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物理治疗在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量化肺部物理治疗在肺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22 64 ・
CHI N ESE GEN ER A 1 PRACT I CE N U RSI NG A u gu s t 201 3 Vo 1 .1 1 No. 8C
量 化 肺 部 物 理 治 疗 在 肺 移 植 术 后 病 人 中 的应 用
王俏 英 , 黄 琴红 , 庄 燕, 浦敏 华
2 结 果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4 7 4 8 ( 2 o 1 3 ) 0 8 C一2 2 6 4 —0 2
肺 移 植 是 治 疗 各 种 终 末 期肺 病 的有 效 手 段 。在 肺 移 植 术 后
的并 发 症 中感 染 是 使 病 人 早期 和 晚 期死 亡 最 常见 的原 因 。 由于 肺移植 手术创伤大 、 时 间长, 术 中常 挤 压 肺 叶 , 刺 激肺 门及 支 气 管, 反 射 性 引起 呼 吸道 分 泌 物 增 加 , 不 可 避免 地 造 成 呼 吸功 能 下 降, 因 此 呼 吸 训 练 及 呼 吸 道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是 肺 移 植 术 后 护 理 工 作 的 重 点 。无 锡 市 人 民 医 院 心 肺 重 症 监 护 室 ( XI C U) 在 原 有 肺 部 物理 治 疗 的 基础 上将 肺 部 物 理 治 疗 方 法 及 步 骤 量 化 、 精确化 ,
理方法之一 。
关键词 : 肺 移 植 术后 ; 量 化 肺部 7 3 . 6
文 献标 识码 :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3 . 2 4 . 0 4 2 水漱 口。
这 样 肺 移植 病 人 更容 易记 忆 并 生 动 地 完 成 , 从 而 达 到 有 效 的 肺 部 物 理 治疗 的效 果 。 现报 告 如 下 。
肺部物理治疗及护理

吸痰 顺利吸出 吸引困难 频繁吸引
患者临床表现 安静,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痰鸣音多,紫绀加重
叩背
肺部物理治疗之
方法:五指并拢,手掌弯成弓状,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腕部弯曲 及放松,自下而上,由
外向内叩击
益处: 松动痰液: 叩击时结合体位引流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对于咯血,低血压,怀疑血栓,气胸, 肋骨骨折的禁止叩背。避免扣拍锁骨,前胸,脊椎, 肾区
病变部位:左、右肺下叶后侧部
膝胸卧位
病变部位:左肺下叶后侧部、右肺下叶后侧部 伏卧臀高位
吸痰
适时吸痰
吸痰的时机
1. 听诊时闻及明显的痰鸣音 2. 清醒的病人表示有痰液时; 3. 呼吸机显示气道峰压升高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 4. 套管内有痰液喷出等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5. 鼻饲之前 6. 外出检查时
内容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疗效标准
护理措施1 复张
肺部物理治疗之肺
➢ 缩唇呼吸
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1:2较为合适。
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气道湿化
肺部物理治疗之
• 雾化吸入的益处 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局部用药
湿化效果:
湿化满意 湿化不足 湿化过度
分泌物 稀薄 粘稠 过分稀薄
肺部物理治疗及护理
内容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疗效标准
肺部物理治疗
护理 程序
评估
内容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疗效标准
肺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痰液过多 浓痰阻塞 排痰不畅 某些大手术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 肺不张 需要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支持的患者
内容
时间
每日三次,每次15分钟
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015重症肺炎除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及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1]。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指出,我国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4%以上。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振肺排痰等胸部物理治疗策略可清除气道分泌物、提高呼吸效能,加速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是ICU 护士通过肺部听诊、观察痰液性状和阅读胸片、CT 等影像学资料来制订翻身排痰计划。
这种方式常受到护士年资、临床经验以及主观因素的干扰,很难精准地制订重症肺炎患者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策略。
肺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操作简便等特点[3],可通过图像分析,明确患者现存的气胸、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部问题,进而精准地制订体位引流计划[4]。
孙建华等[5]提出,ICU 护士可以通过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eside lung ultrasound examination ,BLUE )方案,评估肺脏实变、肺不张的位置,动态监测肺脏疾病的变化。
