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全册(人教A版)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6.2.3_组合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6.2.3_组合课件
解析答案
类型二 组合的列举问题 例2 从5个不同元素a,b,c,d,e中取出2个,列出所有组合为_a_b_,__a_c_,_ _a_d_,__a_e_,__b_c_,__b_d_,__b_e_,__cd_,__c_e_,__d_e_. 解析 要想列出所有组合,做到不重不漏,先将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好, 然后按顺序用图示的方法将各个组合逐个地标示出来.如图所示.
类型三 组合数公式及应用 角度1 有关组合数的计算与证明 例 3 (1)计算 C410-C37·A33; 解 原式=C410-A37=140××39××28××17-7×6×5=210-210=0. (2)证明:mCnm=nCmn--11. 解 mCmn =m·m!nn! -m!=m-n1·n!-n1-!m! =n·m-1n!-1n-!m!=nCmn--11.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3 (1)计算 C34+C35+C36+…+C32 015的值为( C )
A.C42 015 C.C42 016-1
B.C52 015 D.C52 015-1
解析 C34+C35+C36+…+C32 015 =C44+C34+C35+C36+…+C32 015-C44
解析答案
返回
达标检测
1234
1.下列问题中,组合问题的个数是( B ) ①从全班50人中选出5人组成班委会;②从全班50人中选出5人分别担负班
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③从1,2,3,…,9中任
取出两个数求积;④从1,2,3,…,9中任取出两个数求差或商.
A.1
B.2 C.3 D.4
=C45+C35+…+C32 015-1=…=C42 015+C32 015-1=C42 016-1
(2)计算:C37+C47+C58+C89=_2_1_0__.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部分第二章2.2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课件-精心整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第1部分第二章2.2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课件-精心整
答案:B
6.从高三抽出5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由成绩得到如 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由于一些数据丢失,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 (1)这5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与中位数. (2)这5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1)由众数的概念可知,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 数.在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 所以众数应为75. 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一分为二的直线 所对应的成绩即为所求. ∵0.004×10+0.006×10+0.02×10 =0.04+0.06+0.2=0.3, ∴前三个小矩形面积的和为0.3.
(2)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最位中置间的 那个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 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 相等 ①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 列的那中个间数. ②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排列的最中间的两 个数的.平均数
(3)平均数:
管理 高级
人员 经理
工人 学徒 合计
人员 技工
周工资 2 200 250 220 200 100 2 970
(元)
人数 1
6 5 10 1 23
合计 2 200 1 500 1 100 2 000 100 6 900
(1)指出这个问题中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这个问题中,平均数能客观地反映该公司的工资水平 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 由平均数的定义 → 计算平均数 → 已知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 得中位数、平均数 → 结论
如果有 n 个数 x1、x2、…、xn,
那么 x =
1 n
(x1+x2+…+xn) ,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
数.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 面积 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横坐标之和.

6-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6-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 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推广: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2、如何完成:“分类”
第1类:A大学的专业,m1=5种; 第3类:C大学的专业,m3=2种;
第2类:B大学的专业,m2=4种; N=m1+m2+m3=11
问题2: 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类不同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1种 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案中 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4. 现有高一年级的学生3名,高二年级的学生5名,高三年级的学生4名. (1) 从三个年级的学生中任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
选法? (2) 从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各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
选法?
解:(1) 12种;(2) 60种.
课堂练习
5.从A地到B地,可乘汽车、火车、轮船三种交通工具,如果一天内汽
2、如何完成: “分步”
第1步:选一个男生,m=30种; 第2步:选一个女生,n=24种;
N=m×n=30×24=720
例3:书架上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 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 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的第1、 2、 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分析:(1)“要完成的一件事”: “从书架上取1本书”

6.2.2排列数-【精品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6.2.2排列数-【精品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
学习新知
2、排列数: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表示。
排列数与一个排列相同吗?
如:问题1中从4个不同的元素a,b,c,d中任取2个元素的排列有
ab、ac、ad、ba、bc、bd、ca、cb、cd、da、db、dc共12个,




14
课堂小结
排列问题,是取出m个元素后,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排成
一列,取出同样的m个元素,只要排列顺序不同,就视为
完成这件事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两个不同的排列).
由排列的定义可知,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也就是说与
位置有关的问题才能归结为排列问题.当元素较少时,可以
根据排列的意义写出所有的排列.

