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方得失
中越战争经验教训

中越战争经验教训1979年发生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对解放军在日后30年改革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这一点,美国陆军作战学院在新近出版的《以史为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一书中有所体现,作者爱德华·C·奥多德(EdwardC.ODowd)和小约翰·F·科尔贝特(John F.Corbett,JR)通过探讨解放军在这次向越南发起的突击行动中获取的经验,并试图为以下结论找到证据,即1979年中越之战的经验教训决定了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奥多德和科尔贝特不仅分析了解放军广州军区步兵学校1979年编撰的相关报告(即《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干部工作资料汇编》)中总结的中越自卫还击战作战经验,还深刻探讨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1997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70年》一书中所总结的经验。
上述两份资料充分证明,解放军一直都在认真分析研究这场短暂而血腥的军事行动,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对其正在实施的新军事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奥多德和科尔贝特特别指出,把握中国从中越战争汲取的经验教训的过程,对外界了解中国新军事变革的节奏与方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中越战争经验教训1979年2月17日凌晨5时,至少30个师的中国军队迅速越过中越边境,与躲藏在防御工事中、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越军展开激烈交战。
中国是在越南刻意恶化双边关系、不断边境挑衅后发起进攻的。
解放军的任务是通过教训越南,使其收敛扩张势头,客观上支援遭受越南侵略的柬埔寨。
中国的作战目标是攻占越南的三个省会:老街、高平和谅山。
此外,解放军还对越南沿中越边境一线的大约25个较小市镇实施袭击或佯攻。
解放军最终攻占上述三座城市,但越南5个师的正规军和地方部队也使解放军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一定代价。
3月5日,中国在解放军攻占谅山后宣布从越南撤军,此后的作战行动又持续了10天,中国最终于3月16日完成了从越南撤军。
中国从这次历时较短的残酷战争中汲取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广州军区步兵学校的教员和学员从独特视角出发,对1979年的中越战争进行了研究。
80年代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背景综述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0年代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背景综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中国军队全部撤回了国内,并且没有占领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制高点。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建议与越南政府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
然而,越南在战争中吃了亏,不肯善罢甘休。
在边界谈判问题上和中国虚与委蛇的同时,越军总部将大量精锐部队调回北方边境,并且派兵秘密占领了国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又像1979年战争发生前那样,不断向中国境内打枪打炮,出动武装人员越境骚扰,破坏中国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针对越南当局继续袭扰中国边境的行为,中央军委于1980年10月初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
其后,中国军队相继于 1980年10月和1981年5月发起了收复云南、广西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法卡山和扣林山的作战行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越军的侵略气焰。
但越南当局仍毫无收敛,专意与中国对抗,持续在边境地区对中国进行挑衅。
特别是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船头地区的中越边境上,越军占领了重要制高点老山和八里河东山,利用有利地形,修筑防御工事,建立了多个军事据点群,不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造成了许多严重流血事件。
位于老山脚下的文山州天保农场的很多职工宿舍被越军炮火摧毁,1000多亩橡胶林无法经营。
干田村苗族群众的几十幢房屋被越军燃烧弹烧成灰烬。
红光小学的校舍遭到越军炮火袭击,师生们被迫躲进山洞里上课。
仅船头地区一带的村寨,就有6、700名村民被迫住进山洞。
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4年3月的4年多时间里,越军向麻栗坡境内开枪开炮100多次,发射各种炮弹28000多发,打死打伤中国边民300多人,炸毁房屋百余幢,致使24个村寨内迁,4000多亩橡胶林不能采收,3000多亩农田不能耕种,数万亩耕地无法按时耕作。
中越边境战争观后感

中越边境战争观后感看完中越边境战争的相关资料,那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咱先说说这战争的起因吧。
越南那时候也不知道咋想的,有点膨胀过头了。
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在中越边境挑事儿,侵犯咱中国的领土,骚扰咱边境的老百姓。