更有研究[6]指出,护士可以将肺部超声作为一种床旁呼吸监测工具,根据超声图像实施目标导向性肺部护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开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15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科研基金(XHHLKY20190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欣,王小亭,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心外科(邓海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李若祎)李欣: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E -mail :2020-05-30收稿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李欣王小亭李若祎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邓海波【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
胸部物理治疗基本方法

完整版课件
50
胸部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 1.胸部物理治疗需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
完整版课件
10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方法: • 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
或1:3
完整版课件
11
控制性呼吸技术—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方法: •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
• 以呼出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cm处的蜡烛 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适度
完整版课件
12
控制性呼吸技术—前倾位
• 患者坐位时保持躯干往前倾斜20~45°,为 保持平衡患者可用手或肘支撑于自已的膝 盖或桌上,立位或散步时也可采用前倾位, 用手杖或扶车支撑。
完整版课件
38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摇动
• 摇动 是晃动患者躯体, 频率2次/秒,用 于松解气道分泌物,疗效可疑很少采用。
完整版课件
39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咳嗽训练
咳嗽 • 是最重要的支气管清除功能之一 • 任何其它治疗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如分泌物
性状的改善、痰液在气道内的松动等,最 终都须借着咳嗽将这些分泌物排出呼吸道 • 取决于病人是否有有效的咳嗽机制
完整版课件
16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完整版课件
17
控制性呼吸技术—腹式呼吸锻炼
• 呼吸期间保持胸廓最小活动度。 • 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潮气量、增加肺泡通
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降低呼吸功消耗, 缓解呼吸困难状况,改善换气功能、提高 血液氧合。
胸部物理疗法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

肌做功 , 减少 氧耗 。③ 腹式 呼 吸 、 缩唇 呼 胸部物 理疗 法是通过改变患者体位 、 拍背 、 震动 、 腹 式 呼吸 、 缩 唇 呼吸 、 有效 咳
沦蔷 ・ 临 床论坛
c H t N £ s £ c O M M u N i T Y D o c T 0 R s
胸部 物理疗法在 C O P D治疗 中的应用
徐 桂 平
量按 4 5次/ 分 的频 率 均 力 拍 背 部 , 每 次 1 O~1 5分 。利 用 手掌 大 鱼 际肌 , 小 鱼际 肌或整个 手掌缘紧贴皮肤震动 , 相邻两次
抢 救时间。
仅为数小 时。本例 患儿病 情发 展 同专家 共识基本相 似 。但 由于 在基层 医 院是首
例重症患儿 , 并且 患儿 死亡 , 总结 以下经 手 足 口病 是 由肠 道 病 毒 引 起 的 急 性
从此病例 中, 及 时总 结经验 教训 , 对 手足 口病 患儿 进行严 密的观察 , 包括 门诊 治疗 的患儿 , 向家属交待需要详细观察 的 事项 , 病情变 化及 时就诊 。对住 院患儿 ,
拍背震动 的部 位应 重 叠 1 / 3 , 自下 而 上 ,
讨 论
8 3 0 0 2 1 新疆 兵团建工师卡子湾 医院
治 疗 组
1 4 8 例 ,其 中 1 2 2 例
( 8 2 . 4 3 %) 患者近期症 状 明显改 善 , 气 促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刘璐;李蒙惠;韩虹【期刊名称】《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5)2【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
方法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0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01月治至2022年07月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为B组,2022年08月至2023年03月接受综合胸部物理治疗的43例为A组。
B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A组在B组基础上予以综合胸部物理治疗。
观察A组和B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肺功能、气道恢复情况、血气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出院时,A组患儿咳嗽咳痰、肺啰音、肺部阴影消失、退热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呼气峰值流速(PEF)、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活量(FVC)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PEF、FVC以及FEV1均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咳嗽反射、分泌物黏滞度、分泌物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上述评分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及血氧饱和度(SaO_(2))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PaO_(2)、PH及SaO_(2)均上升,且A组高于B组(P<0.05);干预前A组和B组TNF-α、CRP及IL-6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A组和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
