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优秀课件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污染问题的复 杂性、治理技术的局限性、环保法规的不完善等。为了应对这 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环保法 规,推动环境工程学的持续发展。
02
环境污染与防治原理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
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 生活污染等,包括颗粒物、二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 2 3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包括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应 用等,用于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包括数学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等, 用于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 度和范围。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采取 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治理土 壤污染。
水体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
通过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等手段, 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同时, 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噪 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06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步骤,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
[课件]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论PPT
![[课件]第一章 环境工程概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31d24548d7c1c708a1457d.png)
前就开始采用明矾净水,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在19
世纪末采用漂白粉消毒。 在污水处理方面,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污水处理厂,20世纪初开 始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此后,卫生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逐渐发展 起来,形成一门技术学科。
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为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粉尘污染,美国在
且还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分析,
以防止在采取局部措施时与整体发生矛盾而影响清除污染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系统工程和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工作迅速发展起
来。随后.陆续出现了环境工程学的专门著作,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
迄今为止,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 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 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 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 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 的研究。
体健康产生影响并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人
类的疾病是由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如由大气污 染产生的有毒气体、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称
为化学的致病因素;虫卵、细菌、病毒等为生物的致病因索;噪声、
振动、放射性和热污染等为物理的致病因素。 所谓疾病就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代谢和形态发生病理 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机体表现出疾病的特殊 临床症状和体症。
理变化加快,逐渐表现出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无临床表现)、前驱期(有轻微不 适)、临床症状明显期(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转归期(恢复健康或恶化死 亡)。
新版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课件.ppt

• 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 HF 和NOx等。
• 其他应用:曝气充氧
精选
30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
•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 • 吸收组分浓度低; • 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 • 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 • 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 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炭吸附 水中有机物
去除水中重 金属
制作纯水
截留某些组分
精选
20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分离过程中的主要传质过程:吸收、萃取、吸附、 离子交换、膜分离
根据传质机理的不同,质量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精选
21
第四节 对流传质
传质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传质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隔离、屏蔽、吸收、消减技术等。
精选
6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精选
7
第二节 质量衡算
【例题2.2.3】一个湖泊的容积为10.0×106m3。有一流量为 5.0m3/s、污染物浓度为10.0mg/L的受污染支流流入该湖泊.同时, 还有一污水排放口将污水排入湖泊,污水流量为0.5m3/s,质量 浓度为100mg/L。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 d-1。假设污染 物质在湖泊中完全混合,且湖水不因蒸发等原因增加或者减少。 求稳态情况下流出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精选
10
第三章 流体流动
精选
11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对于圆管内的流动: Re<2000 时,流动总是层流型态,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型态,称为湍流区; 2000<Re<4000 时,有时层流,有时湍流,处于不稳定状态, 称为过渡区;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环境工程原理第八章吸附ppt课件

第二节 吸附剂
(2)降低压力
压力高,吸附进行得快,
脱附进行得慢。当压力降低时,脱附现象开始显著。所以操作压力
降低后,被吸附的物质就会脱离吸附剂表面返回气相。有时为了脱
附彻底,甚至采用抽真空的办法。
这种改变压力的再生操作,在变压吸附中广为应用。如吸附
分离高纯度氢,先是在 1.37~4.12 MPa压力下吸附,然后在常压
一、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
• 按作用力性质分类: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
所引起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 • 吸附热较小(放热过程,吸附热在数值上与冷凝热相当),
可在低温下进行; • 过程是可逆的,易解吸; • 相对没有选择性,可吸附多种吸附质; • 分子量越大,分子引力越大,吸附量越大; • 可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或多分子吸附层 。
下脱附,从而可得到高纯度氢,吸附剂也得到再生。
变压吸附 ——根据系统操作压力变化不同,变压吸附循环可
以是常压吸附、真空解吸,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加压吸附、真空
解吸等几种方法。
第二节 吸附剂
(3) 通气吹扫 通入吸附剂床层,进行吹扫,以降低吸附剂上的吸附质分 压,从而达到脱附。当吹扫气的量一定时,脱附物质的量 取决于该操作温度和总压下的平衡关系。
第二节 吸附剂
四、吸附剂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何选择适宜的吸附剂? ——需要根据被分离对象、分离条件和吸附剂本身的特点 确定 ——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第二节 吸附剂
(1)将超细活性炭微粒加入增稠剂后与纤维混纺制成单丝, 或用热熔法将活性炭粘附于有机纤维或玻璃纤维上,也可 以与纸浆混粘制成活性炭纸。
(2)以人造丝或合成纤维为原料,与制备活性炭一样经过炭 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加工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和一定孔分 布结构的活性炭纤维。
环境工程概论PPT教学课件

