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思》PPT【优秀课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 荒凉
对
温馨 安适 恬静
比 反
衬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思 乡
断 肠
诗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反衬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 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 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 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 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心中都要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的心有多宽,你 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拥有,现在的努力奋斗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要学 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 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长。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 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 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跟着理智走,要有勇气;跟着感觉走,就要有倾其所有的决心。从不曾放弃追求,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所有, 风景,领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渐渐明白,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却要活出自己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 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女生年轻时的奋斗不是为了嫁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收入。因为:只有当你经济独立了,才能做到说走就走,才能灵魂独立,才能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要伴侣和生活。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也许你要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日复一日,踽踽独行。但只要笃定而动情地活着,即使生不逢时,你人 器晚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无 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想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 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 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 现在,勿忘初心。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
萧瑟 荒凉
对
温馨 安适 恬静
比 反
衬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思 乡
断 肠
诗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对比反衬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 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 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 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 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心中都要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的心有多宽,你 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拥有,现在的努力奋斗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要学 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 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长。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 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 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跟着理智走,要有勇气;跟着感觉走,就要有倾其所有的决心。从不曾放弃追求,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所有, 风景,领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渐渐明白,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却要活出自己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 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女生年轻时的奋斗不是为了嫁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收入。因为:只有当你经济独立了,才能做到说走就走,才能灵魂独立,才能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要伴侣和生活。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也许你要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日复一日,踽踽独行。但只要笃定而动情地活着,即使生不逢时,你人 器晚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无 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想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 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 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 现在,勿忘初心。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散曲家、杂剧家。 本文选自《东篱乐府》。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 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 1250 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 到泰定元年 1321 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因《天净沙〃秋思》 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 15 种,《汉宫 秋》、《青衫泪》等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 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 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马致 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 后葬于祖茔。
表明状态
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枯藤老树昏鸦
萧 瑟 之 景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
反衬自己的凄苦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人 比 黄 花 瘦
宋 李 清 照 ·
帘 卷 西 风
莫 道 不 消 魂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唐 残
李 商 隐
古道 上,饱尝艰辛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 ______ 瘦马,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的游子骑着一匹____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哀景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乐景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哀景
“以乐景写哀, 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倍 增其哀乐。” 增其哀
《李笠翁曲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
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元]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散曲家、杂剧家。 本文选自《东篱乐府》。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 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 1250 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 到泰定元年 1321 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因《天净沙〃秋思》 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 15 种,《汉宫 秋》、《青衫泪》等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 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 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马致 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 后葬于祖茔。
表明状态
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枯藤老树昏鸦
萧 瑟 之 景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
反衬自己的凄苦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人 比 黄 花 瘦
宋 李 清 照 ·
帘 卷 西 风
莫 道 不 消 魂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唐 残
李 商 隐
古道 上,饱尝艰辛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 ______ 瘦马,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的游子骑着一匹____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哀景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乐景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哀景
“以乐景写哀, 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倍 增其哀乐。” 增其哀
《李笠翁曲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
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体裁介绍
曲是元朝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分为杂剧和散 曲。杂剧属于戏剧,用于演出的作品。散曲分 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只有一首曲,套 曲则由若干曲子连缀而成。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之 称。年轻时有“佐国心,拿云手”之志,热 衷功名,却怀才不遇无法实现,漂泊半生, 终于看透了元朝的阶级统治,知道自己作为 一个汉人是无法再蒙人统治的王朝中出人头 地的,于是退隐山林,过起了“林间友,世 外客”的生活。
道。 ➢⑤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
伤的旅人。 ➢⑥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疏通大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黄 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 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悲 伤到极点的漂泊人还远在 天边。
在每个单字的名词前都用一个形容 词来修饰,既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 色彩,又减低了意象的密度,从而 在情感的表现与渲染上,造成一种 强大的聚合效应,即“意象的和 弦”。
小桥、流水 、人家——温馨、雅致、宁静、详和
整体感知
5.整体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读完给人什么感受? 诗歌中原本看似并无关联的九种景物统一在一个画面中, 虽然画面不尽相同,但整体意境十分和谐,都表现了秋景 的悲凉肃杀,漂泊游子的羁旅之思,构成一种苍凉凄苦惆 怅的意境。 冷清、寂寥、孤单、寂寞的感觉。
整体感知
前三句运用了什艺术手法? 意象叠加法,列锦。 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
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 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

