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花卉育种途径
四种不同繁育花卉的方法

四种不同繁育花卉的方法
1.分株繁殖:将成年植株分成数个部分,每个部分含有至少一根茎和一些根。
将它们分别植入土壤中,并且注意每个部分应该具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来滋养它们的生长。
2.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之一。
将种子撒在肥沃的土壤上,浇上适量的水,然后等待它们发芽和成长。
准备工作要注意选取优质的种子,并且确保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3. 插枝繁殖: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一些多肉植物和灌木类植物,将新生的枝条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直到插枝生根并成长出新的植物。
4. 叶片繁殖: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一些一年生植物和观赏性叶片植物。
将叶片剪下来,插入湿润的土壤中,等待它们生根并长出新的植物。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和土壤温度的适宜性。
- 1 -。
园林花卉的繁殖文献

园林花卉的繁殖文献
园林花卉的繁殖是园艺爱好者们经常关注的话题。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让花卉在园林中蓬勃生长,美化环境,增添生机。
以下是关于园林花卉繁殖的一些内容。
一、播种繁殖
播种是一种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
在适当的季节,将花卉种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待种子发芽生长后,再进行移栽。
播种繁殖适用于许多花卉,如向日葵、矮牵牛等。
二、扦插繁殖
扦插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适用于多肉植物和一些木本植物。
将健康的花卉枝条插入泥土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待新根生长后即可移栽。
扦插繁殖可以保留母株的优良性状,更容易控制繁殖的数量和时间。
三、分株繁殖
分株是一种常见的多肉植物繁殖方法。
将植株分割成若干部分,每部分保留有根系和叶片,再单独种植在盆土中,定时浇水施肥,促使新植株生长。
分株繁殖可以快速增加植株数量,同时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四、嫁接繁殖
嫁接是一种高级的花卉繁殖技术,适用于一些珍贵的花卉品种。
通
过将不同植物的组织接合在一起,促使它们互相生长,实现新植株的繁殖。
嫁接需要专业技术和经验,但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花卉品种,受到园艺爱好者的喜爱。
总的来说,园林花卉的繁殖是一个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我们可以让花卉在园林中茁壮成长,展现出美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希望每位园艺爱好者都能通过努力和耐心,培育出属于自己的花园,享受园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一个美丽的花园,让花卉在其中繁衍生长,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花卉繁殖的五种常见方法

花卉繁殖的五种常见方法花卉繁殖是花卉爱好者常常进行的活动,通过繁殖可以增加花卉的数量,让花园更加丰盛多样。
在花卉繁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
一、扦插法扦插法是最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花卉,包括灌木、多年生花卉和室内花卉等。
扦插法可使用花茎或叶片,将其插入湿润的土壤或营养水培液中,待其生根并发芽。
花卉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通常能够成功生根。
二、分株法分株法是一种适用于多年生花卉的繁殖方法。
在适当的季节,如春季或秋季,将花卉从根部分开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保留有根系和茎叶,然后分别移植到新的花盆或花坛中。
分株法适用于像多花紫藤、玫瑰、菊花等花卉的繁殖。
三、种子播种法种子播种法是最常见的花卉繁殖方法之一,适用于大多数花卉。
首先,将花卉的花荚或果实收集起来,然后将种子撒播在适宜的土壤中,有时也可以使用育苗盘或育苗箱培育苗木。
在种子出芽后,逐渐将幼苗移植到宽敞的花盆或园地中。
四、嫁接法嫁接法是一种常用的花卉繁殖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花卉品种。
嫁接法通过将花卉的幼苗接入到具有较强抗性的砧木上,以使花卉保持原有的优良特性。
选择合适的砧木和幼苗,使用刀具将它们削成适当的形状,然后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用绷带固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幼苗会与砧木相互融合。
五、离体培养法离体培养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花卉繁殖方法,通过将花卉的组织或细胞培养在营养液或琼脂基质中,以实现花卉再生和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花卉的微繁殖、遗传改良以及产生种子难的花卉品种。
离体培养法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条件和技术操作,对于一般的花卉爱好者来说较为困难。
总结花卉繁殖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花卉种类和具体操作方法。
了解这些常见的繁殖方法,对于花卉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花卉繁殖的技巧,实现花卉的量产和多样化。
无论是通过扦插法、分株法、种子播种法、嫁接法还是离体培养法,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繁殖方法,为花园增添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花卉的繁殖方式和培育技巧

花卉的繁殖方式和培育技巧花卉作为自然中美丽的存在,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觉。
想要培育健康的花卉,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花卉的繁殖方式和培育技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花卉繁殖方式以及一些有效的培育技巧,帮助您打造美丽花园。
