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卉育种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费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
中国花卉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中的新增长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中国花卉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花卉市场规模已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花卉市场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的趋势。
2. 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中国花卉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份是花卉生产的主要地区。
产业结构也逐渐从传统的种植、销售向现代化、综合化转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4. 消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中国花卉市场的消费主体逐渐年轻化,消费者对花卉的品质、品种、包装、服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花卉消费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1. 品种多样化和品质提升未来的花卉市场将会更加注重品种的多样化和品质的提升。
高端品种、品质优良的花卉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 产业集群与品牌化未来花卉产业将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发展。
通过形成花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3. 电子商务与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于花卉产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了花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便捷性。
4.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花卉产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种植、低碳生产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提高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战略1. 加强技术创新花卉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品种繁育、种植技术、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推动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作为装饰和礼品的重要元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我国花卉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完善。
本文将分析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花卉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花卉市场规模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2024年达到600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
2.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花卉产业链逐渐形成,从花卉种植、批发、零售到物流配送,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企业参与。
目前,我国有数千家花卉批发市场和近万个花卉零售店,同时,在线销售也成为花卉业的新兴渠道。
3.花卉品种丰富多样: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适宜花卉生长,因此花卉品种种类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月季、康乃馨、郁金香等花卉外,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被引进和培育,如向日葵、兰花、绿萝等。
4.国内花卉生产能力强劲:我国花卉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二、发展趋势1.花卉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花卉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来几年,高端花束、仿真花卉、盆景等消费将增长迅猛。
2.电子商务成为主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花卉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线上销售将逐渐成为主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花卉购买将更加方便快捷。
3.规模化种植和新技术应用:随着花卉市场的不断扩大,规模化种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提升花卉生产效率和质量,如温室种植、水培技术、智能化管理等。
4.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花卉产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未来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开展花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5.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花卉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品质不断提高。
过去,中国花卉市场主要以廉价草木类为主,品质普遍较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花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中国花卉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更多的高品质花卉,如蔷薇、郁金香等进口花种。
一些花卉企业开始注重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进口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改进保鲜技术等方式,提高花卉的品质。
中国花卉产业的市场结构逐渐优化。
过去,中国花卉市场以传统渠道销售为主,农贸市场和街边摊点是主要销售地点。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网络销售逐渐崛起。
目前,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一些知名的花卉品牌也开始建立自己的连锁专卖店,通过直营模式提供更高品质的花卉产品和服务。
中国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作为世界上种植技术和设备领先的国家之一,中国花卉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而且,中国花卉市场的庞大规模和消费潜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花卉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据统计,目前中国花卉市场上大约有60%的花卉品种是由外国供应商提供的。
这不仅推动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品质提高、市场结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等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花卉产业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花卉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中国花卉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以下是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战略。
一、现状趋势: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对鲜花和室内绿植的需求逐年增加,使得花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对鲜花的需求量激增。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花卉产业正在由传统的批发零售为主的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越来越多的大型花卉企业出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种植和养殖。