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予以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可更好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部情况,促进肺功能恢复,调节血气水平,进而加快症状恢复。
振动式物理治疗仪在婴儿重症肺炎的应用

装 备,2 0 0 5,18(12):59. [2] 贝政平,李 毅,王莹,等.儿 科 疾病 诊断标准[ M ]. 2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2 0 0 7:152 .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M].4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6:
重 症 肺炎 是 发 展中国家 5岁以下儿 童 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尤 其见于婴幼儿[4]。重症肺炎相比肺炎除引起呼吸道症状 外,还可累 及 其 他 系 统,如 心力衰 竭、呼 吸 衰 竭 等 多 器官 功 能 损害,其中婴儿 重 症 肺炎,病 情尤为凶险。保 持 呼吸 道 通畅,促 进 分泌 物 排出,是 改 善 缺氧 症 状,维 持 相 对 稳 定的呼吸功 能的关 键 [5],对 疾 病的转归和 康 复 起 着至关 重 要的作用。对于痰 多而无力咳 嗽的患儿,需 通 过 胸 部 物理 治 疗及吸 痰的 方 式促 进 痰液 排出。国内戚 虹 报 道 [6],振动 排 痰机 应 用于急性下呼吸 道 感 染 所 致 排 痰困难的婴幼儿 效 果 是肯 定 的。但由于婴幼儿 具 有呼吸 系统 结 构和 功能的特 殊 性,同时具 有易 损性,因此 对于婴幼儿 应 用振动排 痰机的使 用指征 应 严格掌 握。本 文中选择月龄较小的婴儿重症肺炎作为实验对象,将振动式物理治 疗仪的各项参数调节在适合应用的范围,未发生不良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 0 0 6,2 2(6):4 8 - 4 9. [7] B a g l e y C e,g r a y P H,Tu d e h o p e D i . R o u t i n e n e o n a t a l p o s t
extubation chest physiotherap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aediat r Child Healt h,2005,41(11):592-597.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0床边肺功能仪监测 ,膨肺潮气量控制在 2 0 0 ̄3m /k , 0l g
压力控制在 3 ̄4cH 0 5 5m 2 ,皮囊送气后屏气 0 5 s . ~l;呼气时让 皮囊 以较快的速度放开,使肺 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差,
以利于气道分泌物 向 外排除。 ②肺部扣打和震荡: 目2次扣打 每
・
论
著 ・
28 月 7 第l Cilua 0 年7 第l 4 lcJrl 0 卷 期 iaon n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癌螽 鏊 -
( 广西梧州市红会 医院 内科 5 30 ) 402 对 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者实施综合胸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应 用效果。方法 改善。结论
生.有效减轻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对促进患者早 日康
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常规的翻身、扣背、吸痰治疗 的同时, 给病人实施综合胸部
【】 中华 医学会呼吸 学分会 .急性肺 损伤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 1
物理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①膨肺:每次当病人需要吸痰
时给予手法膨肺,即将带有储氧装置的皮囊 (ep r n s公司的 R s io c
2 结 果
关键 词:胸部物理治疗 膨肺 雾化 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 7 . 9 2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 s 患者 常需要机械通气 以改善 AD)
氧合, 机械通气建立人 工气道 , 呼吸道 的分泌物不能 自行排 出,
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胸部物理治疗 (P ) C T 是用物理方 法来预 防或改善气道内分泌物 的淤滞 , 从而防止或逆转其所 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中慎用
a
63
a
64
3.控制性呼吸技术
控制性深呼吸 缩唇呼吸 膈式呼吸
a
65
临床意义
改善通气状况 ——潮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 ——功能残气量降低 降低呼吸功消耗 缓解呼吸困难
a
66
控制性深呼吸
训练患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 减慢呼吸频率,控制吸气与呼气时间 增加吸气容积
a
67
特点,将患者摆放于一定的体外,借助重力作 用促使各肺叶、肺段支气管内痰液向中央大气 道移动。 PD每天可行3-4次,每种体位维持20-30分钟, 如果痰液较多且患者能耐受,可适当增加引流 时间和次数。引流时结合胸部叩击和振动,引 流后指导咳嗽更能有效清除痰液。为什么清晨 体外引流效果较好?
