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背后心理学

合集下载

迷信心理的分析与解读

迷信心理的分析与解读

迷信心理的分析与解读一、引言- 迷信心理在人类的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普及了科学思维,但迷信仍然存在。

- 分析迷信心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迷信的原因,指导人们正确对待迷信。

二、迷信心理的定义和特点- 迷信心理是一种相信与科学无关的超自然力量、巧合和符号等的心理状态。

- 迷信心理的特点包括片面性、主观性、情绪化等。

三、迷信心理的原因分析1. 对未知的恐惧-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常常充满了恐惧和好奇心,无法解释的现象容易导致迷信的出现。

- 解决方法:提倡科学教育,加强对未知事物的科普宣传,帮助人们理性认知真相。

2. 不确定性的需求- 迷信常常与人们的不确定性需求有关,人们希望通过迷信来获取安慰和信心。

- 解决方法: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提倡正面思维,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

3. 社会文化因素- 迷信心理在社会文化中常常受到传统观念、宗教信仰、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传承。

- 解决方法: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扩大知识面,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四、迷信心理的影响和后果1. 损害身心健康- 迷信的坚持和信仰可能导致心理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 解决方法:正确引导民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帮助。

2. 偏离正常价值观- 迷信的盲目追求会导致人们在追求功利心、忽视道德伦理等方面失去正确判断和价值导向。

- 解决方法: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浪费财力和时间- 迷信行为可能导致财务和时间的浪费,带来不良经济影响。

- 解决方法:科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理性思维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正确对待迷信心理的方法和建议1. 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正确对待迷信心理的关键,人们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世界。

- 解决方法:加强科学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 推广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摆脱迷信的困扰,正确对待未知和巧合。

- 解决方法:科学宣传、科普教育等方法,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科学的意义和作用。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答:封建迷信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其心理基础是一种特殊的'“与神的契约”。

恐惧是迷信赖以产生、存在和保持的原因,它是最常见的、最明显的依赖感和依赖意识的表现。

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迷信职业者,利用巫术或装神弄鬼,以及心理暗示、感觉遮断等心理学技术,其目的和危害,无一不是患感人心、乱人思想、害人性命、谋人钱财,破坏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安宁。

因此,对封建迷信和各种神秘现象,完全有必要唤起现世人们的高度注意和警醒。

心理学-论大学生迷信心理成因分析

心理学-论大学生迷信心理成因分析
3.模仿和从众心理
据观察,迷信者的许多迷信观念和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得来的,也是别人观察、模仿学习的对象。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以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而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比如看到有人发了财,他供奉了财神,自己马上也买了财神供奉起来。幸运车牌、电话号码、颜色或者占星、卜算、风水、命相和鬼神等迷信形式,一般都是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模仿而来的。
2.受骗者轻信、受骗、上当
迷信借助科学的外衣导致受骗者轻易相信,也是迷信泛滥成灾的一个因素。比如来自西方的星座占卜等高科技迷信,背后有一套星座理论做支撑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做铺垫,特别容易吸引大学生。再加上网络和许多青少年刊物的推波助澜,使高科技迷信在大学生中大有泛滥之势。再则,星座、占卜网站或书籍上的一些“预测篇言”利用大多数人的气质和个性都是混合体的特点,归纳出某些共同点,措辞模棱两可,有些大学生看到其中的预测与自己的某些特点相符,就认为书上说得很准,于是对星座占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会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当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巧合时,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深刻感到“预测很准”;反之,当出现不准的结果时,人们则常常表现出很容易就忘记这样的预测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往往记住的只是预测得准的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预测带给人的心理暗示并形成经验固定下来。从而导致对迷信越来越相信,最终走上受骗上当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阎宏:浅谈大学生迷信心理,构建心理素质的现代化,法制与社会,2007年2月:615-616
[2]徐厚道: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3] Vyse, Believing in Magic,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New York: Oxford, 1997