(n m)!
(n m)! (n m)!
m








m
A
n
9
练习1:证明:
证明:







A 8A 7 A A
8
7
6
7
8
7
6
7
A 8A 7 A 8A 8A A A
8
7
6
7
7
7
7
8
7
6
7
7
7
7
10
巩固练习
3
7
1.与 A10·A7不相等的是( B )
8
问题5:证明:(1)
证明:
(1)
m1
n An-1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课件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归模型进行预测.
会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必备知识•探新知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知识点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完整表达式为YE=eb=x+0,a+Dee,=σ2.其中 Y 称为 __因__变__量____或 __响__应__变__量____,x 称为自变量或___解__释___变量;a,b 为模 型的未知参数,e 是 Y 与 bx+a 之间的__随__机__误__差____.
i=1
i=1
5
xiyi-5 x 得b^=i=1 5
xi2-5 x 2
y =1
319405--55××55×2 50=7,a^= y -b^ x =50-7×5=15.
i=1
故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是y^=7x+15.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3)根据上面求出的经验回归方程,当成交量突破 100 件(含 100 件), 即 x=^y-715≥100 时,y^≥715,所以预测这家店铺的浏览量至少为 715 次.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解析] (1)散点图如图所示.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返回导航
第八章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RJA)
(2)根据散点图可得,变量 x 与 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5
5
根据数据可知,x =5,y =50, xiyi=1 390, xi2=145,代入公式
月份 月用电量(千瓦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课件(7)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课件(7)
精品PPT
练习:
1、下列关于程序框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程序框图是描述算法的语言
A ( )
B、程序框图可以没有输出框,但必须要有输入框给变量赋值
C、程序框图可以描述算法,但不如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直观
D、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不是一个概念
精品PPT
例1.写出求任意两个数的平均数的算法,并
画出程序框图
程序框图
如何计算选手最后得分?
第一步:100+20=120 第二步: 120+30=150 第三步:150-15=135 第四步:135+50=185
如果引入变量S S=100; S=S+20; S=S+30; S=S-15; S=S+50 输出S
可使算法的表示非常简洁。
精品PPT
算法的概念
问题1:结合实际过程,应当如何理解“x=x+20”这样的式子? 问题2:左右两边的x的意义或取值是否一样?能不能消去?
求n除以i的余数r
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i>n-1或r=0?


顺序结构

r=0?
循环结构 否
N不是质数
N是质数
条件结构
你能说出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特点吗? 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精品PPT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 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 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 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 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精品PPT
探究
如图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的 算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1-2-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1-2-3
新课标导 学
数 学
必修③ ·人教 A版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 3 循环语句
1 2 3
自主预习 学 案 互动探究 学 案 课时作业 学 案
自主预习学案
• 循环是计算机解题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 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最适宜做重复性质的 工作,所以当我们在进行程序设计时,总 是要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求解过程转换 为容易理解的、可操作的、多次重复的求 解过程.这样一方面降低了问题的复杂程 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程序书写及输入的 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运算 速度快且可自动执行程序的优势.
[ 解析] 程序如下: S=1 i=2 DO S=S*i i=i+2 LOOP UNTIL i>100 PRINT S END
• 『规律总结』 UNTIL语句的适用类型及 执行方式
〔跟踪练习1〕 导学号 93750192 下面为一个求20个数的平均数的程序,在横线上应填充的语句为( A.i>20 C.i>=20 B.i<20 D.i<=20
[ 错解] 程序如下: S=5 000 i =0 WHILE S<40 000 S=S*1+0.1 i=i+1 WEND PRINT i END
• [辨析] 错解中的循环求出的S不是总销量
,而是每年的年销量.
• 用“m=m*(1+0. 1)”表示累乘,求出每
m=5000 年销量;用 “S=S+m”表示累加,求出 S=0 i=0 总销量. WHILE S<40000 S=S+ [正解 ]m 程序如下: m=m*1+0.1 i=i+1 WEND PRINT i END
[ 解析] 程序如下: i=2 p=0 DO p=p+i i=i+2 LOOP UNTIL i>99 PRINT P END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7.4.2超几何分布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7.4.2超几何分布课件

率均为15,3 次取球可以看成 3 次独立重复试验,则 X~B3,15, X 的分布列如下
X
0
1
2
3
P
64 125
48 125
12 125
1 125
P(X=k)=Ck3×15k×453-k,k=0,1,2.
此时,E(X)=np=3×15=35.
[方法总结]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准确区分超几何散布和二项散布,再根据题意采用相 应的知识求解.
2.袋中有 10 个球,其中 7 个是红球,3 个是白球,任意取出 3 个,这 3 个都是
红球的概率是
()
A.1120
B.274
C.170
D.37
答案 解析
B P=CC37·31C0 03=274.
3.从3台甲型彩电和2台乙型彩电中任取2台,若设X表示所取的2台彩电中甲型 彩电的台数,则P(X=1)=____________.
__n__件(不放回),用 X 表示抽取的__n__件产品中的次品数,则 X 的分布列为 CkMCnN--kM
P(X=k)=______C__nN_____,k=m,m+1,m+2,…,r, 其中 n,M,N∈N*,M≤N ,n≤N ,m=max{0, n-N+M},r=minM,n. 如果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具有上式的形式,那么称随机变量 X 服从超几何分布.






P
X=k

CkMCCnNnN--kM.
袋中有8个球,其中5个黑球,3个红球,从 袋中任取3个球,求取出的红球数X的散布列,并求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
解 由已知可得 X 的取值为 0,1,2,3, X=0 表示取出的 3 个球全是黑球,P(X=0)=CC3538=1506=258, 同理 P(X=1)=CC13·C38 25=3506=1258,P(X=2)=CC23·C38 15=1556,P(X=3)=CC3338=516. ∴X 的分布列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