一、花卉的繁殖方式1.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繁殖方式,适用于许多多肉植物,如仙人掌和龙舌兰。
具体操作是将植物从根部分割成多个小株,然后将其重新种植到适宜的土壤中。
分株繁殖能够快速增加植物数量,同时每个小株具备发育成熟的潜力。
2.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是一种广泛适用的繁殖方式,适用于大多数花卉。
在种子繁殖中,我们需要选择健康成熟的花朵,等待其自然开花并结实。
然后将种子收集并储存,最后在适宜的时机将其播种。
种子繁殖需要耐心和注意环境条件,但是它能够保留花卉的优良特性。
3. 插条繁殖:插条繁殖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适用于花卉的有茎部分,如玫瑰和石斛兰。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一段植物的茎或枝条插入湿润的介质中,等待其生根并发芽。
对于一些难以从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的花卉,插条繁殖是一种高效且可靠的选择。
4. 倒挂球状花卉的繁殖:倒挂球状花卉,如文心蕨和雷神花,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
它们产生的嫩茎朝向地面,生长出新的植物。
我们可以将这些嫩茎剪下并种植,等待它们自行定植并成长为新的花卉。
二、花卉的培育技巧1.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不同花卉对土壤和光照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在栽培花卉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点,并选择适合它们生长的土壤和环境。
如酸性土壤适合杜鹃花生长,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合玫瑰花等。
2. 适时浇水和施肥:花卉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供给。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花卉的需求,确保及时浇水和施肥。
同时,避免积水和过度施肥,以免对花卉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3. 定期修剪和摘芽:定期修剪和摘芽是保持花卉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
通过修剪可以控制花卉的形状和尺寸,促进新的芽和花朵的生长。
摘芽可以让植物的能量更好地集中到其他部分,提高花朵的质量和数量。
花卉的几种繁殖技术

花卉的几种繁殖技术花卉有多种繁殖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养殖花卉的农户酌情选用。
一、种子繁殖法一般的花种,如四季海棠、凤仙花等种子,不需任何处理,即可直接播种,而外壳有油蜡的种子,如玉兰等可用草木灰加水成糊状拌入种子才能播,荷花、美人蕉种皮较硬,播前需擦伤种皮,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再播种。
榆叶梅的种子,如初春播种,春天即能发芽。
各种种子播种前均需进行发芽试验,检验种子的发芽率,以便确定播种量。
对于种皮较厚的木本花卉,春播前一般都要进行催芽,以达到出苗快而整齐,成苗率高的目的。
催芽多用水浸、层积等法。
1、水浸催芽法。
可分3种水温处理。
一是冷水浸种催芽,水温0℃以上,适用于种壳较薄的种子,如紫藤、棕榈、腊梅、雪松等;二是温水浸种催芽,水温40-60℃,适用于种壳较厚的牡丹、芍药、紫荆、枫杨、国槐、侧柏、金钱松等;三是热水浸种催芽,水温70-90℃,适用于种皮坚硬的种子,如合欢、刺槐、樟树等。
浸种时水的用量为种子的3倍,倒入水时要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
用热水浸种时,待水温降到自然温度后,即停止搅拌,然后浸泡1-3天,待种子吸收膨胀后,捞出在18-25℃温度下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用温水淘洗1-2次,并注意轻轻翻动,待种子破嘴后即可播种。
2、层积催芽法。
层积催芽是用3份湿砂和1份种子混合后,放在0-7℃温度条件下保温冷藏。
此法适用于广玉兰、含笑、白玉兰、忍冬科以及隔年才能发芽的花卉种子。
此外,对长期休眠的种子或隔年出芽的种子,如桂花、冬青、珊瑚树等,还可采用变温催芽法,即浸种后白天保持25-30℃,夜晚温度为15℃左右,反复进行约10-20天,即可达到发芽。
二、分割繁殖法从母株上分离出小植株或从母体上分离出球根、球茎,另行栽植成独立新植株的叫做割繁殖。
此法分为分株和分球两类。
1、分枝法。
将母株上发生的根蘖、茎蘖及根茎等分割出来,培育成独立的新枝。
分株繁殖的时期依花卉种类而定,一般春季开花的在翻新季分株;秋季开花的在春季分株。
花卉繁殖常用的几种繁殖方法

2023-11-11
• 播种繁殖 • 扦插繁殖 • 分株繁殖 • 压条繁殖 • 组织培养
01
播种繁殖
直接播种法
01
02
03
适用范围
直接播种法适用于颗粒较 大、生命力强、适应性广 的花卉种子,如波斯菊、 美人蕉等。
操作方法
将种子直接播撒在土壤表 面,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浇水保湿,然后等待发芽 。
注意事项
选择土壤松软、光照充足 、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播 种,保持土壤湿润,避免 干旱和过度浇水。
温室播种法
01
适用范围
温室播种法适用于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花卉种子,如兰花类、蕨类等
。
02 03
操作方法
在温室中准备好播种的土壤和盆器,将种子播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 薄土,然后浇水保湿。将盆器放在温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待发芽。
详细描述
根插繁殖的过程包括选取健康的根系、进行修剪和处理、插入适合的基质等步骤 。在适宜的条件下,根系就能够萌发新的植株。
03
分株繁殖
块茎分株繁殖
总结词
块茎分株繁殖是一种常用的分株繁殖方法,适用于具有地下块茎的花卉,如马蹄莲等。
详细描述
块茎分株繁殖是将地下块茎切成若干块,每块带有一至几个芽眼,然后分别种植,即可长成新的植株 。
枝插繁殖
总结词
枝插繁殖是一种利用植物枝条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具有较 高的成功率。
详细描述
枝插繁殖的过程包括选取健康的枝条、进行修剪和处理、插 入适合的基质等步骤。在适宜的条件下,枝条就能够生根发 芽,进而形成新的植株。
根插繁殖
总结词
根插繁殖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适合于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 。
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

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花卉作为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愉悦。