萧瑟 恬静 凄苦
思 乡
对照 反衬
断肠
拓展延伸,同题异构
秋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旨: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 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应了 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体现了飘泊羁旅的游子思乡的愁 苦以及孤寂,悲凉的心境。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 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 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 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巨地前行。夕阳 慢慢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 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 方。
以画入诗—景中见情
➢ 请同学们来当一当插画师,给这首诗配图。结合作品, 想一想你将会画些什么景物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作业:以写入诗—绘秋之景
结合自己的生活,仿照马致 远的《天净沙·秋思》,选 择的景物用诗歌描画出自己 眼中的秋景图。
谢谢观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飘零天涯的游子之悲
以史入诗,知人论世
文人的精神家园:步入仕途,居于庙堂去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元代文人的处境:蒙古统治者压迫汉人。进,科举废除,无路可走, 无法实现治国济世的理想。 退,除了满腹诗书一无是处,地位低下, 尊严全无,在现实中找不到归属感。元代文人,集体被时代被社会流 放了....作为元代文人中的一员,马致远通过“断肠人”表达元代文 人群体被集体放逐的悲苦孤寂的漂泊感。
课题:《天净沙·秋思》
·
天 净 元沙
马
致秋 远思
初识文体,了解元曲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1张PPT).ppt

马致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其中生字词,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正确译讲诗文。(重点)
2、品析重点诗句,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了解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掌握诗歌文学常识。
马致远,字 千里,号 东篱 ,元代大都 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 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有文场曲“状元 ”之称。杂《剧汉宫有秋》 、《青衫泪》
深入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 思想感情。
1这首小令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首小令描绘 了一幅绝妙的 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 孤寂愁苦之情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2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
“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 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昏 鸦”的出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悲凉气 氛。
3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句为全篇的主旨句、诗眼。
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道出了天 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程度,是千古传诵的 佳句。
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 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 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 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 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也在羁旅途中, 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其中生字词,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正确译讲诗文。(重点)
2、品析重点诗句,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了解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掌握诗歌文学常识。
马致远,字 千里,号 东篱 ,元代大都 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 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有文场曲“状元 ”之称。杂《剧汉宫有秋》 、《青衫泪》
深入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赏析名句,体会作者 思想感情。
1这首小令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首小令描绘 了一幅绝妙的 深秋晚景图, 真切地表现出 天涯沦落人的 孤寂愁苦之情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2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
“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 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昏 鸦”的出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悲凉气 氛。
3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句为全篇的主旨句、诗眼。
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道出了天 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程度,是千古传诵的 佳句。
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 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 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 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 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也在羁旅途中, 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 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0张PPT)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之情
结构概括:
写景
天净沙 · 秋思
抒情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游子思乡 羁
古道 西风 瘦马
旅
之
思
夕阳西下 断肠 天涯
游子之叹
写作特色:
• 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有机 组合成一个意象群,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意境,对天涯 游子的孤寂和羁旅愁思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恰到 好处。
下节 再见
夕
/
阳
/
西
/
下
/
断
/
肠
/
人
/
在
/
天
/
涯
《马丹阳》《黄粱梦》 地位: “元曲四大家”“曲状元”“马神仙”“秋思之祖”
唐诗
唐诗 宋词
唐诗 宋词 元曲
杂剧 散曲
杂剧
套数 小令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 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瘦骨如柴的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古秋风道萧西瑟,风一瘦匹疲马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夕向西阳缓西缓落下下,悲断伤断肠肠人的人在还天漂泊涯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旅人眼中所见
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萧瑟荒凉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旅人眼中所见
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萧瑟荒凉
结构概括:
写景
天净沙 · 秋思
抒情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游子思乡 羁
古道 西风 瘦马
旅
之
思
夕阳西下 断肠 天涯
游子之叹
写作特色:
• 有机组合意象,营造苍茫悲凉的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特色的意象,有机 组合成一个意象群,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令人动容的意境,对天涯 游子的孤寂和羁旅愁思起到了烘托渲染作用,恰到 好处。
下节 再见
夕
/
阳
/
西
/
下
/
断
/
肠
/
人
/
在
/
天
/
涯
《马丹阳》《黄粱梦》 地位: “元曲四大家”“曲状元”“马神仙”“秋思之祖”
唐诗
唐诗 宋词
唐诗 宋词 元曲
杂剧 散曲
杂剧
套数 小令
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 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瘦骨如柴的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古秋风道萧西瑟,风一瘦匹疲马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夕向西阳缓西缓落下下,悲断伤断肠肠人的人在还天漂泊涯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旅人眼中所见
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萧瑟荒凉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旅人眼中所见
2、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萧瑟荒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 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 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 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 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 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以三个并列 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 和谐匀称,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也正因如 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课堂检测
1、填空。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 是__曲__牌__名___,秋思是散曲的___题__目__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
接的景象是:___枯__藤___、__老__树___、__西__风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昏__鸦___”,与“
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古__道__”,最能触发 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人__家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断__肠__人__在__天__ _涯”。
课堂小结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 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 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 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 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 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 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课堂检测
4、《天净沙·秋思》中哪一句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在诗人描绘的 这幅深秋村野图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 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慢步 前行,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此句卒 章显志,抒发了羁旅之悲,恰当地表现 了主题。
整体把握
因为作者远在天边,所以才会伤心欲 绝,愁思万千,肝肠寸断,哪些景物 可以帮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呢?
