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概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一、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特点稻瘟病的病原体是稻瘟病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纲、稻瘟病菌科。
稻瘟病菌是一种寄生菌,主要侵染水稻植株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水稻叶片和穗部的病症。
2. 发病环境条件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和传播。
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80-90%时稻瘟病发病最为严重。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速度快,侵染力强,有利于病害迅速扩散和发展。
稻瘟病主要侵染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叶片上出现大片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穗部出现病粒。
严重感染时,病叶枯黄、枯干,稔实率和产量大大降低。
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一些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如云南珠翠、江阴浑白等,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可通过选种这些抗病品种来预防稻瘟病。
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预防稻瘟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及时灭除水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另外要适当增加秧龄,使水稻在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避开。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或者施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溶链霉素、木霉素等微生物来对抗稻瘟病菌的生长。
4.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农药有新草灵、福美双、琥甲锰锌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向喷洒方法来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来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

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
王明素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24(42)5
【摘要】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稻瘟病一直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病原菌特征以及传播途径的论述,深入分析了水稻稻瘟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对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农业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病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有效防治措施将在这一挑战面前发挥关键作用。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王明素
【作者单位】安龙县龙广镇农业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1
【相关文献】
1.2015年泰兴市水稻稻瘟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2.浅析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3.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4.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展望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与展望1. 引言1.1 水稻稻瘟病概述水稻稻瘟病,又称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并褪为浑浊的褐色,最终叶片枯黄枯褐,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整株水稻倒伏死亡。
水稻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粮之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深入研究水稻稻瘟病的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寻找高效、快速、可持续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实现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原和危害,探讨水稻的抗病机理,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培育抗病的水稻品种,以期在未来实现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水稻是我国的主食作物,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研究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对于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水稻稻瘟病抗性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保障水稻的生产安全和供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通过研究水稻稻瘟病抗性,可以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经验和借鉴,对于提高我国农作物的整体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水稻稻瘟病病原及危害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
水稻稻瘟病菌属真菌门,病原体主要在稻田土壤或残体中越冬,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至水稻叶片上,引发病害。
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

082023.6自2009年以来,各地相应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队,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执法工作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执法中,应对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条件对生产经营单位资格准入进行审查,把好农资资料投放生产第一关。
以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物流配送农资、订单农业专供农资等为重点单位,强化对化肥、种子等农资的监督抽查。
重点严查严打经营假劣化肥、无证经营、一证多用、冒用登记证;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化肥等;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
建立农资经营户信息档案,进一步加大对农资市场的处罚力度,突出案件曝光率。
从而改变化肥使用无序及滥用的局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业主管部门协同市场监管部门,要突出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检测检验优势,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检。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5 结束语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农业生产与发展是关乎国家命脉的大事情。
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下,认清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已是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必然要求。
水稻稻瘟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对策杨 艳(大连市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100)1 水稻稻瘟病概述1.1 稻瘟病的概念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本病在全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多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常见。
稻瘟病的产生、扩散与水稻的抗病性、栽培耕作及当地的气候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1.2 稻瘟病的危害时期水稻生长在何种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稻瘟病,在北方通常每年6月初是叶瘟病发病的时期,7月初到8月上旬出现大规模的暴发;穗颈瘟主要是在8月上旬或者中旬出现,其在8月下旬到9月初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发病。