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花卉的品种改良与育种方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花卉的品种改良和育种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一、花卉品种改良的方法1. 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常用的花卉品种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和结实,获得有优良特性的杂交种。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新的花色、花形、花型等特点,提高花卉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例如,玫瑰的品种改良就是通过杂交育种法实现的,获得了各种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玫瑰花。
2. 突变选育法突变选育法是通过利用花卉的自然变异或诱变剂处理,引起花卉的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花色、花形、花型等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新的花卉品种,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例如,风信子的紫色花朵就是通过突变选育法获得的,与传统的白色风信子相比更具观赏性。
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一种先进的花卉品种改良方法,通过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使花卉具有新的性状和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花卉的抗病、抗逆、延长开花期等特点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水仙花可以抗寒、延长开花期,并具有其他新的观赏特点。
二、花卉育种方法1. 选种育种法选种育种法是一种基于花卉自然变异的育种方法。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培育,逐步提高花卉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适用于一些常见花卉的品种改良。
例如,菊花的育种就是通过选种育种法逐步提高花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2. 无性繁殖法无性繁殖法是一种通过花卉植株无性繁殖的育种方法。
包括离体培养、茎段扦插、叶片扦插、花蕾扦插等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复制和繁殖花卉植株,保持其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
例如,山茶花的繁殖常采用枝条扦插的方法,可以保留原植株的特点并快速扩大繁殖规模。
3. 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法是一种利用花卉的组织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的育种方法。
通过离体培养、植物激素处理等技术,可以实现花卉的快速繁殖和快速选育。
花卉育苗的途径

花卉育苗的途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花卉育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花卉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在进行花卉育苗时,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花卉育苗的途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利用种子育苗种子是花卉生长发育的基础,种子育苗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
在育苗时,首先要选用优质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脱水、消毒等。
然后适时播种于土壤中,稍加覆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适用于大部分花卉的育苗方式。
2. 用分株或扦插繁殖除了利用种子育苗外,还可以通过分株或扦插繁殖花卉。
分株是将植物的根茎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植入土壤中,让其生长成新的植株。
扦插则是将植物的茎叶插入土壤中,让其生长出新的根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通过种子繁殖的花卉。
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传统方式繁殖的花卉。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在无害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快速繁殖花卉,并保证花卉的品质和遗传特性。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备,但对于一些珍贵的花卉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4.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花卉育苗也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花卉的性状,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等。
也可以利用生物学知识调控花卉的生长发育,让花卉更加健壮和美丽。
5. 利用温室环境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条件的花卉,如热带植物、温室花卉等,可以利用温室环境进行育苗。
在温室中可以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为花卉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也可以在温室中进行无土栽培等现代化育苗技术,让花卉更加快速生长。
花卉育苗的途径有很多种,每种途径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方法。
在进行花卉育苗时,要根据花卉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育苗方法,做好灌溉、施肥、防病等管理工作,为花卉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启发,为您的花卉育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有的花卉育种途径加入WTO给我国的花卉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花卉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加速花卉新品种的选育,促进我国花卉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结国内外花卉新品种起源的途径,主要有5种。
