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润滑材料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纳米SiO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性能及机理研究进展

数及磨斑直径 随纳米粒子质 量分数 的变化 曲线 如
图 1 示。 所
中, 并加 入稳 定分 散剂 , 察其 摩 擦学 性能 。 考 霍 玉 秋 等 [ 以 正 硅 酸 乙酯 为 原 料 制 备 了直 径 8 ] 为 6 m 单 分 散球 形 纳 米 S02 0n i 。在 5 0 N 基 础 油 0S
收稿 日期 :0 6 7 0 20 ~0 —2 。 作者简介 : 李春风(99 , ,0 3 1 7 一)男 20 年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在读博士生 , 主要从事石油产品添加剂开发应用及其理论研究工作。
纳 米 SO2 为润 滑 油 添 加 剂 性 能 i 作
及 机 理 研 究 进 展
李 春风 罗新 民 肖绍峰2 , ,
( . 勤5 程学 院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 系 , 1后 1 2 重庆 4 0 1 ; .5 4 队 , j 铁岭 12 0 ) 0 0 6 2 6 12部 : 1 69 摘要 : 纳米 S0 用作润滑油添加剂 的研 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从研究结果看 出, i2 但 它具有优 良的摩擦学性 能。文章 总结 了其作为润 滑油添加剂 的研究现状 , 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 了探 讨 , 最后 指出其发 展趋势 , 即纳米 S 粒 子 的 i 制备和表面修饰“ 一体化” 研究高 聚物 ~纳米 S 杂化 粒子 以及纳 米 S0 在 环境 友好型基 础油 中的摩擦 学性 , i 02 i2 能及其摩擦学机理 的研 究。
面开展 研究 。 ( ) 用 未 改 性 的纳 米 S0 1利 i2直 接 加 入 润 滑 剂
直接参与制 备成锂 值从 4 1N增加到 6 8N, D从 05 m降 R 3 1 WS .7m
到 0 4 .7mm。纳 米 S ; 子 的加 入 对 润 滑脂 的滴 i! 0 粒 点 和工 作针 入度 没 有不 良影 响 。 王德 国… J 用 平 均 粒 径 分 别 为 1 i 采 0nn和 1 5 nn的微孔 和球 形 非 晶 S02 米 粒 子 , 一 定 比例 l " i 纳 按 加到 长城 润 滑 油 公 司 提 供 的 2号 锂 基 脂 中。 当 含 40 .%微 孔 S02时 , i PB值 从 30N 增 加 到 84N, 1 0 WS 从 16 ( 效 ) 到 0 58 mm; 含 D .9mm 失 降 . 2 当 40 .%球 形 S 时 , i PB值 从 30N 增 加 到 74N, 1 6 WS 从 16 D .9mm( 效 ) 到 0 5311。摩 擦 系 失 降 .5 II TT
纳米二硫化钼(MoS2)在润滑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二硫化钼(MoS2)在润滑材料中的研究进展纳米二硫化钼(MoS2)在润滑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MoS2的润滑性状、纳米MoS2的性能。
对纳米MoS2在轧制液、机械油、铜合金拉拔润滑脂和空间润滑材料中的摩擦学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比了微米级与纳米级MoS2在使用中的效果。
对未来纳米MoS2在润滑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MoS2;润滑材料;摩擦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lybdenum disulfidenanoparticles(MoS2) in lubrication materials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lubricating properties of MoS2and the performance of nano-MoS2. Nano-MoS2on the rolling fluid, mechanical oil, copper alloy drawing grease and space lubrication materials’ tribology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status are reviewed. The micron and nano-level effect of MoS2 in use is compared. Nano-MoS2 lubricat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Key words: nano-MoS2; lubrication materials; friction0 引言二硫化钼(MoS2)用作固体润滑剂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应用最广泛的固体润滑剂。
在相同条件下,含MoS2的粘结固体润滑膜在真空中的摩擦系数约为大气中的1/3,而耐磨寿命比在大气中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纳米微粒在改善润滑方面的研究进展

纳米微粒在改善润滑方面的研究进展3梁秀娟1,2,胡小芳1,嵇海旭2,胡大为1(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0;2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机械系,湛江524088)摘要 由于纳米微粒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改善润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通过对纳米微粒特性的描述和纳米微粒在润滑性能方面的测试以及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各种纳米微粒在润滑方面的一些成果,阐述了当今纳米微粒在改善润滑方面的发展状况和纳米微粒的润滑机理,同时指出了目前发展的不足。
关键词 纳米微粒 摩擦学性能 减摩 抗磨中图分类号:T H117.2+2;TE624.82Study of N ano 2particles B 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LubricationL IAN G Xiujuan 1,2,HU Xiaofang 1,J I Haixu 2,HU Dawei 1(1 School of Mechanical &Automobile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2 Engineering Colleg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Abstract Due to the unique performance of nanoparticl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improvement of lu 2brication.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nanoparticle ,the performance testing in lubricating and all kinds of outcomes people have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nanoparticle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lubrication is described ,and lubrication mechanism of nanoparticle is illustrated.Furthermore ,the inadequacy of current development is pointed out.K ey w ords nanoparticles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ti 2friction ,anti 2wear 3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基金(2005B10301051) 梁秀娟:女,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 E 2mail :lxjjhx @ 胡小芳:通讯作者,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粉体材料及其交叉学科方向研究0 引言摩擦是一种自然现象,各种机械零件因摩擦磨损而失效的数量约占全部失效零件的50%以上。