这就好比有个邻居,本来大家相安无事,突然有一天他被别人撺掇着就开始砸你家篱笆,抢你家院子里的东西,这谁能忍啊?咱中国那可是有底线的,咱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容许别人欺负到咱头上。
这战争一打起来啊,可真是惊心动魄。
咱们的解放军战士那叫一个英勇无畏。
他们就像一群钢铁铸就的勇士,向着枪林弹雨就冲了过去。
你想啊,那战场上子弹“嗖嗖”地飞,炮弹“轰轰”地炸,到处都是硝烟弥漫,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可咱的战士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勇往直前。
他们为了啥?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边境老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在丛林里作战的战士们。
越南那丛林就像一个大迷宫,到处都是树木藤蔓,还时不时有沼泽陷阱啥的。
可是咱的战士们就像丛林里的猎豹一样,神出鬼没。
他们克服了多少困难啊,什么蚊虫叮咬,什么缺医少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那时候肯定没有什么“舒适区”的说法,他们就是在最恶劣的环境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且这场战争里有好多感人的故事。
那些战士们之间的战友情,真的是比亲兄弟还亲。
一个战士受伤了,其他的战士拼了命地去救他,背着他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保卫祖国。
再看看咱们国家后方的老百姓。
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直接作战,但那也是全力支持啊。
老百姓们纷纷捐钱捐物,就盼着战士们能打胜仗。
这种全国上下一心的感觉,真的特别震撼。
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拳头,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儿。
这场战争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那是需要有人去守护,去捍卫的。
咱现在能在这么和平的环境里生活,都是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从这场战争里,我也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不拔。
老山作战心得体会

老山作战心得体会老山作战是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关键战役之一,我在此次战役中担任连队指导员,亲身参与了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在战斗结束后,我回想起来,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次战争中,我不仅亲身体验到了生死考验,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老山作战教会了我军事素养的重要性。
在战斗之前,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和训练,加强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每个士兵都要熟悉自己的战斗任务和作战流程,掌握各种战术技巧。
只有在严格的训练下,士兵的意识和技能才能在实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战斗中,每个人都能胜任自己的任务,保持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保证了作战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老山作战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战争的时刻,大家都要团结在一起,抛弃任何个人利益和矛盾。
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场上,我看到了战友们互相支持、守望相助的场景,感受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利益。
而且,我们也与其他连队、支援部队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战斗任务。
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够打赢这场战斗。
另外,老山作战也让我体验到了身心的极限挑战。
战场上的环境极其恶劣,地形复杂险峻,严重制约了我们的行动和部队的机动性。
在山地的战斗中,我们要面对峻峭的山崖、密布的丛林、曲折的山路,承受着长时间的身体疲劳和心理压力。
而且,战场上的敌人也十分狡猾和难缠,时刻觊觎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应对,时刻保持警惕和机敏。
最后,老山作战也让我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残酷。
在战斗中,我亲眼目睹了战友们的牺牲和受伤,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每一滴鲜血都是生命的流逝,每一声响彻云霄的枪声都是对和平的威胁。
战争是毁灭性的,它不仅摧毁了国家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人的心灵。
战争让人们失去亲人、家园和幸福。
在那片纷争的战场上,我明白了和平的可贵与珍稀。
通过老山作战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抗越战争听后感

抗越战争听后感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我国来说,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心灵上留下来的创伤,至今在老兵们的心中没有完全愈合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朝鲜战争之後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战。