1.3 稻瘟病的发病条件水稻固有的抗病特性、管理方式以及种植区域的气候等都可能是稻瘟病的诱发因素。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指本田期稻株叶片发病。
感病品种很快形成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
节瘟是指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
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
穗颈瘟严重影响产量,始穗期发病的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发病迟或轻时,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增高。
二、发病症状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
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
2..叶瘟: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
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
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病害,其发生率高、危害大、传播迅速,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从源头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加强管理措施,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一、病害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属真菌类,其菌丝生长在叶片、茎、花序和穗上,病原菌侵染后能直接破坏叶片、茎、花序和穗的正常生长,导致作物减产,严重者可导致稻穗颗粒状泡状,使庄稼失去收获价值。
稻瘟病菌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空气传播,整个生殖季节都可能感染,因此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长期持续的控制和管理。
二、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病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应该特别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既能减轻病害发生的程度,又能提高产量,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合理施肥做好水稻的施肥工作也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一环。
科学家研究发现,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增加水稻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施肥时,应按照养分需求和作物生理特点进行施肥,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等营养元素的供应,避免病菌在富有营养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3、防治和清除病源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需要充分进行病源防治和清除工作。
对于已经感染稻瘟病的植株,应及时割除和清除,并将其深埋在地下,避免病毒污染土壤和空气,防止病菌传播。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稻田整洁清爽,避免病原体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传播和繁殖。
4、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一般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
若水稻稻瘟病病情严重,必须运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应该选择可靠安全的药品,并按照指定剂量、用药期限和用药方法进行使用,避免对庄稼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药物残留监测和田间巡查等工作,确保水稻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水稻稻瘟病危害与防治措施

稻 病 害 ,其 主 要 是 经 管 理 种 植 技 术 或 者 是气 象条 件 ( 一 般包 括湿 度 、 温度、 风 以及光 ) 引起 的. 就 水 稻 的 生 长 期 来 看。 其 可 出 现 水 稻 的全 部 发 育 期 , 可以 危害到水稻 的各个部位 , 就地域 来讲 , 它存 在 于 我 国 的 各 个 地 域 ,就 季 节 来 讲。 它不受季节 限制 , 可 以 发 生 于 各 个 季 节。 按 照 水 稻 稻瘟 病 出现 的部 位 , 可 把 水 稻 稻 瘟 病 分 为 叶瘟 、 节 瘟 、穗 颈 瘟、 苗瘟 等 , 其 中特 别 以 穗 颈 瘟 的 危 害 最大。 1水 稻 稻 瘟 病 的 危 害 水稻 稻 瘟病 别称 水 稻稻 热病 , 是 种 可 以造 成 水 稻 大 面 积 减 产 的 水 稻 病害 , 出现在水 稻的全部 生育期 , 可以 对 水 稻 的 每个 部 位 导 致 伤 害 。若 水 稻 在 它 秧 苗 期 出 现 稻 瘟 病 ,其 可 变 为 黄 褐色 , 直至枯死 。在染病 时 , 病 斑 不 明 显。 若 水 稻 在 它 分 蘖 期 出现 稻 瘟病 , 它 叶 片 可 发 生 大 量 枯 死 的 情 况 ,或 者 还 没枯死 . 可 造 成 新 的 叶子 难 以 伸 长 、 稻 穗 短 小 等 情 况 。若 水 稻 在 孕 穗 期 出现 稻 瘟 病 .将 导 致 半 白穗 或 者 白穗 大 面 积 存 在 的情 况 。只要 出现 稻瘟 病 , 当年 水稻 产量将可 降低 1 0 %~ 2 0 %, 严 重 时 可达到 4 O %~ 5 0 %, 还可颗粒无 收。 2水 稻 稻 瘟 病 的防 治 措 施 2 . 1 抗 病 品 种 的 选 择 。在 播 种 时 , 采 选 抗 病 性 能 良好 的 水 稻 品 种 ,是 控 制 水 稻 稻 瘟 病 既经 济 又 实 用 的 一 种 方 法 在 开 展 抗 病 品种 采 选 时 , 应 该 按 照 “ 因地 制 宜 ” 的基 本原 则 , 按 照 当 地 的 具 体 情 况 来选 择 相 应 的抗 病 品 种 。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病原侵染范围广、易扩散蔓延以及传播途径多。
针对水稻稻瘟病的特点,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耐病品种选育、科学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下将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侵染范围广: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该病菌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上,并通过梭孢子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传播。
稻瘟病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和传播,因此在气候湿热的季节,稻瘟病往往容易大面积爆发,导致严重病害。
2. 易扩散蔓延:稻瘟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梭孢子在水稻田间进行远距离的扩散传播,一旦发生病害,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水稻田间。
尤其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稻瘟病菌的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对水稻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3. 传播途径多:稻瘟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雨水以及农田管理活动等多种途径。
这些传播途径使得稻瘟病的防治难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二、综合防治措施1. 耐病品种选育:为了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力,可以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减轻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目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已经研发出了一些抗稻瘟病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科学田间管理:在日常的水稻田间管理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水稻的密植情况,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适当修剪水稻植株,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并且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化学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稻瘟病的水稻田间,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三唑酮等,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减轻病害对水稻的损害。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阻止稻瘟病菌的传播和侵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刊
梁志怀: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稻瘟病防 治研究概述
(!