3. 地域发展差异化明显: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呈现地域差异化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基础条件,花卉种植发展较快。
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发展进展较慢。
4. 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花卉产业开始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品种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等方式提升产品价值。
5. 网络销售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销售成为花卉产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将业务拓展到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
二、战略:1. 增加品种研发投入:花卉产业需要通过研发新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花卉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提高花卉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速度。
2. 建设花卉生态园区:通过建设花卉生态园区,提供集种植、养殖、研发、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产业集聚和合理分工,提高整体生产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花卉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通过加强营销推广,提高鲜花的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
4. 提升产业链水平: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整合,优化产业链结构。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
5.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花卉产业应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产和经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产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中国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南北两个生产中心和东西两个销售中心的格局。
南北两个生产中心主要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云南和广西等地为代表;东西两个销售中心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为代表。
在这个格局下,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5万公顷,年产值已经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未来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花卉产业也将不断扩张。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去,中国花卉产业以生产劳动密集型、品种少、管理水平低等不足为主要问题。
但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花卉生产逐渐向智能化、高效化和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
同时,花卉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从传统的市场销售逐渐向网上销售和电商渠道发展。
这些变化将促进花卉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国际化趋势明显目前,中国花卉产业已经进入到了国际化发展阶段。
中国花卉品牌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展览,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促进中国花卉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产品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4. 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主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花卉种植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清洁能源等清洁生产技术。
在花卉销售中,要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袋等可再生材料。
5. 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当今时代,花卉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
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在积极发展花卉旅游业,利用不同季节的花卉景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拍照和购买花卉。
花卉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将助力花卉产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花卉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花卉产业需要顺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花卉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当前,中国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花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观赏花卉种植、切花贸易、花卉配送、花卉花艺设计为主要业态的系统,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成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年产值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花卉年产值将翻倍,达到600亿元以上。
另外,从行业整体水平来看,中国花卉产业在技术、品种、管理和市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技术方面,我国花卉育种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涌现出新品种,花卉质量日趋优良;市场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外市场占比不断增长,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国内市场也呈现良好的增势。
同时,花卉配送、花卉花艺设计等产业环节也不断完善,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花卉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分为内外两方面:内部趋势包括品种丰富、质量提升、种植规模扩大和市场多元化;外部趋势包括国际贸易合作、消费升级、技术创新等。
首先,内部趋势体现在花卉品种不断丰富,品质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被培育出来,并投入生产。
同时,花卉品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繁育出来的品种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病虫害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其次,花卉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产成本逐步降低。
由于社会对花卉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企业开始涉足花卉种植业,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规模效益逐渐提高。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花卉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再次,市场多元化及在线购买成为重要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化成为花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上购买花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花卉市场的多元化也呈明显的发展趋势,如企业订制、鲜花配送、花卉咖啡馆等不同的销售模式不断涌现。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1、我国花卉的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产值持续攀升。
