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

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事迹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一场战争,始于1979年2月17日,结束于同年3月16日。
这是一场中国坚决反击越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战争,以中国取得胜利告终。
下面介绍几个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实例的故事。
1、排长蒋国强的英勇事迹1979年2月17日,排长蒋国强率领的28人部队奉命前往越南实施战术任务。
然而,行进到目的地时,发现越南军队已经在那里。
战斗一开始,由于机枪射击过于密集,多名我方士兵倒下了。
眼看局势危急,蒋国强率领弹药手径直冲到敌军机枪下。
机枪猛烈射击,子弹如雨,但蒋国强并没有被吓倒。
他一边向敌军发起进攻,一边喊着指挥自己的战士前进。
最终,蒋国强和他的战士成功攻占了那座山头,同时消灭了越南军队的守卫。
这个英勇的排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依然坚守阵地,为取得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
2、士兵雷万峰的英勇表现1979年3月3日凌晨,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新一轮的反击战在越南境内打响。
士兵雷万峰带领战友们进攻了越南军队,但是遭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在战斗中,雷万峰所在部队遭到了越军的猛攻,3人摆放的机枪被越军发现并用手榴弹瞄准。
就在越军准备扔手榴弹的时候,雷万峰悄无声息地爬进了越军棚屋中。
在越南兵严防死守的情况下,他猛的从门缝中冲了进去,越军警惕中醒了,开枪射向雷万峰,雷万峰一手捂住了伤口,喊着让战友们冲上来,然后他用双手推开棚屋门,打残的越南士兵“啊”的一声倒了下去。
黎明时分,我军打出胜利的“消灭”旗帜,在雷万峰的优秀表现下取得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
3、教导员刘永亮的勇气1979年2月25日,中国军民志愿者部队在越南封堵了一支越南军队。
教导员刘永亮带领两名战士掩护皮货车过水濠,被越南军队火力点射中。
刘永亮负责看守后路,为了保护部队的通讯线,必须独自撤退。
他决定采用单兵火力突破越南军队的防线。
他先手榴弹击毙越军一个哨兵,深入越军阵地,使越战各部信奉神灵保佑,首地开枪射击,导致越军阵地松散。
老山战役的故事

老山战役的故事老山战役是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84年4月至7月。
这场战役背景复杂,战争过程激烈,成为了我国军史上的一次壮丽篇章。
一、老山战役背景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越南侵犯我国领土,向我边境挑衅。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我国政府决定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
老山战役是这场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旨在收复老山地区。
二、战役过程及重要战斗老山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4年4月开始,我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向老山地区发起猛攻。
经过激烈战斗,我军成功收复老山主峰。
第二阶段从6月12日开始,越军企图夺回老山,我军展开顽强防守,最终击退了越军的进攻。
在战役过程中,许多重要战斗令人瞩目。
如1984年4月28日,我军在师长张又侠的指挥下,成功夺回老山主峰。
在此过程中,战士们英勇顽强,充分发挥了我军战斗精神。
三、战役中的英雄人物老山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如“战斗英雄”陈洪亮,他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带领全连击退越军多次进攻。
再如“狙击英雄”向小平,他在战役中毙敌21人,成为我军狙击手的典范。
四、战役的影响及历史评价老山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越南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展示了我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此次战役,我军共歼灭越军3万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战役结束后,我国在老山地区建立了烈士陵园,纪念为国家安全献身的英雄们。
五、战役回忆与纪念多年来,老山战役成为国人铭记的历史事件。
许多人通过回忆文章、纪念活动,缅怀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老山战役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为国家安全而奋斗。
总之,老山战役是我国军史上的一次辉煌胜利,展现了我国军队的勇气和智慧。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

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全始末曝光!(深度现在国内有关中越战争的资料非常稀缺,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收集到的信息现在看来许多都难辨真伪,所以我们认为对中越战争的研究应慎之又慎。
