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油橄榄病虫害是指油橄榄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保证油橄榄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策略与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病害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油橄榄种植的品种,并确保其抗病能力强。

2. 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病害果实,防止病菌蔓延和传播。

清除病害废弃物,减少病害菌源。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增强油橄榄植株的抵抗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注意平衡施肥,避免过量肥料导致病害发生。

4. 定期喷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病害防治是常见的做法。

根据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施。

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施时机,确保喷药效果。

二、虫害防治策略:1. 采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捕捉器:油橄榄受到的威胁主要是由蚜虫、尺蠖等造成。

使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捕捉器可以吸引和捕获虫害,减少虫害对油橄榄的危害。

2. 生物防治:采用天敌或友好昆虫来防治油橄榄的虫害。

利用寄生蜂对蚜虫进行控制,利用瓢虫对尺蠖进行控制。

3. 喷洒杀虫剂:对于严重的虫害,可以选择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注意选择低毒性、低残留期的杀虫剂,并根据虫害程度确定喷洒频率。

4. 种植陷阱植物:种植一些能够吸引虫害的陷阱植物,吸引并分散虫害,减少对油橄榄的危害。

三、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1. 防治措施的科学性:选择和使用防治措施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避免盲目使用药剂,或者选择不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以免对环境和植株造成负面影响。

2. 防治时机的把握:防治的时机非常重要,通常在虫害或病害发生早期或初期进行防治效果更好。

要密切关注油橄榄的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3. 药剂使用方法和浓度:使用药剂时,要遵循药剂使用说明,正确稀释和喷洒。

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喷洒量,避免药剂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防治效果。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
的困扰。

下面介绍一些油橄榄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病害
炭疽病
炭疽病是油橄榄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通过病菌
侵入油橄榄果实,导致果实上出现黑色的病斑,并最终腐烂。

为了
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修剪病叶、病枝,清除油橄榄园内的病害源;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定期喷洒防治炭疽病的农药。

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油橄榄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通过病菌在油橄榄
叶片上生长和繁殖,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的粉状物。

为了防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喷洒防治白粉病的农药;
及时修剪病叶,清除油橄榄园内的病害源。

虫害
橄榄蚧
橄榄蚧是油橄榄主要的虫害之一。

它主要通过吸食油橄榄树汁液而导致叶片凋落和果实发育不良。

为了防治橄榄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油橄榄园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不利于橄榄蚧的繁殖;
定期喷洒防治橄榄蚧的农药。

橄榄果实蝇
橄榄果实蝇也是油橄榄主要的虫害之一。

它主要通过产卵和幼虫在橄榄果实内发育而导致果实腐烂。

为了防治橄榄果实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采摘已感染的果实并销毁;
在橄榄果实成熟前,喷洒防治橄榄果实蝇的农药。

