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特点和新月派特点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整个生命便是一首好诗,而以35岁的英年“竟尔乘风归去”,徐志摩的确可以称作一首短诗1。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所做的诗歌都透着一种清新之气,不仅在思想表达上真挚贴切,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也注重节奏和旋律的和谐。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在新月社成立初期的作品,很贴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徐志摩的心情感与独特个性。
徐志摩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徐志摩在无奈之中不得不想办法来排遣内心的感伤,他开始投入到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去,投入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业中去,由于在英国的两年,徐志摩广泛涉猎各种名家名作,接触了各种思想流派,并且从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所以徐志摩一直想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回国初期,徐志摩不仅要组织新月社的活动,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他更要从政治到人生到文艺的各个方面,全面张扬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方向2。
这期间,徐志摩写了很多首表达内心理想和激情的诗篇。
《雪花的快乐》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3。
作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很好地表现了这三条原则。
《雪花的快乐》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
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
首先是音乐美,“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这五句诗前两句压的是同样的a韵,后三句押的是ang 韵。
全诗皆采用这样的押韵方式,读起来显得句式整齐,韵律清晰。
在整首诗中,反复运用“飞扬”二字,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增强了气势,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其次是绘画美,全诗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氛围,读来使人眼前不由得展开了一幅雪花纷飞的画面:“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往处”“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色彩和谐,精巧,并且动静结合,如一幅清新的画卷。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作者:王力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03期内容摘要: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最具代表性的,处处体现着艺术的迷人魅力,所以就从该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三美”角度来分析这首诗歌的创作艺术之美。
关键词: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
在诗歌的璀璨星空中,有无数耀眼的明星,其中有一颗流星以他短暂而色彩斑谰的一生,照耀了中国新诗的天空,他,就是徐志摩。
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这么多年来,学者们对徐志摩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
他的诗歌艺术对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卓著的贡献。
他和闻一多先生都是新月诗派的开创者,新月诗派在中国新诗歌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
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诗歌理论的核心。
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其实主要就是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即“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其中节奏很重要,一行诗有几个音尺,音尺排列可以不固定,但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数目应该相等。
“绘画美”并不是强调中国古典诗歌“诗中有画”的审美传统,而是强调诗中辞藻给读者感觉上的美感,要求诗歌通过富有色彩感的辞藻,创造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获得审美享受。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齐”。
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是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
”既要求诗歌通过词句的排列构成空间图形,使读者在视觉上获得美感。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4新月诗派徐志摩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二、徐志摩(1897-1931)
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在剑桥留学时形成人生理想,
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和信 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 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 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 诗集:《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1927) 《猛虎集》(1931)《云游集》 (1932)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1931《诗刊》
闻一多《也许》(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的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苍鹭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攒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许惊醒你, 我吩咐山灵保护你睡,
也许你听着蚯蚓翻泥, 听那细草的根儿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主张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1、反对郭沫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 式。
2、写作诗歌要用理性节制情感, 不让感情无端泛滥,如闻一多《也 许》。
3、诗歌应该做到蕴藉含蓄,有鲜 明的形象性,如徐志摩《雪花的快 乐》。