我的外国友人在今年夏末已经写就了第二篇分析报告,后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对许多细节作了相应的修改,但仍然被他们的上司以文章过于亲华、过于赞誉邓小平为由而加以否定。
而我看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如果就此废弃扔掉实在可惜。
于是我按着自己的理解将该文翻译成汉文,标题没有更改,这就是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的《中越战争》一文。
中越战争——冷战的转折点冷战的转折点其实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这场规模有限,时间短促,方式落后的战争当时虽然引起整个世界的震动,但不久就被人遗忘,没人会想到从这一年开始,仅12年整个苏联东欧集团就彻底崩溃。
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尽各种办法削弱苏联,都收效甚微,苏联在1979年反而达到了其扩张的巅峰。
(一)中国在冷战中的特殊作用苏联在这么短的时间戏剧性地崩溃,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尽管苏联崩溃22年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层出不穷,已经发表的著作和政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却论述不多,那就是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发生了战略角色的转换:中国从苏联名义上的盟国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盟友,而完成这一转换的标致就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
1945年以后的世界是美国和苏联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论对美国还是苏联,中国的态度无疑都非常重要,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的,不论中国加入苏联和美国的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受不了。
从1945年往后的40年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背叛,苏联方面是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埃及等,美国方面有古巴、法国、委内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这些卫星国或小伙伴要么加入了对方的集团,要么游离于东西方之间,要么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怀抱,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措施,都没有撼动苏联或美国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影响冷战的整个格局,这些国家的离开或加入对美苏双方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
对越自卫反击战兵败如山

对越自卫反击战——兵败如山作者:老鱼这是我在79年对越作战中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我们班9人中有5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其中1人被俘。
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
其实,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令人沮丧的经历。
不过我以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
——2006年10月27日于云南丽江一山脚下的云雾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
下山之后,道路通向一条长长的水坝。
百十来米长的水坝左侧是一潭清水,右侧约5、6米高的坝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
在排长的命令下,我们全班继续用交替掩护的方式通过水坝。
然后我们顺着大路绕过两个种满茶树的小山坡,那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二十余栋乡间民宅排列在一条大车道的两旁,干涸的路面上凸凹的车辙印变得十分坚硬。
四处寂静无声,只有距村口不远处那两具腐烂尸体发出的臭味越来越浓烈。
全班停止了前进,大家细致地观察周围,不放过一丝可疑的征候。
但是因为有雾,视线所及也就200米左右的范围,附近的山头被雾气笼罩着。
侯永升班长(藏族、四川南平县现九寨沟县人)示意全班仍按交替掩护的形式前进,于是9人组成的3个战斗小组,便依次向村庄抵近,在一个小组向前突进的时候,另外两个小组就地担负掩护任务。
一个团部配属给我们尖刀班的火力排就紧跟在我们后面,带着重机枪、无后坐力炮等重型步兵武器,他们的任务是如果我们尖刀班遇到敌情,他们就用猛烈的火力支援我们,并为后面的大部队赢得部署、展开的时间。
大部队距我们尖刀班,大致一直保持着500米的距离。
尸体越来越近了,从破烂的服装上判断是两名越南军人的尸体,高度腐败的尸体已成黑色,地面的血迹犹如沥青一般粘稠,上面落满了苍蝇。