研 究领 域中继 续保 持全 国领 先水 平。
!"# 稻瘟病防治研究的主要成绩 !"#"! 水稻 稻瘟 病综合 防治研 究 该项目 始于 !$%& 年,结 束于 !$’$年 。通过 #()的研 究,提 出了 一 套以 抗病品 种为 中心 的综 合防 治技 术: (!)推 广抗 病高产水稻品种,如珍龙!(、珍 汕$’、红*!+、湘矮 早 $号 、窄叶 青, 号等 ,淘汰 感病 品种 ,如 二九南 、农 垦 ,号 、朝阳 !号 。试 验示 范地 新晃 县!$’*年 推广 抗 病 良 种#$(("(-.#,到 !$’’ 年 增 加 至 ,&++-.#,占该 县稻 田 总 面 积的 ’#/ ,而 发病 面 积 却由%’(("(-.#下 降 到 &++-.#,减 少 ,$"%/。 (#)合理 施肥 ,科学 管水 。施 肥应 重基 肥、巧追肥 ,注 意 0、1、2肥的配合使用。追肥应按照种植品种的 抗 病性 、当地 的历 史病 情、当 年病 害流 行的 特点 来决 定 分蘖肥 、穗 肥 的施 用 。 如抗 病 性 属 中 间 型 的品 种 湘矮 早$ 号、二九 青、广 陆 矮 * 号,在 病 区 不宜 追 穗 肥(0 肥 ),否 则 穗瘟 病 严 重 发 生。 但 在 非 流行 年 份 的 非常发 区( 如湖 区 )则 可 追 穗 肥,因 为 这 不 会加 重 病 害且 能增产 。 管 水的 重 点 在 于 排 出 山间 冷 浸 水 , 提 高水 、泥温 ,降 低地 下水 位,并 要防 止干 旱,以 维持 水 稻生 育期 足够 的 需水 量 。(()抓 住 水 稻 易感 期 适 时 施药 保护 。首先 要了 解当 年抗 病品 种和 感病 品种 的 种植 面积 ,并根 据气 象预 报和 田间 调查 ,预测 水稻 易感 期与 有利 发 病 气候 条 件 相 遇 时 间的 长 短 ,通 过 综 合分 析,预 测叶 瘟、穗瘟 的始病 期和 发病 面积 及危 害 程度 。防 治时 施药 重点 在感 病品种 、老 病田 、生长 过 旺田 和晚稻 田 。 此外 ,还 应及 时 处 理 病 草 和 消灭 菌 源。
$#世纪1# 年代初,对以抗病品种为中 心的综 合防 治技术 进行 了更 深入 的研 究和 推广 应用 。在 湖 南省大 面积 控制 了 稻 瘟 病 为害 ,保 证了 全 省 水 稻 生 产的高 产稳 产。 但 在 大 田 生产 中 ,由于 一 些 抗 性 品 种的 抗 瘟 性在 ’!%-中 逐 渐 消 失,因 此,给 稻 温 病 的防治 提出 了 新 的挑 战 。 为解 决 这 一 国 际 难 题,省 植保 所在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的 资助 下,于"//#年 开 始了稻 类持 久抗 瘟 性 基 因 的发 掘 与 利 用 研 究,首 次 全面 系统 地提 出了 以病 区时空 动态 效应 强度 抗病 信 息流质 量反 应为 核 心 的 持 久 抗瘟 性 鉴 定 方 法,揭 示 了持 久抗 瘟性 应具 有 的 ! 个特 征 ,分析 了 稻 类 持 久 抗瘟性形成和衰变的原因。并采用上述 法,首次 鉴定 出小 粒野 生稻 、魔王 谷 、大白 谷 、疣 粒 野 生 稻 等 具有 持久 抗瘟 性与 多抗 性且 优质 的品种 。该 项目 的 提出及 其研 究成 果 ,保 证 了 省 植 保 所 在稻 瘟 病 防 治
湖南农业科学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百年院庆特刊):’#!’’