以上是油橄榄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种植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油橄榄的健康生长。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病虫害可根据其发生部位和症状进行分类,如叶部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等,虫害则可根据其发生时期和种类进行分类,如食叶类害虫、吸汁类害虫、钻蛀类害虫等。
油橄榄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油橄榄病虫害对油橄榄产业的影响
油橄榄病虫害会导致油橄榄减产、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油橄榄病虫害还会导致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和扩散,增加防治难度和成本,对油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02
油橄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叶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油橄榄的叶片和嫩枝。受感染的叶片和嫩枝会出现棕色的病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
症状识别
预防为主,加强田园卫生,清除病叶和枯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油橄榄叶枯病
症状识别
xx年xx月xx日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contents油橄榄病虫害概述油橄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油橄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油橄榄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01
油橄榄病虫害概述
油橄榄病虫害是指危害油橄榄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病理性或生理性缺陷,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害虫等引起的病害和由气象、土壤、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虫害。
农业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与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化学防治为辅,注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化学防治方法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农药,如杀虫剂、杀菌剂等;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例如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昆虫来控制油橄榄螟的危害。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杀 灭 " 成 虫 大 量发 生 时 , 可在 树 上 喷 施
幼虫 , 将其杀灭 , 刮后用石硫合 剂涂伤 口 , 防止感染 , 同时人工捕杀成虫 ; 6一 7 月是天牛产卵盛期 , 如发现有 虫粪排 出 , 可用铁丝从孔外钩杀 , 或用棉球 蘸 药剂堵塞虫孔 , 或用兽用注射器 注人 乐果原液 , 外面用赫泥封 闭孔 口将 其 毒杀 , 或采用 / 白僵 菌 0钻膏进 行涂 孔 防治 " 保护利用天敌 , 如啄木 鸟 !管氏 肿腿蜂 ! 花绒坚甲等 " 3. 木 蠢蛾类 " 加 强抚育管理 , 促进 提早郁闭 " 冬季剪除被害枝条集 中烧 毁 , 杀死越冬幼虫 ; 利用灯光和人工 合 成性诱剂 , 辅 以人工诱杀成虫 " 平时多 检查 , 用铁丝钩杀幼虫和人工摘卵 !刮 卵 , 清除虫蛹 "在幼虫入枝干危害前 , 喷 洒40%乐果乳油 10 以 卜巧佣倍液 ; 在幼 虫初蛀人时用 2仪旧 一 30 ( 刃倍的嗅氰菊醋 水溶液进行喷雾杀死卵和低 龄幼虫 ; 用 棉花蘸敌敌畏原液或毒签塞孔 毒杀幼 虫 ; 用 含抱 量 5一 10佃 毫升 的 / 僵菌液 0 喷注 !喷雾 ! 注射 ! 塞孔 , 或用 / 白僵 菌 0 赫膏涂虫孔进行防治 " 此外 , 要注意保 护利用天敌 , 如白僵菌 ! 线虫等 " 4.娇 类 "加强综 合栽 培管理措 施 " 在蚊类每年初次孵化期 , 即4 月 上旬到 6 月上旬 , 用40% 氧化乐果乳油 100 0 倍
6. 采 用 新 兴 科 技 手 段 油橄 榄 树
体管理 , 如灌 溉 !施肥 等 , 建议 采用 智 能控制技 术 ; 采果 ! 修 剪等 , 建 议使 用 机械 化作 业 ; 病 虫防治以预防为 主 !生 物防治为主 , 充分利用天敌 , 使油橄 榄 树体保持健壮生长态势 "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橄榄炭疽病
总结词
由真菌引起,导致果实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引起果实腐烂。
详细描述
橄榄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防治方 法包括加强园地管理、合理施肥、保持树体和果实的良好状态,以及定期使 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橄榄疫病
总结词
由真菌引起,导致根系和树皮出现坏死,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
使用微生物农药, 如细菌、真菌等, 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
保护和增加天敌种 群农药进行防 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农
药。
注意控制使用量和频率,避免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 如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
油橄榄叶蝉
形态特征
成虫为绿色小蝉,体长5-7mm ,翅展10-13mm。前翅绿色有 白色条纹,后翅透明。卵长椭圆 形,白色。若虫淡绿色或淡黄色 。
危害特点
吸取油橄榄的汁液,使叶片变黄 、枯萎或脱落。
防治方法
在成虫出现高峰期,喷洒吡虫啶 、吡蚜酮等药剂进行防治,或用 生物制剂如Btk乳剂等进行生物 防治。同时加强栽培管理,保持 油橄榄园的整洁和卫生,减少叶 蝉的繁殖和传播。
油橄榄果蝇
形态特征
成虫为黑褐色小蝇,体长1.5-2mm, 翅展4.5-5mm。复眼红色。雌蝇产卵 于油橄榄果实表面,幼虫孵化后钻入 果实中,在果实内蛀食果肉,使果实 变黑腐烂。
危害特点
造成油橄榄果实品质下降,产量损失 严重。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油橄榄果园内的落果和腐烂 果实,并用药剂处理果园土壤和灌溉 水,以减少虫源。在成虫羽化高峰期 ,可使用马拉硫磷、敌百虫等杀虫剂 喷洒果树,或在果实表面涂擦药剂以 防止幼虫钻入果实。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 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油橄榄病虫害概述 • 油橄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 油橄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措施 •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研究展望
01
油橄榄病虫害概述
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病虫害的定义
病虫害是指在油橄榄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影响,导致油橄榄的生长受 到影响,甚至死亡。这些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昆虫和其他害虫等。
VS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的 施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果 ,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化学防治可选 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喷洒果实 。
油橄榄日灼病
症状识别
油橄榄日灼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由于高温 烈日下果皮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加快,果皮 迅速失水而收缩,导致果皮开裂。病斑呈淡 黄色或黄褐色,后期可引起病原菌的侵入而 引发腐烂。
针对油橄榄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等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防治效果,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油橄榄病虫害智 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监测预警系统的维护和完善,确保其稳 定运行和长期使用。
05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防治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病虫害种类繁多
油橄榄的病虫害种类高达数十种 ,每种病虫害的特性、发生规律 和防治方法各不相同,给防治工
作带来很大难度。
缺乏科学防治技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缺乏科学合 理的防治技术,导致防治效果不
理想。
防治手段单一
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学 农药,长期使用导致病虫害产生