a
20
a
3.慢性呼吸疾病者 (如慢阻肺、支扩)
易产生复发性肺炎和呼吸衰竭
物理治疗可预防因排痰不畅而导致的肺炎或呼吸 衰竭。
a
12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4.长期卧床不动病人
增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风险 骨骼肌废用
呼吸道分泌物容易瘀滞。
a
13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5.上腹手术后
功能残气量下降 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低氧血症
PEP装置
a
46
PEP
PEP是指患者在呼气时需对抗一定阻力,在气 道内形成一定的呼气相正压,从而维持整个呼 气相开放,以帮助痰液松动及向大气道排出
每天2-4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次分组进 行,每组10-20次呼吸,每组结束后2-3次指导 性咳嗽。
a
47
PEP
临床上主要用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以及肺膨胀 治疗
a
49
气道内振动(Flutter valve)
a
50
肺内叩击通气(IPV)
在一个设定的压力下,利用气动装置将一个频 率为100-225次/分的脉冲气流通过口含器送入 患者呼吸道内,在患者正常呼吸过程中引起呼 气流速震荡,促进痰液排出。
a
51
IPV
a
52
2.促进咳嗽
有效咳痰是肺部物理治疗的最关键环节,在痰 液松动及向大气道移动之后,最终都需要借助 咳嗽将这些痰液排出呼吸道。
a
58
主动呼吸周期 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呼吸控制、胸廓扩张和用力呼气技术组合 呼吸控制
——要求患者以正常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并 应用下胸部吸气,保持上胸部和肩放松
胸廓扩张运动 ——要求患者深吸气,有或无屏气都可,平
静放松呼气
a
59
主动呼吸周期
a
60
自然引流(Autogenic Drainage)
a
18
2.指导患者咳嗽或模拟咳嗽动作,加强咳嗽能 力,将痰液咳出体外,必要时采用负压吸痰。
主要包括指导性咳嗽(directed cought,DT) 等经典技术以及用力呼气技术(FET)、主动 呼吸周期(ACB)、自然引流(AD)、人工 咳痰机等改良技术。
a
19
六、肺部物理治疗的技术
1.松动痰液 1.1体位引流——根据气管、支气管树的解剖
a
27
ARDS肺泡的不均一性
a
28
1.1.3 禁忌症——颅内压>20mmHg,头颈部损 伤;活动性出血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误吸; 近期脊柱外伤或手术、肋骨骨折,食管手术; 支气管胸膜瘘。气胸及胸腔积液;肺水肿、肺 栓塞;烦躁焦虑或年老体弱不能忍受体位改变。
a
29
1.1.4治疗时监测——痰液的性状和量;主观 感受,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频率、节律, 是否存在胸部矛盾运动;血流动力学状况,如 心率、血压等;氧合状态,如口唇及皮肤颜色, Spo2等。
人工咳痰机通过无创或有创连接以清除气道内痰 液
正cm压H可2O达,3最0~高5呼0c气mH流2速O,可负达压7.可5L达/s-30 ~-50 手动和自动备用模式,自动模式下需设置正负压
力、呼吸气时间,而手动模式扔需设置压力,其 余则人为控制
主要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
有气道陷闭倾向、气压伤高危
a
34
a
35
d.振动
d.振动——用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引流肺区的 胸壁上,双肘关节保持伸直,嘱患者深吸气, 在呼气的同时借助双上肢重力快速振动胸壁, 频率为12-20次/秒,每个治疗部位振动时间为 3-5分钟。
a
36
e.指导患者咳嗽,咳嗽无力者可行气管内吸引 以清除痰液。
f.操作结束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评估治疗 效果。
a
5
病例
ICU患者张某某,男,70岁,有吸烟史,诊断 为AECOPD,有肺大泡。现气管插管接呼吸 机SP辅O助29通4%气,,肺S部PO听N诊T可m闻od及e,右F下iO肺2 3湿5%罗,音。
问题:该患者如何行肺部物理治疗? 该患者在拔出气管插管后,准备转普
通病房时如何给病人做相应宣教?