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与性能研究

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与性能研究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润滑油通常采用添加剂来改善其性能,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与性能,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1.1 纳米材料的种类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级别(10^-9米)范围内。
常见的纳米材料有纳米金属颗粒、纳米氧化物、纳米碳材料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表面效应,使其在润滑油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1.2 纳米材料的应用方式在润滑油中应用纳米材料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直接将纳米材料添加到润滑油中;二是将纳米材料负载在载体上,形成纳米润滑剂。
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情况。
直接添加纳米材料可以简化工艺流程,但存在分散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而负载纳米润滑剂则可以提高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分散性,以及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二、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性能研究2.1 摩擦降低性能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可以改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减少金属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研究表明,纳米金属颗粒和纳米氧化物等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并减少磨损量。
2.2 抗氧化性能纳米材料在润滑油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
纳米氧化物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可以吸附和中和润滑油中的有害物质,延缓润滑油氧化和老化的过程。
研究表明,添加纳米氧化物的润滑油能够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2.3 负载纳米润滑剂的性能研究负载纳米润滑剂是一种新型润滑油材料,其在润滑油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负载纳米润滑剂通常由纳米材料和载体组成,通过纳米材料和润滑油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纳米润滑剂。
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的传动系统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其性能和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润滑剂在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对于高效、环保、低噪音的要求,因此纳米级金属润滑剂的应用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级金属润滑剂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显著提高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其性能优势、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一部分将介绍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环保、能源节约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通过采用电动机驱动实现了零排放和低噪音的优势,但传动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存在润滑效果差、易挥发、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润滑剂来提升传动系统性能。
第二部分将阐述纳米级金属润滑剂的特性及优势。
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具有纳米级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特性和耐磨性。
与传统润滑剂相比,纳米级金属润滑剂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填充材料表面的微裂纹和凹坑,形成均匀的保护膜,有效降低摩擦和磨损。
此外,纳米级金属润滑剂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延长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第三部分将探讨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将纳米级金属润滑剂添加到传动系统中可以显著降低摩擦系数,提高传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同时,纳米级金属润滑剂还能有效减少传动系统的磨损和噪音,提升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因此,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部分将讨论纳米级金属润滑剂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李春风;罗新民;肖绍峰
【期刊名称】《中国粉体技术》
【年(卷),期】2007(013)002
【摘要】纳米SiO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研究结果看出,它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总结了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即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的"一体化",制备高聚物-纳米SiO2杂化粒子以及对其摩擦学机理进行研究.