油橄榄病虫害防控

油橄榄病虫害防控

油橄榄病虫害防控油橄榄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和亚热带地区。

然而,油橄榄也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产量和品质带来了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油橄榄病虫害,保障果树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专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多种科学的防控措施。

一、病虫害的分类与特点在谈论病虫害的防控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油橄榄遭受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特点。

1. 病害(1)橄榄皮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通过橄榄叶和果实的皮肤受损处进入寄主,造成叶片凋萎、果实变色、损坏等。

(2)橄榄根腐病:属于细菌性疾病,引起橄榄根部溃烂坏死,进而导致植株生长衰退、果实不发育等。

(3)橄榄黑斑病: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叶片上的伤口和裂口进行感染。

橄榄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使橄榄枯萎丧失光合能力。

2. 虫害(1)橄榄果实象虫:这是一种食草性昆虫,以橄榄果实为食,造成果实外观破损,并引起果实脱落。

(2)橄榄蚜虫:蚜虫对橄榄叶片进行吸食,并分泌蜜露,导致叶片黄化、枯萎和生长迟缓。

(3)橄榄尺蛾:这是一种以橄榄树枝干和嫩叶为食的昆虫,大量寄生会破坏橄榄树枝,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结果。

二、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针对油橄榄的病虫害防控,我们应首先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综合施策来保障橄榄的健康生长。

1. 选择健康苗木:在橄榄种植过程中,应选择健康的苗木,避免引入病毒和病菌源。

同时,注意对苗木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在苗木上的病原体。

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及时修剪和清理果树枝干、树叶、果实的残余物和枯枝败叶,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场所和越冬源。

另外,合理施肥和浇水,增强橄榄的抗病虫性。

3. 合理病虫害防治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具体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药剂进行喷洒。

同时,要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施用和频繁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油橄榄病虫害的分类1.1 病害分类1.1.1 真菌性病害1.1.2 细菌性病害1.1.3 性病害1.2 虫害分类1.2.1 鞘翅目虫害1.2.2 鳞翅目虫害1.2.3 直翅目虫害2、油橄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2.1 真菌性病害2.1.1 褐斑病防治措施:如开展清田、疏花、早期防治、选育抗病品种等。

2.1.2 锈病防治措施:如病害区域进行早期发现、清除病叶、喷洒杀菌剂等。

2.2 细菌性病害2.2.1 桃花绿斑病防治措施:如清除病叶、早期预防、化学治疗等。

2.2.2 桃树疮芽病防治措施:如集中疗伤、消毒切口、防治后果、合理施肥等。

2.3 性病害2.3.1 花叶病防治措施:如病害区域尽量清除病株、合理施肥、选择抗病品种等。

2.3.2 卷叶病防治措施:如定期清理虫害、合理施肥、优化栽培管理等。

3、油橄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3.1 鞘翅目虫害3.1.1 橄榄小卷蛾防治措施:如喷施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