环境工程定义与发展定义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
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创立,到80、90年代的环境工程学科快速发展,再到21世纪的环境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阶段。
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与特点学科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系统工程等分支学科。
学科特点综合性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实践性强,注重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创新性强,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应用领域及前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农业等领域,如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气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
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加强,环境工程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水污染现状及危害水污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污染的水体会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03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筛滤、沉淀、浮选等。
物理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等。
化学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等。
生物法水处理基本方法与原理典型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典型水处理工艺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组合。
常见的工艺组合有格栅+调节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等。
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水处理工艺,需要配备相应的水处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格栅机、刮泥机、曝气机、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环境工程ppt课件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 化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传
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污 染源排放特性等
水平传输、垂直传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扩散方式
传输方式
影响因素
典型大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除尘技术
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等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VOCs治理技术等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应用实例,如城市交通干道隔声 屏障、工厂车间吸声处理、空调
机组消声器安装等。
06
CATALOGUE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 、目的和意义,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详细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 包括前期准备、现状调查、影响预测 、评价结论和后续跟踪等各个阶段的 主要任务和要求。
环境工程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环境工程概述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管理
01
CATALOGUE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跨学科 的综合性科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分析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生态、水、气、声、固废等各个方面,以及环境风险和环境容量的评 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常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矩阵法、网络法、叠图法、专家咨询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 范围。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陈孟林)(2024)

噪声控制技术原理
声学原理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 接收的基本原理,以及声 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等 现象。
噪声测量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和测量 方法,包括声级计、频谱 分析仪等的使用。
噪声控制方法
通过源头控制、传播途径 控制和接收者保护等措施 ,实现噪声的有效控制。
噪声控制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噪声控制
工业噪声控制
脱硝技术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方法,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 SCR技术利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SNCR技术则通过向高温烟气中喷入还原剂, 使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氮气。
04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原理
固体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及标准
03
介绍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评价标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 别与预测、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清单分析法、矩阵法、网络法、情景分 析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 气体,同时产生污泥状残渣。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0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原理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污染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生 活垃圾等。
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造 成严重影响。
污染物种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
当混合物为气液两相体系时,常以x表示液相中的
摩尔分数,y表示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组分A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xmA / M A
N
xmi / Mi
i 1
xmA
xAM A
N
xiMi
i 1
2019/9/12
21
3.质量比与摩尔比
(当混合物中除组分A外,其余为情性组分时)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p f (d, L,u, , , ) (2.3.4)
2019/9采/12 用幂指数形式表达这一关系,可以写成
13
p f (d, L,u, , , ) (2.3.4)
2019/9/12
10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9 10 6 28 1000 10.3 mg/m3 24.44 /1000
2019/9/12
23
(二)流量
体积流量 Q V t
质量流量
s
V
t
(三)流速
u 在 x,y,z 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为 u x 、 u y 、 u z
一维流动 二维流动 三维流动
2019/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 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 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 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 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 生存的重大问题。
环境学体系
环境学科体系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任务
利用环境学科与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 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 康、舒适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 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 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 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环境学科的体系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 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 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
环境学科是本世纪推动科学发展的核 心学科,是改造传统学科的生长点。
环境+X学 绿色+X学
环境X学 绿色X学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 200 多起比较严重的公害事件。世界瞩目的有下面 7 起: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 年 7 月 10 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农药厂爆
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使许多人中毒,附近居民被迫迁走,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 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 1979 年 3 月 28 日,直接经济损失达 10 多亿美元。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环境学科的诞生
“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 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 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 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的任务
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 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之 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环境并 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
(5)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疏散,伤数百人,死亡 31 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 年 11 月 1 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使大量有 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 10 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环境工程原理优秀课件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狭义:人类
广义:地球上 所有生物
环境的概念:指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中心事物的总 称。
环境学科所研究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和生物的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能 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 的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的总称。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之前就 已存在,随着人类的出现,环境问题也伴随而生。产业革命 以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 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3)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 年 11 月 19 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液化气供应 中心发生爆炸,死亡 1000 多人,伤 400 多人,3 万多人无家可归。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1984 年 12 月 3 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帕尔市的农 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外泄,受害人数 20 万,死亡 2000 人以上。
饮用含镉水而中毒,患者超过 280 人,死亡数十人。 (7)水俣事件: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居民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导致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机汞中毒者 283 人,其中 60 人死亡。 (8)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混
入多氯联苯,造成 13000 人中毒,死亡 16 人。
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环境工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程学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世界上曾发生过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发生在 1932 年 12 月,重工业排放的 SO2 使数千人中毒,60 余人死亡。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 1943 年 5~10 月,造成 400 余人死亡。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冶 炼厂排放的 SO2 和烟尘,使 5911 人发病,17 人丧生。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 1952 年 12 月 5~8 日,四天内中毒死亡 4000 多人。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 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提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 严重污染城市大气,哮喘病患者达 817 人,死亡 36 人。 (6)痛痛病事件: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内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 水污染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米和
(7)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1990 年底爆发的海湾战争历时 42 天,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 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 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