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_9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47

《穷人》教案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33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教学内容
《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3、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业设 计
学习第9段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渔夫
非这样做 不可揍我一顿也好 皱起眉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
(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77

《穷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教学重、难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文中写了几个穷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师: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⑵给课文划分段落。
⑶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1. 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82

9、《穷人》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前)
总体评价:☆☆☆☆☆
★观看微课前,完成下面任务。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观看微课时:听讲解、作批画、感情读、悟方法、精概括。
娜复杂的心理。
1、用关键成语来概括这部分内容:()怕夫归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观看微课后,按照以上学习方法自学12-24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和家人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桑娜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任务二: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任务三:想一想、写一写。
1、12-24自然段,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出小标题:()对夫讲。
2、当看到渔夫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时,桑娜一下子将帐子拉开给丈夫看。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吗?()给夫看
任务四:读课文1-7自然段,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上做简单批注。
1、有感情地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
2、用成语给这部分加个小标题:()盼夫归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根据微课,自学《穷人》这课后,我还有哪些困惑呢?
困惑:。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81

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
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懂心理活动描写”“尝试心理活动描写”,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理解关键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领悟作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忐忑不安”,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四、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1、诗歌导入:老师这有法国大文豪雨果所写的一首小诗,同学们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列夫托尔斯泰在读后深受感动,于是将诗改为了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2、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这样说“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真如作家所说吗?(在课题上加?)让我们走进《穷人》去感受一下吧!(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指名说。
(生说的啰嗦,教师点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按照六要素来总结,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夜晚,什么样的夜晚?用上刚才读的词语,寒风呼啸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邻居西蒙死了。
经过是什么?桑娜抱回了邻居西蒙的孩子,心情呢?忐忑不安的,结果呢?渔夫和桑娜不约而同收养了孩子。
)3、师总结,同学们,虽然课文篇幅很长,但是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总结课文是不是更简单?(三)品读课文、理解“穷”和关键词,体会主人公精神品质。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85

《穷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短篇小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叙了渔夫妻子桑娜和渔夫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2.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法学法研读探究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再现穷人“穷”境1、《穷人》这篇课文中所写的穷人主要是指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严寒和风暴出海打渔,而桑娜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才能维持下去。
3.引入本文: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8-11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读第一个句子。
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力量驱使她这样做?学生讨论,朗读⑶教师小结、过渡: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情是怎样?忐忑不安指名读第二个句子学生反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顺势解释忐忑不安,这时的桑娜心神不宁、思维很乱,她带着害怕、担心、同情、坚强,这就是忐忑不安。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58

《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主动积累词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通过朗读,揣摩,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深切地感受到沙皇专制制度下穷人的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别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自主品读1、在第一部分的学习当中,我们初步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那么在她的家境如此贫寒的情况下,面对她的邻居她是怎么做的?2、当他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她都想了些什么?她为什么会想这些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她怎么的品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感悟课件出示:她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这样做”是指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活该!”提问:“忐忑不安”什么意思?从她的心理描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提问:这一段话中,用了几个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文中的其他地方也用到了省略号,他们分别都起到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我嘛……缝缝补补……”3、指导朗读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有害怕,也有自责,更有决断。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 高尚 穷 人》优质课教学设计_35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高尚。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诗歌改成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两个家庭生活境况的描写,既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也赞美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无私的高尚品质。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生动传神的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穷人的穷和善良,教学中以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为切入点来品味作者高超叙事技巧,并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魁梧”“帐子”等词语。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桑娜和西蒙的勤劳、善良、淳朴。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通过品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感受穷人的穷,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心理活动描写的精妙。
4、学习鉴赏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穷人的穷和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方法:引读法,自读自悟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列夫托尔斯泰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画像,这两个人你们认识吗?一个法国人,一个俄国人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
激发了创作灵感,将雨果的诗歌改写成小说《穷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穷人)【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猜作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认识两位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丰富学生积累。
】一、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板书课题)1、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老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妻子桑娜魁梧黧黑的渔夫寡妇西蒙探望邻居裹住孩子忐忑不安收养孤儿(1)谁愿意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齐读课文
2、回忆一下,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3、学习了课文的1——7自然段,这三位穷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
4、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
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
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
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
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
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
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
“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
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
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
)
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
投影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
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
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
(六)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
(七)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
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
(八)布置作业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预习第2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