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陈春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其内涵的表述或理解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阐述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出五种代表性观点,即动态论、系统论、过程论、多维论及可持续发展论,并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0)01-0054-03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基础。然而,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理解农业现代化?在我们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备目标的同时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两个问题,如果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把握不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只能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影。因而,梳理国内专家学者们对何谓“现代农业”及何谓“农业现代化”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对更好的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各地现代农业的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国内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

在我国,不同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只要在农业中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就被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引入,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有了发展,增加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内容。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从不同的维度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动态论。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顾焕章,王培志,1997)。随着科技革命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农业的发达程度总是不断地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现代化的标准和模式(柯炳生,2000)。正因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没有终极目标,只能有阶段目标,即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牛若峰,1999;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1999;郑有贵,2000;徐星明,杨万江,2000;梅方权,2001)。

2.系统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邓宏海,1981)。此外,这种观点进一步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管理、信息等因素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要实现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技术(含生态技术)措施的科学化、产品的商品化、社会的信息化,要由单纯从外部向农业投人新的工业物质,转为以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主,采取一整套综合配套的现代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功能(李果仁,1992;谢永良、任志祥,1999)。

【收稿日期】2008-11-18

【基金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G3081542)资助

【作者简介】陈春霞(1976-),女,广东阳江人,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輩輲

3.过程论。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雷海章,1991;刘巽浩,1994;徐更生,1993)。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最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化、现代化演变的过程(范晋明,1997)。作为一个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此外,还应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方面、一个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梁荣,2000)。郑有贵(2000)还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宣杏云、王春法等(1998)在对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的基础上,扩展了单纯的“过程论”,提出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首先,它是从以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其次,它又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是一国为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使其落后的农业生产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或者说,是一国将其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手段。因此,从根本上讲,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为加快这一转变过程所采取的种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4.多维论。其核心内容是,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它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学术界又称为广义农业现代化论。韩士元(1999)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农业部门生产关系的运动,还包括制约、支撑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素质水平等。黄国桢(2000)认为,农业现代化内涵包含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内容。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农业本身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发展模式、结构布局、物质装备、技术手段、经营管理五个方面。农业环境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外部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空间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它主要涉及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和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梁荣,2000)。就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而言,农业现代化应当包括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等。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郑星、张泽荣、路兴涛,2003)。王延生(2004)还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三重含义的观点,他认为技术、结构与制度是界定现代农业的三个不同层面,高技术特征只是现代农业的表象,结构性规定从产业关联的深层揭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特质,而制度性内容则是现代农业的“软件”系统,是现代农业最为本质的特征。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以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持广义农业现代化论的学者普遍将农民现代化看作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标志。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现代化了的农业,因此农业现代化必然包—农民素质的现代化(高焕喜、王兴国、杨茂奎,1998)。甚至有一部分学者直截了当地认为,农括农业劳动者——

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徐更生,1993)。简小鹰(1996、2007)进一步强调,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此外,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2007)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进一步提出了广义农业现代化的“三组成论”、“三目标论”和“三动力论”。

5.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更注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种观点认为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以区别于以往农业现代化等同于“石油农业”的倾向。代表性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农业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传统农业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等,1999);农业现代化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牛若峰,1999);农业现代化就是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要摒弃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石油农业”发展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国桢,2000);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輩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