4、诗人应该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 5、承续中国传统诗歌“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
主张三:“和谐”与“均齐”:诗 歌“三美”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作为新月诗派的开创者的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以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原则为标准,他的许多诗歌都展现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
他的名作《再别康桥》是最具代表性的,处处体现着艺术的迷人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诗歌的三美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三美”艺术创作风格。
1920年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康桥世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
风光旖旎的康桥河岸边,他仰卧在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段美好的生活令他回国后仍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不让他激动万分。
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
诗人是如何利用创作技巧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内心思想感情的呢?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时在形式上运用了“三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全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 徐志摩的诗歌解读 •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及拓展阅读推荐
01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新月派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初期,新月派应运而生。
他的诗歌情感浓烈,具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 的享受,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爱情 等问题的思考。
02
闻一多的诗歌解读
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他是中国现代诗人 、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闻一多在清华大学时就开始创作诗歌,并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 后来他赴美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从事文学研究与写作,并成为新月社的重要成员 。
03
02
创作手法
04
题材内容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在题材内容方面涉及广泛,包括 对爱情的描写、对社会现象的反 映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呈现等 。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在创作 手法上不断创新,如闻一多的象 征主义和徐志摩的现代主义都为 当时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
美学价值
新月派及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 作品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们 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而 且在现代也具有不衰的影响力。
徐志摩的诗歌深受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又接受了欧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清新、自由、洒脱、奔放的 特点,同时又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繁复的象征。
徐志摩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多种多样,包括爱情、自然、自由、人生、社会等。他的诗歌风格独具匠心,融合 了传统和现代,既有古典的婉约,又有现代的奔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象征,表 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

浅析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浅析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徐志摩其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颇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欢迎大家阅读!徐志摩从1921年开始写诗到1931年离世,在整整十年间共出版了版了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共计诗作290余首。
有些人认为徐志摩的诗作内容空泛,用词过于矫揉造作。
虽不认同但也不能否认,徐志摩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颇受人们的喜爱。
诗歌作为过程就是艺术的创造过程,也是人性本质中的感性爆发。
徐志摩的诗是激情与冷静的耕耘的收获。
一、徐志摩诗歌的意象之美1.复叠美。
这里所说的复叠指的是同一次与反复多次的出现。
如《康桥西野色》中的第四节:“晚霞在林间里,晚霞在原上的溪底,晚霞在风头风尾,晚霞在村姑的眉际,晚霞在艳喉鸦背,晚霞在鸡啼犬吠。
”这里共出现了6次“晚霞”。
这六次并不是单纯形式上的重复,而是在不同场景下对晚霞的不同描述,极力表现晚霞之美,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美的享受。
诗人巧妙地用了这种复沓变奏的手段来抒发情感,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从一个角度出发最终又回归原地,但每次的循环往复都能够给人以新鲜之感,让我们在感受到这意象的复叠美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深深情感。
2.动态美。
动态美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美,意象中最有吸引人的也是这种流动性的事物。
因此,徐志摩的诗歌好似是一个个跃动的水滴组成了川流不息的河流,极具动态美。
比如《呻吟语》所描写的:“我亦愿赞美这神奇的宇宙,我亦愿意忘却了人间的忧愁,像一只没有挂累的梅花雀,清朝上歌唱,黄昏时跳跃。
假如她清风似的常在我左右,我亦想望我的诗句清水似的流,我亦想望我的心池鱼似的悠悠;但如今膏火是我的心,再休问我闲暇的诗情。
上帝!你一天不还她生命与自由!”在这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描摹的一副生机勃勃、声色俱佳的画面,让读者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中体会到自然和谐之美[1]。
徐志摩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徐志摩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是个诗人,但不知他还是个诗学家。