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活中的迷信

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活中的迷信

《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活中的迷信现象》学生姓名:雷昊班级:车辆工程一班学号:110102115关键词:心理学;迷信;心理暗示在选修“生活中的心理学”这门课之前,心理学对我来说多多少少有着一些神秘晦涩的色彩,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也逐渐了解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它与我以往所学习过的任何一门学科一样,能帮助我在今后解决众多的困惑和问题,而在课上,老师曾提及的心理学与风水迷信之间的关系,让我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趁这次论文报告的机会,我查阅了各方的资料,尝试着亲自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生活中一些迷信现象。

无神论专家牙含章认为迷信可以分为三类宗教迷信封建迷信和既不属于宗教迷信也不属于封建迷信的一般迷信。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最常接触到的,可能还是最后一种的一般迷信。

比如我自己就曾听到一些诸如过新手的好运,噩运成三,不能站在梯子的阴影下之类的小迷信。

而且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在日常的实践和经验中,这种迷信也屡屡应验。

难道真的存在如此玄奥神奇的东西么?或许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从中找到科学的解释。

比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印象,新手在从事一项事物时,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运气,这种运气有时甚至会让他们的表现看起来超过了久经沙场的老手。

在一些赌博和竞技体育方面,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然而新手真的比一般人拥有更好的运气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对新手的预期普遍较低,包括新手自己也是如此认为,因此在在进行从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像老手一样存在心理负担,发挥会更为稳定出色。

而实际上,或许新手在实际从事某项事物或运动时,还是会发挥的比老手糟糕,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会自动选择忽略,而那些新手发挥出优异水平的场次,人们却会在事后记忆犹新,从而形成一种新手常常会伴有好运的错觉。

实际上,迷信是一种态度。

所谓“心诚则灵”,迷信认识也叫迷信观念是指迷信者对涉及自身利害的客观事物错误的或虚幻的认识。

灵异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灵异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灵异事件的心理学解读灵异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即使科学无法解释,但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兴趣却从未减退。

在许多关于灵异事件的报道和故事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奇怪和不可思议的情况。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灵异事件进行解读,探讨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感觉和体验背后的心理原因。

一、心理因素对灵异事件的感知和解读人类的感知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偏见、情感状态、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会让人们在遇到不寻常和奇怪的事件时,倾向于解读为灵异事件。

例如,当一个人陷入绝望和孤独的状态时,很容易对环境中的细微变化产生过度敏感的反应,进而将其解读为灵异现象。

二、幻觉和错觉造成的灵异体验幻觉是指人们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错觉现象。

在压力山大、疲劳或者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出现幻觉,以致于产生诸如看到幽灵、听到奇怪声音等灵异事件。

而错觉则是指人们在感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判断,例如将路边的树木误认为人形等。

幻觉和错觉的产生使得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感知和解读产生了偏差。

三、集体心理和群体效应集体心理和群体效应也是影响人们对灵异事件感知的重要因素。

许多灵异事件的目击者往往是在团体中发生的,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相互影响,导致集体幻觉的产生。

群体中的一个人声称看到了幽灵,其他人也会跟随其后声称看到类似的现象,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

群体效应会强化每个人的感知和解读,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灵异经历。

四、记忆和创造性重建人类的记忆是主观的,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的情绪和观念的影响。

在回忆灵异事件时,人们可能会在记忆中加入一些不存在的细节或者将事件进行创造性的重建。

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记忆扭曲,它会让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记忆和描述产生误导,并进一步加深了对灵异事件的解读和感知。

综上所述,灵异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心理体验和解读的结果。

认知偏见、幻觉、错觉、集体心理、记忆扭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感知和解读灵异事件产生影响。

尽管科学无法完全解释这些事件,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理解灵异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实验:“迷信”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心理学实验:“迷信”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心理学实验:“迷信”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的实验。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

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斯金纳以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等心理学成果闻名于世。

作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经强化形成的操作条件反射,包括迷信。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迷信是因为他们相信或推测迷信行为和某些强化的结果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关。

人们相信这种联系是因为该行为曾经被偶然地强化了一次、两次或者几次。

斯金纳称之为非关联性强化。

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这种因果关系确实存在。

为了证明自己的推论,斯金纳进行了严谨而细致的研究。

研究采用的被试是8只鸽子。

他首先连续几天喂这些鸽子少于它们正常进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测试时它们处于饥饿状态,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同时增加强化的效果。

