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端午节资料汇总
端午节传统文化资料

端午节传统文化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源起与历史: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自刎以抗议暴政的日子就是端午节。
二、节日习俗:1. 龙舟竞渡:端午节最精彩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竞渡,这是模拟古代人民搜救屈原遗体的传统活动。
参与竞渡的队伍会划动双桨,使船只奔驰于江河湖海之上,展示出激烈的竞争和巧妙的合作精神。
2. 吃粽子: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是大家一起品尝粽子。
粽子是用粳米、糯米或其他谷物加上糖果、豆沙、咸肉、蛋黄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菰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3. 悬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在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或者佩戴艾草和菖蒲作为饰品。
这是为了驱邪避祸、祈求平安和吉祥。
4. 穿线穿针: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将五彩的线穿在手腕上,或者将五彩线穿在端午节前在门口的篱笆上。
这样相信可以避邪和驱散灾祸。
5. 赛百步:古代士兵为了摆脱瘟疫,会在端午节前夕赛跑百步,这一习俗也流传至今。
三、文化意义:1. 祭祖与缅怀先人:在端午节,人们会前去祭祖,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祭祖是我们缅怀、敬仰祖先的一种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尊孝的体现。
2. 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髓。
3. 团结与友善:端午节是一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相互探望家人、朋友,传递温暖和关爱。
这种团结和友善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相关作品与文化遗产:1. 屈原的《离骚》:这是屈原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以其豪情壮志和辞章华丽而著名。
《离骚》里的“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被后世赞颂为精神独立,视死如归的豪情。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收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收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一个富有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节日,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1.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源于中国战国时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百姓们会在河里放粽子和菖蒲,以避恶御灾。
后来,端午节逐渐演变为具有纪念、祭祀、祈福和娱乐功能的民俗节日。
2. 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除了放粽子和菖蒲,端午节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习俗。
例如: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贴五色丝线,煮五色饭等。
赛龙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起源于古代江南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它通常是指在端午节期间,在湖泊和河流中比赛龙舟。
喝雄黄酒和挂艾叶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雄黄酒是中草药丹参、桂枝、芫荽等多种草药的配制而成,喝之可除疫病、驱蚊虫。
挂艾叶则源于远古时期抵制瘟疫,此外还有驱毒、辟邪、祛瘴等作用。
贴五色丝线和煮五色饭同样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五色丝线通常是由红、黄、白、黑、绿五种颜色的丝线制成,每一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
五色饭则是用五颜六色的食材做成的一道粽子,色彩艳丽,味道美妙,也寓意吉祥。
3. 关于端午节食品粽子的发展历程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食品,由糯米、绿豆、香菇、艾叶等食材制成,味道鲜美。
粽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但粽子的发展历程其实非常复杂。
最初的粽子是一种古代的“隐形”食品,由各种杂粮和肉类制成,主要用于满足军队出征时的急需。
这种粽子通常是一种以山地杂粮和野禽制成的物品,放置在一种特殊的木箱中,在运输途中可以保鲜。
魏晋时期,粽子开始变得更加普及。
此时,它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传在民间的食品,并且开始分布到各地的寺庙、道观、城里乡间等地方。
4. 其他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资料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文化遗产,例如:鬼节竟、屈原传说、端午节诗词等。
其中,端午节的诗词尤其为人所熟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水平。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篇1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始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以下是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1. 传说与起源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最为有名的是与屈原相关的传说。
屈原是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78年间的楚国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深受国家分裂壮大的痛苦,于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
楚国人民非常敬重屈原,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
2. 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一大特色是龙舟竞渡。
龙舟是长而窄的木船,船尾呈龙头形状,船身彩绘,寓意吉祥。
龙舟竞渡源自救援屈原的渔民,他们划船到江中救援屈原,拍打水面,以驱散恶鬼和病魔。
后来,这一传统演变为龙舟竞渡,成为每年端午节的盛大活动。
3. 粽子食俗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是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三角形或长方形的食物。
制作粽子需要将糯米浸泡后与馅料一起包在竹叶或者银杏叶里,用绳子系好,再用蒸、煮或者炖的方式烹制。
馅料因地域和习俗不同而有所变化,有甜有咸,有肉有素。
吃粽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屈原抛江的那天,当地居民投下粽子以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啃咬。
后来,这一习俗演变为给龙舟上水的祭祀物。
现在,人们通常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既是为了纪念屈原,也寓意着消灾、祈福和驱邪。
4. 艾草和五色线端午节还有两个重要的习俗是使用艾草和五色线。
根据传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戴上由五彩丝线制成的线绳,以驱邪避灾。
这是因为五色线被认为具有驱邪的力量。
此外,使用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艾草有驱邪和驱虫的功效,因此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或者用艾叶熏制房屋和衣物。
5. 传统活动除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传统活动,如插艾草、戴五色线、踩高跷、饮雄黄酒、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丰富多样,旨在庆祝节日和祈福平安。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资料:
1. 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
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
被流放后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舞龙舟、吃粽子,并在江河
中救济鱼类,以避免鱼类啃食屈原的尸体。
2. 传统食品: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它是由糯米、肉类和其他填料包裹在芦苇叶或箬叶中蒸煮
而成的。
粽子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有所不同,有咸味和甜味的粽子。
3.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长的木船,外形像龙,船头和船尾
都有龙头和龙尾的装饰。
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组织龙舟竞赛,每艘船上有一支人力划
船的队伍,他们要齐心协力划桨,保持节奏,最先到达终点的队伍将获得胜利。
