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期末习题(选择、判断)

认知心理学期末习题(选择、判断)

认知(选择、判断)第一章概述作业1.[单选题]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B.1956C.1967D.1970我的答案:C2.[多选题]认知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 )等方面。

A.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B.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C.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D.重视生理机制的研究E.从心理物理函数研究走向内部心理机制研究我的答案:ABCE3.[填空题]( )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我的答案:(1) 生态学效度第一章研究方法作业1.[单选题]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A.唐德斯(Donders)B.斯滕伯格(Sternberg)C.波斯纳(Posner)D.汉密尔顿(Hamilton)我的答案:A2.[单选题]下面四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中,最能反映大脑活动时间进程的是()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我的答案:C3.[单选题]能用来研究人类阅读,并可提供多种行为指标的实验技术是()A.PET扫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眼动记录技术D.双耳分听技术我的答案:C4.[单选题]下面四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我的答案:D5.[单选题]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我的答案:D第二章注意作业1.[单选题]()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我的答案:A2.[单选题]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B.过滤器模型C.反应选择模型D.知觉选择模型我的答案:C3.[单选题]根据(),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认知神经科学常用技术及原理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认知神经科学常用技术及原理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认知神经科学常用技术及原理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是正常人脑电波的一个基本的特征,与注意、警觉以及很多认知过程相关。

相比于睁眼,闭眼显著增加。

答案:alpha波2.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中,获得单细胞的方法之一——显微操作挑选法的特点是:答案:能够看见并准确控制单个细胞的吸取与释放,但通量低,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3.以下关于ERP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叠加平均之前的波看起来更加平滑4.第一个发现大脑信号有振荡特性的,是。

答案:Hans Berger5.以下关于TMS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单脉冲TMS最主要的功能用于神经功能诊断6.弥散加权图像的磁敏感系数b值越大,信号衰减量,即弥散加权图像的灰度值。

答案:越多,越低7.关于脑磁图测量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SQUID与OPM相比更有生态效应8.EEG和都是直接反映神经的电信号,可以在时间上达到神经电活动的毫秒级别。

答案:MEG9.在弥散张量成像中,基于所估计出来的弥散张量模型,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弥散参数指标,其中AD值是:答案:反映轴向弥散程度的轴向弥散系数10.以下关于神经振荡,说法正确的是:答案:振荡与睡眠的不同阶段有很强的相关11.以下哪个不是对BOLD-fMRI进行预处理分析的目的:答案:检测脑功能活动的局部差异12.经颅磁刺激在大脑中产生的电流主要于大脑皮层表面,神经元细胞膜与感应电流方向时,磁场刺激作用更明显。

答案:平行,垂直13.脑电帽主要有:答案:另外3项全部正确14.应用单细胞转录组可以进行哪方面的工作:答案:另外3项全部正确15.在进行fNIRS数据分析时,个体水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答案:从fNIRS数据中计算出个体对不同类型刺激的血液动力学响应指标。

神经科学复习题

神经科学复习题

神经科学复习题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科学学科。

随着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神经科学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神经科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巩固您对这个领域的知识。

一、选择题1.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电信号B. 产生化学反应C. 吸收养分D. 控制肌肉运动2. 下面哪个神经元部分负责接收信息?A. 轴突B. 细胞体C. 树突D. 突触3. 大脑皮层是负责哪种功能的区域?A. 运动控制B. 视觉处理C. 听觉感知D. 香味辨别4. 下列哪种细胞负责产生和分泌神经递质?A. 神经元B. 血红细胞C. 银质胶质细胞D. 红细胞5. 大脑中哪个部分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A. 小脑B. 大脑皮层C. 垂体D. 脊髓二、填空题1. 锥体细胞是神经元的一种,主要负责 ___________ 讯号传递。

2.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通过 ___________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3. ___________ 是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记忆的结构。

4.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 ___________。

5. 大脑皮层被分为几个叶,其中负责视觉的叶是 ___________ 叶。

三、简答题1. 请解释下列术语:突触、轴突、树突。

2. 分别描述大脑和小脑的功能。

3. 什么是神经可塑性?请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请根据您对神经科学的理解,从以下两个主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1. 神经科学与学习。

论述神经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来改善学习方法。

2. 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

讨论神经科学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神经科学研究来改善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您的论述中,请列举相关研究和案例,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总结:神经科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学科,它涵盖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回答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您可以对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认知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认知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认知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

A.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个体之间的差异C. 个体的基本功能D. 个体的各个方面答案:A2. 以下哪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过程B. 认知发展C. 认知障碍D. 认知评估答案:C3. 认知过程中的“加工”指的是()。

A. 信息的输入B. 信息的存储C. 信息的输出D. 信息的处理答案:D4. 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以下哪项描述正确?A. 只依靠实证研究方法B. 只依靠理论构建C. 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D. 只依靠观察答案:C5. 近似思考属于()。