3.1.2 背斑橄榄象甲防治措施:如定期清理虫害、阳光照射、喷洒杀虫剂等。

3.2 鳞翅目虫害3.2.1 橄榄皮鳞防治措施:如翻耕土壤、喷洒杀虫剂、加强树冠修剪等。

3.2.2 橄榄实蝇防治措施:如喷施农药、采用虫灯诱捕等。

3.3 直翅目虫害3.3.1 橄榄叶蜂防治措施:如清除病虫株、早期防治、喷洒杀虫剂等。

3.3.2 橄榄黄斑螨防治措施:如调整栽培密度、喷洒杀螨剂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第一节病害一、油橄榄肿瘤病分布及危害我市栽植的油橄榄已有发现危害。

国内引种油橄榄的各种植区都有发现。

受害植株矮小,结实量下降,病枝易枯死,严重的整株死亡;此病在地中海沿岸甚为常见。

除危害油橄榄外,还危害流苏属、白腊属、茉莉属、木犀属、连翘属等属中的多种植物。

症状危害植株的根部、根颈、主干、枝条、叶柄和果柄等部位。

初为小瘤,一般直径1~3厘米,有时连成一片、或与枝干伤口等长,外呈乳头突起,浅灰褐色,后色泽加深,表面变粗糙,并凹陷开裂,内为海绵状。

后分崩脱落,形成溃疡。

以后又长出新瘤,瘤内大量细菌,遇水或空气潮湿,由孔道溢出或呈黏液状附在瘤外。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一种极毛杆菌,鞭毛1~4根,革兰氏阴性反应,病原细菌在肿瘤内越冬。

由雨水、昆虫或人为活动传播。

经伤口或叶痕等侵入。

刺激分生组织,形成肿瘤。

病菌能多次重复侵染。

发病多在嫁接口附近。

潜育期长短取决于温、湿度。

温度23℃,相对湿度84%时,人工接种后,两周即表现症状。

自然情况下约20天。

防治措施1、"剪除肿瘤是最简易方法。

剪下的病枝集中烧毁。

树上伤口用1000单位链霉素液或0."1%升汞液消毒。

2、外地繁殖材料引进时,应严格执行检疫检查制度,严禁引入。

二、油橄榄孔雀斑病分布及危害此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发生,以春、秋为重。

9月暴雨多时,发病较重。

冬季暖和时,发病亦重。

在干燥北非及美洲地区,此病不重。

中国自引种后,云南中部首先发现病害。

1974年重庆种植区也开始发现,湖南、江西省部分种植区,亦均有发现,造成不同程度损害。

我市60—70年代栽植的油橄榄区内已有发现危害。

但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内尚未发现。

症状受害部位主要为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及嫩枝,造成大量落叶及严重减产。

病斑在叶片初为灰黑小点,逐渐扩大,边缘由浅褐变深褐色。

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环,形如孔雀羽斑,故名孔雀斑病。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菌是环梗孢菌Seilocaea oleaginea (Cast.) Hugh. (Cyloconiumoleaginum CAST.)。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

气温15℃以上及阴雨天气,病斑外形成霉层,成为侵染源。

分生孢子气温或雨滴传播。

潜育期一般为两周左右。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8℃—20℃。

温凉而多雨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发展。

由于各地气温与雨量分布并不一致,因此也可出现一年内两个发病高峰期。

排水不良或土壤条件较差的林内,发病较重;谷地林木较山腰和坡顶为重;品种抗病性互不相同,“卡林”品种较“弗奥“为重。

防治措施1、"防治应以检疫为主,出圃病苗不应外运;2、清除落叶、落果,保持林内良好卫生情况;合理灌溉及施肥,适度修剪;3、药剂以喷撒50%可湿性多菌灵或苯来特的1000倍液效果最好。

三、炭疽病分布及危害这是油橄榄种植区内常见的一种病害。

它是由炭疽菌一个集合种在许多针、阔叶树上引起的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常见。

国内四川、广西、陕西、湖北、云南、江苏等各引种区都有报道,并已造成一定损失。

我市油橄榄栽植区内已有分布。

症状本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嫩芽、嫩叶及嫩梢,引起大量落果、落叶、枯梢,果实品质下降。