然后,他把鸽子放进一只箱子(心理学史上著名的斯金纳箱)。

箱子里有食物分发器,而且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便自动放出食物,也就是说,不管鸽子做了什么,每隔15秒它都将获得一份食物。

之后,他让每只鸽子每天都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也不作任何限制,但会由两个独立的观测者(避免人为主观误差)来观测记录鸽子的行为表现,尤其是两次食物放出期间的行为表现。

最后,斯金纳归纳分析了这些记录。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不断深入,似乎迷信的现象应该越来越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处处都有迷信现象的出现,从求职面试中的“面相大师”到生活中的各种祭祀仪式,人们越来越不靠科学而是倾向于迷信的方式与世界沟通交流。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这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人在认知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存在心理需求1. 安全感需要:人类普遍存在尝试控制周围环境的心理,而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测性时,人们往往更强烈地渴求一种“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安全感。

比如通过信仰某个神明、抱佛脚来期望得到保佑和安全的保障。

2. 探求宇宙奥秘的欲求:人类对于未知和无法解释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神秘的仪式、异域文化、非常规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也促使许多人去探寻、去了解这些不为主流所接受的事物。

二、生活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1. 教育的缺失:有的人之所以会迷信,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辨能力。

从小缺乏科学知识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的人,容易被虚假信息、伪科学和非理性的思维所驱使。

2. 社会压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祭祀、拜神祭祀、驱邪等一系列的传统礼仪依然深植人们的内心。

同时,社会竞争变激烈,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通过迷信来寻找心灵上的安慰和抚慰,也是人们的一种应对方式。

三、人的认知局限性和偏见1. 信仰的偏见:信仰能够激励人们为所信仰的信条奋斗一生,同时,也会导致人们误解不同的信仰群体,产生敌意和不和谐因素。

有些人因为固执的信仰某种理念或偏见,因此选择相信迷信的思维方式。

2. 落后地区的文化偏见:由于地理位置、发展水平、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贫困地区人们仍然持有原始、迷信的思维方式,固步自封,认为传统的信仰与仪式等是人们几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反对对此的改变。

总体而言,人们迷信的原因较为复杂。

从环境、文化背景、个人信仰、心理需求等因素都对迷信现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操控与迷信的联系

心理操控与迷信的联系

心理操控与迷信的联系迷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以及不可理解的事物的信仰和崇拜。

而心理操控则是指一种通过操纵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尽管迷信和心理操控在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迷信往往是由于心理操控所导致的。

心理操控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通过恐惧、焦虑等情绪的操纵,使其相信某种迷信观念。

例如,在一些宗教组织中,信徒们往往被告知只有通过信仰特定的神灵或者遵循特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救赎或保佑。

这种心理操控使得信徒们对于迷信观念深信不疑,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和顺从的心理。

其次,迷信也可以被用作心理操控的工具。

心理操控者可以通过操纵人们的迷信观念,达到控制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例如,在一些邪教组织中,组织头目往往会宣称自己拥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预测未来或者治愈疾病。

他们通过这些迷信观念,吸引信徒们的注意力并建立起一种权威地位,从而实施心理操控。

此外,心理操控和迷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心理操控者往往会利用人们对于迷信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其对他们的控制。

例如,在一些邪教组织中,组织头目会利用信徒们对于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通过宣称自己是神的使者或者能够与神灵沟通,进一步加强对信徒们的心理操控。

而信徒们对于组织头目的崇拜和依赖,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于迷信观念的信仰。

迷信和心理操控之间的联系并不仅限于宗教领域,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表现。

例如,在一些商业广告中,广告商往往会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通过某种迷信观念来操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他们可能会宣称某种产品具有神奇的功效,或者通过一些虚假的数据来误导消费者。

这种心理操控通过操纵人们的迷信观念,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总之,心理操控与迷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迷信往往是由于心理操控所导致的,同时也可以被用作心理操控的工具。

心理操控者往往利用人们对于迷信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其对他们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信背后心理学我们为何会盲目相信一些谣言,为何会相信迷信?超自然体验背后本质是什么?这一现象引起心理学家们高度关注,他们想弄清楚,为何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一些迷信或民间流传的说法。