只要我处于掩护任务的时候,就用军帽掩住口鼻,以减弱那令人窒息的恶臭。
距离50米了,村庄里依然无丝毫动静,只有村口牛圈里的几头老牛在吃草时发出的声响。
1979对越作战亲历记

1979对越作战亲历记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为广西东线和云南西线两个作战方向。
战役第一阶段,越南高平是东线的的主要目标。
解放军广州军区前指调集7个陆军师及配属部队约10万人,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
北突击集团为41军,南突击集团为42军。
41军从那坡、靖西方向进攻,42军则从龙州方向进攻,进行大穿插作战。
10万大军形成钳形攻势,力求三天时间内歼灭部署于高平的越南主力步兵师346师及地方部队。
中越两国边境山脉连绵,丛林茂密,此次作战又是境外作战,后勤任务负担重。
为了支援前线(支前),边境各市县纷纷成立“支前办公室”、“支前领导小组”来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并号召民兵、边境人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支援前线的任务。
从地图上看,田东县虽不与高平接壤,但也算得上是“1.5”线。
因此,田东自然也要承担起支援前线的任务。
靖逸是田东县辖的“靖逸大队”(现在叫靖逸村),一个大队又辖十二个生产小队。
一天,大队队长和指导员召开大会,控诉越南当局侵犯中国边境的罪行,并号召生产队青壮年踊跃参军:“越南人已经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忍无可忍!”据梁月齐回忆,当时真是一呼百应,年轻人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年轻的后生们都没看过打仗是什么样子,想去见见世面!我拉都拉不回来!”她的弟弟梁世安当时已经结婚,儿子尚在襁褓之中。
梁月齐和她老父都劝梁世安不要去,因为子弹不长眼,但是梁世安仍坚决报名。
报名登记处那热闹的气氛,就好比今天的人争相涌进球场看世界杯决赛。
报名处也来者不拒,报名就录为担架队队员。
其实早在公开招募的前几天,队里已经找黄业袖,雷介光还有另一个民兵去进行战前军事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战场急救,卫生知识,辨认飞机坦克等内容,还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训练,讲到这里,雷介光仍兴奋不已。
后来统计说民兵人数不足,就进行了第二次招募。
这批招募的民工都没来得及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就直接开赴前线。
关于民兵和民工的区别,老人们都说民工就是民兵,“口头民兵”罢了,没几个摸过枪。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关于越战,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基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8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战争一词与我们这一代越离越远,我们只能从课本上,电影上了解这段中越战解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越南这样的小国,怎么敢挑战中国这样的大国呢?其实,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
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突然紧张,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同时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
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
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
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
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
对越反击战实例

对越反击战实例(回忆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三十五年过去了。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最为思念的我曾经跟随在哪战场上同生死、共患难,从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走过来的老首长,战友和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他们为了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保卫边疆,为了祖国安宁和人民的平安幸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祖国的南江——云南屏边县。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人们逐渐淡忘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时刻,战争的战火硝烟离我们早已远去。
我以参与那场战争亲身经历者的名义,反击战胜利三十五周年之际,我仅写下那段回忆。
并在此向所有参加过那场战争的149师446团各级老首长,老战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35周年之际。