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圆形,后扩大,中心略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白色环圈。

以后病斑中央出现许多黑色颗粒,呈轮纹排列,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逢阴雨天气,涌现大量橘黄色分生孢子,籍雨水或昆虫传播。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m gloeosporioides Penz.(=Gloeosporium olivae (Petri.) Foschi.)。

国内前报道的疮痂菌(G .olivarum Alm.)现亦归属于此种。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

春季气温回升,春雨来临,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侵染叶、果、嫩梢各部,在水膜中萌发。

菌丝生长适温为18—25℃。

引种品种中,“米扎”较抗病,“贝拉”和“弗奥”较易感病。

防治措施防治以清理园地最为重要。

注意排水,适当修剪,通风透光。

喷药以坐果初喷1%波尔多液或0."2%代森锰或0."2%代森锌等药剂,可收实效。

四、根结线虫病分布及危害此病国外未见报道,估计缺乏深入研究。

国内已知发生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

不但影响生长和产量,且加重青枯病发生。

我市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内尚未发现。

症状植株小苗或大树嫩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虫瘿。

树龄不同,受害程度各异。

以5—10年生逐渐进入结果期的幼树,侧根多的,被害最烈。

大部虫瘿是由根尖膨大变成的。

虫瘿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剖开可见许多易剥离细胞和白色透明雌虫。

雌虫产卵后,虫瘿表面粗糙,有许多小孔,瘿内有空洞和黄褐色胶黏物。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油橄榄根结线虫,属根结虫属4个种:即爪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 (Trenb) Chitwood.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Koforid & White) Chitwood.花生根结线虫M.arenia (Neal) Chitwood.尖形根结线虫M.acrita (Chit-wood.)E. P.& Taylor.根结属Meloidogyne线虫均为雌雄异性。

雄虫线形,雌虫膨大成球形或洋梨形。

线虫在春季及秋季各侵染一次。

成虫在虫瘿内越冬,于4月—5月产卵。

孵出幼虫后钻进根尖,以口腔腺分泌的消化液刺激细胞,在刺吸点周围形成数个细胞后,就在其中栖息并取食。

进而刺激中柱细胞增生,形成虫瘿。

从侵染至形成黄豆大小虫瘿约需60天。

幼虫在虫瘿内发育成成虫,至7月—8月进行交配产卵或孤雌生殖,秋季孵化出的幼虫,再次侵染形成虫瘿。

抗病品种有“米扎”、“莱星”等。

“弗奥”、“卡林”等易感病。

防治措施在林地内不应间种感病寄生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豆、瓜类、红薯等。

土壤杀虫一般用熏蒸剂如氯化苦,D—D混剂,二溴氯丙烷等。

应在种植前20天左右处理,以防药害。

五、煤污病分布及危害症状这是一种常发病,多见病。

在叶片、嫩芽或枝条表面形成一层煤烟状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阻塞气孔,造成一定损失。

霉层是病菌的菌丝和繁殖体。

菌丝暗色,有隔,直径不等,互相交错形成薄膜覆盖寄主表面。

镜检时,可见少数完整子实体。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煤炱菌Capnodium eleaophilum Pril.的分生孢子器长颈烧瓶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

有性期子囊座无孔口,内有多数子囊,各有8个子囊孢子。

煤炱菌的生长发育需要糖份。

蜡蚧及木虱等危害,常引起煤污病发生。

它们分泌的蜜露成为病菌营养来源。

有时当温度急剧变化时,树木也会产生含糖分的分泌物,导致煤污病发生。

较高气温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较高的空气湿度如露水有利于病菌繁殖。

因此阴坡或凹读较易发病。

防治措施适度修剪,加强通风透光。

喷施石灰硫磺合剂,夏季用波美0."5—1度,冬季用3—5度,或用松脂合剂12—20倍液消灭害虫。

六、"干腐病分布及危害常见于云南种植区,贵州、四川也有发生,个别地区发病率甚至达到85%。

我市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已有发现。

症状发病从干基部或分枝处发生,纵向蔓延。

最初皮层出现水渍浮肿,有小粒突起。

韧皮部及形成层变褐色,深入木质部。

以后病部以上枝条顶芽枯萎,叶尖退绿,叶脉发红,旋即叶片凋萎脱落。

再则枝干枯萎死亡,病斑表面干裂,皮层坏死呈褐色粉末。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这是一种生理病害缺硼症。