他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将揭示一些隐藏在此背后的价值。

研究宗教的心理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人们相信超自然现象的本质是寻求某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用去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世界。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的变故——死亡,自然灾害,或是失业,此时你的大脑会不断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想要在一片混乱中寻找其中的意义。

坚信自己是理性的人很容易,但应该时刻记得,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丧失控制的时候都会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就如丘吉尔,柯南·道尔以及图灵已经向我们所展示的,即便最敏锐的大脑,有时候也会沉迷于幻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在已经21世纪的今天,为何仍然还有很多人会相信超自然现象?近期,一位名叫戴维·罗伯森(David Robson)的研究人员对此给出了一些答案,他发现我们或许有很好的理由保有某些迷信观念——甚至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真实世界中的幻觉在二战之后不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正在访问白宫,据说他在这里经历了一次超灵异的体验。

在抽完长长一支雪茄烟之后,他慢慢踱步回到一墙之隔的卧室。

据说在那里他看到了亚布拉罕·林肯的灵魂。

即便此时的丘吉尔几乎浑身赤裸,但他仍然保持了镇定,说道:“晚上好总统先生,你见我的时间似乎不太方便。

”林肯的灵魂脸上露出微笑,然后消失了。

这样的超自然体验还并不仅仅局限在丘吉尔一人的身上。

柯南·道尔据称曾经跟灵魂对话,而阿兰·图灵则相信读心术。

这三位伟人都以敏锐的思想著称于世,但这仍然不能阻止他们相信一些超自然的现象。

或许你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根据一项最新调研,有高达3/4的美国人都或多或少的相信超自然现象,其中甚至有高达1/5的人声称自己见到过魂魄。

这一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想弄清楚,为何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一些迷信或民间流传的说法。

他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将揭示一些隐藏在此背后的价值。

基于大脑活动的特点,有些超自然体验很容易解释。

有些人报告称他们看到物体自己发生移动,这可能与他们大脑右半部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发生损伤有关,而与此同时,癫痫患者有时会感到附近有人在跟踪自己,常常是某种看不到面目的“影子人”的形式出现,他们就潜伏在周围的环境里。

另外还有灵魂出窍的感觉,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被认定是一种神经系统导致的现象,某些视幻觉可能会扰乱健康的大脑功能,使患者看到一些不存在的幻象。

比如,一名年轻的意大利心理学家有一天清晨起来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背后站着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盯着自己。

他后来开展的实验证实,当你在半昏暗的环境下照镜子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这种现象,这可能是你的大脑正在努力分辨你脸部的轮廓,于是它开始自动尝试添加一些缺失的信息,即便这样做会让当事人看到不真实的面目,老巫婆或是虚幻的动物形象。

因此,任何因素:疲倦,药物,酒精或是光影因素,都会帮助构建这种虚幻的视觉,就像温斯顿·丘吉尔所经历的那样。

但如何解释柯南·道尔的情况呢,他似乎每天都能看到超自然的现象。

保护机制研究宗教的心理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人们相信超自然现象的本质是寻求某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用去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世界。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的变故——死亡,自然灾害,或是失业,此时你的大脑会不断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想要在一片混乱中寻找其中的意义。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詹妮弗·魏特森(Jennifer Whitson)表示:“这是一种极其令人不安的状态,当我们感到自己对生活失去控制,我们便会转而想象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更深刻的结构,即便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存在。

”詹妮弗的专业是研究大脑模式识别,判断以及决策机制。

即便是简单的要求一名感觉失去对自己生活控制的人去记住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都会造成他们感受到虚幻的力量。

比如他们可能会开始在随机的股票市场中看到某种模式浮现,也有可能他们会开始将生活中两件不同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他们会相信祈祷好运会增加自己找工作面试成功的机会。

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亚当·韦兹(Adam Waytz)表示,将事物拟人化也是我们在试图理解一些事件的时候常用的方法。

于是我们会想象一场风暴的背后隐藏着精灵,或者魔鬼让我们生病——而不是承认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控制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当树枝拍打你的窗户,你可能会想这是否是鬼魂在向你传递某种信息。

韦兹表示:“是我们自己创造了鬼魂,因为我们拒绝相信宇宙是随机的。

”同样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感到无助,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时会更多的出现。