a
6
二、(chest physiotherapy,CPT) 是用物理的方法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并排出体 外的一种治疗技术。
传统方法包括胸部扣拍与振动、控制性呼吸技术等,近年来又在此 基础上创造了多种新技术(如气道内拍击、咳嗽机等)。
a
4
胸肺部物理治疗的目的
打开萎陷的肺泡,促进肺泡复张,保持肺泡换气。 清除痰液,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 改善通气/血流灌注。 通过变换体位,最大限度增加心肺功能。 预防及治疗呼吸并发症的发生。
1901-为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体位引流
1915-年对伤兵进行呼吸训练
1953-优先于呼吸训练(叩击法、震法、体位 引流和支气管扩张技术)
1954-预防性胸肺物理治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a
7
19世纪60-80年代的大量研究证明胸肺物理治 疗技术有效
19世界70-90年代运用胸肺物理治疗的辅助装 置
a
16
促进咳嗽 -经典技术
-指导性咳嗽
-改良技术 -用力呼气技术、主动呼吸周期、自然引流、 机械性呼吸气
a
17
五、肺部物理治疗治疗原理
1.松动痰液,降低粘稠度,促进其由外周向中 央移动。
主要包括体位引流(Postural diainage,PD)、 胸部扣拍与振动等经典技术,以及高频胸壁震 荡(HFCWO)、呼气末正压(PEP)、气道内 震动和肺内叩击通气(IVP)等改良技术。
a
8
西汉《导引图》帛画
a
9
三.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1.人工气道的病人
缺乏喉保护性反射 湿化不充分 排痰功能的下降 增加医源性肺炎的风险 。
a
10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2.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
黏液增加
纤毛活动减少
排痰不畅
不均的通气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a
11
胸部物理治疗的适应症
a
56
用力呼气技术 Forced Expiration Technique
1.在正常吸气后 ——口与声门保持张开 ——收缩腹肌和肋间肌用力呼气 ——用力地发出无声的“哈”
2.清除痰液
a
57
FET
呼气时患者以双上臂快速内收压迫自己侧胸壁 来辅助用力呼气。
用力呼气技术可减轻疲劳,减少诱发支气管痉 挛,提高咳嗽咳痰有效性
a
53
正常咳嗽反射
1.主动深吸气,或各种物理化学及炎症刺激引 起的被动深吸气
2.声门关闭,呼气肌收缩,胸内压急剧上升, 肺泡受压,肺内压急剧升高,与气道开口处形 成巨大压差
3.声门突然开启产生具有很强剪切力的高速气 流,脱落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的分泌物,并 将其排出体外
a
54
咳嗽反射
a
55
a
39
G5振动排痰机的介绍
定向叩击原理
a
40
扣拍
振动排痰机模式之一 主要作用——从小气到向大气道痰液的排出
a
41
振动
振动排痰机模式之二 主要作用——松解粘附在气管壁上的痰液
重点治疗病变部位,先扣拍3-5分钟,再振动 3-5分钟。
a
42
a
43
高频胸壁震荡(HFCWO)
a
44
高频胸壁震荡(HFCWO)
指导性咳嗽(Directed Cough)
适用: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病人 1坐位,略前倾,双肩放松,5~6次深呼吸 2 缓慢深吸气 3 屏气1s,张口连续咳嗽两次,收缩腹肌。
咳嗽无力者,操作者将双手掌放在病人下 胸部或上腹部,加压辅助咳嗽或双腿上放一枕 头,顶住腹部(疼痛明显,咳嗽受限者) 4 停止咳嗽,缩唇将剩余气体慢慢呼出 5 缓慢深吸气,重复
--五指并拢,手呈弓形; --固定双臂,屈曲肘部,
--以腕部为支点,摇动手掌
a
33
扣拍
将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 借助上臂力量有节奏的扣拍患者胸部,扣拍幅 度以10cm为宜,扣拍频率2-5次/秒,每个治疗 部位重复时间为3-5分钟,单手或双手交替交 替扣拍,可直接或隔着衣服扣拍。重点扣拍需 引流的部位,沿支气管走向,由外周向中央扣 拍。
a
37
1.2.2.1振动排痰机操作
工作原理:以促进痰液松动以及向中央大气道 移动。可实现扣拍与振动两种模式,对深部及 浅层痰液的排出均有效。
扣拍:振动频率小,振动部位与操作柄垂直 振动:振动频率增大,振动部位与操作柄平行
a
38
操作方法:初始设置频率 叩击方向 重点治疗部位 治疗时间 指导咳嗽
改善未充气肺泡单元的通气状况,避免呼气相 气道塌陷
每次呼吸后紧接着做一个用力呼气动作
对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治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