此病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在通风不良环境中最多。

秋后渐轻,冬季停止。

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贝拉”易感,“米扎”较少。

植株生长势与感病无关。

防治措施每千克松、稻、薪柴灰含硼200毫克—300毫克,是很好硼源。

定植时作底肥或冬季施肌肥,可改良土壤,增加硼素。

幼树每年施硼酸5—10克。

大树沿根冠挖环形沟,施硼酸或2%硼砂水。

在雨季可直接撒硼粉于沟内后,覆盖土掩埋。

七、青枯病分布及危害国内曾报道发生于多个省份的种植区,导致植株短期死亡。

并危害多种茄科农作物。

我市近些年引种的栽植区已有发现。

症状苗木或大树均能染病。

叶片反卷、变褐、脱落。

大部分枝干死后,木质部变色,根茎横切面有乳白至淡棕色细菌脓液流出。

病原及发生发展规律病原是一种细菌,立地条件与土壤情况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土壤板结,发病则重。

疏松坡地多不发病。

前作为茄科植物的土地,发病则重。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与蔓延。

6月至10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主要办法。

以尖叶木樨榄作砧木的嫁接树,表现一定抗病力。

非洲油橄榄也较抗病。

造林地选择,要注意地势、土壤、肥料、农作物等情况,控制发病因素。

八、其它(一)叶斑病陕西种植区各地造成早期落叶,影响生长。

病斑初期黄色,后变褐色,呈不规则分布。

(二)黑斑病国内湖北、广西、陕西、四川都有分布。

引起大量落果,严重病株枝条干枯。

病菌于旧病组织中越冬。

多雨高湿有助于发病。

冬、春剪除病枝效果最好。

(三)褐斑病陕西各种植区,引起落叶落果。

病菌以菌丝形态在病组织越冬,春季发生新侵染,高湿有利于发生扩展。

(四)灰斑病陕西汉中地区栽植地,早期落叶。

上述这些叶斑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冬、春季修剪病患部,及时清除病叶和病落果,并进行1%波尔多液或40%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0."4%代森锌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

第二节虫害一、食叶类害虫(一)、金龟子分布与危害多种金龟子危害油橄榄:中喙丽金龟、斑喙丽金龟、红脚绿丽金龟、筛阿生金龟、桐黑丽金龟、变斑褐丽金龟等。

这些金龟子食性很杂,危害许多林木及农作物。

成虫将叶片吃成网状,残留叶脉,造成孔洞或缺刻,甚至整株枯死。

生物学特性每年发生1代至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次年3—4月在土中2—3厘米处作室化蛹。

成虫发生期4月—8月,昼夜均可取食。

卵散产于土中,更喜产在新腐熟堆肥内。

各种金龟子每雌平均产卵30—80粒不等。

白天多潜伏在杂草,农作物或土缝内,晚上成群飞出危害。

防治措施冬耕深翻,消灭越冬幼虫。

苗木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25%异丙磷等灌注根部杀幼虫。

成虫用人工震落或灯光诱杀。

也可用1."5%乐果粉剂或40%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松1500倍液喷杀成虫。

(二)、油橄榄蜡蚧分布与危害蜡蚧危害多种树木,常见于油橄榄。

此虫类如胡椒,依附于树叶或小枝。

雌虫背上有两横一直的隆脊,类如英文字母“H”字样。

昆虫引种点在1970年发生较多。

在生长不良的树上,危害较重。

导致局部落叶,枝条枯萎,结实不良。

并伴生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我市新旧栽植区均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在西班牙一年繁殖两代:5—7月份及8月至11月各一代,且有两代重迭现象。

在昆明每年发生一代至二代,世代也不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