4. 民间习俗:
除了吃粽子和观看龙舟竞渡,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民间习俗,比如系艾草,挂菖蒲,悬钟馗符等。
人们相信这些习俗可以驱邪避祸、增加运气和健康。
5. 国际传播: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
和庆祝端午节。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举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比如在新加坡、马来西亚
和香港都有盛大的龙舟竞渡赛事。
这些是端午节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的资料(精选19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于端午节不陌生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资料篇1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浴兰节,民间主要的说法是因为在古代,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为防止生病,古人就在此时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如汉代典籍《大戴礼》中就说:“午日以兰汤沐浴”,而《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古人对于五月初五的端午洗浴是十分重视的,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
《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
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
诗句中“士与女,方秉兰兮”中的“兰”便是“兰”。
人们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
梁武帝《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我国宋代,每到端午时皇帝还要把朝臣召来,命于宫内洗浴兰汤。
大文豪苏轼有诗为证:“喜辰共喜沐兰汤,毒诊何须采艾镶。
但得奉夔调鼎鼐,自然灾授变休祥。
”从诗中看,苏轼对“采艾镶灾”的做法并不赞成,因为这是迷信,但他对“沐兰汤”却深以为喜,认为这是医治皮肤病等症的科学做法。
而在其他朝代,诗词曲中也多有描写女子端午沐浴的作品,这些都反映了兰汤浴的习俗,如元代张可久《重午席间》的开头即写道:“浴兰芳荆楚风流,艾掩门眉,符映钗头。
”当女子浴罢,全身香洁,再参加节日的宴席,的确令人感到神爽。
端午节的资料篇2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端午节资料汇总前言: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然而,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
这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
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
从XX年起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XX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知道吗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一、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1、纪念屈原说。
农历五月初五,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秋瑾说。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军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七律.端午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快乐》任春来之一:【端】来一盘大粽子,【午】阳高照普天庆。
【快】请剥苇啖黄米,【乐】向此中寻真趣。
之二:【端】杯递盏庆佳节,【午】月艾粽有奇香。
【快】将闲愁都抛却,【乐】而谈笑享天伦。
《献给屈原先生》先生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跳江时一定会想到楚国的天地还有那些鄙琐的小人对你来说天地下已无生存的根土和阳光先生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跳江时一定会看到楚国的鱼儿穿过水火的地界浮露心灵的水面吸允你那内心的离骚和香草先生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跳江时一定会听到楚国的人民正踩着木舟顺江而下历史的火把召唤着你那不沉的国魂先生你是我心中五月的墓碑和沉淀出的骨头《端午节的怀念》回到吃粽子的家里回到挂菖蒲的门前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回到诗歌本身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打捞也罢,求索也罢龙舟再快,也不过是时间的一枚梭子端午节,中国老百姓自发地一个节日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地存在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伟大的身影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求索的头颅至今伫立江边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年年思,年年思.那伟大的英雄,你的正义的灵魂啊!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年年思,年年思.那伟大的诗人,你的篇章啊!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年年思,年年思.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今日是你的节日呀!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年年思,年年思.《端午》一个节日:端午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闪烁着生命的光芒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忧愤地俯瞰大地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端午抒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节日,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
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
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
那是你吗?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
那是你吗?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
那是你吗?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吗?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不!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马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
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屈大夫!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旌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家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
是的!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
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
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
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
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
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一)温馨类: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2、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你一个蛋糕;中秋的时候,我会送你一盒月饼;端午节来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种下去,用心呵护,等待收获我的祝福吧。
3、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4、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梦中有我,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5、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6、端午已至,奉上粽子。
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由手机送达。
保质期:五月初五前。
保存法:请按存储键。
7、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驾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让我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盼你安康。
8、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