【总页数】4页(P43-45,48)
【作者】李春风;罗新民;肖绍峰
【作者单位】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0016;后勤工程学院,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重庆,400016;中国人民解放军65142部队,辽宁,铁岭,1126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
【相关文献】
1.PMMA/SiO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J], 李春风;罗新民;侯滨;王志民
2.纳米SiO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性能及机理研究进展 [J], 李春风;罗新民;肖绍峰
3.改性纳米TiO2/SiO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研究 [J], 梁超;陈文刚;冯少盛;王建飞
4.表面改性海泡石纳米纤维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 [J], 尹艳丽;于鹤龙;王红美;魏敏;史佩京;白志民;张伟;徐滨士
5.PMMA/SiO2纳米杂化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J], 李春风;陈波水;罗新民;侯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回顾了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状况;比较了不同纳米材料添加剂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抗磨减摩机理。
介绍当今国外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结构型纳米材料是在本领域的研究新热点;展望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纳米材料;摩擦学性能;润滑添加剂1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特性同宏观上三维方向都具备足够大尺寸的常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是一种低维材料,即在一维、二维甚至三维方向上尺寸为纳米级(0.1~100nm)。
纳米材料按空间维数分为以下四种:(1)零维的原子簇和原子簇的集合,即纳米粒子;(2)一维的多层薄膜,即纳米膜;(3)二维的超细颗粒覆盖膜(4)三维的纳米块体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材料尺寸的急剧变小而急剧增大,表面原子的晶场环境和结合能与内部原子不同,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因而具有许多悬空键,具备不饱和性质,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产生了所谓的“表面效应”。
当纳米材料尺寸同传导电子的直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材料的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等性质比起普通体相材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称为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
随着纳米材料的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上述独特的结构特性导致纳米材料产生了诸如高扩散性、易烧结性、熔点降低、硬度增大、催化反应活性增大等一系列特性,使得它在精细陶瓷、催化剂、电子元件、磁光元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纳米材料润滑作用机理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材料有明显的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目前对其作用机理有多种推测。
一种理论认为,纳米粒子尺寸较小,近似球型,在摩擦副间可以像鹅卵石一样自由滚动,类似微轴承作用,减少了摩擦阻力,降低了摩擦系数,减少了磨损,这种“滚珠轴承”的摩擦原理目前还缺乏进一步的实验支持。
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研究

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研究纳米材料的应用一直是当代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润滑材料领域,纳米颗粒的引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和降低机械部件的磨损。
本文将探讨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研究,包括纳米颗粒的选择、添加方式以及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纳米颗粒至关重要。
纳米颗粒在润滑油中起到填充物的作用,可以填补润滑油分子之间的空隙,从而改善摩擦和磨损性能。
常见的纳米颗粒包括氧化铁、二氧化硅和碳纳米管等。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大的表面能,使得它们能够与润滑油分子更好地相互作用。
其次,纳米颗粒的添加方式对于润滑油性能的改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添加方式有两种:一是将纳米颗粒直接添加到润滑油中,形成纳米润滑油;另一种是通过阳极氧化、溶胶-凝胶等方法将纳米颗粒引入金属基体,形成含有纳米颗粒的金属复合材料。
两种添加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润滑油的性能,但是纳米润滑油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广泛。
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纳米颗粒的添加可以有效减少润滑油的摩擦系数。
纳米颗粒填充润滑油分子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均匀的纳米网络结构,阻碍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
其次,纳米颗粒能够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损性能。
纳米颗粒的高表面能使其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减少磨损和腐蚀。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改善润滑油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然而,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纳米颗粒的添加需要调整润滑油的配方,这可能增加制造成本。