中国军队先后攻克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重创越军4个正规师零10个团,毙敌37300余人,俘敌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摧毁了越南北部地区针对中国的军事设施。
在完成预期目的之后,中国边防部队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牵动中国大部分家庭,至今仍是一个隐痛,一种尴尬。
为了国家,在这些老兵们的心目中,战争的性质并不重要虽说历史已经有了公论,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但是在那些转战高地、山林、吃尽战场苦头的普通官兵眼中,他们尽了军人的天职。
从中我们看到了所没有的批判精神,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战争目的的批判。
资料中显示战斗非常残酷,而且是越来越残酷,没有美国商业片中那种希望与感动。
它再现军人的骁勇是宣扬集体主义的,也一样视团体作战和协调作战才是真正的战斗力,这也许是所有国家军队的一个共同点吧,要是没有协同,就很轻松的被上面的高地,山林固守的敌人士兵给打下来了,相当的真实让我们能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生活。
也以体会到当时战场上的残酷性,资料中还有好多人性的一面,让我看到他们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魔鬼他们也有爱恨情仇,也有幽默和搞笑,多好的一群人呀让人不得不佩服呀,如果不是为了战争,他们会做什么呢?反思越南侵略者侵略我国到底是对还是错,明白为什么他们那样恨我们,向我们开枪的道理,但是在资料中显示即便是讲述越南的部队,也是把敌军的军官和士兵塑造的很客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战争的本质,这并不能说是军人的错,不是军人发动了战争,而是战争选择了军人,身为保卫国家利益的人,无论国籍,无论立场,都会有一份身不由己,这不是身为军人可以左右的。
《士兵突击》里面袁朗说过一句话,很经典,他说'我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说,他费尽心血却不敢妄谈胜利,他只想他的部下能在战场上少死几个,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
解密中越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原因、进程及胜负结果

解密中越战争:对越⾃卫反击战爆发的原因、进程及胜负结果
1979年2⽉17⽇-3⽉16⽇,中越双⽅曝光了持续⼀个⽉的边境战争,中国把这场战争称为“对越⾃卫反击战”,越南则称为“中越战争”。
1975年越南打败美国之后,野⼼⾮常膨胀,开始不断在中南半岛推⾏地区霸权主义,还企图建⽴由越南为主导、⽼挝、柬埔寨三国组成的印度⽀那联邦,最让中国⽆法忍受的是越南完全站在苏联的⼀边与中对抗,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最后中国忍⽆可忍发动了对越南的惩戒性战争。
战争的过程是这样的:1979年2⽉17⽇,中国解放军动⽤20万⼈的兵⼒,在772英⾥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
在两个星期的战⽃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推进约40公⾥。
2⽉20⽇,西线⼤军攻克⽼街,经朗多、封上,3⽉4⽇攻克沙巴,东线⼤军同⽇攻克谅⼭,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
⽽谅⼭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险可守。
谅⼭⼀破,中国就达到了惩越⽬的,于是撤军。
关于中越战争究竟是谁胜谁负,中国宣称赢得这场对越⾃卫反击战的最后胜利,越南也称“赶⾛”了中国军队,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其实想看⼀场战争的胜负,需要从战略⽬的、伤亡⼈数、战争的主动权三个⽅⾯来分析,从对越⾃卫反击战来看,中国不仅达到了惩罚越南的⽬的,⽽且⼤⼤了歼灭了越南的有声⼒量,战争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中国军队⼿⾥,所以毫⽆疑问中国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赢家。
对越自卫反击战观后感小学

对越自卫反击战观后感小学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作为中国军人,我们要永远铭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用热血谱写的爱国诗篇!当下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也在崛起之路上奋勇前进,需要全体同胞众志成城、和衷共济,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70年前的那场中越边境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军队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如今两个邻邦又因领土问题再度陷入了战乱之中。
回首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可爱的人”——中国军人们从未停止过战斗,他们是守护神,更是真正的英雄。
2016年7月,对于中国来说是悲痛的一年,73名中国维和官兵在南苏丹牺牲,许多人直到临死时依旧无法与亲人团聚……但同样值得庆幸的是,在对越反击战上,我们打赢了那场战争,把那些侵略者赶回去了,此战捍卫了祖国尊严,彰显了强大国威,更坚定了每一位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1979年2月17日凌晨4点多钟,接到命令后的王牌部队的一支尖刀连就出发了,很快便抵达广西龙州县的谅山口岸,虽已时隔35年,我们仍能想象出硝烟弥漫的情景:晚上12点左右,月亮高悬天空,寂静笼罩着整座龙州城,此时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霎时间,满地弹坑,子弹横飞,爆炸声震耳欲聋……经过数小时的浴血奋战,这群勇猛善战的解放军战士终于拿下了谅山口岸,完成任务并安全撤离。