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的景物是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整体把握
说说以什么样的语气朗诵这首曲更合 适,理由是什么?
语速应该缓慢,声调应低沉,表 现出作者的郁郁不平和心中的愁苦。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字千里,号东 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 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 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 四大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 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 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 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 生。本曲就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 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 ”,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课堂检测
3 、 “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 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 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 呢?
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 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 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 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 不言自明了。这里采用了反衬的手法。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给我们营造了秋天 一种怎样的氛围?为什么这几个字就 能给我们带来这种感觉?换成“青藤 大树乌鸦”还有这种感觉吗?
荒凉、凄清。 枯:枯萎,没有生命力。老:苍 老,光秃秃的。昏:黄昏使得乌鸦飞 不动了,变得没有精神。这些词都给 我们一种荒凉、凄清、没有生命力的 感觉,秋天的味道就出来了。
合作探究
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 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 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 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 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合作探究
“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 式?在诗中有何作用?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长期漂泊 他乡的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悲哀。( 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合作探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 的感受?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 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 出屋外。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 人温馨恬淡之感。
合作探究
“古道西风瘦马”,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但作者这 里是以马自比,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 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 上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首元曲,凡是接触过一点古 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 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 奉之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 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今天我就来学习这首元曲,看看它 妙在何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元曲表现 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感悟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疏通文意
秋日的枯藤缠绕着老树,这是傍晚 的乌鸦落脚的家,眼见着有一处小桥独 立、流水潺潺的人家,却不能进,只好 骑着这匹瘦马,继续行进在古老的小道 上,迎着西风,看着夕阳,肝肠寸断, 沦落天涯。
整体把握
这首元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一关键句子可以体现出来?
表现了作者伤心欲绝的感情,这可 以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作者因为 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
写作特色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
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 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 ”,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 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 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夕阳 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 凄苦之情。
写作特色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这首小令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
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 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 词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凝练而不 简陋。九个名词前的修饰词语使各个景物 都带上鲜明的个性,既不夸张,也不用典 ,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 色图。
合作探究
前三句的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 有何作用?
第一句是萧瑟秋景,黯然凄凉的气 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第二句的三 景则是安谧,明净,反衬游子的羁旅之 苦;第三句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 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 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 乐景,反衬游子的哀愁。
文体பைடு நூலகம்识
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 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 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 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单个的 曲子。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净沙·秋思》则属于小 令。
合作探究
前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这是什么写 作方法?
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 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有力地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 胸臆、点明主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合作探究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 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 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 然一体。
小桥 流水 人家
景
孤寂愁苦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断肠人
情 思乡之情
拓展延伸
《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 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 》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但作者流露的 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 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身 处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 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沦 落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文题解说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 题目,意即“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 “思”,“秋”是特定季节,“秋思” 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朗读停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词语释义
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元曲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 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 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表 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合作探究
这首小令“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 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
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 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 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 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 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 ,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小令文字精练,只有五句,仅用28个字就生 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 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着“他” 的存在。 C.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 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D.这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 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境妙合无痕的 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