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恢复发展、巩固提高、调整转型等不同阶段,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值持续攀升,逐步形成了现代花卉产业格局。
202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9万公顷,销售额2161亿元。
从主流品类来看,2021年全国蝴蝶兰盆栽产量7000万株,产地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江浙沪地区,全年行情一直保持理想状态。
近年来,电商平台加快了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也催生了更多销售方式,激发了人们更强烈的购买欲望,花卉产业呈现更多新活力。
越来越多的花商、花店主开通抖音账号,重新经营淘宝店铺,开启直播卖货,大量花卉园艺品类网红博主也纷纷在各大平台营销推广花卉园艺产品。
2013年全国鲜花电商交易额12.1亿元,到2016年已达73.7亿元,年均增长83.03%。
2021年,花卉电商持续发力,电商群体需求较同期大幅增长,达到204.39%,成为各片区中入场交易人数增长率最高的版块,带动消费愈加明显。
2、我国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花卉产销数据的倍增不仅折射出社会进步、人们对花卉产品的旺盛需求,还体现了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花卉品种创新始终是我国花卉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主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团队和育种人将重心放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上,摆脱对国外品种的依赖,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总数显著上升、成绩斐然。
林业授权植物新品种中,木本观赏植物数量最多,占比达六成。
其中,蔷薇属植物新品种授权量最大,达711件,占授权总量20.89%,芍药属、杨属和杜鹃花属也较多。
3、我国花卉产业的富民成效愈加凸显。
我国花卉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国各地花卉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呈现出差异化发展势头,产业富民成效也愈加明显。
作为中国花木之乡,山东青州始终将花卉产业视为“当家”产业。
从最初的传统单一花卉种植,到如今的千亿元产业链,青州依靠电商走出了花卉销售新路径。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1. 引言1.1 中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性中国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花卉产品,更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和传统的花卉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花卉产业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花卉产业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增强,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其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
1.2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花卉产业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花卉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和种植技术,各地的花卉市场也逐渐规范化和现代化。
在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中,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花卉产业集群,比如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花卉基地。
这些地区在花卉种植、花卉贸易、花卉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花卉产业的重要发展支撑。
中国花卉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花卉产业仍存在低效益、低附加值、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力度。
国际市场对中国花卉产品质量和品牌认可度仍有待提升。
中国花卉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努力,相信中国花卉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的重视,花卉产业在中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未来,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花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裂,产生大量愈伤组织,随后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芽再发育成幼苗。
M adhu ri Sharon等将原球茎一特定部位处作划伤处理,未划伤的作对照,结果发现划伤的原球基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而对照直接形成完整小植株。
陈进勇等认为原球茎表面产生愈伤组织的可能原因是,在激素的刺激下使原球茎失去极性,表皮细胞经多次平周和垂周分裂后形成不规则的细胞团,而表皮下的薄壁细胞则不断分裂和生长形成愈伤组织块。
愈伤组织的形成频率与不同的品种及不同浓度激素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品种较易形成愈伤组织,而有的却不然。
在原球茎的发育过程中,一些相关蛋白及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刘国安等对建兰(Cym bid ium ensif oliton)根状茎分化前后的可溶性蛋白与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化进行比较中发现:可溶性蛋白质23ku、57 ku、65ku和93ku含量稳定,21ku、51ku、73ku和81ku只在根状茎时期出现,28ku和30ku在分化中出现;过氧化物同工酶C1、C2、C9和C10在分化前后均有表达,C3、C4、C5、C6、C7和C8伴随分化而出现。
参考文献1 陈进勇,程金水,朱滢.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1):32~352 易明林,陈占宽,郅玉宝.石斛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快速繁殖.河南农业科学,1993,9,43~4463 谷祝平,高金城,李柏年等.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0,10(2):128~1314 叶秀 .石斛兰组织培养和细胞学观察.园艺学报,1995,21(1):83~875 王熊,吴敦肃.建兰类原球茎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扫描电镜观察.植物生理学报,1991,17(2):192~1946 谷祝平,张军,石红军.墨兰组织培养中原球茎的形态解剖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1(4):47~507 张丕方,董崇楣,李瑶.虎头兰组织培养中原球茎原形态发生.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8(4):434~4378 陈进勇,程金水,朱滢.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愈伤组织发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4):76~799 刘国安,丁兰,杨红.建兰离体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蛋白质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1):76~79我国花卉育种现状与发展策略王 艳 任吉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231)摘要:花卉育种是花卉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花卉种质资源、花卉常规育种及生物技术育种现状,并对今后花卉育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花卉育种 发展策略花卉业作为我国种植业的新兴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近10年来,虽然我国花卉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花卉还缺乏竞争力。
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好过去,立足现实,把握未来。
1 花卉育种现状1.1 花卉种质资源现代园艺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花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也要在花色、花型、株型、花期等方面有系列产品。
而这些新目标的实现,首先决定于所掌握的各有关种质资源的数量及质量。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评价一个国家育种水平的重要指标。