徐志摩在追求艺术必须是艺术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艺术中所迸发的思想火花,为思想的灵魂搏造适当的躯壳,实践其诗歌“精神”与“形体”和谐统一的诗歌策略。
这些诗学理念的形成,究其原因,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欧美大家思想的注入、康桥文化的熏陶。
一、追求完美的诗歌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诗歌殿堂里,徐志摩是最注重突破语言的束缚、追求表现方式多样化的诗人之一,他相信“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之唯一表现”①。
新诗形式开拓的成就,是他被冠以“技巧专家”的美誉,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这一“形式”论招致了不少的批评和指责,我们却有理由相信,正是这种对诗艺的刻意追求,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徐志摩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特殊的偏爱,他用哲学家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指出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
他说:但虽则真消息与真意义是不可以人类智力所能运用的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完全表现,同时我们又感觉内心寻真求知的冲动,想侦探出这伟大的秘密……”②这一观念贯穿了徐志摩的一生。
为了突破语言自身的缺陷,追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徐志摩更加重视修辞,坚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他把弗罗贝尔当做修辞的榜样:“你们知道法国有哥大文学家弗罗贝尔,他有一个信仰,以为一个特殊的意念只有一个特异的字或字句可以表现,所以他一辈子艰苦卓绝地从事文学的日子,只是寻求唯一适当的字句来代替唯一的意念。
他往往不吃饭不睡觉,呆呆的独坐着,绞着脑筋地想,想寻出他称心惬意的表现,有时他烦恼极了,甚至想自杀,往往想出了神,几天写不出一个句子。
试想象他那样伟大的天才,那样丰富的学识,尚且要下这样的苦功,方制成不朽的文学,我们看了他的榜样不应当感动吗?”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唯美主义的修辞理想,这也正是徐志摩诗的修辞的最高纲领。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1、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
2、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
3、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
扩展阅读1、结构。
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炼材。
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3、语言。
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1、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2、李白诗歌的写作手法: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1、立意高妙,深邃独到:苏轼文章善于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寄托深远。
如他自己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诗中数量最大,最富特征的是对基于深刻忧患而始终不妥协的表现。
一方面是命运无常、仕途坎坷的悲苦,一方面是超脱这种悲苦的.旷达,二者相互纠结构成了贯穿苏诗始终的意识之流。
无论是前期在朝为官还是后期贬职岭南,也无论是自然风景的吟咏还是日常生活的叙写,这一意识之流总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波动。
如诗作《东坡》:“雨洗东坡夜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诗人喜欢雨后月夜的独行,尽管道路不平,从中却能体会到一种乐趣。
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而不沮丧的生活态度。
又如诗作《百步洪》,以恣肆奔放的笔触尽情渲染流水的湍急,并不着重于情感的渲泻。
而更主要的是对流水的体验和感悟由流水的湍急骤然折人人生的思考,深感岁月消失的迅速,世人纷纷争名逐利,到头来无非是一场醉梦,广夏华屋转眼变为丘墟。
由此可见,苏诗能透过一层、深入一境,因小见大,因常见奇,从寻常人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这首诗也非常著名。这里,爱情 和理想几乎完全容为一体,无法 分开。
“我不知道风是往那一个方向吹”
表达的是一种迷惘困惑的心境,对 于理想的渴望,仿佛总是处在一 种迷离而朦胧的梦境之中一样, 一方面是一种甜蜜的陶醉,另一 方面却又感到与理想的距离,流 露出无奈的悲凉和失落感。
这种音乐性,涉及了三个因素:押韵、平仄和音尺。押韵,除了行末 韵母有规律的排列。 音尺也叫音组,读起来自然成一组声音单位,这些单位在诗中要有一 定的规律。要每一行诗音尺相同。 平仄就是要求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交错在一起,这样读起来也顺口。 实际上是古典诗歌的规则。在音乐性,徐志摩不如闻一多更严谨,但 是却也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相信我,猜疑的巨人的黑影,象一块乌云似的,已经笼盖着人间的一 切关系:人子不再悲哭他新死的亲娘,兄弟不再来携着他姐妹的手, 朋友变成了寇仇,看家狗回头来咬他主人的腿;是的,猜疑淹没了一 切;去路旁坐着啼哭的,在街心里站着的,在你窗前探望的,都是被 奸污的处女;池潭里只见些烂破的荷花。
到处是奸淫的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同情,懦怯狎亵着勇 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1928)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艾青曾经说,徐志摩“擅长的是爱情诗”。他的爱情诗, 的确是非常出色。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爱情诗, 也是徐志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这里的“黄鹂”,可以看作是自由精神或者某种 美好事物。
对音乐性的追求,是新月派诗歌最重要的美学原则。
五四初期的诗歌,是完全的“自由诗”。当时追求的是诗歌的自由解放,冲破一 切束缚,迅速从古典诗歌中挣脱出来。当时,遵循的是胡适的诗体大解放的口号: 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当新诗自由解放以后,就暴露出过分散漫、缺乏诗 意的弱点。诗歌成了分行的散文。于是,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在1926年 创办《诗镌》,提倡一种“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张对感情加以控制, 让感情在一定规则形式中抒发出来,闻一多主张让诗人带着镣铐跳舞,而不是随 意自由的抒发。他们倡导新诗格律化。就是新格律诗运动。新格律诗创作,对于 提高新诗艺术水平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代表20年代诗歌艺术水平的,就是新月 派的诗人。
《去吧》(1924)
去吧,人间,去吧! 我独立在高山的峰上;
去吧,人间,去吧! 我面对着无极的穹苍。
去吧,青年,去吧! 与幽谷的香草同埋;
去吧,青年,去吧! 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
去吧,梦乡,去吧! 我把幻景的玉杯摔破;
去吧,梦乡,去吧! 我笑受山风与海涛之贺。
去吧,种种,去吧! 当前有插天的高峰;