随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79年2月19日,中越双方在友谊关附近举行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仅仅几分钟的炮轰就夺去了将近2000名越南士兵的性命。
仅凭一场攻防战役便歼敌10万余人,看似轻松的结果背后却是数千名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十四年前那段历史,是现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中国人所不愿意提及的伤疤;十四年后,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事件,却足以让世界震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优秀的革命先辈们走向战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枪林弹雨才能证明自己活着,活着就要做出贡献,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
这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无论是为了荣誉还是责任,都不能退缩半步。
试简述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方撤军的原因军事理论答案

试简述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方撤军的原因军事理论答案当时主动后撤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从政治角度出发,中国政府在主张解决边界问题上的态度一贯是明确的,我们的政治立场就是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界冲突。
我们不用武力来改变边境现状。
因为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一种很复杂的情况,它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在欧洲,边界虽然经过战争有时候也会改变,但是过去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但中国历史上边界在什么地方,大部分是不清楚的。
这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造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就是天下的中心,周边都是蛮夷,这些人住的地方都是我赏赐给他的,他向我称臣纳贡,我划什么边界。
因为这种概念,所以跟周围的不划边界。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遇到一个极大的难题,当时讲两个“无防”:有边无防,有海无防。
没有海军,岛屿控制不了。
再一个边防线在哪,很多地方不清楚。
比如中印边界具体在什么地方,谁也没有划过。
因为中印边界确实很复杂。
历史上没有划定过,印度又很蛮横,自己划了一条线硬让中国承认,中国当然不能承认。
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我们还是主动后撤到战前的位置,我们还是要争取和平解决,这是xxx、xxx等老一辈领导人留下的重要财产,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后勤供应的原因。
有些人觉得当时为什么撤退,在那个地方可以继续前进,可以留下来守,这属于不了解当地供应情况。
当时远远还没有通青藏铁路,而且公路还是沙土路面,连柏油路面、沥青路面都没有。
那时铁路终端最近的在西宁。
一辆运油车跑到边境线上再跑回来已经耗掉半车油,维持供应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在那个地方长期维持作战。
所以从后勤供应来讲,速打速撤也避免被动,而且当时中国的经济是非常困难。
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力量,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结束以后我们还是维持和平局面,这样的话有利于内地的建设。
因此要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明白,速打速撤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也可以说是唯一正确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概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之间的战争。
在的支持下,对采取行为。
中国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宣布撤出。
中国边防部队撤出越南之后,双方都宣布战争的。
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
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两国关系
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外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都影响巨大。
当今中国的周边,北边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南边越南菲
律宾在南海咄咄逼人。
分析这场战争的得失对我国今后的国防建设将会产生巨大作用。
下面
我将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分析本次自卫反击战的得失。
∙战术层面
在陆上战场,我军士兵延续了解放军解放思想,战法灵活的作风,打出了许多精妙的战术配合,使战争的天平迅速向中方倾斜。
在东线战场,东溪穿插是高平战役的亮点。
43军坦克1营通过牛车小道,用了不到3个小时
就插到东溪,大出越军之意料。
此后坦克部队坚守东溪3个多小时,直到后续步兵赶上巩固
阵地。