那么,考虑到所有这些大脑思维的特点,是否有些人天生更容易看到隐藏的模式或动机,这又是否可以解释为何这些人相比其他人更加容易迷信?这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塔帕尼·拉基(Tapani Riekki)教授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试图去解答的问题。

他说那些相信迷信的人都很欢迎他的研究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不能分享他们所相信的东西。

他说:“这些人表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没有跟他们相同的感受,或者相信他们相信的东西。

”隐藏的脸拉基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让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即:相信者)和不相信迷信的人士(即:怀疑者)观察一些简单图形构成的动画,并在此期间接受大脑扫描。

他发现那些信者更倾向于看到在运动事物背后的某种目的性——比如他们意识到这些形状之间似乎在进行某种“拔河”游戏,这在他们的大脑监测中同样有所体现——在他们大脑中负责理解他人动机以及构建理论的区域出现了更多的活动。

拉基教授同样也发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更容易在普通的照片中看到隐藏的面部形象——这一结果得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另一个研究小组的确认。

后者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更倾向于去想象他们在随机的光线环境下看到了一个正在行走的人的形象。

不止如此,拉基教授同时还发现,相比怀疑者,相信者们似乎在认知“抑制”方面表现的更弱。

这一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你摒除那些不需要的想法,因此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遭遇到一些奇怪的巧合,或者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模式浮现出来,但怀疑者能更好地将它们搁置一边。

拉基教授对此给出了一些案例,有一个人正好脑海里想到了他的母亲,而他母亲在两分钟后就打电话过来了。

于是他会想:“那些怀疑论者是不是会笑话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还有另外一篇研究论文中报告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同样更倾向于在做出某些决策时显得更有自信,即便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一些模糊不清的信息。

因此,一旦当他们坚信某一想法,你可能就很难改变他们的观点。

即便如此,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同意人们不应该对那些持有迷信或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过于苛责。

毕竟,有研究显示,相信某些迷信可能会提升个人在某些技能方面的表现。

在一项实验中,参试者们带着他们最喜欢的幸运符时,他们的表现水平的确出现了提升,这可能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提升了。

而在另外一项高尔夫球实验中,参试者们被告知,他们使用的是一颗“幸运球”,结果发现真的出现了成绩的提高。

即便一些最简单的,比如“祝你好运”,或“我会为你祈祷”这样简单的话语都的的确确的提升了参试者的运动水平以及解开字谜的成绩。

甚至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坚定的怀疑论者,但你也不应低估心理暗示的影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法耶特学院的麦克·尼斯(Michael Nees)近期开展了一项实验,让他们聆听一段有关寻找鬼魂的行动录音。

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向他们告知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有关超自然现象研究的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报告听到不明声音的次数增加了——即便他们此前都是怀疑者。

似乎即便是对自己似乎听到什么奇异声响的最轻微怀疑都会让你的大脑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魏特森的研究显示当我们感到不安定时是多么容易让自己去幻想一些奇异的场景。

她的最新研究发现即便是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怀有正面情绪状态——即便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也非常容易倾向于去相信一些超自然现象或是阴谋论。

至于其中的原因,魏特森认为可能是因为希望本身也仍然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它让你质疑自己的未来,这不同于生气或愤怒的情绪,后者反而会让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而如果你告诉自己,你已经摆脱了那些对超自然现象或是鬼魂的想法,你实际上仍然可能怀有一些同样虚幻的想法。

这或许是关于政府的,完全道听途说的阴谋论,或仅仅根据只言片语便怀疑你的同事都在与你做对。

要说最新的案例,从西非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各种民间说法开始流行开来,比如有人说喝盐水可以治愈埃博拉病,还有西方社会中流传的,认为埃博拉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开来,以及认为这种病毒是由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等等,不一而足。

魏特森表示:“坚信自己是理性的人很容易,但应该时刻记得,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丧失控制的时候都会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她说:“我们都必须对自己抱有的一些观念进行仔细审视。

”就如丘吉尔,柯南·道尔以及图灵已经向我们所展示的,即便最敏锐的大脑,有时候也会沉迷于幻境。

(晨风)公众平台声明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