其次,纳米颗粒的长期稳定性和分散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此外,纳米颗粒的添加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风险,需要进行安全评估。
总之,纳米颗粒对润滑油性能的改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选择合适的纳米颗粒和添加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润滑油的摩擦和磨损性能,延长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
然而,仍需解决纳米颗粒长期稳定性和环境风险等问题,促进纳米颗粒在润滑油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与密封
[HX\;CZK;]G +GT;G++\;GT
^-3& !""S G9& # ( <2A.-/ G9& #7#)
纳米润滑材料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陈莲英: 章文贡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高分子研究所: 福州 8%"""()
摘要: 介绍了纳米润滑材料的制备和表面改性究进展。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11+ 年第 - 期
陈莲英等: 纳米润滑材料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
[ &’ ] 法制备 !" # $% 纳米材料。孙卫权等 也用该法制备 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 了 ()’ *+ , $% 基纳米晶复合粉末, 常温摩擦磨损性能, 发 现其摩擦磨损 性 能 优于 ()’ *+ 与 $% 直接接合的材料。近年来机械合金化法已逐渐 成为制备纳米润滑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成本 较 低, 产量较大, 但粒径不均匀, 易引入杂质, 且为防止高 能球磨过程中的高温, 研磨时需间歇停机。 -. +/ 其他方法 近年来利用爆炸实现物质的转化或相变来制备纳 米润滑粉体逐渐受到重视。负氧炸药爆炸法合成的纳 米金刚石已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实用前景的纳米润滑材 [ &+ ] 料 。在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下, 炸药组分分子的部 分碳转化为尺寸为 ’ 0 -123 左右的球状纳米金刚石 微粒, 同时生成一部分弯曲的片状石墨和非晶态碳小 球。由于金刚石微粒是在高速度和远离平衡状态条件 下生成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化性质, 可形成高度缺 [ &9 ] 陷的金刚石结构。例如 456 78 等采用负氧炸药爆 炸法合成了超分散金刚石粉末 ( :;< ) 纳米粒子并将 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进行摩擦试验, 发现平均粒径为 923 的球形和多面体 :;< 纳米粒子具备优良的载荷 性能和抗磨减摩能力, 尤其能在高载荷作用下发挥效 力。摩擦副 表 面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 :;< 粒子不仅能支撑摩擦件的负荷, 而且可以避免摩 擦副直接接触, 当剪切力破坏润滑膜时 :;< 纳米粒子 在摩擦副间的滚动作用可以降低摩擦系数, 减少磨损。 [ &= 0 &> ] &/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由于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无机纳米粒子在润滑 油中分散性和稳定性不够理想, 人们必须通过表面改 性来改善无机纳米粒子与润滑油的相溶性, 从而更好 的发挥无机纳米润滑添加剂的优异性能。目前对无机 纳米微粒表面修饰改性的方法很多, 可分为物理修饰 和化学修饰。 &? -/ 表面物理修饰 通过物理吸附将修饰剂吸附在纳米微粒的表面, 可有效防止或减小纳米微粒团聚, 但物理表面修饰的 纳米微粒在强力搅拌等条件下易脱附而有发生再团聚 的倾向。该法常用的有表面活性剂法和表面沉积法。 表面活性剂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亲水的极 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官能团, 使表面活性剂一端官能 团牢固地吸附于纳米润滑粒子表面, 而另一端官能团能 与水很好相溶, 从而达到在水中均匀分散无机纳米润滑 粒子的目的。或者,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官能团吸附在纳 米粒子表面, 而非极性的亲油基与润滑油很好相溶, 从而 使无机纳米润滑粒子分散在低极性润滑油中。例如, 以 C2& B’ 纳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修饰的 @A& B’ 、 [&D] 万方数据 米微粒能稳定分散在乙醇中。胡金华等 以硬脂酸钠或
K12 A2<2-A01 -DI-302,23= 9? 3-39L/>MA.0-=.35 ,-=2A.-/< -3D =12.A <>A?-02L,9D.?.2D N-< A2I.2N2DO )5%.’&(.: />MA.0-3= -DD.=.I2; 3-39P-A=.0/2; <>A?-02L,9D.?.2D :#;</’*%: : : 润滑材料是现代工业及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之 一, 而多功能高效润滑油添加剂是现代高级润滑剂必不 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润滑剂目的在于降低摩擦磨 损, 减少或避免材料的破坏。据估计全球因摩擦而损失 一次性能源达 %"Q R ("Q , 而磨损则是材料报废的主要 [#] 原因之一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 机械科学发展趋于机电一 体化、 超精密化和微型化, 尤其是纳米材料、 微型机械和高 密度磁记录技术的高速发展, 研制新型润滑剂以减少微 观尺度的摩擦和磨损已成为关键问题。纳米润滑材料比 传统固体润滑材料具有更好的摩擦学性能。因此纳米材 料应用于润滑体系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新研究领域。近年 来, 纳米润滑材料制备和表面改性研究日益增多。 [! R S] #: 纳米润滑材料的制备 #’)S 年德国科学家 T/2.=2A 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 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 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取 得了重大进展。