345-5)678.49247-9&.8:5.:;
湖 南 省 农 科 院 水 稻 稻 瘟 病 防 治 研 究 概述
梁志怀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
摘 要:回顾了湖南农科院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研究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 果,并对进入 新世纪后 水稻稻瘟 病的防治 策略作 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研究概述;湖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特刊+##’#+#!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合 理布 局、病 害 发 生流 行 的 预 测 及 防 治均 有 重 要
意义 。!$’& 年,省 植保 所参 加 了全 国 稻 瘟病 菌 生 理 小种联 合试 验组 的协 作 研 究。!$’, 年初 ,在 省 植 保 所主 持下 ,省内 有关 协作 单位 在该 所开 展试 验,分 别 以全 国联 合试 验组提 供的 特特 勃、珍龙 !(、四丰 *(、 东农 (&(、关 东%!、合 江!,、丽 江新 团 黑 谷等 ’ 个 品 种和国际鉴别品种拉米纳德品系 (、辛尼斯、015 !#%、乌 尖、杜勒 、关东 %!、沙 田 早(6)、卡 柔罗 等 , 个 品种作 为 供 试 品 种,以 湖 南 省 !! 个 地 区(市 )*$ 个 县的!%,个 稻瘟 病 单 孢 分 离物 作 供 试 菌 株,进 行 测 试鉴 定,共 鉴定 出 #7、#8、#9、#:、#;、#< 等 & 群 #& 个中国 生理 小种 ,其 中 致 病 谱 最 广 的毒 性 小 种 是 来
晃、城 步)设置了 %个 重点 病区 病圃 及!#个测 试点 , 对国际 水稻 研究 所 、中 国 农 科 院 品 种资 源 所 与 作 物
育种栽 培所 、全 国各 协 作 单 位 和 云 南省 与 湖 南 省 的
品种资源以及国外引进 的品种资源,包括亚洲、非 洲、拉 丁美 洲、欧洲 、北美 洲以 及大 洋洲 的%% 个国 家 和地区 的早 、中、晚、籼 、糯、陆、野 生 稻 共 #%,%! 个 品种( 系),运用 自创 的“病 区 半 旱 式 病 苗圃 ”的 鉴 定
$#世 纪%# 年代 中期 ,侧 重 于药 剂 防 治的 研 究, 其 中对 汞制剂 防治 稻瘟 病的 有效 浓度 、施用 剂型 、施 药 适期 以及雨 天施 药技 术等 进行 了系 统研 究。 同时 也 对微 生物 和土农 药防 治稻 瘟病 进行 了试 验。 其成 果应 用于 生产 后,对 当 时 防治 稻 瘟 病 起 了 一 定的 作 用。
自茶陵湖口乡的#7! 小种,而 =<! 小种是湖南省分 布最 广、出现 频率最 高的 优势 小 种。湖 南省 =7、 =8、=9、=:、=;、=< 等 &群!&个生理小种的%,个 单孢分 离物 在, 个 国 际 鉴 别 品种 上 的 测 试 结 果 是: =7、=8、=9、=:、=;% 群!% 个生理 小种 的#$ 个单 孢 分离物 在国 际 鉴 别品 种 上 可 鉴 定 出 >7、>8、>9、>:、 ><、>?、>>共’群!$个 国际生理小种。其中>8 群 有!% 个小 种,出 现频 率最 高(’$"(/),是优势 小种 。 以=<! 一个小种的#$个单孢分离物可鉴定出>8、 >9、>:、><、>?、>>共& 群 !+ 个国 际生 理小 种 。同 时 还对 来源 于同一 病标 样的 单孢 菌株 间致 病力 和病 原
