg bid po. 多潘立酮 20mg tid po. 雷尼替丁150mg bid po.
+
多潘立酮20mg tid po.
时间
六 周
观察终点 结果
症状指数
促动力药物治疗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消化科 袁耀宗
治疗
基于对功能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深 入,治疗有进展
促动力药物是主要药物之一 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常用促动力药物分类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类
☺甲氧氯普胺 (metoclpramide) ☺多潘立酮 (Domperidonc) ☺伊托必利 (itopride)
5-HT受体激动剂
☺苯甲酰胺类
西沙必利 (cisapride) 莫沙必利(Mosapride)
☺苯并咪唑
普卡必利 (prucalopride)
☺吲哚烷基胺类 替加色罗 (tegaserod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红霉素 (erythromycin)
其他促动力药
☺GABA受体激动剂 ☺Cox 受体阻断剂 ☺阿片肽受体阻剂 ☺NO合成酶抑制剂
以及:
2. 除外可用以解释症状的结构性病变的证据(包括在 上消化道内镜时所见)
*诊断前至少6个月有症状发作,近3个月来符合标准
B1a.餐后不适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下列 1 项或 2 项:
1. 平常量的用膳后发生胀满,每周至少数次 2. 早饱使不能完成定时用膳,每周至少数次 *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有症状发作,近3个月来符合标准
支持标准:
1. 疼痛可以是烧灼性质,但无胸骨后疼痛 2. 疼痛常由进食诱发或缓解,但可发生在禁食期间 3. 可能同时发生餐后不适综合征
FD的治疗
解释并使患者放心,这对许多患者而言已足够 戒烟,不喝咖啡、饮酒或服NSAID,但无可信有效证据 每日多次少量低脂饮食似乎合理 对于无Hp感染者,制酸治疗安全,且仍是首选治疗 根除Hp应作为常规 胃肠道动力药对FD的作用似乎比安慰剂好。
临床应用
动力障碍性疾病
☺GERD
功能性疾病
☺FD ☺IBS ☺FC
胃轻瘫
其他
☺术后肠麻痹 ☺帕金森病
motivity
GERD
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引起症状或并发症的疾病
食管症状
症状 综合征
典型反流 综合征
反流胸痛 综合征
伴食管损伤的 综合征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狭窄 Barrett’s食管
H2RA 促动力药
疗效仅限于上腹痛、饱胀 症状改善2倍于安慰剂组
抗酸药
GERD
研究证实 相当部分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
对于这部分患者,
促动力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改
善烧心、反酸等症状
*Cucchiara S, Salvia G, Borrelli O, et al. Gastric electrical dysrhythmias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m J Gastroenterol 1997;92:1103–8. *Soykan I, Lin Z, Jones S, et al. Gastric myoelectrical activity,gastric emptying and correlations with dyspepsia symptoms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J Investig Med1997;45:483–7.
有学者应用抗抑郁药、心理治疗或催眠疗法等
FD
1
FD
绝大多数研究表明促动
力药物(多潘立酮)对
于FD患者症状改善,提 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药物疗效的荟萃分析
治疗选择 Hp根除 PPI
疗效 治疗组36%:安慰剂30% 治疗组33%:安慰剂23%
循证分析 荟萃分析 13 RCT, n=3186人 荟萃分析 8 RCT, n=3293人
GERD治疗常规流程图
~30%无复发 复发
尝试治疗 撤退
成功的 经验治疗
无内镜检查 仅每日PPI 治疗4-8周
与反流病 相符的症状
“降阶梯” 维持治疗
PPI每天1次 失败
PPI每天2次
如果失败 质疑诊断
无复发
复发?内镜检查
无限期的全剂量 每日PPI治疗
抗反流手术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罗马Ⅲ)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B1a. 餐后不适综合征 B1b. 上腹部疼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