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普通话也是这个内容: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普通话的定义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作了规定。

但这三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勒出了普通话的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确。

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不是北京话的语音都可以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例说明,如老舍、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此外这些人的作品中是不是每个句子都是规范的呢?所以这个定义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还很不明确。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

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

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知识点精心整理)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什么是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具有一切语言的共同属性。

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分为三个方面:1: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知世界的工具3: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方言7、粤方言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4)音节整齐简洁2、词汇方面(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第二章语音一、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人类说话的声音,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只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四要素):1、音高:音强:音长:音长音色:(二)、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1、呼吸器官2、喉头和声带(嗓子)3、咽腔、鼻腔和口腔。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二、语音单位:1、音素 2、音节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位(一)、音素-----辅音、元音(1)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

现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语言?内部(结构) 既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部(作用.功能)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的为社会成员服务二.语言的表现形式口语形式:受限制,通俗自然,简洁生动,结构不严谨书面语形式:结构严谨,语句雅正文学语言:加工规范的书面语,高级的书面语口语形式的文学语言〉〉〉促动了口语的发展,促使其规范化三.现代汉语的形成1.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2,普通话的形成: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四,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同时又不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1,北方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⑵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⑷江淮方言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6,闽方言;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东话为代表五,现代汉语的特点㈠语音方面⑴没有复辅音⑵元音占优势⑶有声调㈡词汇方面⑴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⑵双音节词占优势⑶新词的构成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㈢语法方面⑴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⑶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⑷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六,汉语的地位①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②使用人数最多③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之一,国际上影响大第二节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一,国家的重视1,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促动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促动汉语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首次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促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法律依据4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升’工作;①成为教学语言②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③成为工作语言④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含义;是指人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语音性质:物理属性;产生于物体的颤动生理属性;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社会属性;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㈠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色,音质)⑴音高;,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在一定时期内颤动的快慢即颤动次数的多少,这叫做“频率”。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现代汉语第1章绪论

现代汉语第1章绪论

③语法方面 A、汉语的词类缺乏词形变化形式,也缺乏构 词形态,词序和虚词是其表达语法意义的主 要手段。 王蒙《夜的眼》 happy happiness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教室里只有8个学生。 教室里只有8个学生了。 B、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短语和 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词有多功能性。 D、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七 大 方 言 区
湘 赣
客家方言 闽 方 言







注意: 1.对方言的叫名要有正确的认识。 地域名称只是一个代表性的称呼,方言的范围不完全 等同于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的地域,如闽方言。方言区 的划分虽然一般以地域名称来命名,但它是学术上的 专称。 2.在同一方言区内可以有别的方言岛存在。 方言岛的存在,既显示了方言的复杂性,也 说明了方言不能简单地以地域分。 3.语言学家划分方言,首先考察研究语 言的系统和特征以及使用该种语言的社 会集体的历史。凡是具有某种方言共同 的主要特征的,不管分布在什么地区, 它们都应该属于同一方言。
4、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
讨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A.汉民族居住土地广阔,地理条件复 杂,在过去的若干年的岁月里,大 山、大河阻隔了他们的交际,形成 了许多差异; B.长期的封建割据,频繁的战争和移 民,也使方言分歧不断加大。
4、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
(1)语音方面的差异 方言中,语音方面的差异 很大,声、韵、调三个方面都 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 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 族都有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 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 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
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在我 国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以我国语言 文字的基本政策为基础的。

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旭东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旭东 第一章  绪论

构形形态即构形的语法形式,也就是词的变化 方式。 与构词形态的区别在于:构词形态是通过在词 根上加前后缀构成一个词;构形形态是通过 对一个词的形式进行变化从而表示一个新的 语法意义。 student—students student—student’s study—studies study—studying—studied small—smaller—smallest ※汉语有无构形形态?
词序指词在句子中的次序。 a.弟弟打破了我的杯子。b.我的杯子弟弟打破 了。 c.我的杯子被弟弟打破了。d.弟弟把我的杯子 打破了。 e事情他知道。 这件事情他知道? 这件事情他知道吗? 这件事情他知道吧?
第三节 语音、语义和语法
一、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定义 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 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义:语言的意义。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篇是意义的五个载体。 语法: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 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我们这儿对咖啡不是(不)喜欢,而是嗜爱。
信息理论 VNM VMN 去年,他看了姥姥三趟。 去年,他看了三趟姥姥。 (1)伊姑娘来了。……曹和茅同时看了她一眼。 (2)那两位中国留学生正谈怎么请求大使馆抗 议骂中国人的电影。马威听出来,一个姓茅, 一个姓曹,……两个人越说越拧,越说声音 越高。姓茅的恨不得马上打老曹一顿……