1.1.1 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60年代中期,我国对国内的花卉资源,包括草本、灌木,乔木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系统的研究。
如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门成立了品种资源研究室研究花卉。
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整理了我国的牡丹品种,并在洛阳建立了牡丹基因库。
通过调查首次发现了国外没有的茶花新种——金花茶。
杜鹃达600种之多。
这样基本弄清了我国观赏植物资源的家底,同时开展了资源引进工作。
1.1.2 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保护调查、收集种质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它们,以作为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我国名花中的菊花、梅花,牡丹、荷花、水仙等的起源问题,已被提到研究日程,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菊花和梅花上已有所突破。
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利用多次人工远缘杂交方法“合成”菊花,结果与90年代进行的RA PD等测试结果基本相符。
表明家菊是以毛华菊、野菊种间天然杂交为基础,再与紫花野菊、菊花脑等杂交,再经长期人工选择形成的栽培杂种复合体。
在品种分类方面,由陈俊愉、周家琪创立的中国花卉品种二元分类体系在梅花、牡丹、芍药中试行,且逐渐推广应用。
在植物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
如对菊花花色初步研究认定其花色遗传为偏母性遗传,且红色表现明显的强遗传力。
在保护资源方面,国家也颁布了植物重点保护条例等。
尽管如此,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较为突出的例子是蔷薇属品种选育上。
国外蔷薇属的资源极少,只有夏季开花的法国蔷薇,百叶蔷薇和突厥蔷薇。
但自引种了中国的Ro sa sp.后,经不断杂交,现已有2万多现代月季品种。
诸如此类的还有山茶、杜鹃,玉兰等,而这些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的观赏植物,却没有很好地被利用,并己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在资源保护方面有诸如擅自挖掘野生植物,破坏生态环境使一些珍稀树种濒临灭绝等问题・73・种子 Seed 2002年 第5期 (总第125期)存在。
以牡丹为例,在我国西北、西南及中原地区共分布8个野生种及5个亚种,其分布区较之古代已大为缩小,有的野生种群仅剩下几十株,已濒临灭绝。
1.2 花卉育种技术主要有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等。
1.2.1 常规育种技术传统育种包括引种、选种、有性杂交育种等常规手段。
最为简单易行、速效的育种途径是直接从国内外引种及利用自然变异选种。
近几年国内引进的花卉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在调节品种单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引自韩国的大花蕙兰、观赏凤梨类、彩叶竹芋,引自荷兰的郁金香、风信子;引自比利时的杜鹃、美国的芦荟等。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公司在引入国外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了筛选、繁殖、选育新品种,加强了国内特色花卉种类的育种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种苗繁殖基地。
如云南的山茶花已选育出特大重瓣茶花、牡丹茶、大理茶等很多优良品种;滇西的素心兰有滇西大雪素、小雪素、花瓣素等品种。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格桑花卉公司合作,已建立了中甸高山植物研究基地,把杓兰的野生引种驯化列为一个重要课题开展了研究。
但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起步较晚,花卉育种工作尚未获得较大成效,与进口的花卉相比,国内的花卉品种品质不高,由此造成目前我国花卉品种主要依靠引种国外品种被动的局面。
杂交育种:国内从事花卉育种的科研单位与公司有很多。
近年来杂交育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已选出4个具有花形美、花枝长、刺少、抗性强等优点的月季切花品种;在仙客来育种中工作较为突出的是天津市园林绿化所和山西省农科院园艺所,还有诸如上海园林科研所、昆明庆成花卉有限公司、深圳先科四季青鲜花公司等多所大学、科研单位和花卉公司也在从事育种工作。
在百合、兰花、荷花、梅花、金花茶、香石竹等品种选育上有出色的成果。
不过与国外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例如,世界最大的月季花育种中心—法国梅昂公司,培育的月季品种几乎占世界的1 3,切花品种有外交家、索尼亚、维加等。
比利时根特农业中心观赏植物研究所,以杜鹃花育种为主,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已有早、中、晚系列品种。
总的说来,国内品种还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国内特色花卉优势尚未突出出来。
如中国水仙、云南山茶、荷泽和洛阳的牡丹等。
虽有许多品种,但未形成主流产品,致使我国花卉出口增长缓慢,花卉商贸不尽人意。
1.2.2 辐射诱变育种辐射诱变育种也是花卉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
60Co 射线是花卉最常用的辐射诱变源。
目前,对所有植物器官和繁殖体都可用于诱变。
如休眠种子、萌动种子、种胚、花粉、多倍体、不定芽、愈伤组织等。
我国对一些名花,如水仙、梅花、菊花等进行辐射诱变,已获得了一些突变品种。
彭镇华先生利用辐射诱变已选育出浓香型矮化水仙。
1.2.3 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等用于花卉品种复壮及优良品种选育上,对加快育种进程,保存濒危花卉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进入21世纪,花卉的基因工程育种,将会得到超常规发展。
花卉花色基因工程:一般来说,花朵色素主要分为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青素三大类。
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胡萝卜醇两类物质,它们是能够呈现出橙色、黄色、红色的色素。
类黄酮能够使花朵显示出从浅黄到深黄的各种颜色。
花青素则可使花朵展示橙色、粉红、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它的色域是非常宽的。
因而研究最多的是花青素。
利用外源花青素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在多种花卉上实现了花色的改变。
如北京大学从多种植物中克隆了与花青素代谢有关的查尔酮合酶基因,并将它转入矮牵牛中,使其花色发生改变,得到了一些自然界没有的变异。
并已进行商品化生产。
从目前研究来看,花色基因工程在花卉种类、色素种类、着色因素等方面会有较大突破。
抗性基因工程育种:抗性育种是现代花卉育种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如抗病、抗虫、抗旱等。
常规育种主要是通过选择抗性较强的亲本(通常用野生花卉)与其它栽培品种杂交,人为加以选择,从而选育出一些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刺玫月季。
但一般野生花卉抗性虽强,其商品性状不良,如月季表现花小、多刺等,影响其产品的质量,基因工程育种将花卉的抗性育种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报道,近年来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也涌现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转基因育种科研成果。
北京大学蛋白质及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从1986年一直从事有关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到目前已克隆了TM V ,C M V ,PV X ,PV Y 、S M V 等病毒的中国株的外壳蛋白基因。
据统计,1996年国内研究开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目前,我国自行研究培育的4种转基因植物,5种产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价,获准商品化应用。
在园林树木育种中,获得含有B t 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转基因杨树植株,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2 发展策略现阶段花卉育种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育种工作分散、低水平重复、种质资源和基础研究还较薄弱、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较少、花卉育种投入不足等。
因而根据我国国情,花卉育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重视植物育种者权利,保护培育者的知识产权由于以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不利,在许多情况下,新品种被推出后,易被他人快速繁殖,使育种者的利益蒙受巨大损失,因而极大地打击了育种者选育新品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