我作为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感到非常欣慰,感到非常骄傲!当战争硝烟散尽了的今天,我们的媒体极少再提起那场战争,年轻的一代人对那场远去的战争更是一脸茫然,本人作为参加那场战争的参与者和幸存者,值此中越边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35周年之际,回忆我446团从开进越南境内—沙巴那段战斗过程,以飨读者。
1979年2月15日22时45分,50军转成都军区给149师下达的开进命令称:奉中央军委命令,决定调149师、汽车27团赴云南方向执行作战任务。
从2月16日起,按照汽车27团、149师(447团、446团、师直、师炮兵团、445团)的序列,沿成昆铁路输送,于2月26日前,全师进到屏边地区待命。
2月17日,云南、广西方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
即日,149师部队奉命火速向战区开进。
446团最先行动,全团编3个梯队乘汽车18团运送车150台,分别于8时45分、10时30分、12时从犍为营房出发,至17时20分,3个梯队安全到达夹江待运。
于2月24日18时149师部队全部到达屏边,河口边境内。
全师整个开进战区工作,只用了7天半时间,整个行程1600公里,做到了计划精确,服从指挥,行动准时,快速、顺利地完成了向战区开进任务。
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誓死不投降的十勇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誓死不投降的十勇士导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首中国军人悲壮的歌1979年3月1日晚上,在越南战场上,我广西边防部队某部九连五班的十名战士,在前往禄平附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首中国军人悲壮的歌1979年3月1日晚上,在越南战场上,我广西边防部队某部九连五班的十名战士,在前往禄平附近的一个潜伏点时,误入了越军一个加强连的伏击圈,在敌众我寡的危急情况下,班长郝修常带领着全班英勇战斗,打退了优势兵力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战斗十分激烈,敌人从三面包围了他们。
新战士李发根负伤了。
敌人的机枪子弹,继续在他身边迸发出一遍火光。
郝修常要冒着弹雨去枪救,战士孙金明拦住了他:“班长,你要指挥全班战斗,我去背他下来!”眼看孙金明背着李发根快要脱离险区了,敌人一阵子弹打来,孙金明也负了伤接近黎明时分,除了郝修常和副班长戢祥恩,战士熊木龙外,其他同志都在战斗中负了伤。
郝修常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夜色和浓雾正好掩护他们撤退。
郝修常告诉戢祥恩:“我是共产党员,应当留下来掩护,你带领伤员后撤!“戢祥恩回答他:“我机枪打得准,应当我来掩护!“战士熊木龙也不肯先撤。
他们都要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已。
受轻伤的同志也要求留下来。
郝修常命令大家:“回去一个就是我们的胜利!“他指示了后撤的路线,决定四名伤员互相帮助着先撤,另外三名伤员由他和戢祥恩,熊木龙掩护着边打边撤。
字串在这以后,郝修常等三人为了掩护伤员是怎样英勇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只有从战后的现场上来了解。
人们看到:郝修常全身都是泥浆,向前伏在田埂上,前面两米处有十一具越军的尸体。
他右手握着冲锋枪,紧挨着还有一挺打坏了的轻机枪和一支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小81楼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战老兵回忆录剑舞南疆——1、出击之前先剃头一、首战复和2月19日。
天气,晴。
凌晨一时,我师在宁明县妙利地区奉广州军区前指电令,迅速乘汽车分两路向水口方向机动,从行进间加入战斗,接替125师攻打复和的任务。
1、出击之前先剃头效果,不利于抢救伤员,从即将到来的战场救护角度出发,医护人员建议参战人员头发要短,一般不得超过一寸,最好光头。
于是,剃头——就成了部队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
出发之前,我作为部队政治机关的干部,按照要求做好了参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战争,我没有参加过,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在书本里读过,事实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
可是,我马上就要走进战场,马上就要亲身经历,将来是“光荣”啦,还是活着回来?很难说。
我首先想到了前者,假如我“光荣”啦,我需要留下什么遗愿,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提前做好?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弟弟,想到了两个姐姐,他们,是我生命历程中难以割舍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他们朴实无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靠勤劳的双手把我们养大,作为子女,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他们,就先“走”啦,似有遗憾。
想到此,鼻子有些发酸。