A. 概念B. 推理C. 问题解决D. 决策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阶段。

答: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期(0-2岁)主要特征是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具备符号运算能力,但思维仍以直观和感性为主。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具体的数学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的运算。

2. 简述工作记忆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进行复杂认知任务时用来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短期存储和注意资源的调配两个方面。

工作记忆能力是一个人在复杂认知任务中进行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它对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

工作记忆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注意力、处理复杂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思路。

三、论述题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专业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的认知能力及其运作方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认知障碍等。

认知过程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思维、记忆、注意和知觉等基本认知活动;认知发展研究探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模式和阶段;认知障碍研究着重分析认知功能受损引起的各种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一、概论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

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书]认知神经科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物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层面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分子(基因)、细胞、网络(神经回路)、脑区、全脑、行为等各个水平上对人类的所有初级和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包括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情绪、意识等—开展研究。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

脑与认知科学期末考试

脑与认知科学期末考试

脑与认知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4个,每个8分)1,智能: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

2,自然智能:又称为人类智能,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本领,是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总合。

主要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3个方面。

3,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

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4,NBIC会聚技术:(Nano-Bio-Info-Cogn市on)是指当前四个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协同和融合。

这四个领域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包括生物制药及基因工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包括先进计算机和通信),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包括认知神经科学)。

5,神经系统(NerVousSyatem):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系统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持机体内完整统一性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中起着主导作用。

6,学习:由日常生活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这个定义里不包括因为动机,疲劳,成熟,疾病,受伤或者药物产生的暂时性的行为变化。

7,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是一个睡眠的阶段,又称快速眼动睡眠。

眼球在此阶段时会快速移动。

在这个阶段,大脑的神经元的活动与清醒的时候相同。

多数在醒来后能^回忆的栩栩如生的梦都是在REM垂眠发生的。

它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在REMB眠时醒过来的人会不同于在其他睡眠阶段的情形,而是充满警觉心并且精神饱满。

(完整版)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正确答案

(完整版)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正确答案

大脑的奥秘:神经科学导论《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人类听觉感受范围为()。

(1.0分)•A、10-10000HZ••B、20-20000HZ••C、30-3000HZ••D、40-40000HZ•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2声源定位的产生机制是()。

(1.0分)•A、上橄榄核可以接受同侧输入,也可以接受对侧输入••B、不同位置的声波在上橄榄核传递距离不同,激活不同细胞••C、信号传递进耳蜗复核传递到斜方体内核,同侧为抑制,对侧为兴奋,强度大则会变现出来••D、以上全都正确•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A、大脑感受的是躯体对侧的机械感受••B、机械感受向上传递到延髓发生交叉••C、具有不同反应特性的信号在向上传递的过程是分类并行的••D、伤害及温度感受向上传递和机械感受一样是在延髓发生交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4关于基底神经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基底神经节即纹状体••B、从冠状切面解剖可以观察到基底神经节的每个结构••C、从矢状切面解剖可以观察到基底神经节的每个结构••D、从水平切面解剖可以观察到基底神经节的每个结构•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答案解析: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右侧额叶负责维持警觉,在它受损时病人表现为心率减慢以及脑电活动降低••B、扣带回前部负责注意力的实施,它使得知觉识别同时检测目标的存在与特性••C、左侧顶叶受损的病人会产生半侧忽视综合症••D、右侧顶叶受损的病人会产生半侧忽视综合症•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6有关小脑中动作电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小脑中复杂峰电位信号的传递包含两种不同的动作电位••B、神经元胞体被激活会产生电位••C、浦金野细胞的树突被激活可以产生Na+电位••D、神经元胞体产生的动作电位会激活该细胞的树突电位发放,两种电位最终混杂在一起•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答案解析:7关于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感受野的叙述正确的是()。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

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认知神经科学致力于研究的是:
a)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b) 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c)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d) 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
2. 下列哪个技术可以测量大脑活动的时空分布?
a)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b) 电生理技术
c) 脑电图 (EEG)
d) 脑磁图 (MEG)
3. "感知-认知-行动" 是下列哪个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
a) 幸福感理论
b) 神经发展理论
c) 知觉行为循环模型
d)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
二、简答题
1. 简要解释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假设。

2. 请解释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神经可塑性"概念。

3. 简要阐述实践对认知神经科学的应用价值。

三、论述题
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
1. 认知神经科学在解读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2.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临床神经疾病治疗的影响。

注意:根据你所选择的论述题目,自行设定小节,以论点逐步展开,结构清晰,论述有理有据。

附录部分
请在文章最后附上参考文献列表,格式可以使用 APA 或者 MLA 等学术引用格式。

以上就是认知神经科学考试试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
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一、概论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

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

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

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5. 什么是成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这两个分辨率都应该指设备进行功能成像的描述。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什么空间水平上反映大脑活动的信号,也就是能在什么样的空间水平上分辨出不同的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为突触级,神经元级,voxel级,脑回级等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脑活动后多长时间内能记录下活动信号,可以反映为毫秒(ms)级,秒(m)级,分钟(min)级,小时(h)级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单细胞记录 > 颅内ERPs > 颅外ERPs、fMRI、PET。