对形容词前现名词的制约
名单+形双 名双+形双 晨雾浓密 北风凛冽 牧草茂盛 胆子大 客人多 地板湿
名单+形单 名双+形单 胆大 人多 地湿
水凉
天热
井水凉
夏天热
﹡雾浓密 ﹡风凛冽 ﹡草茂盛 ﹡叶繁茂 ﹡气浑浊
树叶繁茂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现代汉语讲义全部

现代汉语讲义全部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论一、语言(一)语言的特征1.本质特征: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功能特征:思维工具,交际工具;3.结构特征: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言的构成语言的构成要素有三: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汇、语法的表现形式。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三)语言的功能变体:口语、书面语。

•二、现代汉语(一)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二)现代汉语指的就是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汉语(白话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指的是"五四"以前的汉语。

实际指的是古代书面语,即文言。

"现代汉语通常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本课程讲述的是普通话。

•(三)汉语的世界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发达最早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形式,因此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的语词也输出了,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着。

如:•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有人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

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讲稿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线索;2.掌握现代汉语的主要地域方言的主要特点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3.领会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4.领会掌握现代汉语规范的意义内容原则和主要标准。

【教学重点】1.现代汉语的形成;2.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3.现代汉语、官话、七大方言。

【教学难点】1.现代汉语的特点;2.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方言的关系;3.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1.结合中国地图了解掌握汉语方言分布,认识北方话的地位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2.结合世界地图和谱系分类表,了解语言的分布。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内涵语言是音义结合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内涵。

萨丕尔:“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

”(《语言论》P7)《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P475)(二)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2.语义:语言的信息内容3.语法:语言的组织规律(三)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有口语(有声语言)、书面语(指将口语提炼加工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手势语(唇语)(主要指聋哑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三种形式。

区别:书面语与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

★语言工具的优点: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细性。

例如网络语言:潜水——秘密交谈;灌水——随便写;造砖——用心写美眉(MM)——漂亮姑娘;JJ——姐姐(亲昵的称谓)GG——哥哥;DD——弟弟BB——宝贝、孩子、情人、拜拜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286——傻瓜我来乐——我来了;气死我乐——气死我了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思考:1.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以英国哲学家罗素(B.Russell)的一句话引出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一只狗无论叫得多么起劲,它也无法告诉你,它的父母虽然穷但却很诚实。

”――罗素俗话说“鸟有鸟语,人有人言。

”这句话道出了语言的特点:“语言”只为人类所读有。

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也能互相“说话”,这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或者说是童话故事中的情节罢了。

动物当然有自己的沟通方式,或动作或声音。

但动物的这些动作和声音信号,一般都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表达的意义种类非常有限,形式上几乎不发生变化。

至于鹦鹉则本来就只是“学舌”,它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更不能用来跟人或同类进行交流。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不同对象、不同形式各不一样;二是用处更大,交际功能、认知功能、思维功能;三是能够创造,能根据语法、句法规则和结构进行构造。

如“小王打碎了杯子”、“小猫撞翻了花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这三句使用的规则都是一样的,都是陈述“小王”、“小猫”、“中国人民”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做”了什么事情。

而且变化规则也是一样的:“杯子”碎了、“花盆撞翻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

因此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是有限的,语汇材料也是有限的,而说出来的话却是无限的。

也就是说想说话是自由,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什么规则又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习惯。

因此根本区别在于:一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动物的声音分不出音义结合的结构单位。

二是语言符号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

2.语言和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是语言运用的产物。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说话是一种复合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其中至少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张嘴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二是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就是不同工具)。