聊以自慰的是,当我得知部队要上前线时,已经将提干后的大部分积蓄寄给二老,又购买了部分他们需要的衣物寄回。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细心的人。
战后回家和她聊天,她说当时感到纳闷:“这孩儿怎么老往家寄东西呀!”关于我将要上前线打仗的事,我给弟弟写信,嘱托他不要告诉父母。
弟弟俨然守诺,向老人隐瞒我上前线的实情,但老人家还是似有察觉。
后来她告诉我,其实她知道我可能上了前线,她感觉得到,那是母子之间的一种天然感应!那些日子,每逢乡亲们议论中越边境战争的事,她一走到跟前,人家都不说话啦,或者马上改换话题。
她也很知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乡亲们在一起唠叨前方战事,她都会躲得远远的,自己在那里暗暗流泪。
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很可能受到敌人地伤害,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那时我们家,我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自成体系,用不着我来挂念。
只是我那个弟弟,令我非常思念。
一是他小,还在读书,需要我这个当哥哥的给点帮助;二是他自幼聪慧,勤奋读书,和我一样,在学校学习成绩特好。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在没有时间复习的情况下参加高考,一举考上大学,使我感到骄傲,我不能不对他产生留恋。
我能给他留下些什么呢?我把自己的蚊帐、一双胶鞋和通过管后勤的老乡价拨到的一个雨衣叠放到一起,又拿来稿纸和笔,恭恭敬敬地写下“遗书”二字。
下边写上:“将这三样东西送给我亲爱的弟弟,1979年2月12日”。
我将遗书加在这三样东西中间用绳子左一道、右一道地捆好,又在包裹外面写上收件人地址、姓名。
按照规定,将物品交给留守处人员统一保管。
如果我在战场上“光荣”了,这个包裹将作为烈士遗物,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转交给我的亲人。
我奉命跟随486团七连开进。
这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历史的英雄连队。
1974年12月28日,我从家乡河南省唐河县应征入伍,来到这个连队,在这里经过严格的教育训练,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1977年提升为干部,后来调到部队政治机关工作。
连长王荣森,指导员许可元,副连长苏建国,副指导员赵全发等连队首长很熟悉,班排骨干也不陌生,只是又添了许多新战友。
大家一路上互相鼓励,斗志昂扬。
只见他们一个个紧握钢枪,神情自若,感觉他们不像是走向战场,好像是正在进行一次常规的军事演习。
经过几天的长途行军,2月17日拂晓,列车在广西宁明站徐徐停下。
这时,前线传来隆隆炮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已经打响,炮火准备开始。
我们跳下火车,迅即爬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车,一溜烟似的朝凭祥方向驶去。
根据广西前指命令,我师将从友谊关出境,直插越南重镇凉山,于友军一道歼灭固守在那里的越军。
数小时后,我们来到中越边境,我看到了边境海关门楼上方“友谊关”三个字。
奇怪的是,这时部队接到命令,停止前进。
我下了车,望着“友谊关”三个字,心绪难平。
在越南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中国人民始终站在越南人民一边,在自己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倾囊相助。
有多少战略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丢弃家小从这里从容地走向抗美援越的战场。
他们在越南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和人民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很多烈士至今还长眠他乡。
但是,越南当局在霸权主义思想驱使下,泯灭了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生死情谊,背信弃义,推行敌视中国、**排华的邪恶路线,并不断在我边境线上滋事挑衅,使我边民不得安宁。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以图打击越南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
那天晚上,我们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一个叫馗塘的地方宿营待命。
在馗塘待命期间,我们得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广西方向西线42军的部队攻击高平的战斗有点不顺。
越军为了阻止他们的英勇进攻,炸开上游水库,将他们的进攻道路全部淹没。
越军趁机组织反击,使他们吃亏不小。
为加强西线方向的进攻力量,保证夺取围攻高平战斗的胜利,广西前指命令我师改变作战计划,从水口关入越作战,参加攻打复和、围攻高平的战斗。
接到命令后,我们三更造饭,五更出发,19日拂晓乘汽车沿国境线我方一侧的公路朝水口关方向进发。
二月的天气,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万木休眠。
此时的广西中越边境前线,依然是山林葱翠,绿草茵茵。
路边一颗颗南方特有的木棉树,花蕾朵朵,初露芳容。
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倒是绝佳的旅游休闲胜地。
边境线上,我方战机空中巡逻,侦察雷达高效运转。