目前纳米润滑材料的制备主要有气相合 成法、 液相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法等几种重要方法。 #& #: 气相法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 成气体, 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最 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气相法又有蒸 发冷凝法和溅射法两种。 蒸发冷凝法是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通过电阻加热、 高频感应、 等离子体、 激光、 电子束、 电弧感应等方法使原 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 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 然后在气 体介质中冷凝而形成高纯度纳米润滑材料。目前, 该法 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用来制备大部分纳米金属和金属氧 [%, 7] 采用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 化物以及合金, 如夏延秋等 了粒度在 #" R %"3, 之间的铜、 镍、 铋等纳米粒子, 将其用 作润滑油添加剂, 在 EUV * %"" 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 研究了其润滑性能 , 发现加纳米级金属粉的润滑油表现 [(] 出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W G.2 等采用双电子束蒸发系 统合成了 C9 含量为 !7Q R 78Q 的 C9 * C 纳米复合薄膜,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沉积膜是由无定型碳包覆纳米 C9 晶粒组成的复合材料, 该纳米 C9 粒子粒径为 ! R %3,。纳 米探针实验说明膜中碳的加入提高了其机械和润滑性 能。 [)] 是在惰性气氛或活性气氛下在阳极或和阴 溅射法 极蒸发材料间加上几百伏的直流电压, 使之产生辉光放 电, 放电中的离子撞击阴极蒸发材料靶, 靶材原子就会由 其表面蒸发出来, 蒸发原子被惰性气体冷却而凝结或与 [’] 等采用共 活性气体反应而形成纳米微粒。X-M9332-> Y 溅射法以 Z5 * 石墨片为靶得到了 C * Z5 薄膜, 沉积温度 为 (( R ((8V 时银含量为 #"Q R (#Q , 用 K+E 和 T;BZWB 分析了膜的微结构, 发现均匀分散在石墨化的碳基中的 银纳米微粒沿着薄膜生长方向延伸, 对 C * Z5 涂层润滑 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奥氏不锈钢体的磨损增加而摩擦却极 大降低。 #& !: 液相法 液相法的共同特点是以均相溶液出发通过各种途 径使溶质与溶剂分离, 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 得 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 热解后得到纳米微粒, 主要方法
VV
VV
!"# $#%#&’(" )*+&,(#-#,. /0 1&,/2345’6(&.6,7 8&.#’6&3% &,* ."#6’ 94’0&(#2-/*606#*
!"#$ %&’$(&$): *"’$) +#$),$)
( ;3<=.=>=2 9? @9/4,2A B0.2302, C9//252 9? C12,.<=A4 -3D E-=12A.-/<, $>F.-3 G9A,-/ H3.I2A<.=4, $>J19> 8%"""(, C1.3-)
粒子。微乳液一般由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通 常为醇类、 烃类和水或水溶液) 组成的各向同性的透 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反相胶束微乳液又称 油包水 ( C D ’) 型微乳 液。在 C D ’ 型 微 乳 液 中, “水 核” 被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界面 膜所包围, 其尺寸往往在 < E *,,#F 之间,C D ’ 微乳 液法制备纳米粒子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该法 [ *G , *H ] 已制备了多种纳米粒子, 如邱孙青等 在十二烷基 硫酸钠 D 异戊醇 D 环己烷 D 水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金属 [ *I ] 铜和碳酸钙纳米润滑添加剂, 孙小然等 合成了纳米 [ *J ] 级 ="2 润滑剂, 赵彦保等 制备了 =. D "2 ! /0’& 核 壳结构的无机有机复合纳米微 [ &, , &* ] .5#K0#3 L05 等在不同的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 4M?( 和金属 N0 ( *,#F ) 纳米微粒, 并对它们作 1 &<#F ) 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进行研究, 发现 4M?1 具有 优异的极 压 性 能 和 降 低 摩 擦 的 作 用, 最大失效负荷 ( !" ) 值提高了 I<O 1P , 和基础油相比摩擦系数降低了 &<P , 但 4M?1 纳米粒子不能有效地提高基础油的抗磨 能力。加入 N0 纳米粒子, ! " 值与基础油相比提高了 GHP , 磨痕直径由 ,O H*FF 减为 ,O )JFF, 摩擦系数降 低了 &GP 。 *O 1Q 固相法 固相法是通过从固相到固相的变化来制造粉体, 所得的固相粉体和最初固相原料可以是同一物质, 也 可以不是同一物质, 其中用于制备纳米润滑材料的主 要有物理粉碎法和机械合金化法。 物理粉碎法中最常用的是机械粉碎法, 系利用各 种超微粉机械等将原料直接粉碎研磨成超微粉, 适用 于制备脆性材料的超微粉。常用的超微粉碎机有: 球 磨机、 高能球磨机、 行星磨、 塔式机和气流磨等。物理 粉碎法是一种传统的粉粹工艺, 因其具有成本低、 产量 高和简单易行等特点, 加上近年来出现的高能球磨和 气流粉碎等分级组合方法, 常用于生产常规方法难制 备的高熔点合金或纳米陶瓷粉复合材料。但其 能耗 大, 纯度低, 粒度分散性大, 粒子易于氧化或产生变形。 机械合金化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粉 体的新方法。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高能球磨机 上球磨, 通过适当控制球磨条件, 使材料之间发生界面 反应, 获得单一的、 合金的或复合纳米材料。研究发现 在高能球磨过程中颗粒在循环剪切变形过程中晶格缺 陷不断在大晶粒的内部产生, 导致颗粒中大角度晶界 的重新组合, 使粉末组织结构逐步细化, 最后达到不同 组分原子互相渗入和扩散。该法能够获得常规方法难 以获得的非晶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超饱和固溶体等复 [ && ] 合材料。*JII 年 .;0#35 等 首先报道了机械合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