引种驯化途径在进行引种工作时,引进的品种栽培在不同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下,必然会发生变异,从变异中进行选种,可以获得新品种。
引进的种或品种如果性状没有达到期望,需要结合其他的技术措施驯化,或与选择育种以及杂交结合进行定向选择,也可以获得新品种。
引种驯化是直接丰富品种和育种原始材料的捷径,可以在最短时间里迅速而经济地丰富花卉种类,具有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等特点。
例如加那利群岛补血草(Limonium perezii)野生时夏季开花,花梗脆弱,引进后通过对特殊个体进行繁育和定向选择,迅速培育出花梗坚硬的冬季开花品种。
1. 引种:广义的花卉引种泛指从本地区外的区域引进新花卉物种、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的花卉引种只是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本地区外区域的花卉品种、品系,经过一般的栽培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应用并推广的方法。
2. 驯化:将本地区外的花卉品种(系)选择培育成本地推广的品系的措施和过程。
3.植物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3.1 植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 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植物所同化的因素。
如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土壤状况、环境生物因素等;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各种生态因素都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它们综合作用于植物,形成生态环境。
生态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耕作栽培条件,对于一种植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
生态适应:植物对一定生态环境表现正常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
花卉品种对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应主要表现在:植株的可观赏性、切花物种的产量和瓶插时间、盆坛类花卉的花期及可栽培的期限等。
总之,从相似的生态区引进的花卉品种更易于生态适应,也就是驯化成功。
3.2气候相似论20世纪初,德国迈尔提出了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ues)它的基本要点是:地区之间在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3.3 纬度、海拔、品种习性(1)温度一般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温度低于平原地区。
(2)光照在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高纬度地区日照时数长于低纬度地区;从秋分到春分,高纬度地区的日照时数短于低纬度地区。
(3)作物的发育特征根据作物对温度、光照的要求不同,可把一年生作物分成两大类,即长日低温作物、短日高温作物。
(4)纬度、作物的发育特征与引种的关系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比经度相近的南北之间的引种有较大的成功可能性同纬度的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相互引种,不易成功。
而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的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例如某些冷凉地区的花卉可引种到高原地区,反之亦然。
一般来讲,冷凉地区的花卉引种到温热地区,如果成功,生育周期变短,花期变短,花变小;反之,如果成功,生育周期变长,花期变长,花变大。
选择育种途径花卉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性状变异,人为地对这些自然变异或人工授粉变异进行选择和繁殖,从而培育出花卉新品系的过程,称为选择育种。
这是花卉常规育种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我们可以得知,同属花卉相互授粉就产生染色体重组,再加上染色体重组过程中发生片断置换、错位、丢失,会导致下代个体发生很多性状变异。
此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也会影响到花卉本身的遗传物质组成,如化学药剂、射线等,从而产生育种上可利用的遗传变异。
花卉育种主要考虑形态方面的变异,如株型紧凑与否、花色、整齐度、观赏时期、花型等;当然也有生理特性方面的变异,如耐寒花卉的耐热性、热带花卉的抗寒性、对主要病害的抗病性等。
变异在性质上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从遗传角度看,花卉的变异存在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通常只发生于某处或某代,主要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例如,缺肥的环境可导致植株的瘦小、强烈的阳光可导致株型的紧凑等。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变异的结果,是选择育种的基础。
同时,选择育种是花卉新品种起源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贯穿花卉新品种产生的全过程,园林中的重要花卉如凤仙花、芍药、山茶等的重瓣品种,都是在人工栽培或自然变异中通过选择培育出来的。
我国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不管是栽培还是自然发生的变异都十分广泛,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继而培育出更多花卉新品种。
1.在人工栽培中产生新品种人工栽培选育是新品种起源的重要途径。
布尔班克曾用连续选择的方法把叶子边缘不具皱折的“野牛儿苗”培育成为显著皱叶的新种;英国育种家坎德从改进栽培技术着手进行定向选择,育成皱边唐菖蒲。
1) 混合选择:从原始群体中选出株型、花色、花型、抗性等方面性状符合选种目标要求的单株,进行混合繁殖叫混合选择。
优点是简单易行,能迅速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