比较以下例子中的“说话”和“话”:(1)轮到你解释的时候才说话。

(2)老师认为你的话很有说服力。

(3)在课堂上都应该说普通话。

(1)句中的“说话”指实际说话的过程,可以叫作“言语动作”;(2)句“(你的)话”是说出来(包括写下来)的话,可以叫做“言语作品”。

言语动作和言语作品,又可统称为“言语(parole/speech)”。

(3)中的“(普通)话”是指说话时使用的符号工具,这才是“语言(langue/language)”.就好比发电报:报务员的输入操作是“动作”,邮递员送上门的是“作品”,而译电员所用的电报代码就是电报通讯的“语言”。

因此,“言语”,无论是言语动作还是言语作品,都是说话者个人的行为和创作。

因为说不说,怎么说,说什么,说多少,都取决于说话者个人,而且言语动作和作品还可以有个人的特色,如说话的口音不同,说话风格不同。

而“说话工具”即“语言”则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说话者都必须遵守这些语音、词语和句子的使用规则。

语言(language)抽象性社会性有限性言语(parole)具体性个人性无限性Language is abstract;Parole is specific to the situation in which it occurse.Language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systematic;Parole is subject to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Language is not actually spoken by anyone; parole is always a naturally accruing event.二、现代汉语――“母语是人的文化母亲”(一)汉语1.汉语的世界意义“我们今天学英语,是为了明天全世界人学汉语。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五种为: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语)。

★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内地位:使用人口占全国的97%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族、壮族、回族也都以汉语为第一语言民族交际语,属于真正的“国语”。

国际地位:使用人口最多(约20亿),历史上对日、朝、越语等周边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汉、法、俄、西、阿)之一(1973年12月8日联大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但使用量不到1%);有六十多个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中文课;每年两度的汉语水平考试(“汉托”)不断升温。

如今,海外又出现了汉语热,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汉语的强势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最早发达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著。

“汉族”、“汉字”、“汉语”构成的汉文化与周边其他文明(如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百越等)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磨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也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其结果逐渐形成了汉藏语系不同语族、语支和语言的今天格局,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和邻邦的语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受汉语的影响相当深刻。

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据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

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

其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

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假名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汉字简省而成的,变体假名简直就是中国的草书。

朝鲜语中的汉语词汇和日本语的情况大致相同。

朝鲜从374年起就用汉字,直到1949年才进行改革。

越南:从十世纪起大批汉字便输入越语,越南人仿效汉字的结构造出了所谓“字喃”。

越南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如肝、茶、糖、饭、报告。

越南人名、地名都用汉语,新名词也多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创造来的。

印度尼西亚语中也有不少汉语借词,如“内宠”、“舢舨”、“先生”、“茶碗”。

泰语,缅甸语中也有不少汉语借词。

有统计,马来语中的汉语借词有279个(见许友年《闽南方言对印尼语和马来语的影响》;《福建师大学报》81.2)。

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也有不少汉语的借词,如俄语、乌克兰语的“中国”源于“契丹”,俄语的“书”源于“经”(古声母G)。

许多语言中表示“瓷器”的词都跟表示“中国”的词是一个词,如土耳其语中的Cin即“中国”。

德语的Seide即丝绸的借音。

印地语中的“糖”和“中国人”是一个词的两个意义,英语Soya[sɔiə](大豆)即“菽”的借音,由于汉语文学的传播,贾宝玉、阿Q都已成为世界语词。

2.汉语的归属1.谱系归属:世界上目前共有5620余种语言(仅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800多种),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为亲属语言。

2.类型归属:分析性语言语言-语系-语族-语支世界语言………………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日耳曼语族如英语……斯拉夫语族如俄语……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如苗语、瑶语……壮侗语族如壮语、侗语……汉语3.汉语的历史分期(形成过程)汉语上古汉语(先秦)华夏文明-先秦的“书同文字”中古汉语(两汉-隋唐)汉语、汉字、汉族构成的汉文化形成,并形成汉藏语系不同语族、语支;“文言”近代汉语(晚唐-清初)书面语呈现不同体式。

现代汉语(五四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语方言(七大方言区)(二)民族共同语与方言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

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

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

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

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一般认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当时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一致。

但由于口语灵活多变,书面语保守,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情况,即“言文不一”的情况,嘴巴上说的和手上写的不是一回事了,如嘴巴上说:“哎呀,我真是痛苦呀!”写下来却是:“呜呼,痛哉!”这种言文不一的情况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代出现了一批注释家,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读不懂先秦时期的作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