三、关于《再别康桥》(1928)
再看看追求精神理想的。
《为要寻一颗明星》(1924)
我骑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著黑夜里加鞭;--- 向著黑夜里加鞭,
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累坏了,累坏了我胯下的牲口, 那明星还不出现;--- 那明星还不出现,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容,消容,消容—— 容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诗是用“雪花”飘落来这种自然现象, 象征自己的执著的爱情追求。诗歌的 才华,除了音乐性以外,更主要地体 现在想象力上,把雪花与自己内心的 情感融合在一起,客观事物与内心情 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非 常别致的意境,但同时也很贴切。
(1)种是激烈峻急的感情
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 也就是拜伦、雪莱那种恶魔派风格——激进浪
漫主义风格。其抒情主人公具有孤傲、决绝、 躁动,具有一种孤独的力量感,表现出一种强 烈的反抗性和叛逆性。沈从文说:这种诗是 “一种奢侈的想象,挖掘出心的深处的苦闷, 一种放纵的,热情的,力的奔驰。” (《新月派评论资料选》,《论徐志摩的诗》)
累坏了,累坏了马鞍上的身手。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 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
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
诗仍然以“星星”象征理想,但是,却更多地突出了对理想追 求的艰难困苦的历程,有一种悲壮感。 “骑着拐腿的瞎马” 意味着追求者本身就存在着缺陷, “茫茫的荒野” 象征着追求者所遭遇的艰险的境遇。最后虽然出现了 光明, 但是,追求者却死去。
《苏苏》 (1925)
苏苏是一痴心的女子,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 象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
来一阵暴风雨,摧残了她的身世。
这荒草地里有她的墓碑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 淹没在蔓草里,她的伤悲——
啊早上受清露的滋润, 到黄昏里有晚风来温存,
徐志摩对理想的歌咏,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 是往往以追求爱情来象征追求理想。
有一些爱情诗,明显地是以追求爱情隐喻着追求理想。 所以,朱自清说,
“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实生活的表 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 样。”(《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茅盾:
“我以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来 当作单纯的情诗看;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 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
《拜献》(1929):
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 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 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
无边; 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
花, 路旁冥盲中无告的孤寡, 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的雏
我的诗歌——在歌声嘹亮的一俄倾, 天外的云彩为你们织造快乐,
起造一座虹桥, 指点着永恒的逍遥, 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
《沙扬娜拉》(1925)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是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就把日本女性的情态、性格表现出来。诗歌抓住日 本女性的一个日常行为,然后,用比喻去表现这种行为性格、情感。
《黄鹂》(《猛虎集》)
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徐志摩是20年代比较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属于情感类型,他在留学时 代又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特别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这种影 响决定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卞之琳说:
“尽管徐志摩在身体上、思想上、感情上,好动不好静,海内外云游,但是,一 落到英国,英国的19世纪浪漫派诗境,他的思想感情发而为诗,就从没有超出 这个笼子。” “他的诗思、诗意几乎没有越出这个英国浪漫派雷池一步。”(卞之琳:《人与 诗:忆旧说新》)
去吧,一切,去吧! 当前有无穷的无穷!
这里,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绝望而激烈的否定和反抗。诗人 面对自然,对人间、青春和理想,对一切的一切,都产生了一种 决裂的感情,是一种极度绝望悲哀的情感,但是,却并不柔弱, 反而给人一种高度刚强感。是那种刚性的个性主义。这种感情, 与拜伦的情感非常相近。拜伦常常在苦闷绝望的时候,激烈的诅 咒人间,孤独傲岸,用拜伦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独自反抗你们 全体。”
徐 志 摩传奇和 他的诗歌
主要目录:
一、徐志摩和他的爱情故事 二、徐志摩诗歌
1、歌咏爱情与理想 2、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3、旋律优美 三、关于《再别康桥》 1、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旋律优美
二、徐志摩诗歌特点
1、歌咏爱情与理想
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包括“爱”、“自由”、“美”, 实 际上,是相当宽泛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这就决定了徐 志摩诗歌思想的多样性。五四文学流行的思想主题,几乎 在徐志摩在诗歌中有所涉及。比如说,社会批判的。《大 帅》、《人变兽》、《太平景象》批判军阀战争的罪恶。 还有关怀弱者的。《叫化活该》、《先生,先生》是乞丐 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盖上几张油纸》是写一个普通妇女 不幸。但是,徐志摩最擅长的,写的最好的内容,关于爱 情和追求自己的精神理想的。
更有那长夜的慰安,看星斗纵横。 你说这应分是她的平安?
但运命又叫无情的手来攀, 攀,攀尽了青条上的灿烂,—— 可怜呵,苏苏她又遭一度的摧残!
这首诗有一定的叙事性,在叙事的框架中展开 想象。只是写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并 无更具体的叙述,主要是情感抒发。
徐志摩的那些最出色的诗歌,几乎都是这样一 种灵动飘逸的意境。《雪花的快乐》、《我不 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有一个恋 爱》、《再别康桥》等等,几乎全部是这样的 抒情格调。
新月派的新格律诗规则,主要体现在三个原则:建筑美,绘 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绘画美是 用词讲究色彩。音乐美,就是要有节奏感和旋律。这实际上, 是吸收了西方格律诗和中国古典格律诗的一些因素。徐志摩 诗歌,是新格律诗的最重要的实践,他的诗基本上符合这三 个原则。但是,他最突出的,最有魅力的是那种音乐性。