时间分辨率:MEG、颅外ERPs > fMRI、TMS、PET。

6. BOLD-fMRI, NIRS, EEG/ERP这三种成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两个之间可以同时记录,好处在哪里?BOLD-fMRI利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磁敏感性不同这一特点,对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进行成像;fNIRS利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光吸收程度的不同,对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进行成像,EEG/ERP记录大脑神经活动所引起的电位变化进行数据采集。

这三种非侵入的成像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劣:f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脑区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同时具有相较于PET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但秒级的时间分辨率相较fNIRS和EEG/ERP较低,与心跳、呼吸等生理噪声信号在频域上发生混叠,因此干扰对真实神经活动的检测;fNIRS具有百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以及较之EEG/ERP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与fMRI的空间分辨率相近,但空间定位不甚准确,fNIRS进行数据采集相对便捷,实验准备较为简单,具有更高的易用性;EEG/ERP记录神经活动的电位变化情况,而非fMRI和fNIRS只能记录由神经活动引起的血氧变化情况,因此在研究神经活动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并且EEG/ERP的间分辨率达到毫秒级,但空间分辨率很低,空间定位较差。

同步记录:EEG/ERP与BOLD-fMRI:随着磁兼容EEG/ERP的出现,使得EEG/ERP与BOLD-fMRI同步采集成为可能,其利用EEG/ERP 直接对神经活动进行记录,再以fMRI对所研究的神经活动进行相对准确的空间定位,其利用EEG/ERP得到可靠的神经活动并辅以fMRI得到神经活动所产生的血液动力学响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EEG/ERP与fNIRS:EEG/ERP与fNIRS相结合,在实验准备上较为便捷,且被试可以进行动作较大、更为复杂的行为实验,这在fMRI采集中通常是不可能的,其利用fNIRS弥补EEG/ERP空间分辨率低这一不足,同时同步记录了电生理信号和血氧信号,对认知活动可以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fNIRS与BOLD-fMRI:fNIRS利用玻璃或塑料光纤进行血氧信号的记录,其本身就是磁兼容的,因此在fMRI采集时同步记录fNIRS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的时间分辨率,降低呼吸、心跳等生理噪声的干扰,两者在方法上互相验证,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三知觉7眼睛的反射(弧)活动有哪些?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何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8简述随意性眼动与非随意性眼动的类型和情况。

随意型眼动是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主要方式有(1)共轭运: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2)辐合: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3)分散: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

(4)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非随意的眼动除了眼睛的随意运动,还有其他的运动方式。

比如扫视、微扫视、注视、追随运动以及眼球震颤等运动方式。

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9 我们左眼睛看到的东西传到右侧大脑半球的初级视皮层,右眼睛看到的东西传到左侧大脑半球的初级视皮层,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请写出正确的,(视觉信息怎样传入大脑的?)并简述视觉信息在大脑中传递的两条通路。

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

来自两眼鼻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

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与颜色觉有关。

初级知觉通路由皮层下和皮层两级通路组成。

皮层下通路是来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纤维,与外侧膝状体中的大细胞、小细胞和颗粒细胞发生联系,这三类细胞的纤维投射至视觉初级皮层,投射过程中形成3条通路,即大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的10%(M通路);小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的80%(P通路);颗粒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的10%(K通路)。

皮层知觉通路是来自初级是皮层的纤维向次级是皮层投射过程中重新组合成的三条通路,分别为大细胞优势通路(MD),颜色优势通路(BD)和色柱优势通路(ID)。

大脑皮层的高级知觉通路分为,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和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

背侧通路的信息流实现了“这是哪里?”的知觉;腹侧通路实现了“这是什么”的知觉。

10什么是失认症?,简述视觉失认症的几种分类和各自表现特点。

失认症(agnosia)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和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这些失认症患者的感官、感觉神经、感觉通路和皮层初级感觉区的结构功能完全正常,但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存在局部的器质性损伤。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认症: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和躯体失认症。

(1)视觉失认症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识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

联想性失认症: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以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的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面孔失认症: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前者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

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

这类病人大多数是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的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无误,但对面前的陌生人却无法分辨。

这类患者大多数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2)听觉失认症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所见,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

词聋患者大多数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受损所致。

(3)体觉失认症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3-1-2区)躯体感觉区结构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引起皮层性触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等多种类型的体觉失认症。

从上述多种类型的失认症中,可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是因该感觉系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障碍所致。

从而证明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

即使是以其中一种感觉系统为主的知觉,无论是视知觉、听知觉还是躯体知觉,也是这些感觉系统与注意、记忆、语言中枢共同活动的产物。

11简述视网膜中的两种光感受细胞,以及他们的特性。

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分布密集,而在视网膜周边区相对较少。

中央凹处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存在“单线联系”,使中央凹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