2) 单株选择:将当选优良个体的种子分别收获, 分别播种而为家系,根据家系的表现确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以此家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
花卉中的凤仙、矢车菊、桂竹香、紫罗兰、香豌豆、半支莲、金盏花等都属于自花授粉植物,长期的自交导致基因纯合,遗传性比较稳定,自交系后代分离较少,一般采用一次单株选择或一次混选。
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如石竹、万寿菊、矮牵牛、百日草、大丽花、百合、月季、福禄考等多采用多次混合选择。
3) 利用无性繁殖手段进行栽培选育。
如嫁接繁殖时,通过砧木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变异,从中可以选育新的品种,如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记载,“二色红,千叶红花元丰中出于银李园内,于接头一本上,歧分为二色一深一浅,深者类间金,浅者类瑞云,始以为有两接头,详细视之,实一本也”。
2.从自然变异中产生新品种1)草本花卉的实生变异。
自然界中的草花通过播种进行自我繁衍所形成的实生苗群体中,通过人工有目的地单株选择逐步培育成稳定遗传的性状,从而产生新品种。
2)木本花卉的芽变。
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丰富源泉,既可以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又可以从中选出优良的变异通过无性繁殖保持,是选育新品种的一种简易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芽变选种的记载。
牡丹品种“魏花”系樵者于寿安山中发现野生的变异植株,后经扩大繁殖得到该品种。
1031年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记载了牡丹的芽变:“潜溪绯,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本是紫花,忽于丛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故其接头难得”。
许多观赏园艺植物,特别是长期无性繁殖的观赏植物都有芽变产生的品种,如园林植物中的许多垂枝、龙游、金边、银心等类型都是通过芽变选得的。
有性杂交途径有性杂交是获得花卉新品种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此途径最成功的例子首推杂种香水月季的育成。
19世纪60年代以杂种长春月季(Rosa Hybrid Perpetual)与香水月季(Tea Rosa)杂交育成了杂种香水月季系(Rosa Hybrid Tea,H.T.)。
它综合了多个亲本的优点,具有长势旺、花轮大、又能四季开花等特性。
“牡丹醉酒”、“黄和平”、“国色天香”、“金背大红”等都是杂种长春月季系的著名品种。
早年法国学者用引进的黄牡丹与中国中原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杂交,育出了一系列黄色牡丹新品种,后被称为Lemoine系(P.×lemoinei)。
这些品种具有黄牡丹纯正的黄色,同时保留着中国中原牡丹高度重瓣、花头下垂等特点。
1870年法国人又将石竹(Dianthus chinensis)与香石竹杂交,培育出了四季开花香气浓郁的现代香石竹。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以后,用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广泛应用,并创造出大量观赏植物的新类型和新品种。
1835年-1849年Von Carttner发现了杂种一代的优势现象。
通过杂交授粉可以把亲本不同性状的有利基因综合到杂种个体上,使杂种个体不仅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生长势、抗逆性、生产力等方面超越双亲,从而获得某些性状都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1930年日本培育成矮牵牛杂种优势一代,到20世纪70年代观赏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已较普遍,到80年代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有矮牵牛、瓜叶菊、万寿菊、金鱼草、天竺葵、霍香蓟、秋海棠、蒲包花、仙客来、报春花、半支莲、三色堇、百日菊、石竹、鸡冠花、羽衣甘蓝、紫罗兰等,并已普遍栽培应用。
杂交途径中当采用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种,甚至不同属的植物为亲本进行杂交时,叫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促使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交流,具有近缘杂交所不能获得的优良特性,成为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创造新类型或改进现有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如日本京都大学(1982)以原产中国的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原产苏丹的凤仙花和分布在非洲、印度、印尼等地的凤仙花属20个种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许多株型、花色等不同的新品种。
我国在1990年利用中国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获得了具有良好耐寒性、抗逆性的刺玫月季品种群。
北京林业大学自1982年起连续用杏、山桃与梅杂交,获得了一批种间抗寒性很强的杂种。
采用远缘杂交法,新疆选育出能在-32℃温度下自然露地越冬,一年3季开花的月季新品系。
人为诱变途径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植物遗传性发生变异,然后结合目标加以选择,也可以培育出新的物种或品种。
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缩短育种年限,促进远缘杂交成功,并有可能出现自然界中罕见的新类型。
如Latap (1980)通过诱变获得了攀援型的月季; 四川核能研究所利用γ射线处理菊花的插条,选出了每年两次开花的菊花新品种——辐橙早;荷兰和德国育成了能在低于2℃-4℃条件下开花的抗寒花卉品种。
荷兰的Broertjes在1975年-1979年间,用X射线重复照射菊花,选出了几百个花色突变的菊花品种。
若采用普通的芽变法育种,则需要几十年之久。
1. 物理诱变物理诱变有温度激变(温度的异常变化)、机械创伤(人工嫁接、反复切伤植物组织、摘心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等方式,主要是辐射诱变。
W.E.Domol (1923)曾将二倍体风信子(Hyacinthus)的鳞茎用低温处理得到三倍体新品种,Winker,H.等人曾用切伤与嫁接的方法在茄科植物中获得多倍体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