在西线战场2月16日21时,过河部队利用夜暗大雨,秘密迅速地运动到红河边,用
冲锋舟、橡皮舟在七个渡口偷渡红河,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架
设浮桥,引导坦克、车辆过河。
当越军发现中国军队的渡河企图时,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
已晚。
老街之战中,40师118团首先以一部兵力偷渡南溪河,歼灭小曹地区之敌,尔后转用
兵力,采取分割包围,侧翼突破,侧后攻击的办法,歼灭老街地区之敌。
中国海军在北部湾中方一侧不断巡航,空军也适时提供支援,有力支援了陆军的自卫反击。
撤军时,解放军大量回收我国昔日的援越物资,并大量毁坏越南北部的军事设施,体现了“掠于饶野,三军足食”的军事思想。
但在战争过程中同样暴露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敌情侦察不够。
以东线战场为例,虽然采用
了一系列迂回穿插的战术,但是由于沿路地形复杂、敌情不明,在穿插过程中屡受越军小股
部队袭击,战术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后勤准备不足。
战士们在远离后方时后勤给养粮弹供
应不上,饿着肚子拼命穿插,即使到达预期位置也战斗力大减,不能实现战果。
第三、通讯
工作落后。
这个问题使作战过程中部分部队不能及时领会上级命令,贻误了不少战机。
这些
既是“文革”对军队不利影响的后遗症,也是解放军进步缓慢的体现。
∙战略层面
这一层面,我将从军事、政治和外交三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是军事。
从过程上讲,云南广西两路进兵,沿用了古代王朝对越用兵的传统。
运用奇袭,打了越军措手不及。
但在战争进行过程中,解放军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东线沿用传统的正面
突破加两翼迂回的老办法,不注重地形和侦察,不关注后勤,同时政工干部屡屡干涉军队指挥,使东线问题百出,严重影响到作战效果,加大了部队伤亡。
西线部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军事思想的落后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但问题的暴露也为改革提供了契机。
解放军各部队通过
反思参战部队在这次战争中的经验与教训,迅速开始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通过战火的洗礼,尤其是后续10 年期间各军区轮流作战,中国军队因“文革” 而遭到破坏的士气得以恢复,全军上下戮力同心,涣散的纪律也重新严整起来。
更重要的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在这场
战争中通过指挥战争、检验军官、调整人员强化了对军队的领导,战后解放军从裁军开始
了现代化建设。
其次是政治。
中国在战前保持了充分克制,大力在国内外宣传越军的侵略行径,使己方的军
事行动具备正义性,做到师出有名。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打击了越南对我国西南领土的侵略
行为,有力保障了我国领土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国
际政治方面,打破了中苏交恶后苏联对华设置的“包围圈”,为我国在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之
间赢得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82年的“和平典范”,与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无关系。
但战争后越南
对苏联更加依赖,苏联强化在越南的军事存在却是始料未及的。
第三是外交。
在战争之前,中国领导人在出访别国时四处通气,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或中立。
践行“远交近攻”的理念。
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击了越南的嚣张气焰,制约了越南在印度支
那地区的军事行动,使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确立起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但是中国
在中越边境战争前后所进行的外交活动虽然有利于孤立越南,但不做区别且过分严厉地批评
苏联或苏联集团的做法,引起了许多对苏联或苏联的盟国有好感的国家的不满,使中国失
去了一些支持力量。
中越边境战争打响后,马里、利比亚、马达加斯加等并不属于“苏联集团” 的非洲国家并未对中国的军事行动表示支持,反而呼吁中越两国谈判解决两国之间存在
的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在中越边境战争前没能有效地利用联合国这个多边平台来争取更
多国家的舆论支持。
尽管在中越边境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陈楚曾代表中国
政府就越南侵扰中国边境、驱赶在越华人等问题多次向越南代表提出抗议,但中国政府并未
推动联合国形成谴责越南的决议,也没有在联合国进行广泛游说,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对
中国出兵越南给予舆论支持。
同时,这场战争对中国—东盟关系可能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
虽然战争的直接起因是越南侵略柬埔寨与侵犯中国领土,但这场战争主要是在越南领土上发生,从而给一些国家以中国“侵略” 越南的的口实。
总结: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战争中中国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各有得失,但
总体来看,所得远远大于所失。
但我们仍然要深刻反思这场战争,尤其是在做好大国外交方
面下一番功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深刻反思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我们才会是真
正意义上的“得大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