菌高产 分离 培养 条 件 及 保 存方 法 ,进行 了 测 试 和 探
索。 上述 研究 结果 为湖 南省合 理应 用品 种抗 病性 和 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年作为全 国协作 研究 成果 ,获国 家农 业部 科学 技术 改进 一等奖 ,!$,! 年获湖 南省 政府 重大 科 技成 果 二 等奖 ,!$,% 年 获 国 家科 技进 步三 等奖。 !"#"( 水 稻 稻 瘟 病 抗 性 鉴 定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 年 ,省 植 保 所与 有 关 协 作 单 位 ,在 全 省 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稻瘟病区(茶 陵、古丈、江华、新
上 述三 项综 合 防 治 措施 于 !$’* 年在 黔 阳 地 区 (今 怀化 市)推 广 后 ,至 !$’’ 年,抗 病 品 种 的种 植 面 积扩大到#("(( 万-.#,占 水稻种植面积的 ’+/, 而稻瘟病发病面积则由!$’*年的%"*’万 -.# 下 降 到!$’’ 年的* 万-.#,损 失由!$++万 34减 少到 !,+万 34,减 少$+"%/。 湘西 自 治 州 及平 江 、茶 陵、 江华 等历 史性 灾 区,也 因 推广 上 述 综 合 防 治措 施 而 大 面积 控制 了危 害,保 证了 水稻 的高 产、稳 产。 这项 成果 在全 省推 广 应 用后 ,由于 控 制 稻 瘟 病 危 害效 果 显 著,于 !$,+ 年被 评为 湖南 省政 府重 大科 技成 果三 等 奖。 !"#"# 湖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稻瘟病菌 存在 着致 病力 不 同的 生 理 小 种,而 生 理 小 种 的变 化 和 区系 分布 是决 定水 稻品 种抗病 性的 重要 因素 。因 此 ,探明 稻瘟 病菌 生 理 小 种 在湖 南 省 的 区 系 分 布及 其 消长 规律 ,对湖 南省 水稻 抗稻 瘟病 育种 、抗病 品种
$#世纪*#年代,主 要开展了科学的水肥管理 防治 稻瘟 病效 果 的 研 究。 通 过 研 究,探 明 了化 肥 和 绿 肥与 稻瘟病 发生 流行 的关 系,提出 在水 稻分蘖 期、 孕穗 期不 能过 多 施用 氮 肥 特 别 是 速 效性 氮 肥 ,否 则 会引起叶瘟、颈瘟的为害,甚至造成颗 粒无收的后 果 ;施分 蘖肥 、穗 肥时 ,宜少 量多 次,并 注意 氮、磷、钾 的 配合 ;施基 肥时 ,应 采用分 层施 肥法 施用 。还 研究
了山 区冷 浸水 与稻 瘟病 发生 的关系 。该 成果 在一 些 地区 推广后 ,对 中 度抗 瘟 和 中 度 感 病 品种 的 防 病 效 果较 好,但 在老 病 区 和 大 流 行年 作 用 却 不 明 显。 实 践证明,仅靠肥水 管理,不 能有效地解决稻 瘟病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