运送部队的军车排开长龙,留下十多公里的滚滚浓烟。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距水口关大约一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部队召开了入越作战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主任张芝祥传达上级关于入越作战的有关指示,部署战场政治工作,并明确分工每个人的战时任务。
为便于机动作战,部队实施轻装,将背包等笨重物资留在国内。
轻装之后我身上携带的物品是:五四式手枪一支及其子弹、雨衣一件、急救包一个,这几样东西左肩右斜;挎包一个(内装压缩干粮、茶缸等)、防毒面具一具、御寒小毯子一个,这几样东西右肩左斜。
与一线连队战士相比,我身上携带的这点负荷够轻了。
可是远路没轻重啊,在那浴血奋战的日子里,一天到晚总感觉双肩酸沉酸沉的,时不时总想解开让肩膀轻松轻松。
就在我们机关开会的时候,42军在前方作战的部队向后方运送伤员,车辆就从我们身边经过。
看着伤员身上被鲜血浸红的绷带,心想,过不了多久,我可能和他们一样,躺在这样的车上被送往后方。
想到这儿,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下午两点多钟,我随部队一起跨过水口关边防检查站进入越南境内,占领阵地,开始了难忘的战斗生活。
2010-9-10 10:25.回复引用小82楼2月19日。
天气,晴。
当日14时47分,我师先头部队485团乘汽车通过水口大桥从行进间加入战斗,边打边前进,至19时进至班某一线,与友军取得联系。
484团于19时推进至巴脱以西地区。
七连进至复和南侧交叉口与敌激战,击溃敌人后该团当夜在哥新与125师取得联系。
师命令486团拔掉鱉敦附近孤山上的敌人残存火力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
2、智取孤山“桂林山水甲天下”。
到广西旅游,我们会被那绝佳的山水所吸引,为一座座奇山妙峰所展示的美丽赞叹不已。
中越边境地区,尤其是和广西毗邻的越方一侧的山区,更是奇峰突兀,怪山林立。
我们2月19日下午从从水口关进入越南,刚走几公里,一座孤零零的独山直挺挺的出现在面前。
咋一看,这座山的模样就像我们吃饭的酒桌上放了一个酒瓶子。
或者说,又像是我们酒泉卫星发射场择机待射的长征运载火箭,孤立挺拔,直刺蓝天。
这座山位于水口关至复和之间鱉敦附近公路东侧,高二百米,山势陡峭,四周数百米距离开阔平坦,活脱脱一个啤酒瓶放在那里。
山上面耸石林立,荆刺丛生。
据当时的越南人讲,这座山叫“光荣山”。
山上构筑了上下相连的三层地道,最多可以容纳一个连的兵力。
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想必是该山曾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越军仍然利用该山的天然条件进行防守,在山洞工事内布置有五七无后坐力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武器,组成交叉火力,阻滞我军进攻。
2月17日,我军奉命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42军的作战部队猛打猛冲,很快撕开越军防线,迅速向纵深攻击。
这座孤山,当时没有来得及拿下。
我们占领阵地后,看到被炸死的水牛四蹄朝天;被打死的越军或卧或躺,姿态各异。
同时还看到,来往于公路上的作战坦克、运输车辆在经过孤山脚下时,都要将枪口、炮口对准孤山越军阵地边射击边快速通过。
尽管如此,仍时有我军的坦克和军用车辆被越军的火力击中。
这座山太重要了!从水口通往复和与格灵的公路正对着这座山冲过去,到了孤山脚下呈丫字形叉开,向左方通向复和、高平,向右方直通越南重镇格灵。
越军几天来死死扼守孤山,阻滞我军行动,已成为我军顺利发展进攻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尽快拔除。
二月十九日下午,师令四八六团拿下孤山,消灭守敌,控制这一要点,确保公路安全和各参战部队运输畅通。
夺取孤山的任务由四八六团一营完成。
营里作如下部署分工:一连主攻,三连助攻,二连为预备队。
作战任务下达后,一连马上组成了突击排。
排长何少强立即召集全排传达任务,进行动员,并带领两个小组,利用夜暗,潜入孤山周围,对敌情、地形进行侦查。
然后,召开“诸葛亮”会,发动骨干献计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孤山正面是悬崖峭壁,敌人火力重重,防守严密,不利于我军突破,如果硬攻,伤亡肯定很大。
山右面及背面火力薄弱,地形较平缓。
鉴于孤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拟定了智取而不是强攻的作战方案。
即采取正面牵制,侧面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法。
决心令一部利用夜暗,以强攻方式从左侧攀登;排主力从山后侧以神速之势直捣山顶,凌晨在正面主力的配合下,山上小分队从上往下打,山下主攻部队从正面打,一举将敌打乱、打懵,夺取孤山。
二十日凌晨四时三十分,奇迹般的战斗开始了。
突击排的勇士们利用夜暗荫蔽地接近山脚,沿着陡峭的山崖向上攀登。
他们脚踩乱石,手抓树枝,边摸索边前进。
当运动到半山腰时,一个三米多高的绝壁挡住了去路。
班长王永才立即组织搭人梯,使全班迅速通过。
何排长带领两个战斗小组,从山的右后侧向上攀登,刚越过战壕,一个黑咕隆咚的山洞出现在眼前。
何排长转身跃至洞口,命令两名战士在洞口监视,而后继续前进。
山陡如削,无路可行,但困难难不倒我们的勇士。
他们抓住树藤,把绳索拴在石峰生长出来的树上,一点一点地向上攀。
前面的战士不小心踩落了石头,为了避免发出响声,后面的战士用身体挡着。
就这样,他们静悄悄地、艰难地攀至接近山顶的地段上。
身体紧贴住悬崖峭壁,一分一秒地等待着天亮。
参与正面攻击的部队也在拂晓前进入冲击出发阵地。
师工兵营为实施920爆破法爆破排雷,在头一天晚上,朝孤山方向先挖了几个有一定倾角的炸药包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